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9932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51美眉 2023.06 下教研与美育职教天地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张呈宇胡朝元(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永川402160)摘要:高职学院公共基础课量大面广,覆盖全校各专业学生,深受各高职院校重视。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融入公共基础课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升教师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学生思政意识,促进课程思政与公共基础课同向同行。关键词: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课程思政”是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是新时代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在大思政教育环境下,总结分析当前高

2、职院校“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探究完善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有效破解“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的难题,是当下切实提高广大教师人才培养能力,切实加强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切实推进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的重要任务。一、课程思政的含义“课程思政”理念源于 2004 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是将思想政治课的理论知识、实践案例内容,引入到其他学科课程中的教育方式。因而课程思政本质上仍旧为思想政治教育,但在思想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等的传达方面,存在着课堂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完善。“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

3、其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

4、神指引。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意义(一)“课程思政”是落实高校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面临极大挑战。一方面,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技能、轻思政,价值观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相分离的现象。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传播工具的日益推广,代表不同社会群体利益格局的声音,从四面八方涌入大学校园,对知识体系需要完善、思维方式需要构建、价值观念需要引领的大学生产生诸多不利影响,职教天地152美眉 2023.06 下教研与美育职教天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方法,还要做好价值引领和思想引导。因此“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课程思政”工程,就是要调动和发挥每名

5、教师教书育人作用,以每个课堂、每门课程,特别是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为载体,全方位把好关,荡涤污泥浊水,清除不良影响,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课程思政”是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实质呈现“课程思政”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要求,也是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的迫切需要,是新时代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拓展和深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这一本质决定,高校每一位教师所教授的每一门课、每一堂课都是为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积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合格人才。“课程

6、思政”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从一条拓展为一主多辅的模式架构,从原来单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延展到全体任课教师共同思政,实现了思政教育载体上的拓展、思政教育队伍上的扩充,思政教育内容上的丰富和方法上的创新,将极大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构建和贯通,也将极大促进高职院校教师更好落实课程思政。三、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现状(一)高职院校重技能、轻人文现象突出高职院校具有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育,轻素质养成和人文培养的传统。公共基础课大多没有形成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等方面存在不足。(二)公共基础课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淡薄公共基础课教师“

7、课程思政”意识不强。一些教师在育人理念上存在偏差,片面地认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程、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公共基础课教师更关注课程知识和能力的教学目标,而对素质和思政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重视不够,即使迫于要求在课程中设计了思政目标,往往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也流于形式。(三)学生对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的价值认同感 不强高职学生对“课程思政”的价值认同不高。从认知方面看,部分高职学生更多考虑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否对毕业有影响,缺乏对职业核心素养的关注,他们对公共基础课的重视度远不如专业课,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公共基础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高职院校公共基础

8、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一)推进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的教与学同行1.教师思维方式从二元对立转向互融共促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要挑起“思政担儿”,要正确认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明确“课程育人”的价值与功能,相信“课程思政”在教学中对教育受众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培育一体化的作用,坚信其对学生科学思维、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性。每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都折射着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体意识,反映着人类探索自身本质规定的人本情怀,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积极意义,是融入到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和育人资源。2.注重学情调研,力求“有效思政”“精准思政”学生是“课程思政”的直接受众者,更是检验其德育效果的价值主体

9、。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只有做好学情调研与分析才能更有效、精准地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要多开展学情调研、学风调研以及学习方式调研等,了解学生真实所需、实际所要,既要宏观掌握高职学生群体特征与需求,又对不同专业学生特点有微观层面的了解,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思政”“精准思政”,提高学生在公共基础课堂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度和效度,从而切实提升教育获得感。(二)加强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的思与行同步1.校企合作,突显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特色(1)融合企业文化,强调工匠精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既要保证立德树人的方向性,

10、又要为学生就业及未来职业发展服务。高职公共基础课落实“课程思政”的特色首先应体现在内容设计上,加强德育内容,强调工匠精神。公共基础课教师应联系行业实际,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有针对性地“充分提炼其蕴含的价值基因”,提炼具有各专业特点的职业要求及职业规范,通过在教学中融入职业素养、职业规范、职业精神、职业伦理、企业文化、行业榜样及经典案例等,具体阐释工匠精神,树立学生敬业态度,倾力培养又红又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2)从校企共建中汲取思政养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也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显著优势。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应以产教融合为手段,通过校企培训、教师企业实践、设立产学研专项科研课题等方式,为教

11、师“课程思政”提供复合营养,既从活动和研究中凝练鲜活的思政内容,又从中形成科学的教育方法,助力德育效果提升。153美眉 2023.06 下教研与美育职教天地2.建立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的行动途径(1)制度先行,保证“课程思政”可持续推进高职院校首先应建立“课程思政”的领导机制,由教务部门牵头,思政教学部协助,各公共基础课教研室为主力军,合力开展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教案的修订工作。聘请校外专家顾问,为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支招把脉。课程评价、教学评价要同步反映“课程思政”,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在评价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时,应明确列出“课程思政”考核指标,并结合实际赋以适当权重,保证“课

12、程思政”落到实处,并持续、稳步推进。(2)价值宣贯,增强教师的育德意识高职院校要重视“课程思政”的价值宣贯,强化公共基础课教师的育德意识和价值引领责任感,统一课程育人“硬指标”的思想认识,通过思政“小切口”,解决德育“大问题”。通过促进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使其将思政任务变为教学自觉,既做“经师”,又做“人师”,营造“课程思政”个个参与、人人担当的良好氛围,逐步实现“课课有德育”“人人施德育”,形成育人的“合唱”和“交响乐”,从而扭转高职育人效果“专”上到位而“红”上不足的局面。(3)培训为基,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一是加强分专业或分类别指导,提升公共基础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敏感性。通过理想信

13、念教育明大德、借由价值理念引领守公德、强化道德观念严私德。督促引导教师学哲学、学历史、学政治,在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下,坚持因时而进,做好学习储备,深挖各公共基础课的思政教学点,提升人才“双育”的能力和素养,解决教师“教什么”的问题。二是加强培训教师“课程思政”融入课程的方式方法,经常性地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坚持因事而化、因势而新,引发教法头脑风暴。通过寓道于教、寓教于学、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价值共鸣,实现课堂教学德、智、技同步提升,解决教师“怎么教”的疑惑。(4)行动为实,“教学共同体”倾力打造协同高职教育是与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教学对象具有很大的专业差异

14、性,教师自身的素质结构很难独立承担“课程思政”的重任,因此,组建“教学共同体”成为基本行动路径。该共同体以立德树人为共同愿景,由专业课教师、基础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以及企业专家等组成的跨专业、跨部门、跨单位的新型教学共同体。团队通过开展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教研活动,打通成员的专业壁垒,发挥成员的集体智慧,保证“课程思政”融会贯通,既体现思政内容的理性论证,又传授方法的感性渲染,共同打造有担当、有情怀、立体化、熔炉式的育人生态圈。五、总结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确立“四是四不是”:不是单纯为了“完成”上级要求,而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不是照

15、搬思政课的概念或代替思政课,而是要根据专业课程挖掘思政元素、结合专业谈思想说素养讲故事;不是每节课都要融入思政元素,而是在适合有机联系、需要视角提升的时候,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才有成效;不是要用太多思政理论术语,而是要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把事情分析出来。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要立足教育价值本源,结合高职教育特色,深入挖掘和发挥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育人资源和力量,创新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推动高职“课程育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课程思政”的时代重任。【基金项目:2022 年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16、以重财职院 为例(编号:J20223001YFC)。】参考文献:1 张丽丹.“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83-84.2 李宏娟.大思政背景下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的路径 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66-67.3 韩咏梅.大思政背景下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究 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67-68.4 朱凤荣,徐叶.高校课程思政开展的四个维度研究 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93-96.5 王良.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模式探究 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1,(23):104-110.6 郑春雨.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落实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1,(23):62-65.7 闫新红.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融入路径研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21,(3):1-4.8 郭小粉,蔡盈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引入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研究 J.电脑与电信,2022:44-46.作者简介:张呈宇(1982-),女,重庆璧山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教改、计算机教学;胡朝元(1985-),男,重庆合川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学教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