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模式”的研究反思 “自主探究,积极参与”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方式,使学生从单纯的注重学习知识转变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通过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尝试,我感到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它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学生创设新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效果良好。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针对课题的研究进行进一步的反思总结。一.首先总结一下自己的成功做法。1.创设情境,引导探究课堂情景的设置可起到明确主题、活跃思
2、维、集中注意力、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等多种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引起联想,启发思维。就情景创设的方式而言,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育对象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或用现代技术手段再现化学场景,并辅之以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置身于化学氛围中,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或根据新旧知识的结合点,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悬念,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自主探究各种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如在讲解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第三节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多媒体展示意大利“屠狗洞”的故事,人牵着小狗进入洞
3、内,小狗死亡,人却安然无恙,以此为契机展开了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学生兴趣盎然,探究的欲望随之打开,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去,效果很好。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将小组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联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群策群力,共同完成挑战性的工作。采用这种方法,要实行弹性教学时,大胆分配上课时间,舍得放手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讨论、实验和总结。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时,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本中“活动天地”的要求,利用桌面上的托盘天平、烧杯、集气瓶等多种仪器和二氧化碳进行。老师首先提出问题:“每个小组都有一架托盘天平,两个
4、等体积等质量的烧杯,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相比哪个大?请小组讨论解决。”此时,就充分发挥了学生间的互动与合作,他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我组认为,先将天平调平衡,再将两个等质量等体积的烧杯分别放在两个托盘上,然后,将集气瓶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地倒入其中的一个烧杯里,观察天平是否平衡。”有的说:“也可以称量同体积同质量的集气瓶里的空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来确定,质量大的密度就大。”“在一个用线吊着的平衡杆两端各系一个小纸筒,向其中一个里面倾倒二氧化碳,观察纸筒如何倾斜。”这些方案都很有创意,然后就依据其中的一个方案,由由小组合作实验,最后得出了二氧化碳的密
5、度比空气大的结论。当然,运用此法必须因课、因地、因人而施教,并不是每一堂课都要这种教学方法。3.师生互动,构建新知在新的理念下,师生间已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知识的“授”“受”关系,而是能动的、平等的合作者。师生双方都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参与者,其直接作用就在于促成学生的主动;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动性,是自我发展的探索者、建设者和参与者。化学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自主、协作、探究相交织共同构建新知的过程。在合作互动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解决化学问题为纽带形成密切的联系,学生在这种联系中可以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6、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合谐氛围中促成学生学会学习和人格的健康成长,同时在合作互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这一实验时,在学生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变红以后,由学生提出猜想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有的说是“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有的说是“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一种新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此时由老师做了一个演示实验:首先向干燥的用蓝色石蕊试纸簇成的小花上面喷洒稀盐酸,小花变红;然后把另一干燥的用蓝色石蕊试纸簇成的小花放到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小花不变色;取出之后,再向小花上面喷水,小花不变色;再将湿
7、润的小花放到二氧化碳中,小花变红。这样学生很自然就得出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性物质,是这种新物质使石蕊小花变红。体现了师生、生生的合作互动,共同构建了新知。4.创新反思,总结升华“创新” 是对所学知识重组和改造,以内化成学生新的认知结构;是学生依据有关资料,通过独立思考,对化学事件和现象作出富有个性的认识和判断;也是在已经学到的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知识的升华。“反思”是师生对课堂行为进行的总结,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个能动的认知加工过程。教师的反思能够有意识地将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过程作出评判,从而做出更加合理的选择,提高自己的业
8、务素养。此过程通过让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与同伴进行交流与讨论,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同时又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所思所想作出反思和评价,如反思自己的思考是否正确?是否全面?有哪些不足之处?不足在哪里?如何改进等。而且还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与反思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作出调整、改进和完善。因此,“回顾反思”栏目很好地“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学生通过反思比较,优化学习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效果。“反思”实质上是将教师的“学会教学”与学生的“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师生达到共同进步,体现教学相长的真谛。二.反思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1、关注学生实情和需
9、要不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在方法上做得不够到位,应该注意到个体差异,并且承认这种差异,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更有效的采用不同的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人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要了解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师不仅要敏锐地发现这种变化,而且要有效地促进这种变化,教师永远要对学生满含期待。我们只有切实地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将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教育才会取得成功。2、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愿把机会让给学生教
10、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在教学活动中,我认为与学生平等地走进学习过程中,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有时候还是有放不开手的思想作怪,不能大胆地、放心地把机会让给学生,在这些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以后在教学中,要多在着这方面下功夫,可以采用一些鼓励、启发式的语言来增强学生的信心。如在平时的课堂中,“谁想到了什么”“想说就说吧”“我也不太清楚,咱们一起来研究”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可以激活整个课堂。学生们可以不举手直接站起来发言,可以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也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找合适的伙伴合作。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真正的平等关系。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课堂上充满了民主、和谐的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将进一步把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模式的研究发扬光大,从而推动教育改革迈向新的台阶,为祖国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