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简介:蒋俊人类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非洲族群问题、非洲人类学研究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代非洲原住民运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学术界(月刊)总第 期.非洲多族群国家族群整合的路径与举措蒋俊(浙江师范大学 非洲研究院 浙江 金华)摘 要当代多族群国家的族群整合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种不同的路径:族群的政治化或族群的去政治化在非洲大部分国家倾向于去政治化的思路其举措主要有集权体制下的民族一体化建构以及多党制下的禁止族群政党等方式 在政治化方面既有迫于形势而采取的族群精英分权也有少量主动实施的族群比例代表制与族群联邦制 从族群整合的内在逻辑来看无论遵循何种路径选择何种举
2、措都应以保障个体或群体的权利为最大的根本 基于对这一根本性问题的认识非洲国家在族群整合方面尚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关键词非洲族群整合去政治化政治化:./.现代多族群国家在建构民族国家的进程中族群整合是至为关键的政治实践其路径举措直接关乎族群问题的走向以及社会发展与政治稳定备受学界重视已形成较为成熟但有所差异的阐释范式实际上皆可统合到我国学者马戎教授“去政治化”与“政治化”这两种二元的宏观理论范畴 所谓“去政治化”就是淡化族群的政治利益及与传统居住地之间的历史联系从个体公民的角度来处理族群关系所谓“政治化”就是将族群看作是政治集团强调其整体性、政治权力和“领土”疆域 年马戎的文章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和
3、激烈讨论然而多围绕我国民族问题展开视角有所局限 本文尝试跳出国内讨论的语境也无意从学理层面评析此文而是在其理论框架下将观察视野扩展到非洲 这片大陆基本上为多族群国家且大都呈现出族群问题的显著性适用于族群整合的议题其整合的路径与举措具有深入探讨的价值有助于理解和验证族群整合理论二战后在民族主义浪潮的席卷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下非洲国家纷纷摆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引领非洲走上独立的政治领袖们目标明确:“殖民地国家将在原有疆域内变为民族国家”于是大量原本松散的族群通通被纳入“民族国家”这种前所未有的政治共同体产生全新的互动模式但彼此间缺乏认同对于“民族”与“国家”的认同更无从谈起 因此非洲新独立国家所面
4、临的主要困境在于:民族的危机是一种缺乏集体认同的危机国家的危机是一种权威不稳定的危机有鉴于此非洲各国寻求在政治上锻造成熟民族国家的愿望十分迫切都将民族国家建构置于发展的核心并使之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因素之一(另一种是经济增长)根据殖民宗主国的历史经验非洲第一代民族主义领袖认识到:“解除旧有的忠诚感乃是成为现代公民的先决条件亦是所有民族国家政治体制得以生存的前提”部落/族群认同被视为最具破坏性的“旧有忠诚感”任何建立在其上的政治表达都可能导致国家陷入破裂的危险解除或削弱族群意识而不是强化它可以说是一种易于理解的朴素逻辑 因而在非洲去政治化的族群整合思路是大部分新兴国家的基本共识一、非洲国家族
5、群去政治化的举措在思想和观念上非洲领导人的步调一致全力号召人民摆脱部落/族群身份抛弃这种损害团结的“负资产”“消灭部落民族新生”是莫桑比克首任总统萨莫拉马谢尔()毕生的宏愿 萨莫拉率领“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在坦桑尼亚军事训练时展望:“初来时我们是马孔德人()、马夸人()、龙加人()或塞纳人()回程时我们就只是莫桑比克人()”马拉维首任总统海斯廷斯班达()表达了相同的心声:“这个国家如今没有尧人()、隆韦人()、塞纳人()、切瓦人()、恩戈尼人()、尼亚克尤萨人()、通加人()只有马拉维人()”马谢尔与班达等非洲领导人有一种近乎浪漫的理想主义情怀认为只要人民的族群身份被消解就可使其凝聚超族裔的
6、身份实现民族一体化目标 在行动上他们也整齐划一选择了其所理解的更为“直接高效”的高度集权的整合方式(一)集权下的民族一体化 世纪 年代至 世纪 年代末非洲国家政治体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权力日益集中其中一党制是最主要的集权形式 当时各国领导人普遍认为一党制是解决非洲国家此阶段各种难题诸如民族意识危机、政治合法性危机、经济欠发达和文化落后等问题最有效的方式 而多党制将会导致族群主义或地方主义的制度化进而造成中央政令不畅族群或地方政治割据的局面坦桑尼亚首任总统朱利叶斯尼雷尔()比较了一党制相对于两党制或多党制的优势:“一党制的民主基础要比两党制、多党制稳固因为一党制的情况下国家被视为一个整体而两党或多
7、党只代表部分族群和地区”这是尼雷尔在坦噶尼喀(年与桑给巴尔组成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独立后解散反对党推行一党制的重要动因 刚果(布)的领导人持相似看法富尔贝尔尤卢()总统在国家独立周年纪念演讲中指示国民的首要任务是抛开族群和政党的分歧“实现全民团结”另一位领导人若阿基姆雍比 奥庞戈()的表态更直截了当:“只有诚心诚意的团结共和国才能强大而只有成立单一的政党才会有诚心诚意的团结”两位领导人的观点并非建立在假设性、推论性的逻辑之上而是对现实研判得出的结论当时国家的政治组织和政治纲领都带有浓厚的族裔色彩若无强力手段压制就有失控的危险 赞比亚也是如此 年该国出现了以族群为基础的政党即伊拉人()和通加人主
8、导的“非洲民族大会”()与本巴人()主导的“联合进步党”()肯尼思卡翁达()总统随即宣布实施一党制利用排他性的政治垄断控制局势化解可能产生的对立和对抗 在非洲领导人的有意推动下一党制的政治定位被不断凸显出来成为许多国家的指导性思想 年时非洲已有 个国家获得独立其中有 个为一党制还不包括军政权国家 而 世纪七八十年代独立的国家除了津巴布韦之外大都自独立伊始就实行一党制至 .学界观察年底以党治国的非洲国家有 个其中一党制国家 个多党制国家 个军人统治的国家个还有 个君主立宪国家和难于分类的利比亚从数量占比上看此时期一党制的确是一种潮流政制普遍实施一党制的非洲社会主义制度是众多非洲领导人希望迈上民族
9、国家建构“快车道”所作出的重大选择 非洲历史上共出现过 个社会主义国家比较突出的有尼雷尔的“乌贾马社会主义”、卡翁达的“人道主义社会主义”、列奥波尔德桑戈尔()的“民主社会主义”、塞古杜尔()的“能动社会主义”、克瓦米恩克鲁玛()的“实证社会主义”、莫迪博凯塔()的“现实社会主义”以及安哥拉、莫桑比克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奉行的“科学社会主义”等 非洲社会主义尽管在形式上各有千秋但拥有共同的民族主义内核因而被称为“民族的社会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或“民族性社会主义”其主要特征在于利用一党制下意识形态的统一和政治权力的集中来凝聚民众的思想推动政治经济建设促进民族一体化正如索马里西亚德巴雷()政权所宣称
10、的那样:“社会主义是统一分化的力量”然而由于国际局势变幻国内条件制约非洲社会主义基本以失败告终未能让各国实现民族国家建构、社会发展的愿景在一党制下推动民族一体化的社会运动是非洲各国普遍追求的政治工程 坦桑尼亚执政党“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联盟”()设定的一个目标是“打击部落主义”后来推出影响深远的“乌贾马”()运动其实就蕴含这层深意 年末至 年初索马里西亚德巴雷政府为了表达反对氏族主义的决心在国内主要中心地区组织大规模游行活动将代表“氏族主义”等分化力量的象征物焚烧或埋葬极具表演性 世纪 年代乍得总统来自南部萨拉族()的弗朗索瓦托姆巴巴耶()发起了所谓“纯正性”运动“企图通过推行虚假的非洲和国家文化
11、标准来促进国家统一”刚果(金)总统蒙博托塞塞塞科()开展了相似版本的“纯正性”运动 乔莫肯雅塔()则在肯尼亚发动“哈兰比”(斯瓦希里语意为“齐心协力”这里有“自力更生”之意)运动用传统文化作为凝聚民族团结的象征纽带 加纳国父克瓦米恩克鲁玛在稳固政权后制定集权宪法取消了独立时给予阿散蒂人()地区议会和自治权的承诺为了提振民族精神非洲各国还出现大量更改国名与更换首都以及创造“民族服装”“民族舞蹈”的举动皆成为政治一体化工程的重要组成(二)禁止族群政党植根于多族群国家并在其政治环境中发挥作用的政党难免被赋予族裔内涵和族裔属性从而形成族群政党()这种形式的政党可能导致以下几种情形:第一假如一国存在主导
12、性的族群由该族构成的族群政党或许会利用超强实力全方位排斥和压制非主导族群第二为了抵制主导族群的支配与控制非主导族群也可能相应地结党采取非民主的对抗方式去维护自身的利益第三族群政党增加政治博弈的风险煽动集体情绪扰乱公共秩序特别是选举过程中使用极化的语言作为族群动员的工具引发族际冲突与暴力第四族群政党固化了社会分化的边界让人们倾向于守望自己的族群“领地”而不是包容和接纳更广泛人群追求共同美好 由于族群政党具有这样的特性一些多族群国家将之视为民族国家建构的破坏性力量唯恐避之不及在非洲国家尤其是 世纪 年代民主化浪潮下实行多党制的国家普遍担心开放党禁后会涌现大量族群政党成为被长期压制的族群力量的释放通
13、道加深社会和文化的分裂破坏政治稳定的局势 联合国安理会也持此判断:“政党基本上是以地区或族裔为基础局势就变得更为严重 在这样的情况下多数非洲国家的多族非洲多族群国家族群整合的路径与举措裔性质使得冲突更加容易爆发导致族裔问题以暴力方式政治化”如此非洲多党制国家大都采取禁止族群政党()的措施来应对 所谓“禁止”指解散已存在的政党、临时或暂时停止政党的活动以及拒绝为政党注册登记等方式 根据 年的统计非洲有 个国家禁止排他性的特定政党其中 个国家明确禁止族群政党这种“禁止”主要通过预防性的拒绝登记来实现多由各国宪法授权具有权威性塞拉利昂在宪法中规定有以下情况的政党不予登记:第一当政党的领导或成员限制在
14、特定族群或宗教信仰的范畴第二政党的名称、象征、口号对于特定族群或宗教信仰成员具有排他性的内涵第三政党成立的唯一目的只是为了确保和提升特定族群、社群、地区或宗教群体的利益与福祉这是非洲国家中较为全面的立法版本从各层面阻断了政党的族裔化倾向 当然大部分非洲国家体现在法律上的限定轻重不一 布基纳法索的宪法规定具有“部落主义”“地区主义”“宗教主义”以及“种族主义”性质的政党或政治组织皆为非法 许多非洲法语国家的宪法都有相似条款 利比里亚在宪法中要求政党的象征不能体现“宗教或族群分化的涵义”、政党选举的职员尽可能多地来自不同地区和族群马达加斯加的宪法禁止社团和政党“宣扬极权主义与族群、部落或宗教的分离
15、主义”有些国家如加蓬、喀麦隆和乍得严禁政党的“特定”宣传或歧视而莫桑比克和安哥拉则要求政党“放眼全国”事实上也包含了禁止族群政党的意思 由此可见非洲国家中实施禁止族群政党的规则各式各样相关法律解释也颇为不同但其指向性是明确的在尼日利亚 年萨尼阿巴查()执政期间和 年阿卜杜勒萨拉米阿布巴卡尔()执政期间(年第四共和国成立前的过渡期)以及 年选举前都有大量政党试图注册 然而联邦宪法要求政党必须具有“全国代表性”选举委员会在执行该规则时相当严格拒绝了绝大多数政党的注册 而且同样重要的是在总统大选中当选者除了必须获得选票的简单多数且在/以上州的得票数不能低于 肯尼亚宪法也设置了类似的门槛要求候选人必须
16、在总体上获得过半数的选票并在八个省任何一个省中获得超过 的有效选票在这些多族群国家候选人为了胜选必然要跨越狭隘的族裔地区边界吸引更广泛的关注和投票乌干达的“无党派”体制亦属于族群去政治化的一种方式 年约韦里穆塞韦尼()掌权后禁止一切政党活动 在该禁令下只允许以个人而非政党名义竞争地方和国家的政治职位 无党制内含的逻辑在于:如果竞争是个体性的人们更多地关注候选人的个人素质、在公共领域服务的经历以及竞选的政策纲领等如果通过政党竞选势必形成族裔化的政治阵营候选人的族群身份将更引人注目成为选举胜负的关键因素无论这种逻辑是否合理但穆赛韦尼长期采用无党制来治理国家甚至抵挡了 世纪 年代西方国家强迫要求民主
17、化的巨大压力直到 年才实行多党制此外由于担心承认族群身份助长离心和分化非洲各国少有专门的族群管理机构和制度宪法或法律中也鲜见反映族群多样性的表述甚至很多国家在人口普查时刻意避免沿着族群边界统计人口资料加纳、马拉维、坦桑尼亚与中非共和国等近 的国家就是如此 年 月尼日利亚联邦人口委员会宣布人口普查仍将秉持之前的宗旨不考虑宗教和族群因素“因为这两个指标在尼日利亚具有情绪化属性”这些国家认为通过回避就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族群的政治化综上可见绝大部分非洲国家的族群治理倾向于“去政治化”的路径和举措前期以一党制等集权方式居多 世纪 年代民主化后则普遍推行禁止族群政党来应对 遗憾的是正如张.学界观察宏明所言
18、在一党制国家直到 世纪 年代一党制濒临崩溃其实践结果却未尽如人意 它既未能消除族群因素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影响也未能完成实现民族一体化的历史使命根据族群政党的一些负面特性(固化身份、制造分歧、造成区隔)进行逻辑反推那么禁止族群政党后就可能导致“反向运动”消解族群政治的破坏性影响 但安妮卡贝彻()等学者通过对乌干达、中非共和国、毛里塔尼亚、布隆迪、卢旺达、赤道几内亚、肯尼亚、尼日利亚的比较研究后得出结论禁止族群政党对于这些国家减少族群冲突几乎没有产生实质性效果进入多党民主选举时代以来各国爆发更加激烈的族群冲突的现实无异于证明了这一论断 据此强制性的族群去政治化在非洲并没有取得预期成效二、非洲国家族群
19、政治化的举措尽管族群去政治化是非洲国家应对族群问题的主流思路但族群政治化现象也以主动或被动的方式出现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 其中一个原因可能在于一些国家即使高度集权和专制亦无能力将自身意志或霸权完全强加到国内所有族群之上特别是那些身份意识强烈的族群它们有自身的政治诉求需要政治参与和表达的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非洲国家“对于落后的部落主义依靠强力来遏制如果遏制不了就采用同精英讨价还价的办法达成妥协”即通过族群精英分权的方式来巩固其合法性(一)族群精英分权在一党制等集权政体国家精英分权也被称为“霸权交换”()它是一种由国家推动的整合模式中央政府和一些族裔地区群体进行政治博弈、协商与谈判形成共同认可的分享“
20、国家蛋糕”的程序与规则 这些群体获得了一定份额的资源就有可能放弃对政府的挑战 世纪七八十年代肯尼亚、喀麦隆、科特迪瓦与赞比亚等国的领导人在保证本族利益的基础上将国内其他一些有声望与实力的族群精英纳入中央内阁、立法机关等部门利用他们来缓解紧绷的族群关系或一党统治的压力喀麦隆的阿赫马杜阿希乔()和保罗比亚()、科特迪瓦的费利克斯乌弗埃 博瓦尼()及肯尼亚的乔莫肯雅塔等执政时期都公开或暗中搭建了具有一定程度均衡、包容和互惠的精英分权体系在喀麦隆阿希乔总统以一种看似“隐秘”的方式谨慎地安排政府中的部长职位以平衡族群、宗教团体的利益 其继任者保罗比亚自 年掌权以来也一直秉持前任“不言而喻”的族群精英分权
21、策略重视政府高层中族群和宗教群体的比例原则通过提供政治职位换取这些精英的效忠对于其政权的稳固起到重要作用由于实施一党制科特迪瓦总统博瓦尼看似独揽大权但其实面临反对势力的巨大压力这些挑战者严重质疑总统本人及所属巴乌莱人()的支配地位 博瓦尼采用分权应对随着实践的深入科特迪瓦形成了一项与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类似的制度:政府设置的关键公共职位除了分配给一些固定的族裔代表还以非常任的方式在其他一些族群代表间轮换 只不过各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代表权是由正式规则决定的而科特迪瓦的族裔权力分享却是一种“潜规则”科特迪瓦非正式族群精英分权的稳定性既取决于有限的政治竞争也取决于个别领导人的统治术因为总统的决定就可一锤
22、定音 年博瓦尼去世后由于政治自由化与新任领导人对族裔问题的敏感度大大降低这种分权宣告结束在多党民主制的情况下族群精英分权在一些国家依然发挥重要作用 年贝宁民主化以来运行的一项较为成熟的权力分享制度就建立在高度族裔地区分裂的结构性格局之上甚至可以说这一制度恰恰是族裔地区主义的产物 实际上这种分权机制早在贝宁一党制时非洲多族群国家族群整合的路径与举措代就已出现并长期存在说明它在不同环境中适应了与其社会结构的匹配关系毛里求斯以印度和巴基斯坦后裔居绝对多数非洲黑人、欧洲人后裔及中国移民等都为少数 该国民主选举采取多数选举制但创新性地设计了所谓“惜败者制度”()每次选举结束后分配议会席位时选举委员会将统
23、计确定是否有族裔群体在议会中的代表比例低于该群体在全国的人口比例 如果选举结果导致议会中族群的代表性不均衡则最多可增加 个席位补偿代表不足的族群 增加的议员从该族群在选举中表现最好的落选者中产生毛里求斯的民主竞争相当激烈但迄今避免了紧张局势升级为大规模的族群暴力“惜败者制度”应该起到了一定缓冲作用 在尼日利亚禁止族群政党要求尽可能扩大政党与候选人的民众基础 然而该国总统人选却存在着“南北轮替”的潜规则即总统在南北方族群之间轮流坐庄另若总统来自南方族群那么与之搭档的副总统必然来自北方族群反之亦然其实南北轮替也可算作是族群精英分权的一种类型 毫无疑问这样的族群精英分权实质上承认并强化了族群分化的边
24、界布隆迪经历了胡图人()与图西人()长期的暴力冲突之后实行多党选举制(严格禁止族群政党)且实施更为正式规范的族群(胡图人与图西人之间)比例代表制其 年宪法作出详细和具体的规定:同一届政府中总统和副总统分属不同族群国防部长与警察部长这两个关键职位也不能由一族独揽而国防和安全部队中成员属于某一特定族群的比例不得超过政府各部部长人选胡图人最多占 图西人最多占国民议会、司法机构以及公营事业中的职位分配尽皆如此此外在国内诸多重要领域都有严格的族群平衡要求 布隆迪的这一分权设计是为了化解国内族际仇恨的一种努力在理论和实践上已具有美国学者阿伦利普哈特()所提倡的协和民主()的意味族群精英分权基于一定的规则在
25、行政单位、立法机关或政党机构中为各族精英设置相应的职位有助于平息非主导族群的不满防止明火执仗的冲突营造相对平稳的局面 但分权通常由国家领导人独断决定他们通过高度主观的“地理平衡”()和“选择性包容”()来实现决策制造了很大的模糊空间与不确定性另外精英分权只能照顾到部分族群的情感和诉求而对于其他未被纳入分权体系的族裔群体是不公平的在一定意义上如布隆迪一样采用比例代表制明确接受族群政治化理念的非洲国家并不多见但埃塞俄比亚的族群联邦制与之相比其政治化程度犹有过之(二)族群联邦制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有单一制()和联邦制()两种基本类型 联邦制的观念萌芽于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建立统一国家的愿望和努力 在保留
26、多样性的同时整合和协调难以统一的利益并尽可能地实现最大的一致性联邦制又可分为两类:其一为领土联邦制现今的联邦制国家中此类居多其二为族群联邦制专门为维持和保护族群多样性而设计在政治架构和行政区划上尽可能满足国内各族群的自治诉求并作为族群整合的组织化手段 从数量上看当前联邦制国家只占全球国家总量的 左右族群联邦制则更少所能提供族群整合的样本殊为珍贵目前非洲有坦桑尼亚、科摩罗、尼日利亚与埃塞俄比亚等联邦制国家坦桑尼亚与科摩罗属于传统的领土联邦制 尼日利亚最初是以三大多数族群豪萨 富拉尼人()、约鲁巴人()与伊博人()为基础的三个地区组成的族群联邦制国家地区享有极大的自治权中央政府存在感很低国家形势被
27、描述为“地区的尾巴驱使着联邦的狗”但如今尼日利亚的联邦单位已扩充至 个州其过程反映了各族群期望政治化(自治权)与联邦政府要求.学界观察去政治化的复杂博弈 结果是三大族群遭多番分割、地方权力被大幅削弱中央政府高度集权联邦制的族群特征和分权特征皆不甚明显 非洲国家中只有埃塞俄比亚的联邦制可称之为“族群联邦制”且极具典型性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大国族群结构多元复杂主要有奥罗莫人(占全国人口.)、阿姆哈拉人(占全国人口)、提格雷人(占全国人口.)等数十个族群 年以提格雷人的政党“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简称提人阵)为首的政党联盟“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简称埃革阵)率领武装推翻了德格()政权 之后的国家
28、重建既受到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苏联民族政治体制等外部影响也面临国内分立的族裔武装组织的巨大压力新政权权衡利弊选择建立族群联邦制作为应对之道当年 月埃革阵召集举行“和平与民主过渡会议”个族群政党选派约 名代表参加会议宣布成立由埃革阵领导的过渡政府起草并通过了过渡宪章奠定了该国推行族群联邦制的法律基础 宪章要求国家“尊重和保护各族的特性”使之“能够将自身的历史与文化发扬光大、使用和推广本族的语言”确保各族“在规定地域内管理自身事务”基于自由、公平与适当代表性的原则有效参与中央政府的工作若上述权利被限制、拒绝或废止“各族拥有允许独立的自决权”过渡宪章的出台意味着埃塞俄比亚从单一制国家走向联邦制国家的重
29、大历史转向不仅赋予各族群自治权甚至还承认族群的分离权在世界联邦制历史上并不多见 这些权利在 年宪法中进一步细化得到更正式和权威的承认除分离权外从立法、警察武装到资源和税收等社会运转的核心层面各族皆享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各族的权利主要通过自治单位这一载体来实现 年过渡政府发布第 号公告在族群语言基础上公开承认 个族群的合法身份其中 个可以在“沃雷达”(县级)级别及以上建立自治机构最终确定 个州的联邦行政架构 年宪法作出调整缩减到 个州大致以族群聚居地域为基础即阿法尔州(阿法尔人)、阿姆哈拉州(阿姆哈拉人)、贝尼尚古尔 古穆兹州(贝尔塔人、古穆兹人)、甘贝拉州(甘贝拉人)、哈拉尔州(哈拉尔人)、奥罗米
30、亚州(奥罗莫人)、索马里州(索马里人)、提格雷州(提格雷人)以及南方族群州此外埃塞俄比亚的族群政党特别是埃革阵曾经的成员党如提格雷人的“提人阵”、阿姆哈拉人的“阿姆哈拉民主党”()与奥罗莫人的“奥罗莫民主党”()等执掌各州在联邦政府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 年 月创建新州的锡达玛人成立“锡达玛联邦党”()获准登记将代表该族群行使政治权利 据此从聚居地域、政治组织、行政权力分配以及文化与语言权利上看埃塞俄比亚符合族群政治化的理论标准其举措在非洲具有探索性埃塞俄比亚从高度集权和专制的国家转向多元文化主义的族群联邦制是为了缓和 世纪初帝制时代以来阿姆哈拉人“一族独大”造成族群关系紧张的一种新尝试 然而这一
31、制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过度依赖政治强人铁腕总理梅莱斯泽纳维()年过世后国家就逐渐陷入动荡其次主导族群间的矛盾并未真正化解各州领土争端严重提格雷人在联邦政府拥有过度话语权引发了各族的强烈不满最后各州以建州族群为尊州内其他族群往往被边缘化 年 月阿比艾哈迈德()担任总理后原本一直活跃于政治舞台中心的提人阵失势以其为首的埃革阵也被“繁荣党”()取代 年 月提人阵带领提格雷州与联邦政府爆发了多轮激烈冲突有酿成内战的趋势导致伤亡惨重大量平民流离失所 年 月双方在南非签署了停火协议但最终能否实现和平仍需观察 埃塞俄比亚的族群联邦制将何去何从也存在变数非洲多族群国家族群整合的路径与举措三、结 语族群的多
32、样性、族群关系的复杂性以及民族国家建构的紧迫性是非洲多族群国家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 基于对这一现实的考量大部分非洲国家都不希望因族群问题造成社会的割裂与对抗为了削弱其影响纷纷选择去政治化的模式且试图通过一党制、无党制或强人政治等强制集权的方式来实现去政治化的目标 当前的多党制下抑制多元族群的政治表达依然是各国至关重要的任务普遍采取禁止族群政党的措施 由于族群意识根深蒂固族际关系紧张一些非洲国家利用族群精英分权作为调和的手段事实上变相接受了族群的政治化 埃塞俄比亚是极少数主动推行族群政治化的非洲国家以族群为基础建立了自治性较强的联邦制在非洲族群去政治化通常遵循“从部落到民族”一步跨越的线性思维不仅
33、因过于理想化而流于空洞、因过于强硬化而流于粗暴也未能强化作为个体的公民身份给予应有的政策和福利尤其是公共产品的公允分配让其打消回缩至族群边界之内“抱团取暖”的意愿 而禁止族群政党则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思维形式大于内容 族群精英分权突破了单向集权的束缚但由于它只是一种权变策略其有效性主要取决于精英的博弈与领导人的政治智慧缺乏制度的规范性 接受族群政治化意味着族裔群体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关键角色解决这些群体关切的诉求在于族群平等政策的“真实性”埃塞俄比亚直面国内族群问题用更为积极的信念和态度建立族群联邦制然而各族远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导致族际间的矛盾和冲突积重难返国家陷入困境非洲的案
34、例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其一关于族群整合的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存在巨大的鸿沟理论的自洽性应充分观照现实的合理性其二不存在绝对的族群去政治化因为族群与政治无法脱钩所谓“去政治化”往往建立在更为激烈的“政治化”手段之上其三遵循何种整合路径采取何种举措都应以保障个体和群体的权利为最大的根本 从这一根本性的角度视之非洲国家的族群整合还有巨大的改善空间注释: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 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根据 数据显示截至 年 月该文被下载 万 千多次被引用共计 多次足见国内学界对相关议题的重视程度英巴兹尔戴维逊:现代非洲史:对一个新社会的探索舒展等译北京:中国社会
35、科学出版社 年第、页肯尼亚.马兹鲁伊、科特迪瓦.旺济主编:非洲通史第八卷叶正佳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年第、页 :.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编邓正来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问题研究所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年第 页 “”.张宏明:多维视野中的非洲政治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第 、页 .(.):.法让 米歇尔瓦格雷:刚果共和国(布):历史政治社会史陵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年第 页张宏明:从政党制度变迁看非洲国家的政治发展人民论坛 年第 期陆庭恩、刘静:非洲民族主义政党和政党制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第 页李安山:非洲国家民族建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兼论乌贾马
36、运动对坦桑尼亚民族建构的作用西亚非洲 年第 期英.刘易斯:索马里史赵俊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年第 页“?”.纯正性运动“最惊人、也最愚蠢之处”便是在全国公职人员中开展了一项计划:不管他们来自哪个族群都被要求参加.学界观察“雍多”()仪式该仪式是萨拉族为了强化男性权威的传统习俗 纯正性运动激起了南部非萨拉族居民以及北部数量更多的穆斯林的强烈抗议在他们看来这种仪式是对伊斯兰教及其族群文化的侮辱 参见美维克托勒维内:国家建设与非正式政治郭建业译国际社会科学杂志 年第 期秘书长的报告:非洲境内冲突起因和促进持久和平与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第五十二届会议议程项 年第 页 :.:/./.:/./.
37、:/././.“:”().“”(./).“:”.“”.“”.参见 “?”().“?”.:.:.参见 .“”.祁玲玲:权力分享的治理困境:基于贝宁与肯尼亚的对比分析学海 年第 期 年尼日利亚开启民主化进程后在执政党人民民主党()内部达成一项“南北轮替”分享国家权力的“君子协定”后来该党的内部协议上升到全国众所公认虽没有任何法律效力但已约定俗成 :/./.?.协和民主模式依赖于不同族群政治领导之间的精英式合作通过建立一种最大限度集体性地维护每个族群的独立性、发挥其政治影响力的机制保障族群间的和谐 参见左宏愿:族群冲突与制度设计:协和民主模式与聚合模式的理论比较民族研究 年第 期.(.):.如在新南
38、非有意避开对族群身份的政治分类年过渡期的临时宪法明确拒绝了族群比例代表制 参见 (.):.王丽萍:联邦制与世界秩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第 页高晋元:联邦制在非洲:经验教训与前景西亚非洲 年第 期 年索马里和解会议通过了过渡联邦宪章确定要建立联邦制国家 根据 年宪法索马里将拥有 个联邦单位 但由于索马里处于战乱中央政府的控制力非常有限联邦制前途未卜.“:”.():/./.南方州情况特殊族群格局最为复杂正经历重大重组 年 月锡达玛人()聚居区正式成为锡达玛州同年 月该州 个次级行政单位(彼此间共享语言、文化和历史)合并成立西南州的方案已由联邦政府批准公投 年 月 日南方州通过了另外两个州重组的决议 此外还有一个特别行政区成立事项也在筹划阶段 (.):.郝时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民族关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编: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 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第 页责任编辑:刘姝媛非洲多族群国家族群整合的路径与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