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作出描述和确定,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如: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等。然而新教学模式需要发展学生许多新能力,传统的评价标准对于新能力有相当的局限性,或者说,新的能力是不能用过去的评价方法度量的。在某种程度上,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评价,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新的教学模式,其主要表现在: 1教学评价是以教为主还是以学为主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反应,把教师放在主导核心的位置,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而
2、把学习者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是灌输的对象,因此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教师,评价的内容,围绕教师的教展开,如:教师确定的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是否合适;选择的教学媒体是否适合所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讲解的时间有多长等。这种评价体系中,对学习者的评价,一般是检验学生接受教师所传授知识的数量和程度,通过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审查、评价教师确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教学策略是否得当等,评价结果是作为评价教师的实例和佐证。简言之,这种对学习者的评价,是为评价教师服务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所以教学评价的对象,必然从教师转向学习者,评价学习者的学习。如:学生的
3、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在此指导思想下,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当然也对教师进行评价,但评价的出发点从教改变成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是否为学生创设了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及是否能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等,显而易见,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是围绕着学习者制定的。 2不同教学模式下的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的关键在于制定出明确而又客观的标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最主要的责任是把知识传授给学习者,所以教师本人的学识是重要的。另一方面,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经验丰富的教师能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既费时又费力,效果还不佳,这是因为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案不同。而教学方
4、案的好坏,教学策略的优略,是靠诊断和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判断的。因此评价教师的教,通常是以教师拥有知识的数量大还是小,面宽还是面窄,渊博还是肤浅;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容易被学习者所接受等为标准的。这种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更多地集中于对教师所传授知识接受的数量有多少,掌握程度的深浅等为标准。 而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评价,评价对象从教师转到了学生,评价的标准从知识转向了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因为,在信息社会里,知识的数量已经大大地超越了人类记忆的极限,知识更新又是如此之快,人们不得不终生学习。已经掌握的知识会很快地过时,自己需要的知识,不仅可以通过听教师讲课,更可以跨跃时间和空间
5、的限制,自己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寻找、挑选甚至挖掘。搜集、整理数据;提取出有用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才是立足于高科技信息时代的根本。当然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体系,仍需对教师进行评价,但是,因为教师已经从中心主导地位转变到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习者的伙伴,所以评价的标准也相应转变成了教师是否为学习者创设了一个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情境;是否能激发学习者的动机、主动精神和保持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能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等。而课堂讲解时间的长短等一些表面形式的标准已经不能适用于新模式,是需要彻底屏弃的。 3两种教学模式下的评价方法 在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中,评价方法一般是收集
6、、整理和分析学习者的有关信息,用来证明教学的效果。并且以知识为核心,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确切地说,是学习者能够记忆教师所教知识的数量的多少。这种评价方法的问题是,学习者学习的好坏,固然与教师的教密切相关,然而也不能排除如下因素:课堂集体式的教学形式,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而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肯定会影响对所灌输的知识的接受能力。课堂集体授课的形式,还不能适用于具有各种不同认知特性的学习者,这是因为,有的学习者善于形象化思维,而另一些学习者则长于抽象思维;有些学习者喜欢听教师讲解,而有的学习者更愿意独立思考,自己学习;有的学习者记忆能力很强,而另一些学习者强于推理;有的
7、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强烈,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而另一些学习者却依赖成性,必须依赖教师指导。另外,学习者的个性、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都会影响教师教学效果。 技术对教学的支持,促进了教学环境的变化,环境的变化把重点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主转变成以学为主。在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因为采用了自主学习策略,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学习方式,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并以自定的进度进行学习,所以评价方法也多以个人的自我评价为主,评价的内容,也不是掌握知识数量的多少,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协作学习的精神等。个人自我评价的优越性在于,学习者可以不顾及评价结果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评价会更
8、客观确切地反映学习者的实际情况。 4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侧重于学习者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程度,因此可以用定量的方法,既搜集学者练习、测验、考试、作业及课堂口头回答问题的成绩数据,然后运用数理统计、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进行处理,提取出规律性的结论来,如:学生学习成绩多呈正态分布,方差值表明了评价群体中每一成员,对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偏离的程度等。对于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因为多是用语言加以描述的,所以多采用定性评价,评价的结果也是没有量化的描述性的资料。 在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因为评价的标准从知识转向了学习能力,还包括了学习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因此,体现学生情况的数据,很难用数字精
9、确地表示出来,而多用自然语言加以描述。在自然语言中,大量的陈述语句存在模糊性,对评价标准的描述也不例外,具有模糊性,如学习能力很强,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动机差,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协作等。这些评价是明白的、具体的,但具有模糊性。那么对于评价标准的语言描述,能不能用定量评价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作法是将模糊性语言描述加以数量化,从而可利用传统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模糊集合理论为把具有模糊性的语言描述进行量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性很强的科学方法,模糊多级多因素综合评判方法,能很好地适用于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 综上所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推动了教学革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学习的良好环境,经过众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学校的管理者和广大的一线教师积极的理论研究,广泛的实践探索,已经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基于多媒体和Internet的教和学,终究是90年代以来才发展起来的新事物,所以对于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下的教学评价,研究者还不多,但随着新模式的推广和被采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开展教学评价研究计划。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的“新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体系”研究计划得以实施,并尽早研制出“评价体系”软件系统,将是既有理论研究价值,又有商品市场的远大前景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