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福建省30年中考内容演变、特点与展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9210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30年中考内容演变、特点与展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福建省30年中考内容演变、特点与展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福建省30年中考内容演变、特点与展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57 2023年第4期福建省 30 年中考内容演变、特点与展望郑 洁摘 要:以内容流变为主线、标志性政策为辅助,30 年来福建省中考内容演变经历了毕业与升学两考分离期、服务课改实验期和全省统一中考期三个发展阶段,具有科目数量与分值逐步增加、命题权限从各地组织到全省统一、考试难度由高到低再到高、成绩评定采用分数制到等级制再到分数制、中考改革力度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等特点。建议未来中考内容改革需赋予学生科目选择权、建立普职分类设科模式、综合式命题加强学科联系、改革考试方式追求精准量才、坚持“五育并举”内容改革理念等。关键词:中考改革;考试内容;历史演变中考是指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举行的高中选拔性考

2、试的简称,它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评价与高中招生选拔的双重功能于一身,“是衔接初中和高中教育的枢纽,也是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1考试内容变革是中考制度改革中影响最广泛、意义最深远的环节。30 年来,福建省以革新考试内容为突破口,打开了中考改革的局面,较好实现了科学评价与公平选才的统一。鉴往而知今,有必要对福建省 30 年来的中考内容改革历程作详细梳理与总结。一、福建省中考内容的演变考试内容演变是教育时代变迁的缩影,反映了相应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笔者通过梳理 30 年来福建省中考政策系列文件,总结出了两个判断:一是中考内容改革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全省统考两大标志性事件为分界点,

3、同一阶段内各项规则、标准保持相对稳定;二是各发展阶段分别以扩大普通高中学生规模、为课程改革助力和倡导学生全面发展为改革理念。具体阐释如下。(一)毕业与升学两考分离期(1990-2003 年)1995 至 2001 年间,福建省各设区市将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考试一直分开组织和管理,为了节约政府资源和减轻学生考试负担,2002 年才实行两考合一。这一阶段总体特点是两考分离,其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考试题难度逐渐下降。初中毕业考试为标准参照测验,难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01 年福建省教育委员会文件规定“命题要面向全体学校和学生,原文、原题改造的试题难度不得高于原来要求”。2然而,高中

4、招生考试则是常模参照测验,在 90 年代前期高中招生计划难以满足学生升学需求的情况下,更强调其选拔功能,3因此难度较高。例如,2001 年 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中招工作意见 还要求升学考试“试题易难度为 721(即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的比例)。”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随着优质高中数量的增多,考试甄选作用有所弱化。2005 年中考难度降至 811(未找到早年文件,故以 2005 年文件为佐证),使得上线录取的考生增多,满足了高中规模扩张郑 洁:福建省 30 年中考内容演变、特点与展望作者简介:郑洁,女,四川南充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福州 3

5、50007)郑 洁:福建省 30 年中考内容演变、特点与展望 58 的需要。另一方面,中考科目从 6 门增至 7 门。20 世纪 90年代前期,福建中考科目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这 6 门;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新增了历史和体育这两门科目(中期增加历史,后期增加体育),但这两门科目并没有同时被列为考试科目,所以中后期的中考科目为 7 门。在此期间,历史与体育科目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时有时无的变化过程,这反映了社会各界对这两门科目地位及价值的认识尚不稳定。(二)服务课改实验期(2004-2016 年)2001 年 教育部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意见 提出,2001

6、 年开始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 年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 2004 年意见)为首批新课程初中毕业生的中考内容改革指明了方向。为此,福建省分开管理实验区与非实验区的中考4,放权各设区市进行中考改革。这一时期福建中考内容改革有三个变化。其一,实验区与非实验区的中考改革方案各具特色、各行其道。如 2005 年泉州部分中考科目 考试说明 中,实验区的考试内容更丰富灵活,强调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还要求非实验区命题逐步向实验区过渡。同年 初中毕业升学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意见 中,实验区两场合堂考试(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的时间比非实验区

7、长。其二,中考成绩评定由分数制改为等级制。2004年意见 指出:“考试成绩以等级制呈现。”此后各省成绩评定由以分数为主转向以等级为主,试图克服“唯分数论”的评价导向,缓解“分分必争”的应试弊端。其三,中考科目数量继续增加。在 7 门科目基础上,2003 年起福建省恢复将历史列为中考科目,并新增了生物、地理两科,三科分值也逐渐增加,都实行市级结业会考。2008 年中考增加体育科目。至此,福建中考科目完成了从 5 门增至 9 门再增至 10 门的演变过程,提升了新增科目的学科地位,也体现了中考为课程改革助力,服务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三)全省统一中考期(2017 年至今)经过前 20 多年的

8、发展,2017 年以后福建省中考内容改革呈现整体稳定与局部调整相统一的状态。第一,实行全省统一中考。2016 年 福建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要求:“2017 年,全省统一组织实施中考,启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改革;2020年,实施新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制度。”5因此,2017 年起福建省中考组织管理权限由各设区市收归到省里,这便于发挥省级部门统筹协调的作用。福建中考改革由各设区市自主命题到全省统一命题,不仅有助于提高命题质量,还能减轻各地市的备考负担。第二,考试科目数量稳定为 10 科。这 10 个科目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和体育。这一阶段中考科目

9、数量稳定且各科成绩都成为中考录取的直接或间接依据,不但保证了人才培养的一致性与连贯性,而且能为学生全面发展素质赋能,提升高中生源质量。第三,政治科目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 2016 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 规定:“从 2016 年起,思想品德 教材名称更改为 道德与法治。”德育内容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三者的有机统一,此科目作为学校德育的主阵地,更改名称体现了弱化政治功利性、加强学生道德培养和回应依法治国战略的倾向,反映了政治学科紧跟时事、重视民主法治的特点。此举更意味着内容的丰富化、科学化,有利于提升德育的质量与效果,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学生。二、福建省中考内容的

10、演变特点福建省中考制度改革之路体现了积极响应各项国家政策,实现与本地区的教育实情和特色相结合的理念。中考内容改革在坚持渐进性和可衔接性原则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就。30 年来福建中考内容改革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与特点,剖析并掌握这些特点是深化中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和前提,有助于理清未来改革的思绪,探明中考内容改革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一)中考科目数量与分值逐步增加福建中考内容演变最明显的特点是考试科目的数量与分值由少至多。一方面,中考科目从 20 世纪90 年代前期的 6 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发展至 2008 年的 10 科(前 6 科加上历史、生物、地理、体育,至

11、今未变),中考考试内容逐渐走向多元化和 59 2023年第4期科学化。这表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知识进步,教育理念与时俱进,从追求学生部分学科素质的优先发展转为追求全面发展,也体现了对初中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的要求。义务教育的基本特点是普及性,其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使命是提高全民素质。中考是检验和评价九年义务教育最终成果的手段之一,科目数量的增加和考试内容的丰富反映了我国对全体国民基本文化素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部分科目的分值及折算进录取总分的比例逐渐增加,表明了这些学科的重要性已凸显并受到社会关注。其中,英语分值的增长幅度最大,由 20世纪 90 年代前期的 100

12、分增至 2001 年前后的 150 分,反映出改革开放后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的持续增长。此外,提高语、数、外 3 门科目的分值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中、高考的有效衔接。在追求多科全面发展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各设区市只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这 5 门科目的分数之和作为中招录取总分,这 5 门科目成绩成为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体现了中考改革坚持全面发展与重点发展相结合的理念。(二)中考命题权限从各地组织收归全省统一中考命题与高考命题的管理权差异较大。自1952 年高考制度建立,一直实行国家统一命题、组织考试、招生录取的办法,后来为促进高考改革才将权限逐渐下放至部分省份。然而,1977 年中

13、考制度恢复,一直实行各省市自主命题、组织考试录取的政策,各地形成了风格不一、极具特色的中考考试与招生模式。中考管理权限下放的好处是便于地方政府加强对基础教育的统筹管理,并促进各设区市教研机构与考试机构加强学科教学和命题研究,激发地方积极性与教育特色,探索建立适应本地教情与特色的高中学生选拔与培养机制。2017 年,福建省开始实施全省统一中考。中考命题权限由各地市收至省里,这样做有以下优点:其一,可以减轻各地市的命题负担,降低泄题风险,保障考试公平。自主命题的缺点和刘海峰教授提出的高考分省命题易出现“考试风险扩大化、命题质量不一”6等问题相似。原有各设区市自行命题,命题者一般从当地优质学校中遴选

14、抽调,而此类学校数量有限且分布集中,命题者个人情况与风格的保密性难以保证,潜藏考试腐败、泄题、押题等风险。实行全省统一中考后,省教育考试院在全省内遴选命题人员,选择范围较广、人员来源多样,命题内容难以预测,能有效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其二,从全省范围内挑选命题人才,命题质量一般要比各地市自主命题的质量更高7,试题质量高更能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提升中考选才的科学性,为高中生源的评价和筛选助力。(三)中考试题难度经历从高到低再到高的演变过程试题区分度决定了各分数段的考生分布和比例,试题难度则决定了上线人数,间接影响了高中录取规模,二者都是评价命题质量的重要依据。30 年来,福建中考考试难度经历了由高到

15、低再到高的变化过程。20 世纪 90 年代前期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合并前,毕业考试的难度稳定在较低水平,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合格并顺利毕业。由于当时优质高中资源不足,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为保证高中生源质量,各设区市“强调要发挥高中招生考试的选拔功能”8,因此中考难度被提至较高水平。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助推教育事业腾飞。优质高中数量增多,高中在学规模大幅提升,中考招生的筛选作用逐渐弱化,加速了试题难度的下调,高中升学供求关系趋于平衡。据 福建统计年鉴 2022 的数据显示,这种增势持续到了 2010 年。从 2011 年开始,福建省高中数量与招生数总体呈现先下

16、降后上升的趋势,下降和上升的幅度较小,因此高中学校数量和招生名额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分别保持在544 所和 22 万人左右。招生计划的增幅较小,适龄人口和报名人数却不断增加,加之学生的求学观念从上高中变为上好高中,再次导致了供需矛盾尖锐,这“说明社会观念变革是推动中考改革的决定性力量”9,于是考试难度逐渐回升至较高水平。但与之前情况不同的是,此次难度回升是螺旋上升式的回归,是供需矛盾突出、考生素质提升和求学观念变化这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四)中考成绩评定方式经历从分数制到等级制再到分数制的演变在考试评价中,分数评定制凭借直观可比、简便高效等优点,较好适配了 20 世纪我国教育技术水平较郑 洁:福

17、建省 30 年中考内容演变、特点与展望 60 低难以为复杂考试评价提供有效支持的国情,故而被广泛应用,成为最常见的评定方式,此时的等级评定则只是散见于一些考查项目中。2004 年教育部规定学业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但其推广速度与范围有限,因此实施效果不佳。2006 年前后,教育领域出现“唯分数”的评价取向,社会以升学率作为评价中学的主要指标,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局面,偏离了学校的育人初衷,不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这类非理性现象急需变革。为此,各设区市纷纷探索用等级制作为中考成绩的评定方式,完成了由分数评定向等级评定的过渡,“以等级呈现成绩的规定普遍得到落实,缓解了 分分必争 的

18、竞争状态”10,能引导相关主体从关注外显分数到关注影响学生发展的内隐因素,如知识掌握程度和个人能力提升等。福建南平等设区市还探索出了“等级奖励分”11,即对高等级考生进行额外录取加分的办法,以鼓励学生们积极进取。2020 年福建中考全部恢复为分数评定制,其原因有三:一是分数评定能满足大规模招生对区分度的要求,社会各界对分数的认识也逐渐趋于理性和科学;二是增加了采用等级制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参考依据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三是可以更好满足中考与高考衔接的要求。评定方式的变迁反映出社会对成绩的认识已经从不尽合理转变为较为合理了。(五)中考改革力度与地区经济教育水平密切相关中考改革力度反映了地区经

19、济水平,符合教育外部规律,即“教育要受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制约,并对其发展起作用。”12。第一,经济条件是中考模式改革的现实基础和外部动力。如厦门市中考改革凭借国家政策扶持、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坚实的经济基础等优势,坚持深化评价、创新育人的理念而长期处于考试内容与方式变革的前沿地带。2011 年左右,厦门率先将中考体育成绩纳入录取总分,创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生体质测评体系,13为其他设区市的中考体育改革提供了经验与借鉴。其原因就在于厦门经济条件良好,能为中考改革提供资金、技术与社会支持,也有能力承担改革风险与成本,因此才能在中考领域内持续探索和创新。第二,科学技术快速进步促使研究者依据中考科目的定

20、位和性质改革测评体系,丰富和完善考试形式。如在其余科目闭卷的基础上,实行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开卷考试;英语科目新增了听力和口语测试,目前听力成绩已经归入录取总分,口语成绩只作为录取的参考依据,预计在测评技术成熟后也会被纳入中考总分;部分理科科目考试还准许携带计算器。这不仅体现了福建省中考内容在不断充实,也反映了考试形式和方法的丰富和完善,有助于加强考试的科学性与选才的适切性,表明了地区经济支撑对中考改革的重要性。综上所述,考试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力度均与地区经济教育水平密切相关。三、福建省中考内容改革展望2018 年 8 月福建省教育厅印发了 福建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坚持育人

21、为本、普职并重、公平公正等原则,建立完善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高中学校考试招生制度。这为中考内容改革指出了目标和方向。30 年考试内容改革的梳理与总结也让我们了解了福建省中考改革的发展脉络。因此,我们要运用政策引领与历史经验的双重力量,制定出符合人才成长和考试科学的中考改革方案。(一)增加学生对考试科目的“选择权”当前大多数省份中考实行全科开考、全科必考模式,这虽然有助于检验义务教育的成果,但也反映出了制度设计“统”得多、学生选择余地较少等问题,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因此中考改革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14。2016 年 北京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规定:从 2018 年起,考试科目调整为“3

22、+3”模式(即语文、数学和英语为必考科目,计原始分数;在物理、生物(化学合卷)、地理、历史、道德与法治这 5 门中选 3 门作为选考科目,按不同比例计折算分数。)这为其他省市中考内容改革提供了启发和借鉴。建议福建中考改革实行“3+1+2”的中考模式,“3”是语文、数学、英语这 3 门必考科目,“1”是在物理或历史中选 1 门作为必测科目,二者都以原始分计入录取总分;“2”是在道德与法治、地理、化学、生物这4 门中选 2 门作为选考科目,成绩用按分赋等方式作为招生录取依据;剩余科目的成绩用按比例赋等方式作为高中录取的前置条件,学生需达到高中规定的科目等级要求才能入学。这样改革能使中考更加开放灵

23、61 2023年第4期活,考生可以自主选择考试科目,有利于引导考生发展兴趣特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特色化培养。在过程中,学校要注重对学生、家长及教师开展选科培训与指导,讲解中考选科与高考选科、选专业的关系及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做好三者的解释与咨询工作”15,帮助学生“量身定制”学科组合,筑牢与高考选科的联结。(二)探索建立普职分类设科模式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育人理念、教学内容及方法等都有差异,因此二者的选拔方式应有所区别,力图共同使用考试的甄别和筛选功能,达到选取各自的优质生源的目的。目前二者都通过中考选拔新生,然而中考更侧重于检验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实践操作层面的考查效力较弱

24、,所以现行中考制度对职教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作用相对不足。此外,一些学生因为刻板印象或畏难心理而忽视自身的兴趣优势去追求“普教梦”,不去职校入学或者入学后学习动力缺乏,影响了个人的发展。2019 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6,这不仅提高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也对其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着全面培养学生、不给学生增负的原则,建议可以在现有中考基础上,参考职教高考制度的建立与改革经验,设计与职教高考相衔接的中考制度,探索建立普职分类的设科模式。例如,可以委托中职、高校教师和领域内的其他专家学者来商定职教中考的考试科目、编订相应的课程标准及负责相关人员的培

25、训与指导,为职教中考提供充足完善的支持与保障服务。这样做的好处如下:第一,能给学生提供两条总体上质量对等的路径,从而帮助他们正视自身兴趣与需求作出正确抉择;第二,有助于职业教育摆脱刻板印象,畅通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渠道,创建相互衔接、层次分明的职教体系。(三)综合式命题加强学科联系命题综合化是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融合,设计出具有多科特色的学科交叉的题目,它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浅显、简单的科目拼盘,如在 2001 年至2005 年间,福建中考考试内容出现了物理化学和政治历史合卷的情况,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也是中考命题综合化的一次有益尝试。但是当时只是将两门学科的考题机械性地拼凑组合,考题整体展现

26、的还是各自的学科特色,交叉融合的趋势不太明显,因此当时的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合卷算程度比较低的综合化命题。第二种形式是精致、巧妙的科目交叉组合,如2022 年的福建省中考地理试题以诗歌 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和 试帖诗稿 中的“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等作为媒介,实现了较高水平的综合化命题,既要求学生有语文学科特有的阅读、理解古文的能力,又需要运用地理背景知识解答题目。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加强了各个科目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科耦合从软挂钩转为硬挂钩;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多科融合的能力与水平,培养出国家与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三是综合命题还有助于精简考试科目的数量,

27、减轻学生学习、应考的负担。为确保综合式命题的有效实施,需要从学习、教学和评价这三个环节共同发力,找准正确的学科融合切入点,树立师生的学科开放意识并提高其知识结构的融合及迁移能力,在坚持应用导向的同时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四)中考考试方式改革追求精准量才经过 30 年的变革,中考考试方式已经趋于丰富多样。如只英语一门科目,就发展出了纸笔测试、听力考试与口语测试这三种考试方式,而且这三种方法都充分体现了英语学科对于学生基本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包括书写、听音辩义和口语交流能力。目前只有口语成绩未纳入录取总分,其他两项都已计入中考总分,成为录取的重要依据。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改变“光学

28、不练”“哑巴英语”等倾向17,也对中学教学起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在多年努力之下,科学高效的考试方式体系已经成功建立起来并正常运转,未来需要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和优化。首先,要逐步将英语口语成绩归入中考总分,并坚持以笔试分数为主,听力分数和口语分数为辅的原则,平衡好不同考试方式下成绩的权重。其次,配合新中考模式,逐渐增加开卷考试科目的数量,命制等质等量的选做题,加强考试内容的选择性、开放性和应用性。如将考生未选学科实行开卷考试,有利于减轻学生闭卷考试的负担与压力。开卷考试和选做题更强调郑 洁:福建省 30 年中考内容演变、特点与展望 62 试题内容的灵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死记硬背”的问题,有

29、效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最后,中考还存在考试机会单一的问题,容易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建议待条件成熟后探索“一年两考”改革,要注意调控好试题难度、容量和评分标准,保证两次结果的一致性,在精准测量学生的同时体现人性关怀18。(五)坚持“五育并举”内容改革理念“五育并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手段与途径,中考“以智为先”的价值取向导致德、体、美、劳这四育较少受到关注和重视,影响了育人的水平和质量。雅思贝尔斯认为“教育是灵魂的唤醒,不是理智知识的堆砌。”19因此中考内容改革要坚持“五育并举”理念。一方面,“五育并举”不等于“五育并考”,需遵循五育各能力要素的测评规律,探索多元融合的评

30、价方式。“智育考查要聚焦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德体美劳要做到考察与引导并行”20,结合学科内容设计试题情境,形成对基础教育的积极导向作用。如 2022年福建省中考数学试题就以“美术老师让同学们设计轴对称图形的窗花作品”来展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培养审美感受力和创造力;以呈现“福建省的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来呼吁学生关注地球环境,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开展“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主题系列活动来唤醒学生的劳动意识,强化劳动光荣的观念。命题者通过丰富的方式将智育的数学知识与美育、德育和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较好地实现了五育融合。受这些成功示例的启发,中考内容改革可以坚持在试题里巧妙

31、融入五育的内容,实现德智体美劳与题目内容及考查目标的统一,将五育协同发展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五育并举的内容改革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联系,共同为选拔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赋能。30 年来,从两考分离到两考统一,从各设区市自主管理到全省统一管理,从追求智育优先发展到追求学生全面成长,福建省中考内容改革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之上,面对学生日益增多的优质高中教育需求,再迎上日趋复杂的改革环境,这表明福建中考内容的改革进程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新阶段。在此阶段需要研究者和改革者们不断改变观念、转换思维,持续关注中考制度运行中的具体矛盾,重视对考试科学和考试规律的探

32、究,以实现中考内容体系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的再发展。参考文献:1 张家勇,朱玉华.我国中考改革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J.中国教育学刊,2015(06):15-19.2 李丽玲.中考中招制度改革研究 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16.3 肖磊.关于我国中考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基于改革开放 40 年的经验反思 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4(05):67-76+190.4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推进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区 2006 年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 EB/OL.(2005-12-31)2023-05-06.http:/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深

33、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EB/OL.(2019-06-13)2023-04-05.http:/ 刘海峰.高考制度变革综论 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15-17.7 薛二勇.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政策设计与机制创新:以山东省潍坊市中考改革为例 J.中国教育学刊,2014(04):29-33.8 高凌飚.关于中考改革方向的思考 J.人民教育,2008(Z2):17-20.9 张远增.关于中考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J.教育发展研究,2000(09):78-81.10 冯川钧.中考制度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J.教学与管理,2017(21):118-121.11 南平市教育局.关于做

34、好 2020 年南平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工作的通知 EB/OL.(2020-05-28)2023-05-06.http:/ 王伟廉.高等教育学 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33.13 许弘,马丽.“双减”背景下体育中考改革的发展趋势研究 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2,37(01):38-43.14 臧铁军.北京市中考改革的实践探索与启示 J.中国考试,2019(06):49-51.63 2023年第4期15 高山艳,邸磊,赵静涛.北京市农村学生新中考科目选择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基于有限理性选择理论视角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3):26-32.16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EB/OL.(2019-02-13)2023-04-05.http:/ 王梦洁,夏惠贤.论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及对我国中考改革的启示 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06):40-45.18 杨志强,辜向东.高考英语“一年两考”改革的利与弊 J.教学与管理,2020(09):21-23.19 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20-22.20 巫阳朔,赵轩,等.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背景下高考内容改革的实践探索 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5):126-131.(责任编辑:黄星)

展开阅读全文
收益排行: 01、路***(¥15400+),
02、曲****(¥15300+),
03、wei****016(¥13200+),
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
06、h****i(¥4100+),
07、Q**(¥3400+),
08、自******点(¥2400+),
09、h*****x(¥1400+),
10、c****e(¥1100+),
11、be*****ha(¥800+),
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