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辅导员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对策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9174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辅导员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对策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辅导员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对策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辅导员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对策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辅导员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对策研究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供需错位”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拉低和减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亟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合力化解。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大学期间的全程陪伴者,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因此,辅导员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学生需求,以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为学生释疑解惑、排忧解难;应引导学生预期,实施民主管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助推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与行为习惯;应尊重和关注学生对教育结果的感受与评价,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努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关键词:辅导员;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供需错位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38(2023)03-0113-03(滁州学院学生处安徽滁州239000)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指大学生在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影响过程中和过程后所产生的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认知深化、思维进化、心理强化、思想净化、行为规范化等。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供需错位”拉低和减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亟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合力化解。辅导员是大学生大学期间的全程陪伴者,是学生从专业学习到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服务者,具有不同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独特职责与优势,因此,充分发挥辅导员“

3、知心朋友”与“人生导师”的角色职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是辅导员职业价值最直接、最直观、最具体的体现。一、思想政治教育“供需错位”:一个亟待化解的困境(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来看,现有的供给跟不上需求发展的速度,在供给过程中部分内容已逐渐“陈旧”,跟不上学生不断变化的发展需求,使得具有时代感、现实感的新鲜供给不足。造成有效供给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学生思想认识的形成和发展是十分复杂的,而内在的思想认识又是行为的先导,但是不同的个体相同的思想认识可能表现出的行为不一,而具有不同思想认识的个体可能表现出的

4、行为却是一致的,如何根据外在的行为表现找寻大学生思想认识问题中的根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化解措施,对教育主体来说,是一项极大的挑战。另一方面,教育主体自身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有待提高。人性特点中的“趋易避难删繁就简”1,使得教育主体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习惯沿用过去的内容、方法来解决现下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而事实上,这些内容或方法相对于现下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来说已逐渐“陈旧”,大学生也不“买账”,因此,教育主体必须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无效供给冗余。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无效供给冗余的情形,导致无效供给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

5、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满足于熟悉学生(往往是外在表象),自认为了解学生,却缺乏对学生思想状况的深入分析和准确把脉,抓不住学生所关心关注的思想痛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内容难免出现“无的放矢”的盲目性和“大水漫灌”的低效性。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方式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即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学生所需,但如果不借助于有亲和力和有针对性的工具、载体,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鲜活起来”,就可能存在着不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为学生“内化吸收”,达不到“释疑解惑”的目的,反而会导致学生更为“困惑”的情形,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不仅仅是一种“无效供给”,更是一种“负向供给”。陈薇 第43卷第3期绥

6、化 学 院 学 报2023年3月Vol.43No.3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Mar.2023收稿日期:2022-06-30作者简介:陈薇(1980-),女,安徽滁州人,滁州学院学生处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基金项目: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高校辅导员“三全育人”路径创新研究(20JDSZ3003)。113(三)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与供给扭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一种主观的体验,这种体验如若大学生不说出“心里话”“藏着掖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加以甄别,就会存在遮盖事实的假象。表面上来看,大学生收获颇丰,

7、然而,由于这些教育供给并未触动大学生的灵魂,不能使得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以升华,实质上并无“获得感”可言。从原因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少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了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看似忙忙碌碌,实际上却在走工作程序,剥离了工作当中应当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责。但也不排除有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确实是因为工作太多,在履行“灵魂塑造”这一庄严的职责上打了折扣。另一方面,还有少部分学生是为了获取各种“利益”以奠定今后自己谋取职业的“资本”,在外在上表现出了较高的获得感,实际上却并没有内化教育主体所传递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少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少部分大学生“各取所需”的利益契合性使得思想政治

8、教育供给与需求异化、扭曲。二、辅导员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必要与可能其一,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和“三贴近”原则的要求。将受教育者的获得感作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更为关注大学生的主观感受与情感体验。为此,思想政治教育需将“以尊重和激励对象的主体能动性为基本特征的启发式、疏导式方法”作为主要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营造一种“交流”“对话”“探讨”的双向平等互动关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沐春风”,主观感受、情感体验俱佳,这既是“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的要求,也是“三贴近”原

9、则的要求2。其二,它是辅导员职业存在感、工作成就感最直接、最具体、最生动的反馈与证明。辅导员这一职业从1953年清华大学设立政治辅导员演变至今,其职责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功能与作用,职业地位也越来越被人们认同。辅导员职业制度的升级与完善,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更离不开辅导员自身工作职责的良好演绎。他们是学生事务的指导者,是学生思想、心理的引导者,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咨询者。其三,它是辅导员付出的一切辛劳最好、最鲜活的补偿与报答。教育部第43号令指出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有九大方面,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辅导员职责的繁杂,尤其是在“个人包保制”的工作模式下,辅

10、导员更是高校学生事务的主要承担者。因此,有形象化的说法认为辅导员要“十八班”武艺样样精通。而对辅导员的辛勤付出,除了领导的表扬和职务职称上的晋级外,最经常、最鲜活、最具有可持续性的回报就是学生因有获得而满意。(二)辅导员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可能性。其一,辅导员是高校唯一对学生班集体和全体同学直接面对面的全面负责、全程陪伴、全方位关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与高校其他各类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相比,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职责,如专业课教师根据学科专业、课程等特点,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但主要是对学生开展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

11、调、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根据学科和课程的内容、特点,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而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3。其二,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距离最近,联系最多)、最全面(教育、管理和服务)、最重要(有直接的管理权、评价权、推荐权)。从时空来看,辅导员在时间上与学生相处最多,空间上与学生距离最近,学生有任何需要,在情感心理的倾向上往往是辅导员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因此,在对学生的影响方面,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从内容来看,辅导员不仅要对学生的资助、就业、日常管理等方面负责,还要辅助专业课教

12、师对学生开展专业教育,同时辅导员还具有调动其他教育主体、整合校内校外教育资源的“角色”优势,因此,辅导员可为学生提供的服务内容最为全面。从重要度来看,由于辅导员的全程陪伴、全面教育、全方位管理与服务,对学生的了解最为全面,因而对学生具有最直接的管理权、评价权、推荐权。三、辅导员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对策(一)围绕需求和预期,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辅导员既要瞄准需求,解决学生现实问题,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合理预期,激发其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在掌握学生需求上,辅导员一是要深入学生中走访调研,利用走访学生宿舍、访谈学生、开展活动等时机,与学生近距离接触,细心观察,初步

13、掌握学生学习状态、生活状况、人际关系等情况;二是要建立信息员队伍,借助他们的观察视角,获得更多的信息源,以利于进一步研判学生需求;三是在面对重点关注对象时,要注重协同其他力量,如学生家长、心理咨询师、专业课教师等,找准学生的需求与症结,以便“对症下药”。在引导预期上,辅导员一是要充分利用“议题设置”的权利,给学生提出诸如“你期望所在班级成为什么样的集体?”“大学毕业时的你与现在的你有何不同?”等问题,且要求尽量用简明的关键词表述,提高学生思维的精准性和文字的表现力,让学生准确认识自我预期。二是要充分发挥角色优势,邀请朋辈典型诸如“自立自强之星”“道德楷模”等讲述他们的故事,引发学生共鸣,以此作

14、为成长成才的榜样并调整自我预期。三是为学生搭建成长成才的平台,如在班级内组成各类兴趣小组、配备指导老师,帮助学生逐步实现预期。114(二)民主管理,感受共建共享的团队力量与和谐友善的人际环境。良好的班风学风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辅导员应致力于班风学风建设,实施民主管理,使大学生感受班级共建共享的团队力量,沐浴在和谐友善的人际环境中。一是要凝练班级的核心价值上,找出班级的“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使其成为班级每位成员自觉遵行的公约。二是要引导价值预期,使学生形成勤劳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养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等等。三

15、是启发价值践行,使得“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持“一个也不能少”,坚决消灭“边缘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放弃一个学生,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够共同进步。四是要用制度和机制保证以育人为中心,在坚守底线的前提下突出班级工作重点,如建立班风督查制度,落实督查工作,以督查促整改,评选“学习”“阅读”“文体”“自强”等明星达人。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辅导员紧抓不懈,持之以恒,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三)排忧解难,引导学生走出困境。大学生的困境既有思想认识上的“想不通”,也面临着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处理、择业就业等多种困难与障碍。有些困境可通过学生自我学习、求

16、助师生或自我调试即可化解,有些困境则需要他者的介入或帮助才能解决。当学生遇到自身不能化解的困境时,辅导员及时介入,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创造一个学习能安心、生活有保障、人际处理和谐的成长成才环境,学生必然会有较高的“获得感”。因此,辅导员一是要坚持说理,澄清问题。大学生“都特别爱较真、偏向于讲 理,那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应该在理 上下足功夫”4,澄清问题所在。辅导员与学生讲“理”,既要讲明事理,还要关注伦理。这需要辅导员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理”的学习,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原则、方法和路径,明辨是非,澄清事理与伦理,还要求辅导员能够运用合理的方式“说理”,“理”正确,“说”的方式不

17、合理,“理”同样不为学生所接受,因此只有借助合理的言说方式才能让“彻底的理论”说服学生。二是要“以育人为中心”,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发现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困境,分析困境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排除障碍,“雪中送炭”。三是要选准排忧解难的时机。辅导员介入过早,学生的困境还未成形,介入的措施就无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效果不佳;介入过迟,困境已固化,也难以消除,只有在困境初步形成,学生已经在想办法却克服不了,即“迷而无路”“困而不解”时,辅导员的及时介入,才会点亮学生心中希望的灯,如若困境顺利化解,学生必然会有较高的获得感。(四)行为训练,助推学生养成所期望的意志

18、品质和行为习惯。多数学生对未来并不缺少理想和期望,但在走向理想、走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路上,遇到困难、坚持不下去、总是想放弃却往往是一种常态,这时如果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就能够在人生前行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如果辅导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所期望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用,学生必然会有满满的获得感。因此,辅导员一是可以根据学生需求组建不同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训练团队,如专注力训练团队、意志力训练团队、阅读习惯培养团队等。二是要善于整合资源,借助校内校外的师资力量,为每个团队配备专业训练导师,并由专业训练导师设置具体的实施方案,辅导员积极配合,使方案细化并落地。三是要行为示范。意志

19、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辅导员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必然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同时还能够给予学生精神动力,使学生能够坚持不懈地、持之以恒地进行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即可以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五)注重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和评价。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后是否有获得感,获得感是高是低,主要依靠学生的反馈与评价。为此,辅导员一是要在情感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获得学生的信任,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在此基础上与学生交流交心,并认真对待反馈与评价。二是要指导学生展开反馈与评价活动。反馈与评价对评价主体来说不是任意的,要遵循一

20、定的原则与要求,辅导员应指导学生在评价中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勇于说真话,讲真情。三是重视并依据反馈与评价的结果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反馈与评价的目的是为下一轮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展开提供决策依据,如果将之束之高阁,则整个反馈与评价活动就是一种“形式主义”,毫无意义。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反馈与评价,并结合其他主体的评价,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依据。参考文献:1朱平.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协同与长效机制的构建以全员育人为中心的考察J.思想理论教育,2019(2).2朱平.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6).3马成瑶.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协同中的作用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8(8).4王习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教育对象“思想”深处着力J.思想教育研究,2018(3).责任编辑王占峰115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