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电针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老年痛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22965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7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针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老年痛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针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老年痛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电针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老年痛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4风湿病与关节炎 2 0 2 3 年 8 月 第 1 2 卷第 8 期 Rheumatism and Arthritis August 2 0 2 3 Vol.1 2 No.8电针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老年痛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马艳云,白桂珍【摘要】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老年痛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 9 8 例老年痛风急性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4 9 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观察 2 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尿酸(UA)水平、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

2、)、白细胞介素-6(IL-6)、C 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观察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 1 5 例,显效 2 1 例,有效 1 0 例,无效 3 例,总有效率为9 3.8 8%;对照组临床控制 1 1 例,显效 1 6 例,有效 1 2 例,无效 1 0 例,总有效率为 7 9.5 9%。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 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UA、IL-1、IL-6、CRP 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 0.0 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 5)。结论:电针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老年痛风急性期效果较佳,可显著降低 UA 水平,明显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关键词

3、】痛风;急性期;老年;电针;中药外敷;炎症因子;临床疗效doi:10.3969/j.issn.2095-4174.2023.08.003Clinical Efficacy of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Gout and Its Impact on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MA Yan-yun,BAI Gui-zhen【ABST

4、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gout and the influence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Methods:Ninety-eight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gou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

5、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with 49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oth groups,as well as the TCM syndrome

6、scores,levels of UA and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IL-1,IL-6,CRP)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safety.Results:In the treatment group,15 cases were clinically controlled,21 cases were significantly effective,10 cases were effective,and 3 cases were ineffective,with a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93.8

7、8%;in the control group,11 cases were clinically controlled,16 cases were significantly effective,12 cases were effective,and 10 cases were ineffective,with a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79.59%.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After treatment,TCM syndrome score

8、s and the levels of UA,IL-1,IL-6 and CRP of both groups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P 0.05),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0.05).Conclusion:The combination 临床研究 15 风湿病与关节炎 2 0 2 3 年 8 月 第 1 2 卷第 8 期 Rheumatism and Arthritis August 2 0 2 3 Vol.1 2 No.8痛风是因尿酸(

9、UA)生成过多或不能正常排泄致尿酸盐结晶沉积而引起的一种炎性疾病,老年人为高发人群。据调查显示,我国痛风发病率为1.1 4%,而老年人可达 5%1 0%1。本病如未受到良好控制,可于关节、骨质及其他组织处出现痛风石,且常使肾脏受累,引起痛风性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降尿酸药物进行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存在不良反应多、疗效不佳等缺陷,老年患者对其接受度低下2。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因具有多靶点、不良反应小等优势而受到临床推崇,并被逐渐用于痛风治疗中3。目前,常用的中医外治法有电针、中药外敷等。研究指出,多种中医外治法合用可获得肯定的疗效4。本研究观察电针联

10、合中药外敷在痛风急性期治疗中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 2 0 2 0 年 3 月至 2 0 2 2 年 4 月在中牟县中医院就诊的老年痛风急性期患者 9 8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 9 例。治疗组男 4 3 例,女 6 例;年龄 6 1 8 4 岁,平均(7 2.0 4 6.8 1)岁;病程 2.5 1 0 年,平均(6.1 4 1.6 9)年。对照组男 4 1 例,女 8 例;年龄6 1 8 3 岁,平均(7 1.4 5 6.2 3)岁;病程2 1 1 年,平均(6.3 1 1.8 6)年。2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

11、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 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中牟县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按照2 0 1 6 中国痛风诊疗指南5 相关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 制定的湿热蕴结型痛风辨证标准。1.3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且处于急性期;年龄 6 0 岁;有急性发作史,此次急性发作时间 3 d;患者自愿且签署知情同意书。1.4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风湿病者;患有严重内科疾病者;存在电针、药物治疗禁忌者;未遵从本组治疗方案者;精神障碍患者。2方法2.1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干预,包括低嘌呤饮食,禁烟酒,多饮水,多食新鲜蔬菜,保

12、持生活规律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选穴:取患侧三阴交、太溪、丰隆、阴陵泉、阿是穴。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暴露上述穴位后常规消毒,采用北京中研太和牌针灸针(0.3 0 mm4 0 mm)迅速点刺,直刺入所选穴位,进针深度三阴交为 1 1.5 寸,太溪为 0.8 1 寸,丰隆、阴陵泉为 1 1.5 寸,阿是穴为 0.5 寸,针刺得气后三阴交、太溪、阴陵泉行平补平泻手法。丰隆、阿是穴行捻转补泻手法,随后接好电针仪(G6 8 0 5-1 型,青岛牌),选用疏密波通电刺激,刺激强度以能耐受为宜,留针2 0 min。每日 1 次,共治疗 2 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敷治疗,外敷药物组

13、成:土茯苓 3 0 g,山慈菇、大黄、栀子各1 5 g,延胡索、黄柏各 1 0 g,芒硝 6 g,石膏 2 0 g。将上述药物碾成粉末,过 1 2 0 目筛。将药粉用液态的凡士林调成糊状,均匀涂于纱布上,厚度为3 mm,并敷于患处,以胶布固定,每日换药 1 次,连续应用 2 周。2.2观察指标参照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 对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进行测评。主症(关节肿痛、灼热、压痛、活动受限)分为0 3 级,0 级为无,计 0 分;1 级为轻度,计 2 分;2 级为中度,计 4 分;3 级为重度,计 6 分。次症of electroacupuncture and external ap

14、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has a better effect on the acute stage of elderly gout,which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UA levels,significantly reduce inflammatory reactions,and has high safety.【Keywords】gout;acute phase;elderly;electroacupuncture;extern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inflammatory fa

15、ctors;clinical efficacy16风湿病与关节炎 2 0 2 3 年 8 月 第 1 2 卷第 8 期 Rheumatism and Arthritis August 2 0 2 3 Vol.1 2 No.8(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黄)亦分为 0 3 级,分别计 0 分、1 分、2 分、3 分。舌象、脉象有计 1 分,无计 0 分。上述 3 项评分相加得到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指标:于治疗前后抽取 2 组空腹静脉血 4 mL,采用胶体金法测定血 UA 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C 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因子水平。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观

16、察2 组治疗期间有无不良反应。2.3疗效评定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 中疗效评定标准。临床控制:关节症状消失,中医证候积分降低 9 5%。显效:关节症状明显缓解,积分降低 7 0%9 5%。有效:关节症状有所缓解,积分降低3 0%7 0%。无效:关节症状无缓解,积分降低 3 0%。2.4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 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2检验。以 P 0.0 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结果3.1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 3.8 8%,高于对照组的 7 9.5 9%,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 5)。见表

17、 1。表 12 组痛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 临床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4 91 52 11 0 3 9 3.8 81)对照组4 91 11 61 21 07 9.5 9注与对照组比较,1)P 0.0 5。3.22 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 UA 水平比较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UA 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 0.0 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 5)。见表 2。3.32 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后,2 组血清 IL-1、IL-6、CRP 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 0.0 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 5)。见表 3。表 22 组痛风患者

18、中医证候积分及 UA 水平比较()组别例数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分UA/molL-1治疗组4 9治疗前 2 0.1 6 4.8 4 5 3 2.4 6 6 7.2 3治疗后 8.3 3 2.0 61)2)3 5 6.8 3 4 7.6 81)2)对照组4 9治疗前 1 9.7 8 4.2 7 5 2 9.6 2 6 5.0 4治疗后 1 1.5 1 3.1 91)4 3 1.5 6 5 3.7 21)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 0.0 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 0.0 5)。4讨论元代朱丹溪最先提出“痛风”这一病名,其所著的丹溪心法指出痛风发作时以四肢关节肿痛为主要表现。此外,中医著作所记载

19、的“痹病”“白虎历节”等名称亦归属于本病范畴。素问痹论篇载:“所谓痹者风寒湿之气也。”认为痹病发生与风寒湿邪入里有关,此理论为后世对痹病病机的探索提供了启发。清代林佩琴认为,感受风寒湿痹,久则化热而成痛风。现代中医研究认为,痛风多因喜食海鲜等肥甘之品致中焦受累,脾失健运,易生痰生湿,郁久酿热,湿热蒸灼,生成瘀、痰、浊,留注脉络关节,以致关节肿痛、灼热8。故湿热蕴结是本病病机之关键,治以清泄湿热、通络止痛为要。电针是基于针刺发展形成且绿色安全的中医外治疗法,以毫针刺入治疗穴位,再于针上通以低频电流,继而达到调理病理状况的目的。张增富等9 研究指出,电针可对痛风患者起到降 UA 作用,有助于提高患

20、者生活质量。此外,中药外敷在痛风治疗中亦常应用。此方法通过将治疗药物外敷于患处,经透皮吸收后达到皮肤基底层而迅速发挥效果。由表 32 组痛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组别例数时间IL-1/pgmL-1IL-6/ngL-1CRP/mgL-1治疗组4 9治疗前 4 2.1 5 4.5 8 5 7.2 0 6.5 3 3 1.4 9 5.8 6治疗后 2 6.3 4 2.3 21)2)2 8.1 8 4.0 21)2)9.2 5 2.5 11)2)对照组4 9治疗前 4 1.6 9 4.0 3 5 6.4 4 5.9 7 3 0.5 2 5.1 2治疗后 3 0.4 6 2.8 21)3

21、4.8 3 4.8 51)1 6.4 2 3.1 81)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 0.0 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 0.0 5。17 风湿病与关节炎 2 0 2 3 年 8 月 第 1 2 卷第 8 期 Rheumatism and Arthritis August 2 0 2 3 Vol.1 2 No.8于其具有给药简便、经济、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势,深受老年患者青睐1 0。理论上,多种中医疗法合用可使老年痛风患者最大化受益。当前有关电针和中药外敷联合治疗老年痛风急性期患者的系统研究较少,故本研究分析了上述 2 种中医疗法治疗老年痛风急性期患者的效果,以期为日后更好地治疗痛风提供参考。

2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UA 水平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明显,提示本研究疗法对老年痛风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显著降低 UA 水平,明显改善症状。究其原因,电针治疗时所选穴位为脾胃肾三经之腧穴及疼痛剧烈处的阿是穴,其中三阴交、阴陵泉均属脾经之腧穴,前者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之功效,后者有健脾利水、消肿止痛之功效;太溪属肾经之腧穴,可调经利湿、滋阴降火;丰隆属胃经之腧穴,可清热通腑、涤痰化浊,针灸大成指出此穴可治下肢痿痹;阿是穴可起到散瘀消肿、除痹镇痛之功效。合用上述五穴,可达到清热健脾、利湿消肿、通络止痛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应用电针可对腧穴及阿是穴的刺激起到

23、增强作用,可促进内源性阿片肽生成,从而抑制痛觉产生1 1;电针能作用于 RNA 酶,使其活性受到抑制,并通过刺激三阴交协同影响 UA 生成1 2。中药外敷所用药物中土茯苓清热除湿、疏通经络,本草纲目中指出其对腰膝疼痛具有调理作用。山慈菇消肿散结,本草便读记载此药能治疗痈肿疔毒。大黄清泻邪热、逐瘀通经,神农本草经云此药“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栀子通利三焦、清热凉血,医学启源云此药“除烦躁,去上焦虚热”。延胡索调和气血、活血止痛,能治全身诸痛。黄柏泻火除蒸。芒硝泻火润燥。石膏除烦止渴、生肌敛疮。诸药合用,具有清热除湿、活血消肿、通络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土茯苓可促进 UA 排泄

24、,并有一定的镇痛作用1 3;山慈菇具有抗炎作用;大黄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影响 UA 产生1 4;延胡索可发挥局部镇痛效应;黄柏含有的小檗碱具有抗炎、抗痛风作用。电针、中药外敷 2 种方法合用可协同调节 UA 水平,并增强对关节肿痛的控制效果,较单纯电针治疗的疗效更理想。在用药安全性上,2 组不良反应均较少,患者均耐受。可见,采取本研究疗法较为安全。痛风发作时可致 IL-1、IL-6 释放,上述因子可诱使白细胞向破骨细胞聚积,形成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如长期未受到控制,可使痛风患者关节持续受损,从而导致严重活动障碍1 5;故应对 IL-1、IL-6 等炎症因子进行调控。CRP 为急性时相蛋白,可在

25、一定程度反映痛风患者炎症状况1 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血清 IL-1、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电针联合中药外敷对痛风患者炎症的改善效果更显著。分析其原因,除与外敷方中的部分中药具有抗炎活性有关外,还在于 2 种方法可协同调节微循环,从而利于炎症消退。综上所述,电针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老年痛风急性期疗效优于电针,可有效下调炎症因子及 UA 水平,显著改善症状,且临床应用安全。参考文献1 俞泓波,瞿佶,吴弢,等.中医综合治疗对老年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J.老年医学与保健,2 0 2 2,2 8(1):3 9-4 7.2 桑鹏,郑洋洋.火针结合八妙方治疗急性痛风

26、发作的临床观察 J.中国中医药科技,2 0 1 9,2 6(5):8 0 7-8 0 8.3 朱英,李梁慧智,潘珽朕,等.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实验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 0 2 0,2 2(9):1 5-1 8.4 瞿佶,俞泓波,蔡程辰,等.中医综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 0 2 2,3 1(5):8 4 3-8 4 6.5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 0 1 6 中国痛风诊疗指 南J.中华内科杂志,2 0 1 6,5 5(1 1):8 9 2-8 9 9.6 痛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

27、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 0 1.1-9 4)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 0 1 7,1 9(3):2 2 4.(下转第 5 3 页)53 风湿病与关节炎 2 0 2 3 年 8 月 第 1 2 卷第 8 期 Rheumatism and Arthritis August 2 0 2 3 Vol.1 2 No.81 6 张颖.房定亚从“燥、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思路探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 0 1 6,2 3(7):1 1 3-1 1 6.1 7 李雪梅,贾军峰,刘璐,等.高社光名中医运用“益气养阴、化瘀祛风”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经验 J.陕西中医,2 0 2 1,4 2(5):6

28、 4 2-6 4 5.1 8 朱福兵,刘健,方利.干燥综合征血瘀证从脾论治探析J.中医杂志,2 0 1 6,5 7(1 8):1 5 4 9-1 5 5 2.1 9 曾苹,和秀丽,马武开,等.马武开教授从“毒蕴血瘀”论治干燥综合征的经验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 0 1 6,3 8(2):7 3-7 4.2 0 韦尼,薛智丰,朱跃兰.活血解毒方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 0 1 7,3 0(4):5-9.2 1 李群,米烈汉.米烈汉主任医师治疗干燥综合征经 验J.陕西中医,2 0 1 6,3 7(2):2 3 2-2 3 3.2 2 刘海龙,王钢,王佳,等.基于“金水相生”

29、从“肺肾同治”论治干燥综合征理论探析J.中医药信息,2 0 1 9,3 6(4):3 9-4 2.2 3 白雯,阎小萍.阎小萍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J.中医杂志,2 0 1 5,5 6(1 0):8 2 5-8 2 7,8 3 0.2 4 张宏,王旭昀,王颖,等.基于“微型瘕”理论探讨从瘀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J.西部中医药,2 0 2 0,3 3(3):8 4-8 6.2 5 管丽佳,陈洁.温肾活血治疗干燥综合征J.山东中医杂志,2 0 1 5,3 4(2):1 4 2-1 4 3.2 6 王碧岩.润燥通痹汤治疗燥痹(干燥综合征)阴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 0 2 1.2 7

30、 徐江喜.活血解毒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瘀毒证的疗效评价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 0 1 9.2 8 马武开,王莹,唐芳,等.解毒化瘀药方对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颌下腺水分子通道蛋白 AQP5 的调控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 0 1 2,3(1):9 5-9 6.2 9 宋双.调肝布津饮治疗阴虚血瘀型干燥综合征临床疗效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 0 2 1.3 0 郭爽,伍镝.干燥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 0 2 2,4 0(1):1 0 6-1 0 9.3 1 郭伟民,项德坤,贾军峰,等.益气养阴、化瘀祛风方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分泌腺功能、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影响

31、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 0 2 2,1 7(3):5 4 6-5 5 0.3 2 霍晓萌.活血解毒方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干燥综合征疗效及对 Th1 7/Treg 免疫失衡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 0 1 8,2 7(1 2):1 3 3 1-1 3 3 3.3 3 康天伦,席雅婧,朱跃兰,等.从燥瘀毒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J.环球中医药,2 0 2 1,1 4(7):1 3 0 7-1 3 0 9.收稿日期:2 0 2 3-0 3-1 5;修回日期:2 0 2 3-0 4-2 0(上接第 1 7 页)7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 1

32、 9-1 2 3.8 马东杰,郭运岭.芪柏塌渍膏结合多重干预治疗老年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 0 2 2,4 2(1 4):3 4 6 9-3 4 7 3.9 张增富,古婷博,董先惠.电针对湿热瘀阻型痛风 性膝关节炎 NLRP3 炎性体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 0 2 0,1 5(1 5):2 3 2 1-2 3 2 4.1 0 由绍儒,张书豪,聂大庆.痛风中药外敷剂型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 0 2 2,1 1(6):6 9-7 6.1 1 肖艺,周芬,宋清,等.针刺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 0 2 2,4

33、1(1):7 1-7 6.1 2 武百强,涂小峰,张伟彬,等.电针疗法联合洛索洛芬钠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4 3 例J.中医研究,2 0 2 1,3 4(1):2 9-3 1.1 3 程双,彭财英,潘玲玲,等.中药土茯苓的现代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 0 2 1,5 2(3):6 9-7 6.1 4 张开弦,姚秋阳,吴发明,等.大黄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中国新药杂志,2 0 2 2,3 1(6):5 5 5-5 6 6.1 5 刘英,张国,刘洁.祛风止痛汤内服和止痛外敷方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对血清促炎因子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 0 2 0,2 9(1 6):1 7 7 7-1 7 8 0.1 6 朱光辉,许杨宝.萆薢祛风饮联合西药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 0 2 0,4 3(4):3 1 3-3 1 6.收稿日期:2 0 2 3-0 4-0 8;修回日期:2 0 2 3-0 5-2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