1、农村农业农民 2023.09A 05摘 要:党的二十大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新时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河南省作为粮食生产大省,要把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作为巩固优势、扩大优势的重要抓手,补短板、强弱项,打好粮食这张“王牌”。要全方位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关键靠技术、靠政策、靠主体、靠创新,既要夯实物质基础,筑牢“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又要强化机制保障,持续压实责任、增强韧性。关键词:夯实;粮食;生产能力一、河南省全面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内在要求(一)要进一步健全稳粮增产体制机制探索一条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改善条件、强化科技、创新机制、
2、完善政策的增产路径,更高水平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高质量站稳 1300亿斤产能基础上,确保完成新一轮 100 亿斤增产目标任务。(二)要加快转变粮食生产经营方式走内涵式、绿色化增产的路子,由资源依赖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相协调,推动粮食生产更可持续、更有韧性。(三)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夏粮调得更优,秋粮调得更活,“三链”同构水平更高,坚持“农头工尾”“粮头食尾”,构建“大粮仓”“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新格局,推动粮食产业结构更优、链条更强。(四)要进一步释放种粮主体内生动力种粮的收益提高了、种粮的风险降低了、种
3、粮的职业被充分尊重了,才能真正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利益补偿机制更加健全,粮食生产成为“有盼头”“有甜头”的现代化产业,才能真正形成地方抓粮的浓厚氛围。二、河南省粮食高位增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约束(一)高位增产物质基础仍不牢固一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目前,河南省仍有 3000 多万亩耕地未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部分建设标准不高,存在井电路渠不配套、田间灌溉渠系与骨干渠系衔接不顺畅等突出问题。二是种业突破性创新能力不足。河南省核心种源同质化问题突出,突破性新品种少。同时,分子和基因组育种的基础弱,优质种质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品种培育长期处于爬坡无突破状态。种业企业
4、“弱小散”特征明显,2021 年全国农作物种业企业前 10 强中河南省没有一家。三是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河南省水资源总体匮乏,亩均水资源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 1/4。局部地区地表水、地下水过度开发,豫北地区已形成了 1200 万亩的浅层地下水漏斗区。农业面源污染较重,长期耕作“重肥轻地”,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耕作层变浅、板结、酸化等问题。(二)粮食生产综合收益仍然较低2021 年,河南省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达24.2%,对应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仅为 9.5%。受经营规模、农资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种粮收益仍很大程度低于经济作物,更大幅低于其他行业。2022 年,小麦单产、价格均创历史新高,
5、亩均收益达到历史最高的 858 元,较 2021 年增加 209 元。玉米价格也达到历史高位,亩均收益 640 元,较 2020年增加 113 元,整体亩均收益达 1400 余元。按照全省户均 5 6 亩计算,一户一年的种粮收益不足两个劳动力外出打工一个月的收入。2022 年,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由2012 年的 12917 元扩大到 19787 元。河南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在全国位次由 2013 年的 16 位降至 2021年的 21 位,与全国的差距由 2013 年的 461 元扩大到2022 年的 1436 元。河南全面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思考与建议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6、(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全方位夯实粮食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2022JC022)课题组负责人:朱攀峰(1979),男,河南长垣人,一级调研员,博士,研究方向:“三农”问题。关注 Guanzhu强粮保供 国之大者06 农村农业农民 2023.09A(三)粮食产业发展亟须新突破一是总体上以初级加工为主,附加值较低。与同为产粮大省的山东省相比,2022 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高出山东省 200 亿斤,但是粮食产业产值却低于山东省 1000 多亿元。小麦产业中,利润率只有 2.6%的小麦粉加工仍是河南省粮食产业的支柱行业,产值占粮食加工业总产值的 40%
7、,而粮油深加工占比不到10%。小麦粉加工中,又以普通粉占主导,高附加值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基本空白,优质小麦高价值转化的产业体系没有形成。二是规模以上企业少,产业规模优势不突出。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呈现“大群体、小规模”特征,2022 年,全省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109 家,仅相当于山东省的 52.5%,龙头企业平均产值仅为山东省的一半左右,排在广东、福建、四川、河北等省份后面。虽然河南省小麦产量和面粉加工能力均为全国第一,但深入分析加工企业的情况,加工产能多为区域外企业贡献,缺乏本土大型先进企业。三是品牌建设滞后。河南省粮油加工企业品牌虽多,但把握新消费趋势能力不强,传统品牌年轻化不够,新品牌孵
8、育缓慢、新品类发展滞后,不少龙头企业未享受到食品行业近几年新品爆发、赛道转换的红利。(四)稳粮增产保障机制仍不健全一是“高产穷县”问题仍然突出。“产粮大县、财政穷县”的局面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2021 年,全省 11 个粮食产量超 100 万吨的超级产粮大县,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631 元,仅相当于全国地方平均的 20.7%;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6821元,仅相当于全国地方平均的45.6%。二是“种粮得利”支撑体系仍不完善。小麦最低收购价仍然偏低,市场走弱时种粮主体收益保障有限。政策性保险托底效果不突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保险缺失,小麦、玉米、水稻收入险、价格险有待进一步扩面提
9、质。新型经营主体贷款难问题仍没有实质性改善。三、河南省全面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一)深挖耕地产出能力,筑牢“藏粮于地”战略基石一是守牢耕地红线、稳住播种面积。健全耕地保护共同责任体系,层层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着力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对耕地保护的引领作用,科学划定、严格落实耕地边界,从制度上约束新增建设用地侵占耕地。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积极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从根源上破解农村生产生活侵占耕地难题。二是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面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更高要求,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加快建设进度,提升全省耕地基础地力。加快高
10、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着力补齐土壤改造突出短板,促进耕地宜机化、数字化和智慧化,全面提升减灾抗灾能力。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持续高位整合涉农资金,创新推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多渠道投入,建立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建设投入高标准。规范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质量控制,统筹开展未达标或退化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作,确保建设质量高标准。三是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维管长效机制。因地制宜创新高效维管模式,强化高标准农田建后日常管护和专项维护,按照权责明晰、运行有效的原则,明确责任要求,保障资金渠道,确保“建成一亩、管好一亩、见效一亩”。(二)建设现代种业强省,激发“藏粮于技”战略潜力聚焦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将选育优
11、质、高产、抗逆、宜机收的新品种作为科技攻关突破口,从源头上提升“藏粮于技”战略潜力。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高位整合系统内资源,引导产学研用有机融合,促进科企深度合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科技联合攻关,着力破解科研资源配置重复分散、创新主体不明等突出问题。二是构建商业化育种创新体系,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的创新链,壮大链主企业,补强配套企业,培育领军人才,设立专链基金,支持重点企业进行重组、混改、上市。三是加快推进中原农谷建设,紧抓种子工作列为国家战略这一重要机遇期,引导带动全省种业科创资源规模成势、集聚成链。发挥中原农谷创新倍增效应,推动开放式创新,针对创新链上的关键环
12、节开展引才招商,吸引国内外知名、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研发机构和创新企业入驻。四是注重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促进良田、良种、良技、良机、良法有机结合,提升先进适用新品种的转化率和转化速度。(三)坚持产业兴粮导向,夯实粮食生产微观基础粮食产业越发达、产业链条越完整,粮食生产抵御风险、应对波动的能力就越强,粮食产能实现高位提升目标就越主动。一是优化粮食种植结构。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深入推进“一村一品”“整乡一品”,持续扩大优质小麦生产规模,完善优质小麦专收专储机制,以优质小麦产业发展为牵引,带动全省整体小关注Guanzhu强粮保供 国之大者
13、农村农业农民 2023.09A 07麦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坚持全链条开发。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产业从田间到餐桌全覆盖,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加工转化率,提高终端产品比重,打造全国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基地。三是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原粮粗加工是微利行业,对粮食生产带动有限,必须走精深加工的路子,推动农业发展价值倍增。通过“吃干榨净”,一粒小麦能转化成面粉、酒精、液体蛋白饲料等 10 大类 500 多种产品,一粒玉米从初级产品淀粉、葡萄糖到注射性葡萄糖、功能性结晶果糖附加值能跃升十几倍。四是引导加工环节留在县域。全方位支持产粮大县构建以粮油加工和食品制造
14、为主导的富民强县产业体系,加快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等重要平台载体向粮食主产区布局,引导加工企业向县域下沉、向园区集中。五是加快实施品牌升级战略。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全国性粮油品牌,让河南粮食成为国人眼中的“安全粮”“放心粮”。引导传统名企适应新消费趋势,聚焦特色赛道、细分赛道,全方位提升品牌新颖度。利用好“老家河南”、非遗老字号等文创资源,打造一批新国潮品牌,培育一批网红“大单品”。(四)完善生产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农民和集体、农民和市场的关系。一是加快推动土地流转。2018 年以来,河南省土地流转进入瓶颈期,徘徊在 35
15、00 万亩左右,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1.8%。要以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为基础,以信息化、数字化加速土地规模流转、规范流转、科学流转。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探索“互换并地”,推动“小田并大田”,破解耕地细碎化问题。积极探索土地入股等新型合作模式,引导集体经济发挥关键作用,破解土地流转博弈中的诸多困境。二是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立足生产条件和经营能力,重点支持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成为稳粮增产的中坚力量。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增强新型经营主体“投农营粮”动力,鼓励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开展生产托管、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涉农、涉粮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三是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16、。坚持以工带农、以企带户,在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上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之间的有机衔接机制,利用土地入股、土地托管、订单农业、统一经营等多种形式,引导各市场主体与小农户构建长期利益共同体。(五)健全收益保障机制,切实提高种粮主体积极性不断完善政策保本、保险兜底、经营增效的政策体系,既不能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也不能让产粮大县在财政上吃亏。一是增强补贴的精准性和实效性。稳定提高补贴水平,有效对冲种粮成本增长压力,稳定农户种粮预期。落实好“谁种粮谁受益”,严格核实领补面积和用途,严防“种粮补贴”简单化为“农田直补”,杜绝“撂荒领补”现象。持续优化补贴结构,坚持“谁多种粮食,优先支持谁”
17、,向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倾斜,调动新型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持续完善补贴项目,聚焦农田水利关键短板,重点增加改善生产条件的专业性补贴。二是积极化解粮食生产经营风险。持续推进河南省农业保险转型升级,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加快将高标准农田纳入农业保险。积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通过政府、银行、担保机构等多方参与,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针对新型经营主体开发低门槛、低成本的普惠授信模式。进一步完善农资稳价保供机制,强化重点生产企业要素保障,发挥好供销社系统供应链渠道优势。三是出实招健全利益补偿机制。不断完善以财政转移支付为主的纵向补偿机制。在加大产粮大县奖补力度的基础上,也要将粮食支持
18、政策由支持生产环节为主向支持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产业政策转变,形成“以尾促头”倒逼机制。同时,以供应链合作为基础,积极推动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对接合作。参考文献:1 张卫建,严圣吉,张俊,等.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双碳目标的双赢策略 J.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8):3892-3902.2 朱晶,臧星月,李天祥.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农村经济,2021(09):2-21.3 赵霞,凃正健,张久玉.双循环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J.国际经济评论,2022(04):74-90+6.4 陈秧分,王介勇.对外开放背景下中国粮食安全形势研判与战略选择 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06):1616-1630.5 和聪贤.世界粮食贸易网络演变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 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1.课题组成员:朱攀峰 秦小玲 赵祯煜 李兴民 张 星 责任编辑:王芳玲 关注 Guanzhu强粮保供 国之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