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装配式建构思维的建筑文化性表达研究--以绍兴文理学院风则江大讲堂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5795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装配式建构思维的建筑文化性表达研究--以绍兴文理学院风则江大讲堂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装配式建构思维的建筑文化性表达研究--以绍兴文理学院风则江大讲堂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装配式建构思维的建筑文化性表达研究--以绍兴文理学院风则江大讲堂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10摘要:在推广建筑工业化与弘扬文化自信的双重背景下,装配式与文化性已成为建筑设计的两大重要命题。文章以绍兴文理学院风则江大讲堂建筑实践为例,通过对装配式建构思维与文化性表达路径的耦合分析,聚焦装配式建构的“逻辑”“形式”“模块”三大要素,从“装配式逻辑建序中的文化价值承续”“装配式形式生成中的文化符号表义”“装配式模块定制中的文化元素嵌入”三个维度,提出基于装配式建构思维的建筑文化性表达路径,启发对当代技术发展与文化传承融合的思考。Abstract:Against the backdrop of promoting architec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f

2、ostering cultural self-confidence,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expression have become two important themes in architectural design.Taking the Fengzejiang Lecture Hall at Shaoxi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upling analysis of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thinking an

3、d the path of cultural expression.It highlights three key elements of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logic form and modules.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cultural value continuity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prefabricated logic cultural symbolization in prefabricated form generation and cultural element inte

4、gration in prefabricated module customization,it proposes a path for the cultural expression of architecture based on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thinking,stimulating reflections on the integration of contemporary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heritage.关键词:装配式;建构;文化性表达;讲堂Keywords:prefabricat

5、ed;construction;cultural expression;lecture hall文曲劼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硕 士莫洲瑾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DOI:10.19875/ki.jzywh.2023.09.003引言自 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1以来,全国各地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推行装配式建筑,以其施工高效、质量稳定、低碳节能等优势,促进城市建设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大量新建建筑,尤其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建筑,在面临着装配率达标、装配式技术应用等刚性要求的同时,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也肩负着弘扬文化自

6、信这一时代命题的特殊文化使命。因此,先锋技术力量与文化属性的共构,这一需求在当下尤为凸显。如何将装配式建筑技术与建筑文化性表达进行创新性融合,成为当前建筑创作的重要挑战。笔者自 2019 年起,以绍兴文理学院“风则江大讲堂”建筑实践为契机,对装配式与文化性的融合展开创作和研究。风则江大讲堂原为绍兴文理学院的大型系列精品讲座,以“感受名家风采,共享学术盛宴”为宗旨,成为享誉绍兴乃至浙江的知名高校文化讲坛2。其重要的学术地位,使之成为城市文化传承的高地,也是反哺社会,促进文化进阶的动能。新建风则江大讲堂建筑,在“校园标志性文化建筑”与“高装配率示范建筑”双重设计目标下,探索基于装配式建构思维的建筑

7、文化性表达,实践技术与文化的协同融合(图 1)。Research on the Cultural Expression of Architecture based on the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Thinking:Taking the Fengzejiang Lecture Hall at Shaoxi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基于装配式建构思维的建筑文化性表达研究以绍兴文理学院风则江大讲堂为例1 从“装配式技术”到“装配式建构思维”装配式建筑具有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等独特的技术优势,可实现建设过程的高精准度与高效节

8、能,在当前的“双碳”背景下极具推广价值。因此,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文件、评价标准、行业图集等举措层出不穷,但不可否认其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从设计与研究层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当前装配式相关成果大多局限于结构体系、部件集成、材料构造等技术研发领域,以满足最基本的功能性和安全性需求,缺乏对艺术审美、文化情感等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关注;其二,建筑方案创作与装配式技术应用普遍被切分为两项独立工作,通常在设计方案基本稳定后,再根据装配率及工业化自评表筛选得分项,植入对应技术,造成技术与理念的脱节;其三,各工种、各厂家的设计与技术研发“各自为战”,各自领域成果丰富,但相互割裂不成体系,实践中往往简

9、单拼凑碎片化的设计构件和技术措施,无法实现最大化集约资源和高效协同。这些因素使装配式建筑难以摆脱低质、单调的形象困境,冰冷的机械感极易造成体验性与感染力的丧失。究其原因,其根源主要在于对装配式的理解尚局限于技术层面,从孤立的“装配式技术”研发和应用等角度出发,缺乏系统性思维来有序组织设计与建造。近年来,已有部分学者和设计师尝试将装配式视为一次建构模式的革新,研究方向从工艺工法、构件部品等“技术型研究”,逐渐拓展为建筑创作思维层面的“系统性研究”:提出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设计思维,强调依据装配式技术特征而选择相适宜的艺术表达形式,追求技术与艺术的平衡3;探讨装配式建造技术的“正向设计”,以“装配”为

10、核心,设计充分考虑其建构法则的特点,从装配的最小单元构件出发4;另有基于系统工程理论视角,提出装配式建筑全专业、全过程的一体化设计方法5。可见,将装配式建筑设计视为复杂系统的整体性建构,这一观念已初步形成。遵循装配式建构法则,探索与之契合的空间形制,整合协同原本割裂的技术和环节,这种基于宏观统筹的设计逻辑,可理解为是超越“装配式技术”维度的“装配式建构思维”。2基于装配式建构思维的建筑文化性表达路径解析建筑作为人文思想、历史传统、审美艺术、社会价值等多重文化属性的载体,其建构过程不可忽视文化内涵的外化呈现。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文化属性展现,则应把握其建构思维与建筑文化性表达之间的关系。依据系统理论

11、,两个事物可通过建立具有相似性和互动性的耦合关系,以实现系统效能的强化,正向耦合程度越高,系统强化效应越显著。建筑学ARCHITECTURE011234|2023|09建筑学因此,文化性表达与装配式建构的高度耦合,可实现两种属性的最大化表征,促成使用者对二者的强烈感知。探寻二者建立耦合关系的关键要素并进行针对性设计,可有效提升耦合程度。首先,装配式建构思维的本质,可理解为是遵循统一连贯的装配式建构逻辑,将标准化模块进行有序组织,创造具有装配式特征的空间形式。由此提炼出建构过程的三大关键要素逻辑、形式与模块。其次,针对三个关键要素分别植入相适宜的文化性表达方式:“逻辑”指建构的内在机理,在遵循装

12、配式建构基本逻辑的基础上,植入同属于意识形态层面的文化价值观念与思想,通过逻辑建序承载文化内核,由此建立二者内生秩序上的共频;“形式”指建构的外在表征,在推演装配式特色形式的基础上,植入同属于物质形态层面的文化符号,通过形式生成演绎文化象征,由此建立二者形象表义的共塑;“模块”指建构的构成单元,在设计装配式标准部件的基础上,植入同属于组成因子层面的文化元素,通过模块定制固化文化载体,由此建立二者基本组分的共构(图2)。风则江大讲堂建筑实践中贯彻了以上思路,基于装配式逻辑、形式、模块建构,具有绍兴地域特色的文化性表达,为使用者建立了清晰、有序的感知脉络,促进对建筑蕴含的建构因由和文化内涵的读取、

13、理解,显著提升建筑的体验感和感染力。下文分别从“装配式逻辑建序中的文化价值承续”“装配式形式生成中的文化符号表义”“装配式模块定制中的文化元素嵌入”三个维度展开具体论述。3装配式逻辑建序中的文化价值承续3.1逻辑基点:“礼乐文化”的价值观礼记乐记有言,“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6“礼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思想,强调对礼制和仪式的尊崇。“礼乐相成”的价值观对传统建筑形制产生了深远影响,建筑格局、功能、形态的基本逻辑都遵循礼制法度。而装配式建筑建构逻辑正是立足于一定秩序的理性组织,其单元模块的有序组合往往易于塑造对称、工整、仪式感强的建筑格局,这一特性使装配式逻辑建序成为

14、传承与表达礼乐文化的有利途径。风则江大讲堂选址于绍兴文理学院河西校区核心区,向南与校园中心景观湖和主校门互望,向北衔接现状教学组团,处于整体校园“礼序”格局的重要位置。建筑以一正圆为形,置入校园两大重要轴线的交汇处,方圆相衬,调和四方,成为空间转承的一枚重要“棋子”(图3)。建筑与北侧教学组团共同构成中正对称、层级递进的书院格局,并以坡地形式与现状教学组团礼仪广场相连,强化仪式感的同时,也创造了讲坛展演、草坪活动、节日庆典、毕业留念等校园文化场景(图4)。建筑的装配式构件随正圆法则依序展开,简明、理性的建构逻辑,在自然山水环境的映衬中,彰显“礼”的秩序与“乐”的和谐(图5)。3.2逻辑秩序:“

15、自然而然”的审美观林徽因在为梁思成所著清式营造则例的序中对“建筑美”作了如下阐述:“建筑上的美,是不能脱离合理的,有机能的,有作用的结构而独立。能呈现平稳、舒适、自然的外象,能诚实地袒露内部有机的结构、各部的功用,及全部的组织”7可见,中国传统审美观主张对建构逻辑的自然显露,讲求由内而外的形质合一。将这种“自然而然”的审美观融入装配式建筑的建构逻辑,即将科学、理性的装配式结构体系直接袒露,呈现装配式构成的原真性。风则江大讲堂遵循钢结构力学特性,搭建轻巧的结构支承体系,并将其完整裸露,实现结构即装饰的一体化。结构逻辑可被清晰、直观地感知,其建构韵律又自然构成了艺术化的美感。通过逻辑秩序的外显,成

16、就了美学感性与力学理性的共鸣,诠释对“自然而然”的传统审美观的理解(图6)。为确保上述逻辑秩序的贯彻,设计过程建立了全专业的一体化协同机制。建筑专业引领搭建整体概念模型,控制结构、幕墙、装饰等标准构件的形式、尺寸和一体化衔接方式;再与结构、装饰、幕墙、设备等专业展开多次分析交流和修改调适,对概念模型进行美观性、合理性优化,并用 BIM模型进行碰撞校核和设计数据共享。通过结构外露后的管线隐藏,围护结构、幕墙、装饰、保温隔热、导风设施一体化集成、结构构件与装饰一体化集成等具体措施,实现最大化结构裸露和最小化非必要装饰。4装配式形式生成中的文化符号表义4.1形式原型:文化符号隐喻在对绍兴水乡文化符号

17、的研究中,选取传统文化物件“油纸伞”作为风则江大讲堂的形式原型,原因在于“伞”的美学逻辑,亦是通过结构体系裸露来表达“自然而然”的美感,暗合了建筑的装配式建构逻辑,有助于实现从逻辑到形式的连贯统一。在建筑形式的推演过程中,对“油纸伞”的隐喻,通过两个维度实现:一是形象特征隐喻,基于“油纸伞”这一原型的特征,提取和抽象转译,建筑与原型之间因形似而引发直接联想,人们在看到拟态“伞骨”的 108 组结构组合柱,以及倾斜的圆形多棱面建筑造型时,便可立即联想到符号所指代的对象;二是功能特征隐喻,将“伞荫”的遮蔽性功能作空间实体化转译,建筑室内以装配式构件的阵列与倾斜创造“伞下”空间,以功能性场景的还原唤

18、起体验上的联想(图7)。4.2形式演绎:文化符号共情符号的表义,不仅是表象层面的隐喻,更在于与对象之间建立深层的情感共鸣。文化符号是携带意义的,承载了其指示对象所隐含的文化精神内涵,这些意义经由人的知觉感官被捕获和体验。风则江大讲堂在建筑形式演绎出的空间情境中,以“油纸伞”这一文化符号为纽带,建立起与绍兴水乡文化意境的共情。建筑似撑开的油纸伞浮于水面,与外山亭台相映,描绘烟雨江南的诗意情境。建筑环廊、檐下等界面倾斜的空间与周围山水景致形成“内”与“外”的交互关系,映射“开伞”图 1装配式与文化性的融合(图片来源:Chill Shine Studio)图 2装配式建构与文化性表达的耦合分析(图片

19、来源:作者自绘)图 3校园格局的“礼乐相成”(图片来源:Chill Shine Studio)图 4坡地景观(图片来源:Chill Shine Studio)图 5理性的建构逻辑(图片来源:Chill Shine Studio)图 6逻辑秩序的外显(图片来源:Chill Shine Studio)012时人与景的交互关系,让使用者如临其境地感知“油纸伞”所暗含的乡愁情感。建筑主空间是一个正圆形的672座主会堂(图8),室内装饰延续指代“伞骨”的装配式构件语汇,放射状的木格栅吊顶从主讲堂内部延续至外围环形展廊,集成吊顶构造为会场带来了连续完整且具有向心感的视觉效果,凸显“伞堂”空间意向,传递“伞

20、荫诗书,满堂经纶”的绍兴书院文脉与江南讲堂意蕴(图9)。5装配式模块定制中的文化元素嵌入5.1支撑结构模块:木构文化元素融合风则江大讲堂的装配式结构体系构想,是从组成整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标准化支撑结构模块出发的。该模块是一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三维受力构件钢结构组合柱(图 10),其建构体现了江南传统木构支承特征与钢构力学特性的融合,也契合了文化符号“油纸伞”的木质伞骨结构美学,实现裸露与装饰的平衡。建筑室内由阵列的组合柱建构出极具纵深感和秩序感的公共空间。深化设计过程,各专业又对模块作了进一步探讨,强化其结构合理性与空间装饰性的互成。采用多种变化的构件截面,实现钢、木两种材料的相辅相成。木料能够为

21、核心钢板提供侧向刚度,有效抑制钢板的屈曲失稳,提高整体构件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在遵循木与钢两种材料属性的基础上,形成结构即装饰本身的建构美感。5.2围护结构模块:地域风貌元素适配标准化的围护结构模块,作为构成装配式建筑整体风貌的重要单元,是延续地域风貌特色的基本载体。风则江大讲堂尊崇“自然而然”的审美观,其围护结构模块仅结合功能性构件植入适宜的地域风貌元素,尽可能减少非必要装饰。依据结构组合柱的空间关系,自然生成三角折面造型的围护结构模块,采用渐变式彩釉玻璃和穿孔铝板形成的半透明界面,呼应“油纸伞面”的朦胧美。彩釉玻璃和穿孔铝板纹样,取自江南传统民居的镂空窗纹。玻璃上的彩釉纹样从人视点向幕参考文

22、献: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29):24-26.2王建华.风则江大讲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莫洲瑾,蒋亚静,蔡钢伟.技艺平衡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设计思维初探J.建筑与文化,2021,(05):48-50.4奚雅青.中建西南院装配式建筑“正向创作”思考EB/OL.2023-05-29.http:/ 11)。部分模块因功能和节能需求,设置内嵌岩棉的夹心铝板构造,幕墙底部嵌入通风器增加空气流动,结构、幕墙、装饰、节能的一体化集成,以最集约、高效的方式兼顾技术性能与艺术表现(图 12)。围护结构的厚重色彩,源自绍兴地域建筑

23、风貌“重墨”的色谱基调,也与周边教学建筑组团相协调。结语绍兴文理学院风则江大讲堂建筑实践,是将装配式建构与文化性表达融合的一次初探,从装配式建构的“逻辑”“形式”和“模块”出发,耦合关联“文化价值”“文化符号”“文化元素”三个维度的设计策略,初步建立了基于装配式建构思维的文化性表达设计路径,但也尚存一定的局限性,且并未建立起系统性的设计方法体系。文章希望为装配式建筑研究拓展新的视角,挖掘对装配式建构的多元化理解,也为“建筑工业化发展”与“文化自信建设”二者的结合提供一些启示。图 7“伞荫”功能特征隐喻(图片来源:Chill Shine Studio)图 8正圆形主会堂(图片来源:Chill Shine Studio)图 9“伞荫诗书,满堂经纶”的文化意蕴(图片来源:Chill Shine Studio)图 10结构组合柱(图片来源:张沈斌绘)图 11围护结构的韵律美(图片来源:Chill Shine Studio)图 12围护结构模块集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