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 年级 班 学科 语文 第 十 册导学案主 备张晓莉复 备审核编号1授课人张晓莉组 名学生姓名课 题秋浦歌课型自学展示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准备整理已学过的李白的诗。学习目标1、 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描绘的火热劳动场景。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劳动者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重难点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描绘的劳动场景,体会诗人赞美劳动者的真挚感情。学习过程环节学 案导 案自主学习1我积累的李白的诗有: 、 、 、 、 2我要借助注音反复读诗。争取达到读准音、读流利、有感情的程度。3我的初读
2、疑惑是 资料:秋浦,在今天安徽贵池一带,是唐朝铜、铁的重要产地。李白在天宝年间,大概是李白52岁左右,也是他辞去翰林职位,离开长安,漫游生活的第十年,流寓于此,写下了17首秋浦歌,本首是第十四首。这时期的李白生活是窘迫的,心情也很悲愤,但却始终没有丧失他的乐观和自信。赛诗导入,激发兴趣1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被称为“诗仙”(板书:李白)他性格豪爽,好饮酒,酒后灵感潮涌,出口成诗,写出了许多不朽的名篇。谁来背背他的诗合作探究 1对学:互读诗歌,互相纠错,共同进步。2群学:初知诗意。(1)回忆以前学习古诗时,理解诗意的方法主要有哪些?(2)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试着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如果有困难
3、可以向小组成员请教。3、细读品味,感悟理解“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从“照”和“乱”这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你体会到了什么?“赧郎”指什么?让你联想到什么?他们唱的什么歌?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小结: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相辉映,明与暗、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面,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4、指导朗读,想象诗中营造的意境。(自由读齐读闭眼读,想象: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5、齐读这首诗歌,再背诵。并说说从中体会到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层层引领,重塑诗中意境1我们学古诗仅仅知道诗的读音还是不够
4、的还要理解古诗的意思。如何来理解古诗的意思?你们以前用过什么好办法?(生汇报,师简单指导。)2学生合作探究诗意,然后汇报。师指名说诗的大意。3、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而恰当地予以指导点拨。小结: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相辉映,明与暗、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面,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展示交流达标检测背诵秋浦歌的小组比赛和个人比赛。拓展延伸1、李白秋浦歌系列诗共十七首,我们只学过其中的两首。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搜集其他的十五首。附:秋浦歌(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2、请用一句饱含深情的语句,说一说你心中的李白。 打开李白的诗集,几乎篇篇似锦,字字如珠,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是苍海一粟。如果课下你能去读、去品、去积累,相信那时的你会“腹有诗书气自华”。板书设计 秋浦歌炉火 红星赧郎 歌曲 赞美 、 歌颂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