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抖音短视频对小镇青年身份认同建构的影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4047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抖音短视频对小镇青年身份认同建构的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抖音短视频对小镇青年身份认同建构的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抖音短视频对小镇青年身份认同建构的影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09月身份认同是西方文化领域中的一个跨学科概念,其基本含义是指个人与特定社会文化的认同,包括以主体为中心的自我身份认同以及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身份认同,即“自我身份认同”与“群体身份认同”。当下流行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是小镇青年在网络中最大的聚集地。小镇青年通过网络短视频,尤其是抖音平台,进行自我身份认同建构及群体身份认同建构。一、小镇青年的定义目前,学界有关小镇青年的概念尚无统一定义,尹鸿在 2015年中国电影产业备忘录 中,将“小镇青年”定义为“二三线城市及以下城市、县城、乡镇观众”,其“年龄在1930岁之间,多数为专科学历,收入5000元以下”1;魏翔则从消费领域进行界定,认

2、为小镇青年是处在消费成长期和收入成长期的普通新生代消费者2。在传统媒体时代,大众媒体致力于打造以城市精英为中心的话语体系,小镇青年被置于话语体系的边缘。由于长期以来的“失语”,小镇青年被贴上“精神小伙”“杀马特”等非主流标签。移动终端和短视频的兴起,为小镇青年表达自我、进行个人形象塑造带来机遇与挑战。二、小镇青年在抖音平台上的媒介形象建构(一)自我认同吉登斯认为,自我认同通过两种途径得以实现,一种是“个体反思活动”,另一种是“参照他人”。“个体反思活动”的核心是通过建构“理想自我”来实现的,即塑造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也可以说是在前台塑造自己的社会完美形象;而“参照他人”则是指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

3、来获得认同感3。1.塑造自我镜像,形成“他者”幻象戈夫曼在“拟剧论”中,把世界比作一个大舞台,人人都在舞台上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这个舞台分为“前台”和“后台”,人们在“前台”塑造自己的形象,通过伪装,隐藏真实形象,形成一种“他者”幻象。抖音短视频平台的出现,为小镇青年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现实生活中相对比较平凡普通的小镇青年,得以在网络中塑造一种理想化的、美好的“镜中的自我”,形成“他者”形象。例如抖音ID“粽子粽子我是糯米”,是一位从农村到上海工作的年轻女孩,她在抖音里记录了自己工作之余的生活,包括日常穿搭、美食、感情、装修等,塑造了一个精致、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年轻女孩形象。2.呈现理想

4、自我,获取他人认同除了塑造理想的自我,“自我认同”还包括“参照他人”,即自我与他人的互动。小镇青年通过抖音进行自我呈现,打造理想化自我的同时,也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同。抖音的大数据精准推送,有利于建立视频发布者与观看者之间的联系,因此,当小镇青年利用抖音APP进行理想自我的呈现时,总能够在评论区获得他人的互动和认同。例如ID“路人甲成长记”,是一位从东北小县城到南京上学工作的青年,他的抖音账号拥有73.5万粉丝,共发布了71个作品,获赞1184.9万。他的作品标题涉及高考、寒门子弟、公务员备考、毕业后的现实及出路、旅行、婚恋、育儿等话题,他的作品按照时间顺序,展现了他刚上大学的懵懂、毕业后的迷茫以

5、及为人父后的喜悦与无抖音短视频对小镇青年身份认同建构的影响任卓琳【摘要】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和移动终端的兴起,长期处于城市边缘地带的小镇青年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短视频平台的出现,为小镇青年身份认同建构带来新的方式。本文选择抖音APP,采用文本分析法和参与式观察法,对小镇青年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的实践及身份认同建构和呈现进行分析,探讨小镇青年在短视频平台的媒介形象及身份认同建构的困境,并力求在此基础上为小镇青年的身份认同建构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关键词】抖音APP;小镇青年;身份认同;短视频调 查 研 究542023年09月奈等,这些话题无不触及大多数小镇青年的痛点,视频评论也多为“说得太对了”

6、“人间真实”等字眼。(二)群体认同自我认同与群体认同并非割裂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离开个体,群体认同也就失去了主体,因此,二者的关系非常紧密。具体而言,小镇青年在抖音APP中的群体认同可概括为以下两点。1.网络形成聚合,获得群体归属社交媒体及短视频的发展,使得“人人都有麦克风”成为现实,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个性,平台同样会通过自身算法和用户画像将有关内容推送给类似喜好的用户,这就驱使有共同爱好的人形成了聚合,找到了群体归属。例如ID“路人甲成长记”,在其抖音账号记录了自己从求学到工作再到组建家庭的成长历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也吸引了大批关注和点赞,并且聚集了很

7、多经历相似的小镇青年。2.模仿城市青年,建立“他群”比较个体在寻找群体认同时,通常还伴随着“社会比较”,即将自己所在群体和其他群体在社会地位等方面进行比较。并且,在实际生活中个体会更倾向于认同其他拥有相同价值观或者情感理念的个体。就小镇青年在抖音APP发布的短视频来看,其内容通常是围绕城市青年展开的,即倾向于模仿城市青年的穿着打扮、行为举止等,形成与“他群”的比较。此类内容中,小镇青年多选择“事业”“金钱”“爱情”等主题,衣着方面多是戴着夸张的首饰,穿着豹纹衬衫、貂皮大衣等,视频中宣扬成功的标准主要体现在房子、车子及金钱等方面。例如抖音ID“明哥不酷”,拥有粉丝457.1万,发布了177条视频

8、,内容多以“豪门”“逆袭”“总裁”“美女”“豪车”等要素展现都市生活,小镇青年对城市青年的认知多停留在媒介建构的“现实”中,浮于表面。三、短视频时代小镇青年身份认同建构的困境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为小镇青年提供了身份认同建构场域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小镇青年长期生活的环境相比大城市较为闭塞,文化素养和媒介素养大多不高,很多时候在互联网中建构和呈现的形象存在认知偏差。我们在看到社交媒介为小镇青年提供场域进行身份认同建构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背后存在的隔阂。(一)心理空间:对抗性叙事加剧割裂感,标签化刻板印象弥散长期以来,大批小镇青年处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流动中,身体的漂泊与内心的迷茫使得小镇青年很难

9、连续性地对文化进行传承。小镇生活的闭塞与经济的落后也使得小镇青年难以树立自身的自信,并且对自我进行质疑和否认。这些都导致小镇青年的群体内部难以展示出统一的风貌4。因此,在抖音APP中呈现出来的有关小镇青年的内容,出现了多种标签,有些用户是以猎奇、扮丑来博眼球,有些是展示淳朴的乡村生活,有些是通过对城市青年进行模仿,以“土味霸总”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些风格迥异,带有强烈对抗性叙事色彩的内容加剧了小镇青年群体内部及群体与外部之间的割裂感,逐渐使得“土味”“精神小伙”“杀马特”等标签化的刻板印象在网络中弥散开来。(二)文化区隔:地理空间加剧城乡隔阂,对立化造就边缘人群长期以来,城市传播、乡村

10、传播一直附着明显的隔离主义的城乡观5,城市传播始终居于主流媒体话语中心,而农村传播则处于被动地位,导致小镇青年成为定位不清、边界模糊且流动性强的群体。“到不了的远方,回不去的故乡”是大多数小镇青年面临的困境,这种特质直观地体现在他们的视频作品中。例如抖音ID“史别别”,拥有粉丝328.8万,共发布了182条视频。她是一位北漂女孩,她的作品主要有两大标签:“北漂日记”和“北漂生存图鉴”,她在视频中对比了北京和老家的巨大差异,也持续分享一些同样是北漂人的经历,基本都在表达一个主题:繁华的都市即便工资高也很难过上有品质的生活,而小县城虽然安逸却生活不便。这样一种矛盾,不断将小镇青年推到一个尴尬位置,

11、乃至成为城市与乡村的边缘群体。(三)内容层面:内容生产沦为商业附庸,身份物化中失去自我抖音平台中,很大一部分小镇青年的内容生产都是以获取流量为主要目的的,内容成为了可售卖的商品。短视频发布的低门槛和监管不完善使得用户可以随时发布视频,再加上网络平台中的小镇青年群体自身的学历大多较低,文化素养和媒介素养不高,就导致其视频内容质量良莠不齐,而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流量变现的规则,使得很多用户在利益的驱使之下放弃对内容质量的把控,沦为商业附庸。此外,在短视频平台,鲜明的人物性格往往更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因此,为了吸引眼球,很多小镇青年都热衷于给自己打造人设,以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例如抖音ID“90后光头强

12、”,拥有粉丝92.1万,共发布451条视频,点赞量达382.9万。在其发布的视频中,他将自己打扮成光头强的形象,利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来博取眼调 查 研 究552023年09月球,直播中也以光头强的形象出镜,甚至将线下真实的自我也以光头强的形象进行展现,这种长期对自我身份的物化呈现及对人设的过度追求,将会造成线上线下身份角色的错位,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设的奴隶。四、短视频时代小镇青年身份认同建构的对策探究短视频平台小镇青年的身份认同现象,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建构小镇青年身份认同的路径,从而推动小镇青年在网络短视频平台破除“污名”,实现小镇青年在网络短视频平台的全面发展。(一)文化层面:警惕数字鸿沟,提

13、升小镇青年媒介素养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得用户在获取更多信息的同时也让不同圈层的人群获取信息的能力差距拉大,导致“数字鸿沟”的出现。小镇青年群体中,多是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用户,文化素养和媒介素养不高,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内容丰富,但受时长和形式的限制,内容浅显,缺乏思想和深度,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小镇青年主体作为媒介的使用者,必须不断提高媒介素养,严格遵守短视频平台的制度,提高对各种内容的辨别能力,在观看和发布相关视频的过程中及时甄别。(二)个体赋能:找准自身定位,积极搭建良性社会互动除了努力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破除“数字鸿沟”外,小镇青年还应该积极与他人进行互动交往,找准自身的定位,搭建良性

14、的社会互动6。良好的身份认同建构,需要形成良性的社会互动,建立正向的人际互动关系,摒弃媚粉、迎合低级趣味的做法,树立积极向上的形象,并且要保持自身形象的一致性,杜绝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例如抖音ID“南街壶娘”,是一位江苏的年轻女孩,拥有粉丝136.9万,共发布了1191条视频,获赞数高达3311万。她发布的视频中,主要有“小镇的猫”“茶器茶料理”“南街茶壶”“江南小镇的美食”等。整个作品风格温和幽静,充满浓郁的江南小镇的氛围,评论里的用户对于自己感兴趣并了解的茶器也会自动进行科普,大多数用户的评论都为“治愈”“享受”“烟雨江南”等,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强化了“南街壶娘”的身份认同。(三)平台把关

15、:破除刻板印象,推送多样化的优质内容个人需要努力,平台也需要改进。观众对于抖音、快手这些短视频平台内容质量低的刻板印象,一定程度上也归结为平台方的流量导向和算法推送问题。在社交媒体时代,把关人变成各平台方,这就对平台方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实是,无论是抖音还是快手等短视频平台,都曾发生许多主播低俗化的事件,且这些短视频平台为了博取眼球,刻意推送一些低俗内容,这就导致大众一度认为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低俗”“土味”。因此,短视频平台应加强监管,破除刻板印象,打破流量至上和精准推送的分发模式,为用户推送多样化的优质内容;同时也要主动发声,打造更凸显小镇青年的正面标签。(四)媒体引导:聚焦

16、边缘群体,主流媒体进行舆论引导主流媒体应积极进行舆论引导,改变传统以城市传播为主导的传播模式,关注小镇青年,聚焦边缘群体。近年来,三农题材的短视频逐渐受到重视,小镇青年的创作也越来越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例如央视的专题节目中报道了一位带动藏区脱贫的女孩何瑜娟,何瑜娟的抖音ID为“嘉绒姐姐阿娟”,主要通过短视频帮助当地的农产品销售。主流媒体的报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众对小镇青年的刻板印象,有效推动乡村振兴。五、结语抖音短视频以其短小精悍、碎片化以及易操作等特点,为小镇青年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然而,当前小镇青年群体在内容传播、身份认同建构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大众对小镇青年的刻板印象也

17、需要时间来扭转,这些问题,靠单个自媒体的努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传统主流媒体、社交平台、小镇青年群体以及社会各主体共同努力,了解小镇青年群体背后真正的焦虑与隔阂,从制度到文化,多维度给予小镇青年群体支持,从而更好地推动小镇青年群体的发展与身份认同建构。注释:1尹鸿,孙俨斌.2015 年中国电影产业备忘录J.电影艺术,2016(02):6.2魏翔.小镇青年、旅游经和消费动向重审EB/OL.http:/fi- 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晚期现代中的自我与社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45秦朝森.脱域与嵌入:三重空间中的小镇青年与短视频互动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8):105-110.6曹天露.网络短视频平台中小镇青年的身份认同异化研究基于快手APP的考察D.华南理工大学,2021.(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责编:周蕾调 查 研 究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