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岩土工程与地下工程四川建筑第4 3卷第4 期复杂山区隧道洞口段危岩及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防护措施研究王?成,夏勇,刘立明,赵福全,邓宇航(1.中国铁路设计集团,天津30 0 14 2;2.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 10 0 31)【摘要】我国西部山区地质条件恶劣,地层岩性复杂、构造作用强烈、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发育,铁路沿线山体陡峭,岩体众多,极易受构造、卸荷和冻融影响,产生崩塌、掉块、落石等危害。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无人机高精度影像等技术,探明铁路沿线斜坡及危岩体发育情况,根据其对线路影响程度,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保障铁路运营的安全。【关键词】铁路隧道;危岩落石;
2、岸坡稳定;地质勘探;防护措施【中图分类号】U456.3*30引言我国西部山区铁路隧道工程需要面对崇山峻岭、地形高差、地震频发、复杂地质、季节冻土、山地灾害、高原缺氧以及生态环保等建设难题 1-2 。集合了山岭重丘、高原高寒、风沙荒漠、雷雨雪霜等多种极端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全线地形陡峻,受构造、卸荷和冻融等影响,坡体较破碎,隧道进出口斜坡高陡、跨越大江深切河谷,卸荷严重,特殊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使得岩体异常破碎,对隧道洞口及线路带来极大威胁,因此,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无人机高精度影像等技术,探明铁路沿线危岩体发育情况,根据其对线路影响程度,采取不同防护措施,保障铁路运营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国内
3、外有关学者对隧道洞口危岩稳定性和防护措施进行了研究。刘文元等 3 结合工程实际案例,对公路隧道冒顶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事故解决方案,并探讨了不良地质段隧道洞口冒顶塌事故的预防措施。张乾坤等 4 以一客运专线黄土隧道洞口山体滑坡为实例,从地形地貌、滑坡形态、施工影响、过程管理等方面对滑坡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滑坡产生的原因,总结了关于黄土隧道洞口边坡稳定性分析经验与管控技术要点。张辉 5 从破坏影响因素、破坏机理、破坏模式等方面着手,结合车脚山隧道现场实际资料,运用MIDAS GTSNX进行二维平面和三维模拟,最后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得到边仰坡的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并验证了管棚超前支
4、护对保证边仰坡稳定的重要性。彭雪峰等 6 以曾家岩二标段火凤山隧道洞口边坡为研究背景,结合国内外相关资料,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简单阐述,并利用数值模拟模拟得到在不同工况下的边仰坡安全系数,通过对比得到最优预加固方案。汪精河等 7 以成都至兰州铁路某隧道洞口落石防护工程为背景,提出采用聚苯乙烯泡沫轻质混合土代替砂垫层作为明洞回填材料,结果表明采用较小的垫层厚度即可取得很好的消能效果,是一种优良的落石防护垫层材料。梁安宁 8 为了确保隧道能够安全地进行建设和运营,针对隧道洞口处的危岩落石,提出了4 种防治措施,设置拦石沟对危岩落石进行主动拦截,采用被动防护网覆盖再坡度较缓的地带,隧道洞门加
5、厚加强,加设柔152【文献标志码】A性棚洞,有效对危岩落石灾害进行防治。赵晓勇 9 对隧道洞口上方可能产生病害的孤石,给出受力公式并推导孤石稳定的临界条件和提出在运营期间,隧道洞口落石病害的防治措施及其适用条件。本文以某复杂山区隧道工程为依托,基于地勘和调研资料,分析了隧道洞口处危岩落石的稳定性控制影响因素,通过对斜坡及危岩体进行稳定性评价分析,得到了其稳定性系数及安全等级,并结合线位展布特征及工程形式,评价危岩落石失稳对铁路隧道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治理工程措施与防护建议,可为铁路沿线隧道洞门安全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同时为其他频发危岩落石地区的隧道洞口的稳定性评价及防护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6、和指导。1斜坡及危岩稳定性影响因素隧道跨越多个地质构造块体,经过多条河谷卸荷区,主要在高寒高海拔区域运行,工程斜坡、危岩和潜在不稳定自然斜坡往往受不同因素控制,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无人机高精度影像、高分遥感影像、GoogleEarth影像室内解译危岩体、查阅相关资料得出,铁路沿线危岩发育及斜坡稳定性主要受地震(构造活动)、冻融、卸荷、岩性、坡体结构及地形等因素控制。1.1地震及构造作用研究区地质构造复杂,铁路沿线构造活跃,新生代构造运动发育,局部发育活断层,为地震多发区。大型地震可能诱发大规模斜坡失稳事件,中、小型地震可能导致斜坡内部裂缝萌生扩展,劣化岩体参数(图1),形成坡表松散堆积物,对
7、工程斜坡和隧道进出口危岩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1.2冻融风化作用对高寒地区而言,冻融作用是风化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起着主控作用,经过多年冻融循环,高寒区岩体的完整性、均匀性被破坏,在其他风化作用和构造作用共同影响定稿日期 2 0 2 2-10-2 0【作者简介王成(198 1一),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隧道及地下结构工程工作。王成,夏勇,刘立明:复杂山区隧道洞口段危岩及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防护措施研究图1基岩结构面发育情况下,形成受节理裂隙切割和力学强度劣化严重的岩体,导致冻融层岩体逐渐被节理裂隙切割和崩解(图2),在斜坡表层形成松散堆积物对地质灾害发育、斜坡稳定性以及部分隧道和路基
8、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体受敲击后敏开图4 斜坡上部发育危岩体与层面形成不利结构面组合,则容易沿斜坡倾向发生失稳破坏;斜向坡表层岩体自稳性较差,容易崩落形成空腔,进而导致凹腔上部岩体继续崩落见图5(b),下部崩积物增大,但危冻融导致岩体披节理裂隙切岩规模往往较小,难以整体失稳。图2 冻融风化用导致岩体破坏1.3斜坡卸荷带(a)隧道进口右侧危岩在某些特殊不利地质条件组合下,可能会出现斜坡卸荷带发育深度异常大的现象(图3),卸荷带发育深度与高程存在正相关关系,高程越高,卸荷带发育深度也相对较深;同一斜坡坡顶部位最早产生卸荷作用,卸荷作用时间最长,卸荷带发育深度较深,坡脚部位卸荷作用时间最短,卸荷发育深度
9、也较浅。同一高程的斜坡,卸荷带发育深度也可能存在很大差异,这与斜坡形态特征、岩体结构特征等有很大差异。潜在滑坡图3斜坡卸荷导致滑坡1.4地形坡度及高差铁路沿线海拔落差大,受河谷深切及构造作用,局部地段坡度可达4 0 5 0,高差达8 0 0 10 0 0 m,这为危岩崩塌发育提供了较好的地形条件(图4)。地形坡度是危岩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斜坡高差决定了危岩破坏的能量大小及影响范围,针对坡度大、高差大的隧道进出口斜坡进行危岩崩塌调查能快速筛查出危岩发育情况。1.5岩性及坡体结构斜坡岩性对危岩发育、规模及破坏形式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软质岩往往风化后形成崩坡积物,或者形成小规模危岩,以小型掉块为主,
10、难以发生整体失稳;而硬质岩自稳性较好,常形成坡度大、高差大的斜坡,多形成较大规模危岩见图5(a),在地震作用下可能沿贯通结构面发生整体失稳。坡体结构影响危岩发育及破坏模式,反倾坡常形成倾倒式危岩,顺顶倾坡常形成滑移式危岩:地层层面是岩体中延伸及贯通性最好的一组结构面,若次生结构面切割岩体后,(b)隧道进口斜向坡图5 岩性及坡体结构影响灾害2斜坡及危岩落石对线路影响情况该研究区区域构造、气候岩性都会随海拔的变化发生转变,不同的工程分区,其不良地质所受控制性因素不同。为方便区分,将全线斜坡及危岩调查情况先按区域划分来做全线调查情况分析,再针对其中重点对象作防护措施处理。2.1重点斜坡调查情况分析经
11、过调查分析,研究区内共计斜坡2 3个,针对现场工程地质条件、斜坡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斜坡岩体结构、危岩体发育和岩体卸荷进行了调查,统计了13个对铁路沿线产生不利影响的斜坡情况(表1)。2.2重点危岩体调查情况分析乱石包滑坡经过调查分析,研究区内共计危岩体30 余个,针对现场工程地质条件、斜坡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斜坡岩体结构、危岩体发育和岩体卸荷进行了调查,统计了2 5 个对铁路沿线产生不利影响的危岩体情况(表2)。3阳隧道洞口危岩防护措施用于隧道洞口边坡的危岩落石防护主要有两种形式,分为主动防护技术和被动防护技术(图6)。主动防护技术是指对稳定性评价后存在风险的边坡及危岩落石带进行主动加固,从
12、源头上防止滚石灾害的发生。而被动防护技术则是允许边坡上的危岩落石发生一定的运动,在危岩落石运动的过程中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例如设置拦挡结构,同时对隧道洞口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从而防止危岩落石体对隧道洞口造成影响。下面是具体的危岩落石防治措施介绍。3.1主动防护技术3.1.1清除法清除方法是指通过钻孔、剥离和小爆破去除个别危险岩体,在危险岩石去除过程中,应加强监测,避免在去除过程中形成新的不稳定岩体,去除方法更经济,但去除过程需要很长153岩土工程与地下工程表1欠稳定斜坡情况调查序号名称表层岩体受结构面切割及风化卸荷作用,易在切1XP12XP23XP3在外力或坡体高差控制下,容易形成表层溜滑或错
13、落该斜坡规模较小,坡体主要由碎石土组成,风险4XP4较小该斜坡可见地表水出露,上侧为负地形,可见明显5XP56XP6一冰喷堆积形成的山包斜坡上部岩石受冻融风化及构造作用,多形成碎7XP7块石堆积于坡表8XP89XP9具有不稳定性10XP10该处斜坡整体较缓,主要为冲洪积卵石土与碎石土11XP11该处斜坡整体较陡,沟谷较发育,主要为灰岩,且受结构面影响较大斜坡坡顶发育断层,坡表主要发育碎石土层,发育12XP12结构面该处斜坡共发育3条断层,上覆土主要为泥石流堆13XP13积、冲洪积粗圆砾土、冲洪积卵石土,整体稳定性较好加固法主动防护清除法绕避法线路改造、修建隧道、搬迁建筑等滚石灾割防治方法被动防
14、护疏导法疏导沟、疏导槽等警示与巡视、警告牌、滚石运动监测、电棚栏、雷达和监测法激光监测等图6 危岩落石防治技术时间,施工人员的危险性更大。3.1.2SNS主动防护网设计SNS主动防护网的柔性特征是将局部集中荷载向整个网络四周均匀传递,以充分发挥整体的防护能力,即局部受载、整体作用,从而使网络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并降低对单根锚杆锚固力的要求(图7)。3.1.3锚喷与锚固技术锚喷是指联合使用锚杆、锚索、喷射混凝土、钢丝网,使岩土与土之间的联合作用成为主动支撑系统,锚喷法技术成熟,施工速度快,适应性强,但会破坏边坡表面的植被。锚喷是指锚杆、锚索、喷射混土、钢筋网联合使用的方法,与岩土体之间共同作用成为主
15、动支护体系,锚喷方法技术成熟、施工快,适应性强,但会破坏边坡表层的植被。3.1.4排水法由于雨季降雨比较集中,基岩裂隙中的水往往不能及时154四川建筑第4 3卷第4 期表2 欠稳定危岩体情况调查工程情况序号名称该处危岩发育3组结构面,可见大面积基岩出露,1WY1坡部位形成小规模崩落块体主要岩性为花岗岩,岩体表面风化断裂带发育明显,不良地质体主要有岩堆、泥石该处危岩发育两组结构面,岩体受结构面切割呈方2WY2流、岩屑坡、滑坡及第四系堆积物等块状,结构面受地下水侵蚀和风化较强该处受裂隙水冻融作用强烈,表层岩体破碎松散,岩体表面发育陡倾坡外的卸荷裂隙,危岩下部发育3WY3岩堆,岩体表层存在小型崩落现
16、象4WY4该处危岩发育2 组节理,主要岩性为花岗岩,风化5WY5程度一般,暂处于稳定状态6WY6下错现象,坡脚公路内侧见多处浅表层溜滑现象该处危岩发育2 组节理,岩性主要为变质砂岩和板斜坡表面多处可见台阶状错落现象,斜坡前侧为7WY7岩,岩体受冻融风化作用强烈,结构较破碎,坡顶可见岩体发生弯曲折断,坡底见少量崩塌碎石体8WY8岩体结构受节理切割严重,完整性较差,存在顺层WY9滑动的可能性,岩性主要为变质砂岩与板岩9滑坡体主要为残坡积碎石土,斜坡整体较缓该处斜坡发育一乱石包滑坡,受活动断裂带影响,危岩锚固、坡面固网、锚喷、支撑、嵌补、排水等清除个别危岩、削坡等落石平台、落石槽、拦石网、挡石堤、挡
17、石墙、拦拦截法石栅栏、明洞或防滚石棚等工程情况该处危岩体发育3组节理,两组垂直于坡向,一组平10WY10行于坡向,易发生崩塌,岩体被三组结构面切割块状岩体表层冻融风化严重,岩性主要为变质砂岩和板11WY11岩,暂处于稳定状态12WY12岩体表层风化强烈,多呈薄片状,结构松散,锤击易WY13碎,主要岩性为变质砂岩和板岩,稳定性较差13危岩体结构面岩性主要为变质砂岩和板岩,表面有14WY14碎石体存在15WY15岩体表面强分化岩体多呈碎裂状,坡底可见崩积物,碎块石多呈长条状、薄片状,层面产状紊乱,结16WY16构面极为发育17WY1718WY18岩体主要发育3组结构面,岩体多被切割呈板状、块状,坡
18、脚发育崩积物堆积体,局部发育凹腔,局部19WY19稳定性较差20WY2021WY21岩体结构相对较好,岩性主要为砾岩,呈整体块状,22WY22危岩体周边发育少量碎屑流该处危岩体发育大量孤石掉块,主要岩性为火山23WY23岩、碳酸盐岩及泥、沙质岩岩性为砂岩节理裂隙发育且表层严重风化,中下部24WY24岩体整体性相对较好,中上部较为破碎形成大量坡面危岩岩体卸荷裂隙较为发育,表面风化较为严重,坡面25WY25堆积少量碎石,整体稳定性较好(a)主动防护网图7 覆盖式引导防护网陡崖区采用主动防护网+点锚加固(b)锚点布设王成,夏勇,刘立明:复杂山区隧道洞口段危岩及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防护措施研究排出。雨
19、水不仅增加了岩体的重量,还转化了边坡上滚石形成的地下水,产生动、静水压力,削弱了边坡的物理力学性质。春秋两季岩体中裂隙水的反复冻融循环,会造成岩石的风化,加速滚石的脱落。常用的边坡排水设施包括边坡排水孔、排水沟和截水沟。3.2被动防护技术3.2.1被动防护网设计在使用分离式被动防护网结构时,可以使用钢丝绳网进行固定。在减压环和钢柱的支撑下,可以组合成一个整体结构,有利于提高危岩的整治效果。拦截落石时,钢丝绳可以自由滑动,钢柱不再作为主要受力构件,而是作为支撑构件,可以防止钢柱受力,避免在落石冲击下产生弯曲的现象。对于分离式被动防护网结构,其在山区危岩治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处理方式和方法
20、,提高工作效果。3.2.2挡石墙挡石墙一般设置在较缓坡度地区的坡脚处,主要起到堆积和拦截落石的作用。挡石墙分为浆砌块石挡石墙、加筋格栅挡石墙和钢筋混凝土挡石墙3种。砂浆块石挡土墙原材料易得,能为边坡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并结合落石槽与被动防护网体系,对滚石、掉块起到有效防护作用(图8)。柔性被动防护网拦石分流桩板墙清除凸出危岩体垫墩式锚索1014.0014002.0014.0010.0014.0010.004.0010.00+10.0010.00图8 锚固+拦挡体系3.2.3棚洞在坡度较大、高度较高的斜坡处发育的落石,可以采用碰到等结构进行防控,能起到有效抵挡落石和缓冲的作用。由于棚洞施工容易,并
21、且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后期维护方便,很多隧道洞口处都会设置不同类型的棚洞。根据外形等特征,棚洞可分为拱形、半拱形、框架式。拱形棚洞和半拱形棚洞以斜坡为支撑,依靠侧墙分别承受拱顶和斜坡方向传来的垂直压力和水平压力;由于框架式棚洞独立于坡体的特性,经常采用,其在通风采光方面有很大优势。随着研究的进展,近年来出现了柔性棚洞、减震消能棚洞、新型缓冲棚洞等(图9)。与传统的棚架相比,新型棚洞不仅建设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并且其在耗能方面优势也很突出。新型棚洞具有安全、适用、环保的优点,其工程应用价值较高。3.3总体原则基于定性和定量两大原则,提出了斜坡及危岩稳定性综合评价方法,得到了隧道洞口斜坡及危岩稳定性
22、评价结果。基于危岩稳定性分析的结论,探究适用于复杂艰险山区隧道洞口段危岩的防护形式及治理措施,得到了隧道洞口的设置原则,提出了“分区治理,分级防控,主动拦截,被动支护”的图9 柔性棚洞综合防控关键技术。主要原则如表3所示。表3隧道洞口危岩落石治理措施原则危岩落石类型主要整治措施体积庞大(大于2 m3)的孤石采用控制爆破孤石区炸碎,并清除运走;体积较小(小于0.5 m3)的孤石直接清除不稳定岩体清除或锚固节理裂隙发育区挂设主动或被动防护网其他区刷方处理,并对坡面进行防护3.4斜坡及危岩防护措施根据斜坡及危岩所在区域工程地质特征及其稳定性状况,对各区域斜坡及危岩进行以下防护措施处理(表4)。表4
23、隧道洞口斜坡及危岩体治理措施落石槽防护措施对斜坡堆积危岩体进行清理,在坡脚设置挡土墙并定期监测提前对不良地质体进行加固处理,如锚索桩、挡墙等铁路线位应进行避让坡后边缘及两侧修建排水沟,坡体设置抗滑桩,并做好监测喷锚加固,铺设被动防护网,并设置挡土墙对于复杂艰险山区这种复杂多样的危岩防治工程,采用单一的防控技术进行治理和防控,往往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容易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为了尽可能解决各种情况导致的潜在安全问题,可以将主动防护技术结合被动防护技术一起联合使用,即将清除法、SNS主动防护网、锚喷与锚固技术、排水法等主动防护技术和被动防护网、挡石墙、棚洞等被动防护技术相结合,形成一套联合防控体
24、系。4结束语通过对复杂山区铁路沿线隧道洞口处危岩落石进行调研分析,得到了其稳定性控制影响因素,并结合铁路隧道线位展布特征及工程形式,评价危岩落石及边坡失稳对隧道洞口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治理工程措施与防护建议:(1)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无人机高精度影像等技术探明铁路沿线斜坡及危岩体发育情况,并对其稳定性影响因(下转第15 8 页)155危险源编号XP1、X P4、W Y1、W Y3、W Y7、WY9、W Y10、W Y13、W Y2 2、WY23,WY24XP2XP3,WY4WY6XP6,XP10,XP12,XP13XP5、W Y2、W Y11、W Y12、WY14WY15,WY16WY21
25、岩土工程与地下工程次开挖,基坑开挖至地表面以下6 m,激活相应横撑结构单元,也即基坑最终开挖完成。2.3计算结果分析模型的初始孔压云图以及每次降水后的孔压云图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孔压随深度呈线性增加趋势,最大孔压为0.34MPa左右,盾构隧道附近由于设置了不透水模型,其孔压为0。每次降水后,由于围护结构的隔水作用,基坑内侧水位不断降低,而外侧水位基本保持不变。13.4300E+053.4200E+053.2300E+053.0400E+052.8500E+052.6600E+052.4700E+052.2800E+052.0900E+051.9000E+051.7100E+051.5200E
26、+051.3300E+051.1400E+059.5000E+045.7000E+047.6000E+043.8000E+041.9000E+040.0000E+00基坑每次降水开挖后整体位移云图如图5 所示,由图可知,基坑开挖后,整体位移主要表现为坑底隆起,第一次开挖后产生的位移增量最大,达3mm左右,第二次开挖后产生了1mm左右的位移增量,第三次开挖产生了1.2 mm左右的位移增量,开挖完成后最终产生的累计位移为5.2 mm左右。盾构管片的竖向位移云图如图6 所示,由图可知,基坑降水开挖对盾构隧道管片变形的影响位置主要为基坑开挖正下方位置,且第一次开挖后,盾构隧道管片产生了2.1mm左右的
27、位移增量,第二次开挖后盾构隧道管片产生了1.1mm左右的位移增量,第三次开挖后盾构隧道管片产生了1.3mm左右的位移增量,最终开挖完成后,盾构隧道管片产生的总位移约为4.5 mm,该值小于CB50911-201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6 要求的限值5 mm,说明基坑降水开挖对盾构隧道管片产生的影响较小,同时也说明此交叉段基坑开挖的支护加固结构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四川建筑第4 3卷第4 期52654E-034.5000-030000E-033.5000-034.0000E-032.500E-0300E-032000-031.00-031.5000E-030.00+0500E-04(a)第一
28、次开挖(b)第二次开挖图5 模型整体位移云图(a)第一次开挖(b)第二次开挖图6 盾构管片竖向位移云图3结论(a)初始孔压云图(b)第一次降水后孔压云图(c)第二次降水孔压云图(d)第三次降水后孔压云图图4 模型孔压云图(c)第三次开挖(c)第三次开挖本文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模拟计算了武汉市二环接线隧道与既有地铁8 号线交叉段基坑降水开挖对地铁8号线盾构隧道管片的影响,分析了基坑的各降水开挖阶段的基坑整体位移和隧道盾构管片的竖向位移,计算结果表明在现有支护条件下,基坑降水开挖对隧道盾构管片的影响可以满足规范要求,施工安全能得到保障。参考文献1王振楠,杨冬英,李学东,等。基坑降水开挖对
29、地铁高架桥墩的影响分析 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 0 2 1,34(4):31-38.2曹志豪基坑降水对苏州某地铁盾构隧道的结构影响J工程技术研究,2 0 2 1,6(2 0):7 3-7 4.3史贵林,曹亚强,王飞艳,等临近地铁基坑降水影响评估与控制研究 J.江苏建筑,2 0 2 1(S1):10 1-10 3.4马强隧道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影响分析 J交通节能与环保,2 0 2 2,18(3):14 2-14 6.5马昆泉,闫腾飞基坑开挖对既有地铁隧道影响数值研究 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2 2,2 2(2):7 7-8 2.6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
30、任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13.(上接第15 5 页)素进行了总结。(2)在综合勘探和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发育程度斜坡及危岩采取清除孤石、施做挡土墙、抗滑桩、铺设主被动防护网等处置措施,优化线路走向,保障铁路运营安全。1郑宗溪,孙其清.川藏铁路隧道工程J.隧道建设,2 0 17,37(8):1049-1054.2薛翊国,孔凡猛,杨为民,等.川藏铁路沿线主要不良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问题 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 0 2 0,39(3):4 4 5 4 6 8.3 刘文元,靳海娟,吴远鹏.不良地质隧道洞口段冒顶塌处理及预
31、防措施 J.山西建筑,2 0 2 0,4 6(2 3):135-136.4张乾坤,谢明皆,罗龙,等.黄土隧道洞口山体稳定性评价关键技术 J.铁道建筑,2 0 2 0,6 0(3):5 0-5 3.5张辉。隧道洞口段边仰坡破坏机理及加固研究 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 0 19.6彭雪峰,张航,钱志豪,等.散岩堆积体中特大断面公路隧道洞口段坡体稳定性研究J.四川建筑,2 0 2 0,4 0(5):10 9-参考文献112+115.7汪精河,周晓军,王爽,等.落石冲击下隧道明洞耗能措施研究 J.公路交通科技,2 0 15,32(9):10 3-10 8.8梁安宁隧道进口危岩体滚落特征分析及防护措施J.路基工程,2 0 19(4):2 2 8 -2 32.9赵晓勇.运营期间隧道洞口高陡边坡落石处理技术探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 0 15,2 6(2):95-99.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