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红色题材·原创故事·民族精神——壮剧《苍梧之约》创作探微.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3185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色题材·原创故事·民族精神——壮剧《苍梧之约》创作探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红色题材·原创故事·民族精神——壮剧《苍梧之约》创作探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红色题材·原创故事·民族精神——壮剧《苍梧之约》创作探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红色题材·原创故事·民族精神——壮剧《苍梧之约》创作探微.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2期(总第134期)41422023年第4期(总第136期)红色题材原创故事民族精神壮剧苍梧之约创作探微胡 媛 摘 要:壮剧苍梧之约是献礼建党 100 周年的红色现实题材戏剧,也是第十一届广西剧展竞演剧目之一,它根植于广西本土红色文化,以广西第一个党支部创建为出发点,塑造了一群年轻共产党员以生命之名、践行理想与信念的成长故事。作品从创作、舞美、剧种、音乐等方面进行精心创作,形塑了其艺术特性:解构红色历史题材对宏大叙事的依赖,建构以普通人物为核心,结合革命斗争的日常性,形成该剧的微观视域;通过传统戏剧舞台设计与当代舞美技术结合,立体画面感突破传统舞美的平面性;以广西少数民族剧种壮剧来

2、演绎,并在剧中以“戏中戏”的模式,既呈现壮剧的艺术特色,也展示梧州粤剧的艺术风采;以壮剧元素为主导,同时融入梧州地区的民间音乐、现代交响乐等因素,展现该剧的多元音乐元素。由此,壮剧苍梧之约的展演,展现了广西红色现实题材戏剧创作的自信和个性,传递了民族文化精神的信念和力量,引发了人们的共鸣和反思。关键词:壮剧;苍梧之约;红色题材;民族精神;地方剧种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3-04-22作者简介:胡媛,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戏剧评论。壮剧苍梧之约是由广西戏剧院与梧州市演艺有限责任公司于 2021 年联合排演、献礼建党 100 周年的红色现实题材

3、戏剧,是第十一届广西剧展竞演剧目之一,也是广西近年来创排的重要剧目,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它根植于广西本土红色文化,以 1925 年,苍梧之野,西江之畔,周恩来指导下创建广西第一个党支部为契机,塑造了一群年轻共产党员以生命之名、践行理想与信念的成长故事:1927 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白色恐怖期间,在列强与军阀的夹击下,革命斗争举步维艰,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命悬一线,民不聊生。苍梧之约要传递的正是共产党员在枪林弹雨中,历经磨难与分离、误解与怀疑、牺牲与背叛,却始终保有对信仰的坚持、对人民的热爱、对革命的忠贞、对解放事业的追随等的革命精神与人生信仰。为了更好地展示革命先烈的精神与信仰,壮

4、剧 苍梧之约从内容、舞美、剧种、音乐等方面开辟了自己的创作视角,彰显了本土原创戏剧的自信和个性,引发了人们的共鸣和反思。一、从宏观到微观的转变:红色现实题材的创作视角一般而言,红色现实题材文艺创作大都依附于宏大历史叙事,塑造“高大全”的中心人物形象,强调理念而忽略对艺术真实和细节的关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红色戏剧创作的逐渐成熟,近年来,红色戏剧的部分创作开始关注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小事件在历史洪流中的意义,力求以小见大,呈现独特的地域文化艺术,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演绎革命年代的人生百态。广西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何充分地挖掘广西的红色文化,并结合历史语境和文艺现实,对红色文化的创作进

5、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使之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广西红色戏剧创作的指导思想。壮剧苍梧之约立意明确:立足于广西红色文化,旨在探索广西红色题材戏剧的创作规律,挖掘广西红色现实题材戏剧当代传承的精神和价值。可以说,壮剧苍梧之约戏里戏外是一部关于“成长”的戏剧:戏里广西地委建立历经从希望到失败的过程;剧中革命人物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从冲动到稳重、从怀疑到信任、从隔阂到认同的转变。因此,剧中故事潜含双重隐喻:一是关于共产党成长的步履维艰,二是关于人成长的阵痛,二者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戏外壮剧苍梧之约是对广西红色现实题材戏剧的探索性尝试,撇开宏大的革命历史事件,以革命时期的日常斗争推演共产党员、

6、革命人士等的成长,以此作为推动事件发展的动力,从而完成故事的叙事。四幕壮剧苍梧之约的故事集中且层次分明、逻辑性极强,幕与幕之间虽有时间上的跨度,但得益于旁白与留白的铺垫,使得情节之间相互关联、环环相扣。该剧以时间为线索,从 1925 年的序言开始,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广西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第一幕从 1927 年开始,在白色恐怖时期,共产党遭受了国民党的迫害,在性命攸关之时,年轻共产党员如何面对恶劣环境,确保生命安全,保护革命的星星之火?剧中主人公林铭与叶洲、梁宿庭与舒云分别是两对恩爱情侣,但为了革命之火,叶洲避走广东,林铭与梁宿庭假扮夫妻,舒云注视着爱人却不能相认个中滋味,除了离别、苦涩、无奈还

7、伴随着生命的被威胁。第二幕讲述了林铭和梁宿庭假借“夫妻”名义,秘密地与组织联系,执行党安排的任务,在恐怖的斗争环境中既紧张又万幸,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然而某一天却因舒云跑到家里私会梁宿庭,被敌人发现后,遭受清党组长高芒的围困,引发中共梧州地委生死存亡的危机。在关键时刻,梁宿庭与舒云点燃房屋,葬身火海,向外传递“此地已暴露”的信息,成功阻止中共梧州地委到此接头,保全了广西地委的安全。然而梁宿庭与舒云的牺牲,却也引爆了社会关于梁宿庭、舒云、林铭“三角恋”的报道。林铭一方面承受同志牺牲的痛苦,一方面遭受周围人的误解、欺凌、污蔑、唾弃,一方面经历组织被破坏后的不知所措。无甚斗争经验的林铭只好南下寻找

8、叶洲,却被尾随的清党人员发现了行踪,无意中暴露了叶洲的身份和藏身之地。林铭的上线龙飞在与清党组长高芒的打斗中牺牲,导致叶洲对林铭此行的怀疑。至此,一对有情人因误解各奔东西,发誓永生不再相见。在多重打击下,林铭北上自证清白和忠诚。第三幕,10 年后的 1937 年,林铭成为黄河边上一位培养革命人才的校长,但其党籍因证明人龙飞已牺牲却一直得不到证明,被迫退党。在无助之时,林铭与叶洲意外相逢,叶洲惊叹于林铭对党的坚守与信仰,终于解除了误解与隔阂。两人决定回到苍梧,携手直面恐怖环境,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第四幕,1942 后,林铭与叶洲寻找当年舒云与梁宿庭私会遭围困的原因,争取到国民党人白砚琴合作,一起

9、消灭了高芒等叛徒,叶洲在打斗中牺牲,林铭肩负革命的焰火继续前行,在尾声中伴随着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走向光明幸福的未来。整体而言,壮剧苍梧之约故事繁简得当,可圈可点,没有高大全的人物形象,有的只是在革命斗争中不断失误、不断成长历练的年轻共产党员。无论是林铭的大意暴露了叶洲和飞龙的藏身地,还是舒云的任性导致了广西地委到来的失败并直接葬送了她和梁宿庭的性命,或是白砚琴的自以为是泄露了舒云与梁宿庭私会,都是年轻人做事以自我为中心、冲动、思虑不周全的表现。而叶洲对林铭的怀疑与误解,白砚琴对共产党人的偏见,是在白色恐怖环境下,人人自危的噤若寒蝉的常态回应。他们恐慌、迷惘、不知所措,既有时代的压迫,亦

10、是革命斗争经验不足,但却始终坚持对革命的信仰、对共产党的忠诚,不管是在敌人的包围打击下,还是在流连失所的岁月中,信仰始终是支撑他们前进的动力。壮剧苍梧之约正是通过人在特定环境下的多重矛盾,关注到“人”的本真,并在“人”的基础上,努力挖掘共产党员的闪光点无论环境如何恶劣,坚定理想,不忘初心,不畏将来,砥砺前行,这也是他们身为普通人却不平凡的品质。这种精神力量,穿越历史,透过艺术语境,再现舞台,依然使我们观看的时候热血沸腾、感动不已。作为红色现实题材戏剧,宏大叙事固然重要,但在宏观历史叙述中,如何在时代潮流中彰显个体生命,寻求价值观认同,从而打动观众,无疑是其追求的更高境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

11、持以人民为中心的2023年第2期(总第134期)41422023年第4期(总第136期)红色题材原创故事民族精神壮剧苍梧之约创作探微胡 媛 摘 要:壮剧苍梧之约是献礼建党 100 周年的红色现实题材戏剧,也是第十一届广西剧展竞演剧目之一,它根植于广西本土红色文化,以广西第一个党支部创建为出发点,塑造了一群年轻共产党员以生命之名、践行理想与信念的成长故事。作品从创作、舞美、剧种、音乐等方面进行精心创作,形塑了其艺术特性:解构红色历史题材对宏大叙事的依赖,建构以普通人物为核心,结合革命斗争的日常性,形成该剧的微观视域;通过传统戏剧舞台设计与当代舞美技术结合,立体画面感突破传统舞美的平面性;以广西少

12、数民族剧种壮剧来演绎,并在剧中以“戏中戏”的模式,既呈现壮剧的艺术特色,也展示梧州粤剧的艺术风采;以壮剧元素为主导,同时融入梧州地区的民间音乐、现代交响乐等因素,展现该剧的多元音乐元素。由此,壮剧苍梧之约的展演,展现了广西红色现实题材戏剧创作的自信和个性,传递了民族文化精神的信念和力量,引发了人们的共鸣和反思。关键词:壮剧;苍梧之约;红色题材;民族精神;地方剧种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3-04-22作者简介:胡媛,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戏剧评论。壮剧苍梧之约是由广西戏剧院与梧州市演艺有限责任公司于 2021 年联合排演、献礼建党 100 周

13、年的红色现实题材戏剧,是第十一届广西剧展竞演剧目之一,也是广西近年来创排的重要剧目,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它根植于广西本土红色文化,以 1925 年,苍梧之野,西江之畔,周恩来指导下创建广西第一个党支部为契机,塑造了一群年轻共产党员以生命之名、践行理想与信念的成长故事:1927 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白色恐怖期间,在列强与军阀的夹击下,革命斗争举步维艰,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命悬一线,民不聊生。苍梧之约要传递的正是共产党员在枪林弹雨中,历经磨难与分离、误解与怀疑、牺牲与背叛,却始终保有对信仰的坚持、对人民的热爱、对革命的忠贞、对解放事业的追随等的革命精神与人生信仰。为了更好地展示革命先烈

14、的精神与信仰,壮剧 苍梧之约从内容、舞美、剧种、音乐等方面开辟了自己的创作视角,彰显了本土原创戏剧的自信和个性,引发了人们的共鸣和反思。一、从宏观到微观的转变:红色现实题材的创作视角一般而言,红色现实题材文艺创作大都依附于宏大历史叙事,塑造“高大全”的中心人物形象,强调理念而忽略对艺术真实和细节的关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红色戏剧创作的逐渐成熟,近年来,红色戏剧的部分创作开始关注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小事件在历史洪流中的意义,力求以小见大,呈现独特的地域文化艺术,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演绎革命年代的人生百态。广西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何充分地挖掘广西的红色文化,并结合历史语境和文艺现实,对

15、红色文化的创作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使之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广西红色戏剧创作的指导思想。壮剧苍梧之约立意明确:立足于广西红色文化,旨在探索广西红色题材戏剧的创作规律,挖掘广西红色现实题材戏剧当代传承的精神和价值。可以说,壮剧苍梧之约戏里戏外是一部关于“成长”的戏剧:戏里广西地委建立历经从希望到失败的过程;剧中革命人物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从冲动到稳重、从怀疑到信任、从隔阂到认同的转变。因此,剧中故事潜含双重隐喻:一是关于共产党成长的步履维艰,二是关于人成长的阵痛,二者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戏外壮剧苍梧之约是对广西红色现实题材戏剧的探索性尝试,撇开宏大的革命历史事件,以革命时期的日常斗

16、争推演共产党员、革命人士等的成长,以此作为推动事件发展的动力,从而完成故事的叙事。四幕壮剧苍梧之约的故事集中且层次分明、逻辑性极强,幕与幕之间虽有时间上的跨度,但得益于旁白与留白的铺垫,使得情节之间相互关联、环环相扣。该剧以时间为线索,从 1925 年的序言开始,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广西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第一幕从 1927 年开始,在白色恐怖时期,共产党遭受了国民党的迫害,在性命攸关之时,年轻共产党员如何面对恶劣环境,确保生命安全,保护革命的星星之火?剧中主人公林铭与叶洲、梁宿庭与舒云分别是两对恩爱情侣,但为了革命之火,叶洲避走广东,林铭与梁宿庭假扮夫妻,舒云注视着爱人却不能相认个中滋味,除了离

17、别、苦涩、无奈还伴随着生命的被威胁。第二幕讲述了林铭和梁宿庭假借“夫妻”名义,秘密地与组织联系,执行党安排的任务,在恐怖的斗争环境中既紧张又万幸,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然而某一天却因舒云跑到家里私会梁宿庭,被敌人发现后,遭受清党组长高芒的围困,引发中共梧州地委生死存亡的危机。在关键时刻,梁宿庭与舒云点燃房屋,葬身火海,向外传递“此地已暴露”的信息,成功阻止中共梧州地委到此接头,保全了广西地委的安全。然而梁宿庭与舒云的牺牲,却也引爆了社会关于梁宿庭、舒云、林铭“三角恋”的报道。林铭一方面承受同志牺牲的痛苦,一方面遭受周围人的误解、欺凌、污蔑、唾弃,一方面经历组织被破坏后的不知所措。无甚斗争经验的

18、林铭只好南下寻找叶洲,却被尾随的清党人员发现了行踪,无意中暴露了叶洲的身份和藏身之地。林铭的上线龙飞在与清党组长高芒的打斗中牺牲,导致叶洲对林铭此行的怀疑。至此,一对有情人因误解各奔东西,发誓永生不再相见。在多重打击下,林铭北上自证清白和忠诚。第三幕,10 年后的 1937 年,林铭成为黄河边上一位培养革命人才的校长,但其党籍因证明人龙飞已牺牲却一直得不到证明,被迫退党。在无助之时,林铭与叶洲意外相逢,叶洲惊叹于林铭对党的坚守与信仰,终于解除了误解与隔阂。两人决定回到苍梧,携手直面恐怖环境,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第四幕,1942 后,林铭与叶洲寻找当年舒云与梁宿庭私会遭围困的原因,争取到国民党人

19、白砚琴合作,一起消灭了高芒等叛徒,叶洲在打斗中牺牲,林铭肩负革命的焰火继续前行,在尾声中伴随着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走向光明幸福的未来。整体而言,壮剧苍梧之约故事繁简得当,可圈可点,没有高大全的人物形象,有的只是在革命斗争中不断失误、不断成长历练的年轻共产党员。无论是林铭的大意暴露了叶洲和飞龙的藏身地,还是舒云的任性导致了广西地委到来的失败并直接葬送了她和梁宿庭的性命,或是白砚琴的自以为是泄露了舒云与梁宿庭私会,都是年轻人做事以自我为中心、冲动、思虑不周全的表现。而叶洲对林铭的怀疑与误解,白砚琴对共产党人的偏见,是在白色恐怖环境下,人人自危的噤若寒蝉的常态回应。他们恐慌、迷惘、不知所措,既

20、有时代的压迫,亦是革命斗争经验不足,但却始终坚持对革命的信仰、对共产党的忠诚,不管是在敌人的包围打击下,还是在流连失所的岁月中,信仰始终是支撑他们前进的动力。壮剧苍梧之约正是通过人在特定环境下的多重矛盾,关注到“人”的本真,并在“人”的基础上,努力挖掘共产党员的闪光点无论环境如何恶劣,坚定理想,不忘初心,不畏将来,砥砺前行,这也是他们身为普通人却不平凡的品质。这种精神力量,穿越历史,透过艺术语境,再现舞台,依然使我们观看的时候热血沸腾、感动不已。作为红色现实题材戏剧,宏大叙事固然重要,但在宏观历史叙述中,如何在时代潮流中彰显个体生命,寻求价值观认同,从而打动观众,无疑是其追求的更高境界。党的二

21、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43艺苑/Forum of Arts442023年第4期(总第136期)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壮剧苍梧之约,无疑恪守以人为本的创作导向,始终把人放在具体的情境中解读,而非把人物概念化、理念化,以此创造有血有肉的生命;人物反哺故事的真实性,以小见大,透视革命精神灵魂的高尚,折射社会主义新时代价值观。二、从继承到创新:原创戏剧的个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 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传承红色经典一直是戏剧界的传统,广西在继承 红灯记 沙

22、家浜 红色娘子军 瑶山春山乡风云等红色经典的同时,也创作了一批基于本土红色资源的作品,如话剧龙隐居 父亲的革命生涯 漓水烽烟 山那边 谭寿林 邓小平与李明瑞等,桂剧 漓江燕 欧阳予倩 何香凝 破阵曲 燕歌行等,音乐剧血色湘江 欧阳与桃花 拔哥等,壮剧百色起义等。壮剧苍梧之约是在继承前人创作的众多广西红色戏剧作品的基础上,结合广西的历史、环境、人文等因素,创作出的既具有地域文化属性又符合人民审美共感的戏剧作品。壮剧苍梧之约的个性实践,从前文提到的关于创作视角转变的探索,到结构布局、剧种形态、舞台设计等方面的创意,处处彰显该剧作为原创具有的自信、弹性与张力。从结构而言,该剧时间跨度大,从序幕的 1

23、925 年到尾声的 1942 年,中间跨越了17 年。四幕剧在 2 个小时内如何铺陈 17 年的沧海桑田?主创通过运用留白与旁白的方式,弥补了时间跨度上的空白,促进了故事的完整与流畅。关于旁白,主创在剧中探索式地运用了两种表达方式:一是设置了局外人云游僧与船老大的形象,每幕开篇之时通过他俩对当前时局的评价,以此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为人物行为的转变预设背景,从而使得人物的言行举止具备合理性;二是通过剧中人物不同着装暗示年代感,男士服装从早期的长袍到复古西装,女士服装从早期的民国裙装到洋裙洋装,还原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气与审美风格,对观众而言,也是一种视觉的转化与冲击。两种表达方式相互配合补充,

24、完善了故事的节奏感和完整性。如果说旁白是主创对该剧的提示,那么留白则是主创对故事运筹帷幄的把控力,是戏剧主题更为集中的凝聚力。如第二幕的结尾是分离时悲伤与绝望的林铭,但到第三幕的开幕,林铭已是 10 年后意气风发受人敬重的林校长。10 年期间,不仅有生活的颠沛流离、坎坷磨难的劳其筋骨,有心灵打击、创伤的苦其心志;亦是伤口愈合、自我成长的漫长过程。主创虽是一笔带过,但也给观众留下了对林铭过往 10年的想象戏剧艺术的魅力,在于给观众提供线索,让观众自行去延伸剧情。这种不说自明,又充满想象的艺术空间,给予了该剧浓郁的人文气息,更重要的是,正是这种刻意的留白,把林铭对党的忠诚、对理想的坚定刻画得淋漓尽

25、致。这种对人物认知理解的情感溢出,不是主创刻意制造的,而是通过留白,跃然于舞台上的。正是这种留白,观众从戏剧内蕴延伸到外延的想象,更能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的遭遇,引发共鸣。从剧种而言,苍梧之约以广西特有的少数民族剧种壮剧来表演,既是尝试也是创意。广西梧州是粤文化片区,其地方流行语为粤语,主流剧种为粤剧,并且 1951 年已经成立了梧州粤剧团;梧州粤剧团在 1992 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批准,对外可称“广西粤剧团”;2012 年 6 月,梧州粤剧团改制并入梧州市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可见粤剧在梧州的悠久历史与能力。而 苍梧之约以壮剧而非苍梧流行的剧种粤剧来表演地方故事,确实出乎意料。但近年

26、壮剧在广西的崛起不容忽视,先后推出了一系列优秀的大型剧目,如歌王 瓦氏夫人 天上恋曲 赶山 第一书记 冯子材 牵云崖 我家在铜鼓岭 百色起义等,无论是剧本创作,还是表演人才等方面已相当成熟。如此,在继承壮剧优秀文化的前提下,用一个有实力且代表广西少数民族特色的剧种来演绎粤文化地区的故事,既是该剧的亮点,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体现。而为了与苍梧地方文化相契合,该剧的音乐设计在以壮剧传统唱腔的基础上,根据剧情需要,适时引入苍梧地方音乐元素,如梧州船歌、粤剧等,使该剧在壮剧主题艺术的引导下,又涵盖了粤文化艺术要素的补充,实现了艺术之间的交流合作。熟悉又陌生的音乐意象,刺激观众的感官,既有对过往熟悉的回忆

27、又有对陌生事物的新鲜期待。从舞台设计而言,该剧遵循戏曲的虚拟特性,创造性地与现代舞美技术相结合,造就流动的舞台,形成视觉冲击力。如第一幕中林铭与叶洲的离别,运用了移动性的舞台设计,两人从开始的同向而歌,随着舞台的移动,到相向而歌,到渐行渐远别离的画面感扑面而来,舞台空间感也在移动中无限扩大,两人虽然只有一个舞台的距离,却如隔千山万水,同时也寓言了接下来两人因误解背道而驰的剧情发展,戏剧性饱满。在第四幕运用了粤曲茶楼的布局,把生活(叹茶)与文化艺术(唱戏)置于同一空间,又通过物质空间无形中把生活(叹茶)与艺术(唱戏)隔开,从而舞台上出现了双层的戏剧结构:第一层是共产党、国民党以及清党叛徒等惊心动

28、魄的革命斗争;第二层以上演粤剧经典剧目 胡不归之 慰妻片段展现悠闲的市民生活。由于把紧张与休闲同置于一个独立的空间,画面的丰富感与层次感跃然而出,其中交织着的打斗声、锣鼓声、唱戏声,声声入耳,敲击着观众的心。当然,剧中戏中戏的呈现,既呈现了艺术门类之间的交流融合,也营造了“满屏皆是戏”的舞台效果。对戏剧而言,如何呈现作品的舞台艺术效果,对后来的创作有稍许借鉴,继承是基础。然而敢于打破常规,突破自我,造就个性,关照生活,表达心声,满足人民对戏剧的审美认可,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才是新时代戏剧创作的本质。壮剧苍梧之约的创新也正在于此:根据剧情、剧种的特性,充分运用地域文化特色,结合量身打造的舞美

29、,演绎故事的精彩。三、从人生到戏剧:民族精神传承的启示壮剧苍梧之约无疑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主题和思想,但一部戏不仅在于呈现一个故事、展现一段历史、贡献一份创作心得技巧,亦在于历史、故事、心得技巧背后隐含的人文价值与当代社会思想价值是否契合,是否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吴荻舟在其 戏剧常识中提到一副对联:“戏场小天地,天地大戏场。”通俗讲即“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之意,是前人对戏与人生的辩证关系的理解,诠释了戏剧来源生活、生活回应戏剧的本质。吴荻舟通过对该对联的解读,引申出对戏剧的定义:“戏剧是现实的一种艺术,他的手段用活生的人(演员),在群众(观众)面前,表演一段人生的故事。从演出中间,来告诉我们人是

30、在怎样过活,并且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过活。”16即戏剧是把人生搬上舞台的艺术,而观众愿意去看且喜欢看戏,在于戏剧呈现了事件的前因后果,而非片段式的摘取,这种具有逻辑性、连续性、因果性的故事,既是日常生活的缩影,也是生活的艺术升华,对人生具有启示意义。可见戏剧活动的重要性从表层来看,戏剧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娱乐;从深层而言,戏剧既是对过去发生事件的艺术再现,也是如何启示人生,对未来的明鉴。壮剧苍梧之约与同为广西本土红色题材类型的音乐剧 血色湘江、壮剧 百色起义呈现的历史人物和革命战役大场面给予观众的英雄崇拜和震撼不同,它聚焦于普通人的内心与情感,旨在进入人物的“内在世界”,理解人物的感知和愿

31、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因此着眼于小处做文章,细微之处见精神,创作出符合人民审美要求、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启示人民精神建构的作品,是苍梧之约着重探索的创作之道。事实上,观众以普通人的视角,更能共情苍梧之约的思想情感战争年代,众人拾柴,燃烧革命星星之火,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与担当。壮剧苍梧之约正是本着一群热血青年共产党员以生命与灵魂践行“相约于中华腾飞之时”的信仰与信念,尽显革命时代理想青年的抉择与风度。通过取材于广西第一位女共产党员李省群为原型创作的非虚构革命历史事件,塑造了林铭(原型李省群)如何从千金小姐百炼成为优秀共产党员,没有轰轰烈烈的大场面,有的只是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透

32、过人物在特殊时期对爱情的理解、对朋友的情义、对信任的考43艺苑/Forum of Arts442023年第4期(总第136期)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壮剧苍梧之约,无疑恪守以人为本的创作导向,始终把人放在具体的情境中解读,而非把人物概念化、理念化,以此创造有血有肉的生命;人物反哺故事的真实性,以小见大,透视革命精神灵魂的高尚,折射社会主义新时代价值观。二、从继承到创新:原创戏剧的个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 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传承红色经典一直是戏剧界的传统,

33、广西在继承 红灯记 沙家浜 红色娘子军 瑶山春山乡风云等红色经典的同时,也创作了一批基于本土红色资源的作品,如话剧龙隐居 父亲的革命生涯 漓水烽烟 山那边 谭寿林 邓小平与李明瑞等,桂剧 漓江燕 欧阳予倩 何香凝 破阵曲 燕歌行等,音乐剧血色湘江 欧阳与桃花 拔哥等,壮剧百色起义等。壮剧苍梧之约是在继承前人创作的众多广西红色戏剧作品的基础上,结合广西的历史、环境、人文等因素,创作出的既具有地域文化属性又符合人民审美共感的戏剧作品。壮剧苍梧之约的个性实践,从前文提到的关于创作视角转变的探索,到结构布局、剧种形态、舞台设计等方面的创意,处处彰显该剧作为原创具有的自信、弹性与张力。从结构而言,该剧时

34、间跨度大,从序幕的 1925 年到尾声的 1942 年,中间跨越了17 年。四幕剧在 2 个小时内如何铺陈 17 年的沧海桑田?主创通过运用留白与旁白的方式,弥补了时间跨度上的空白,促进了故事的完整与流畅。关于旁白,主创在剧中探索式地运用了两种表达方式:一是设置了局外人云游僧与船老大的形象,每幕开篇之时通过他俩对当前时局的评价,以此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为人物行为的转变预设背景,从而使得人物的言行举止具备合理性;二是通过剧中人物不同着装暗示年代感,男士服装从早期的长袍到复古西装,女士服装从早期的民国裙装到洋裙洋装,还原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气与审美风格,对观众而言,也是一种视觉的转化与冲击。两种

35、表达方式相互配合补充,完善了故事的节奏感和完整性。如果说旁白是主创对该剧的提示,那么留白则是主创对故事运筹帷幄的把控力,是戏剧主题更为集中的凝聚力。如第二幕的结尾是分离时悲伤与绝望的林铭,但到第三幕的开幕,林铭已是 10 年后意气风发受人敬重的林校长。10 年期间,不仅有生活的颠沛流离、坎坷磨难的劳其筋骨,有心灵打击、创伤的苦其心志;亦是伤口愈合、自我成长的漫长过程。主创虽是一笔带过,但也给观众留下了对林铭过往 10年的想象戏剧艺术的魅力,在于给观众提供线索,让观众自行去延伸剧情。这种不说自明,又充满想象的艺术空间,给予了该剧浓郁的人文气息,更重要的是,正是这种刻意的留白,把林铭对党的忠诚、对

36、理想的坚定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种对人物认知理解的情感溢出,不是主创刻意制造的,而是通过留白,跃然于舞台上的。正是这种留白,观众从戏剧内蕴延伸到外延的想象,更能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的遭遇,引发共鸣。从剧种而言,苍梧之约以广西特有的少数民族剧种壮剧来表演,既是尝试也是创意。广西梧州是粤文化片区,其地方流行语为粤语,主流剧种为粤剧,并且 1951 年已经成立了梧州粤剧团;梧州粤剧团在 1992 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批准,对外可称“广西粤剧团”;2012 年 6 月,梧州粤剧团改制并入梧州市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可见粤剧在梧州的悠久历史与能力。而 苍梧之约以壮剧而非苍梧流行的剧种粤剧来表演地方故事

37、,确实出乎意料。但近年壮剧在广西的崛起不容忽视,先后推出了一系列优秀的大型剧目,如歌王 瓦氏夫人 天上恋曲 赶山 第一书记 冯子材 牵云崖 我家在铜鼓岭 百色起义等,无论是剧本创作,还是表演人才等方面已相当成熟。如此,在继承壮剧优秀文化的前提下,用一个有实力且代表广西少数民族特色的剧种来演绎粤文化地区的故事,既是该剧的亮点,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体现。而为了与苍梧地方文化相契合,该剧的音乐设计在以壮剧传统唱腔的基础上,根据剧情需要,适时引入苍梧地方音乐元素,如梧州船歌、粤剧等,使该剧在壮剧主题艺术的引导下,又涵盖了粤文化艺术要素的补充,实现了艺术之间的交流合作。熟悉又陌生的音乐意象,刺激观众的感官

38、,既有对过往熟悉的回忆又有对陌生事物的新鲜期待。从舞台设计而言,该剧遵循戏曲的虚拟特性,创造性地与现代舞美技术相结合,造就流动的舞台,形成视觉冲击力。如第一幕中林铭与叶洲的离别,运用了移动性的舞台设计,两人从开始的同向而歌,随着舞台的移动,到相向而歌,到渐行渐远别离的画面感扑面而来,舞台空间感也在移动中无限扩大,两人虽然只有一个舞台的距离,却如隔千山万水,同时也寓言了接下来两人因误解背道而驰的剧情发展,戏剧性饱满。在第四幕运用了粤曲茶楼的布局,把生活(叹茶)与文化艺术(唱戏)置于同一空间,又通过物质空间无形中把生活(叹茶)与艺术(唱戏)隔开,从而舞台上出现了双层的戏剧结构:第一层是共产党、国民

39、党以及清党叛徒等惊心动魄的革命斗争;第二层以上演粤剧经典剧目 胡不归之 慰妻片段展现悠闲的市民生活。由于把紧张与休闲同置于一个独立的空间,画面的丰富感与层次感跃然而出,其中交织着的打斗声、锣鼓声、唱戏声,声声入耳,敲击着观众的心。当然,剧中戏中戏的呈现,既呈现了艺术门类之间的交流融合,也营造了“满屏皆是戏”的舞台效果。对戏剧而言,如何呈现作品的舞台艺术效果,对后来的创作有稍许借鉴,继承是基础。然而敢于打破常规,突破自我,造就个性,关照生活,表达心声,满足人民对戏剧的审美认可,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才是新时代戏剧创作的本质。壮剧苍梧之约的创新也正在于此:根据剧情、剧种的特性,充分运用地域文化特

40、色,结合量身打造的舞美,演绎故事的精彩。三、从人生到戏剧:民族精神传承的启示壮剧苍梧之约无疑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主题和思想,但一部戏不仅在于呈现一个故事、展现一段历史、贡献一份创作心得技巧,亦在于历史、故事、心得技巧背后隐含的人文价值与当代社会思想价值是否契合,是否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吴荻舟在其 戏剧常识中提到一副对联:“戏场小天地,天地大戏场。”通俗讲即“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之意,是前人对戏与人生的辩证关系的理解,诠释了戏剧来源生活、生活回应戏剧的本质。吴荻舟通过对该对联的解读,引申出对戏剧的定义:“戏剧是现实的一种艺术,他的手段用活生的人(演员),在群众(观众)面前,表演一段人生的故事。从演

41、出中间,来告诉我们人是在怎样过活,并且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过活。”16即戏剧是把人生搬上舞台的艺术,而观众愿意去看且喜欢看戏,在于戏剧呈现了事件的前因后果,而非片段式的摘取,这种具有逻辑性、连续性、因果性的故事,既是日常生活的缩影,也是生活的艺术升华,对人生具有启示意义。可见戏剧活动的重要性从表层来看,戏剧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娱乐;从深层而言,戏剧既是对过去发生事件的艺术再现,也是如何启示人生,对未来的明鉴。壮剧苍梧之约与同为广西本土红色题材类型的音乐剧 血色湘江、壮剧 百色起义呈现的历史人物和革命战役大场面给予观众的英雄崇拜和震撼不同,它聚焦于普通人的内心与情感,旨在进入人物的“内在世界

42、”,理解人物的感知和愿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因此着眼于小处做文章,细微之处见精神,创作出符合人民审美要求、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启示人民精神建构的作品,是苍梧之约着重探索的创作之道。事实上,观众以普通人的视角,更能共情苍梧之约的思想情感战争年代,众人拾柴,燃烧革命星星之火,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与担当。壮剧苍梧之约正是本着一群热血青年共产党员以生命与灵魂践行“相约于中华腾飞之时”的信仰与信念,尽显革命时代理想青年的抉择与风度。通过取材于广西第一位女共产党员李省群为原型创作的非虚构革命历史事件,塑造了林铭(原型李省群)如何从千金小姐百炼成为优秀共产党员,没有轰轰烈烈的大场面,有的只是

43、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透过人物在特殊时期对爱情的理解、对朋友的情义、对信任的考45艺苑/Forum of Arts462023年第4期(总第136期)验、对党的信念、对信仰的执着等,诠释了理想的高度、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在壮剧苍梧之约中,情感与理智萦绕交杂,汇聚信仰,也造就了该剧的核心思想。从感性层而言,该剧的“革命+恋爱+友情”的故事模式形塑了共产党员平凡中的伟大:相爱却不能相守,相识却不能相认,影射了革命英烈的隐忍与付出。无论是林铭与叶洲因形势被迫分离、梁宿庭与舒云近在迟尺却如远在天涯的陌生,还是林铭与梁宿庭假扮夫妻的潜伏式生活,每个人都忍受着形式的压迫、分离的痛苦、没有尽头的煎熬。但革命时期

44、友情同样让人动容,叶洲与龙飞超越生死的战友之情,林铭与梁宿庭绝对信任的革命友谊,白砚琴与舒云有情有义的闺蜜之情,朴质真诚却都是革命时期的生死之交,蕴含了感情的温度与力度。从理性层面,对理想的追求、对党的信念、对国家的信仰,至死不渝,坚不可摧。无论是以死明志的梁宿庭与舒云,还是经受颠沛流离的叶洲,或是建校培养革命人才的林铭,都不曾背叛理想、党和国家。该剧透过日常言行举止,再现了人物简单纯粹的一生;通过“为革命事业奋斗”的理想,糅合人物的感性显现,传递了信念与初心。这种默默无闻奋斗的精神,历久弥新,是革命优秀传统精神的延续,是红色文化外延与内涵的统一,是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这种精神和力量,穿

45、过舞台,依然让观众热泪盈眶。这或许就是戏剧存在的最大意义,也是戏剧创作探索的意义。壮剧苍梧之约不仅是出戏,亦是千万革命英烈为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真实写照,他们把“自我”融入“大我”,升华生命的意义。观众看戏看人看人生,引发了对生命价值的审视与思考:生命的意义何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一段内心独白代表着多少革命英烈的心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终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2140壮剧 苍梧之约无疑继承了

46、“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精神,通过对英烈生命观的展示,重新阐释了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对当代人文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红色文化、革命精神在当代生活影响式微吗?不!看主创对苍梧之约的细腻情感、创作探索和深情演绎,看观众眼含热泪的双眼,红色文化与精神从未远离,而是一直滋养着我们成长。四、结语 红色现实题材的初衷是什么?笔者认为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英烈的敬重,既能反映爱国、忠诚、奉献等革命精神,亦能触动观众反思当下社会人文思想,感悟现实人生。作为一部红色现实题材戏剧,壮剧苍梧之约践行了关注本土革命事件、立足于挖掘广西红色文化的创作方向,从微观视域关照革命中小人物的抉择,以反观中国革命

47、伟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这样的创作走向,一方面回归对地方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视,一方面摆脱了红色历史题材对宏大叙事的依赖,一方面传播了红色文化精神,为创作出有精神、有信仰、有人文、有思想、有市场的红色文艺经典提供了经验与借鉴。参考文献:1 吴荻舟.戏剧常识 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上海联合发行所,1949.2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M.梅益,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责任编辑:万书荣)解放的观众与平等的剧场朗西埃剧场观演观探析吴 赛 摘 要:朗西埃立足于“可感性分配”的理论,以剧场的观演关系与观众的观看行为为研究对象,去质疑观演行为中隐藏的某种智性与审美的不平等性。传

48、统的剧场使观演双方对立,将观众作为一个感知的共同体,潜层之中强调一种观演的单向性传输与接受。而在剧场之中,观演双方应追求智识平等与审美平等,最终实现个体的解放。关键词:雅克朗西埃;剧场;观演关系;平等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3-03-14作者简介:吴赛,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戏剧理论与批评。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re)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其理论以政治美学为核心,贯穿于“历史与哲学、哲学与政治、纪实与虚构之间”130。“五月风暴”使朗西埃开始将美学与政治相联系,他从可感性出发,主张解放感性、回归感性本身

49、,以此来实现个人的自由与平等。随着 20 世纪末以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所带来的政治形势的扭转,以及后现代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对政治与艺术的解构与诘难,朗西埃企图通过对美学可感性内涵的重新审视,去思考时下政治何以可能与维持,从而为当代政治的重塑与回归提供新的理论构想。一、朗西埃的介入:可感性分配在 政治的边缘和歧义:政治与哲学中,朗西埃提出了一对关系:治安(Police)和政治(Politics)。他指出,当代西方社会基于集体性或共时性的民主体制不仅违背了民主政治之基,还对真正的民主具有戕害性。当下的政治在社会角色之间基于权力的分配达成了某种集体性共识,而这种被合理化和合法化的分配体系只是一种治安,

50、真正的政治应该是“人类行为的一种纷争性的形式”24。朗西埃对治安的理解建立在福柯的基础上。首先,他同样承认治安不是一种关乎正义而是关乎规范的制度,但又给予了新的理解。他认为,治安是对秩序的命令,它决定了行为、存在与言说方式的分配,并且使这些被分配了的秩序能够指派于具体的位置和任务中。348因此,治安是一种既定的秩序这种秩序必然存在某种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它决定了在一个具体的社会结构中所有个体的身份、角色和潜在的生活方式。而朗西埃指出,政治的目的在于实现平等,其发展是一个平等的过程,是对基于治安而确立的分配秩序的重新分配。353因而,我们能够看出两者间的矛盾,政治所追求的平等违背了治安所既定的等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