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关于对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4089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对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于对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9探索近年来,高校的思政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进行了诸多的创新,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究其原因是部分高校对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低,学生对思政活动参与度不高,对国家的政策方针路线理解不够。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教育本质,而协同育人是立德树人的具体保障方式。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属于“体”“用”相连的关系,其协同育人是培养三观正确的新时代大学生的必要途径。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水平。笔者详细分析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内涵特征,指出二者协同育人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方法,即二者协同育人

2、的路径方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涵义及关联思政课程的涵义。思政课程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目前高校普遍设计开展的思政课程的核心是侧重于三观的建立,即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另外包括法治观念和道德观念,这些课程的设计立意在于从思想上与政治性和理论性相统一。课程思政的涵义。课程思政不是特指某一门学科或者课程,而是一种教育理念。基本涵义是指大学全部的课程均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使命,是高校教师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具体运用,包含着传授专业知识和传播思想教育的功能,全部课程均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是一种思维方式,并不改变专业课程本身,而是把德育的思维方式运用到专业课程当中,把专

3、业课程中的文化属性和价值模式提炼出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通到专业课程之中,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升华精神指引。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联。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既有关联、共性,又有差异性,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是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内容与手段。思政课程是“体”,课程思政是“用”,体用结合、辩证统一。二者之间概念不同,共性是二者的目标,均是以德树人。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思政课程强调的是课程本身的启发性,而课程思政则强调的是在微循环中拓展创新课程育人的外在显性。二者求同存异、价值统一、协同发展。高校协同育人的必要性课程思政是一种隐形思政的表现形式,但并没有得到重视

4、。课程思政包含着隐性和显性两种思政表现形式。显性思政一般包括了形势政策的专题会、灌输式的教育等。但是隐性课程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即使专家学者的关注点已经在这个概念上提及多次,但载体的形式、内容的丰富性都亟待加强。不难看出,隐形思政更加容易被接受,能够使德育内容更加深入学生内心。只有把隐形的和显性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结合,才会进一步扩大高校思政的范围,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加强意识形态引领的必要措施。当前,互联网良莠不齐的信息对高校学生的影响较大,既有主流媒体的正面报道和价值引领,同时也存在自媒体的信息影响,需要对高校学生的“三观”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要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效结

5、合,让高校学生全面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引领,立德树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2022 年 5月新职业教育法实施,其中明确指出坚持以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明确高校教育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当下正处于百年不遇的世界格局变化之中,从高校层面来说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法,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将以德树人这一目标贯彻到底。同时,广大高校教师也要不断关于对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的研究文/袁秦英 朱亚琪50探索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实现“三全育人”的必然选择。所谓“三全育人”,即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这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必然目标

6、,是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将思想政治学习做到全员覆盖,由学科教育向全课程不断延伸,延伸至每一个环节。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地更新,不断满足高校师生知识日益增长的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影响因素认知方面的偏差。高校对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认知层面较低,不能有效并且充分地认识到二者之间的范畴是否统一、如何统一,对二者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不够,不能做到课程的整体规划。目前,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仍然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几乎没有发挥协同发展的效力。很多高校教师对思政的概念混淆不清,他们认为思政就是政治,认为专业技术性的课程之中很难融入思政相关的内容。但是,思政课程是立德树人的

7、关键,一些教师忽视了思想政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大多数高校重视的是就业率,而忽视了思想政治的教育。这些认知上的偏差同时也导致了协同育人的投入比例与产出比例失衡。协同效果的评价困境。要系统地去探究协同效果的各个层面,发现各个角色指标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大小,这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工程。在顶层设计层面,高校的主管部门已经开始意识到在经费保障、激励机制等层面可以提供路径指引,有助于发挥各个职能角色的有关职能责任。立德树人的具体指标难以有效量化和考量,在实践中缺乏学科监督和绩效考核,致使缺乏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顶层设计。此外,由于这种评价体系缺乏有力的指标支撑,使得很多高校目前持观望态度,不投入

8、过多的精力去建设协同育人体系,最终导致专业教学中缺乏思想政治要素。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路径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核心引领作用。思想育人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要统筹兼顾,始终坚持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思想引领课程的作用,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责任的优秀高校毕业生。每一名高校教师都要钻研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关系,为二者融会贯通做好理论准备,增强自身的政治认同感,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向纵深发展推进。课程思政相较于专业课的内容来说略显枯燥,如果把专业课知识的趣味性与思政课程有效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在专业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把正确的价值观融入其中,如此学生更容易接受。教育

9、的传授方式需要善于运用教学方法,思政课程需要有清晰的政治立场,树立立德树人的本质,结合专业课程中理性的逻辑关系,将思政课程的内容有机结合,二者可以得到很好的互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管理机制。顶层设计是指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发展的有效机制,是一种管理体系,是协同育人的有效运用,要以思想为先,促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相互衔接、相互交融。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相互促进,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和制度建设,在理论上给协同育人工作提供保障。无论是课程思政还是思政课程,高校都应该发挥其领导管理的作用,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的相关评价体系,找到不足进而改善管理。在顶层设计中充分发挥高校管理者职能作用,明确

10、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把课程思政在管理的高度中得到推进,与高校教师共同探讨协同育人的可操作方案。高校建立协同育人的评价体系,需要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案,不断挖掘课程思政的深度,拓展思政课程的边界,搭建将思想教育元素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形成高校、教师、学生三者的互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与结果的严格管控。以强化教师素养为抓手,深化融合研究。高校教师不同的专业素养决定了协同育人的效果,建立针对高校教师的题材库、案例库,将高校教师在授业时运用比较好、效果比较独特、教学方法新颖的案例录入到题材库和案例库中。强化高校教师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协同发展的队伍建设,定期考核、定期评比,对协同育人机制应用较好的高校教师予以一定的奖励。综上所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要把思想教育工作贯穿到高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全方位培育高校学生。高校管理者及教育者需要稳步落实推进协同育人的工作,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才。(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本文系西安培华学院 2022 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思政专项项目“创新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古代文学协同育人为例”(项目编号:PHSZY2202)。】LD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