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多元主体产业融合联动机制下农户参与意愿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8701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元主体产业融合联动机制下农户参与意愿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多元主体产业融合联动机制下农户参与意愿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多元主体产业融合联动机制下农户参与意愿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辽宁农业科学 2023(4):4550Liao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文章编号:1002-1728(2023)04-0045-06 doi:10.3969/j.issn.1002-1728.2023.04.009多元主体产业融合联动机制下农户参与意愿研究张馨月,刘佳妮,宋美林,李 军(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山东 烟台 264670)摘要:中国农村产业融合正处于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包括农户在内的各主体之间的协同联动是推动产业融合的重要一环,研究多元主体联动机制下农户的参与意愿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本文创新性提出农村产业融合中的多元主体联动模型,基于烟台市 242

2、份农户调查数据,研究联动机制下农户的参与意愿。结果表明:在四大主体联动形成的组织机制、保障机制、动力机制下,利益分配方式符合预期、家庭收入更加稳定、政府规范引导力度到位等因素对农户参与产业融合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建议进一步重视农村人才培养、要素流动管理和多元主体利益联结等。关键词:农户;农村产业融合;多元主体;“双三角”联动模型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B 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随着各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不断推进,参与其中的相关主体数量日趋增长,为推动产业融合、促进产业振兴提供了新动能。2023 年最新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

3、点工作的意见强调了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支持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的重要性,多元主体愈加成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重要载体和依托。农户作为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参与主体,关于其在多元主体联动机制下参与产业融合意愿的研究价值逐渐显现。梳理文献发现,许多学者针对农户关于农村产业融合的参与意愿展开了研究。郑建明和秘泽钰探究了上海水产养殖合作社参与产业融合的意愿,得出政策了解、收益预期、风险预期、政府补贴等因素对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的结论1。刘斐和夏显力借助双栏模型探究农户的有效参与,发现收入预期和社会资本指数对农户有效参与有显著正向影响,而风险和成本预期影响不显著2。姜卓简等基于

4、225 份问卷探究农户参与人参产业融合的意愿,发现资源禀赋差异、利益联结紧密度等均能提高农户参与意愿3。尽管学者对农户参与产业融合的意愿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多数仅从农户自身资源禀赋或外部因素影响等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缺乏对产业融合中各主体相互作用下农户参与意愿的研究。综上所述,本文以烟台市为例,分析并提出多元主体的相关界定,构建各联动主体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传导路径,并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在此机制下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为多元主体联动机制下的农户参与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建议。1 理论基础1.1 农村产业融合理论内涵许多国内外经济学家认为,产业融合思想源于产业分工理论4。马克思在高度重视分工问题的同

5、时也指出,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基于分工的结合生产5。农村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实现了更高层次的产业分工,产业间的分工渐渐转变为产业内的分工,最终实现农村产业的功能融合、要素融合和效益融合。因此,农村产业融合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参与主体为引领6,通过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联与渗收稿日期:2023-04-04基金项目: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U2022138)作者简介:张馨月(2001-),女,山东青岛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产业经济。E-mail:2020505030308 通讯作者:李军(1972-),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E-mail:ytlijun 辽 宁 农 业 科

6、 学 2023 年透,打破产业边界,促使农村产业功能性由单一向综合转变,实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7,在产业链的横纵向拓展与延伸中形成农村产业的新模式和新业态,向着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稳步推进。1.2 共生理论共生理论最初来源于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提出的“不同生物共同生存”8,随着共生理论的不断完善,其应用领域逐渐延伸到社会学、经济学等。许多学者基于这一理论对农村产业融合展开了研究,如胡海和庄天慧基于共生理论研究得出农村产业融合的目标是各主体通过协同与适应实现高效的要素配置9。对于农村产业融合而言,各参与主体以分工为基础,以协作为纽带,最终达到更为和谐的共生关系,创造更

7、为丰富的共生能量,使农村产业在多元主体的联动中实现高效融合。1.3“理性经济人”假设经济学理论中有关“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指出,参与者是完全理性的,且以自身收益最大化为目标10。因此,根据此理论,假设农户在选择是否愿意参与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是完全理性的个体,在做出选择时均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能够考虑自身在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可能获得的收益和相应的风险,能够基于从各种渠道得到的有关农村产业融合的信息和自身条件做出判断。2 农村产业融合中多元主体“双三角”模型联动机制2.1 多元主体的相关界定学者对于农村产业融合中多元主体的界定有所不同。原忠在研究农村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联中认为农业、农村、农民是农

8、村产业融合的三大主体11;王长征等根据陕西省袁家村案例分析了农户、农民合作社、投资方和合作方、旅游公司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12。可见,不同研究目的和内容会对多元主体有不同的界定,本文将不拘泥于农村经营主体,将涉及联动的主体归为农户、企业、政府、多业态融合平台 4 大类。2.1.1 农户本文拓宽农户的概念,将普通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统称为农户。这是由于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由普通农户发展而来,农民合作社由农民自愿加入组成,它们与农户之间存在相似的特征和较强的亲和力13,因此将它们统称归为一类主体,重视它们与其他主体之间的联动关系。2.1.2 企业 企业在农村产业融合中的地位

9、毋庸置疑。随着农村产业融合的深度发展,对于龙头企业的需求也愈发强烈14,但事实上,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性质如何,其与农户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因此,本文将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销售的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其他中小型农业企业以及促进农产品销售的电商平台等统称为农村产业融合中的一大主体。2.1.3 政府目前,多数研究认为政府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外部力量15,而这种观点仅分析了政府对农村经营主体的影响,忽视了农户和企业对政府决策的反作用力。正是由于双向的作用机制的存在,使得政府与其他主体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因此,本文将政府划归为与农户、企业等进行联动并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主体之一。2.1.4 多业态融合平台 随

10、着农村产业融合已从单纯的产业链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和横向拓展需要农业信息数据库、金融保险、智能化设备供应等多方力量的保障16,在此将这些对农村产业融合提供支持的力量统称为多业态融合平台,并将其纳入相互联动的多元主体之一。同时,现阶段,已有少数智慧农业平台涌现,这本身也是农村产业融合的体现。2.2“双三角”联动模型构建傅琳琳等提出了农村产业融合经营主体的“互利共生”机制,并证实此机制是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17;刘威和马恒运从包容性水平的角度研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共生关系,认为要充分发挥联合体的作用,推动小农户向规模化方向发展18。虽然在各方力量推动农村产业融合方面成果丰

11、硕,但缺乏从农村经营主体与外部支持力量的整体角度对产业融合展开的研究,对于各主体间相互联动进而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也仅限于农业经营主体内部,忽视了政府、多业态融合平台等主体对农户、农业企业等农64第 4 期 张馨月等:多元主体产业融合联动机制下农户参与意愿研究业经营主体的影响,进而无法准确把握多元主体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联动机制。在“双三角”模型联动机制中,政府和多业态融合平台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保障机制,农户与企业间的互惠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根本动力,这四大主体联动形成的组织机制有效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图 1)。2.2.1“政府+农户+企业”组成宏观“三角”在政府、农户、企业构成的组织机制中

12、,各主体之间的协调联动主要在政府宏观管理与调控下进行,因此将其称为宏观“三角”。政府从意识层面引领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方向和创新趋势,在宣传层面引导农户关注并参与进农村产业融合,在政策层面通过这只“有形的手”规范企业行为,让企业在农村产业融合中发挥更加健康、积极的影响。与此同时,农户和企业通过政府举办的听证会、座谈会,针对农村产业融合中关心的问题建言献策,使得政府关于农村产业融合的决策真正让利于民。此外,政府对多业态融合平台也有一定的监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台所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准确性、规范性,也在宏观和微观“三角”之间构建了较为稳定的关联。2.2.2“多业态融合平台+农户+企业”组成微观“

13、三角”与政府相比,多业态融合平台对农户和企业的支持则较为微观,因此将“多业态融合平台+农户+企业”构成的“三角”看作微观层面的机制。多业态融合平台让农户能够全方位了解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针对企业发展的困境为其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让更多农户和企业从农村产业融合的观望者转变为参与者、建设者,进而使得农村产业融合在良好、稳定的组织机制下持续性发展。此外,多业态融合平台能够对部分政府政策文件和信息进行整合和汇总,进一步巩固了宏观和微观“三角”之间的关联。3“双三角”联动模型中农户参与农村产业融合的意愿3.1 数据来源为更直观地展现农户在多元主体联动机制下参与产业融合意愿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选取来源于 2

14、022 年 1012 月对山东省烟台市农户的调查数据,共完成 255 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获得有效问卷 242 份,有效回收率 94.90%。242 份有效样本中,男性占比 69.83%,女性占比 30.17%,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介于 31 59岁的合计占比 86.79%。文化程度方面,高中/中专学历以上的人数合计占比 69.01%。家庭养殖的人数占比 54.13%,种植面积 0.73 hm2以上的合计占比 74.38%。总体而言,大部分受访者具有适宜参与农村产业融合的资源禀赋,样本符合研究要求。3.2 变量设置作为“双三角”联动模型的重合部分,农户与企业最终能够实现互惠,是推动产业融

15、合的必由之路,也成为了推动产业融合的内生动力。农户与企业之间的互惠主要通过农户自身的获益来体现。农户在与企业的合作中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能够在利益联结中占据平等地位并有更多参与感、能够有效实现增收等都可以让农户对互惠有更强烈的感知,进而提升农户对参与产业融合的满意度和积极性。农户在产业融合中参与人数和参与程度的提升使得企业从中获利,进而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此外,农户自身力量有限,不仅普通农户存在规模小、分散性强等特点,专业大户、家庭农产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辐射带动作用弱的问题。因此,农户参与农村产业融合离不开政府和多业态融合平台的保障与支持。农户对政府和平台的了解程度和信任度越高,越有利于

16、增强农户参与产业融合的信心和意愿。借助 stata13.0,利用 Logistic 模型探究多元主体联动机制下影响农户参与农村产业融合的因素。将农户参与农村产业融合的意愿作为二元被解释变量,以农户是否与企业进行业务往来等作为测量标准,设置“否=0;是=1”。采用李克特量表五点法设计问卷,对核心变量的每个问题陈述设置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非常同意 5个评分标准。在预调研中,对问题陈述进行筛选,保留辨别力强的问题,具体内容见表 1。74辽 宁 农 业 科 学 2023 年图 1“双三角”联动模型表 1 变量的定义及描述性统计变量名称编码变量定义农户与企业 合法维权FE1在与企业的业务往来

17、中,我能够提出自己的合理诉求并得到回应和解决FE2在与企业的业务往来中,我认为利益分配方式非常符合预期 利益联结FE3我认为能够与更多企业进行业务往来FE4在与企业的业务往来中,我认为家庭有更多就业渠道 有效增收FE5在与企业的业务往来中,我认为家庭收入较往常有显著提高FE6在与企业的业务往来中,我认为家庭收入更加稳定农户与政府FG1我认为政府关于农村产业融合的宣传力度很大FG2我认为政府关于参与农村产业融合的引导和规范力度很大FG3我认为我有机会参与政府关于农村产业融合的决策农户与平台FP1我有机会接触到多业态融合平台并非常了解其功能FP2我认为多业态融合平台能够提供我需要的关于农村产业融合

18、的信息FP3我认为多业态融合平台能够为我参与产业融合提供资金、设备支持等 使用 Cronbachs Alpha 系数法、KMO 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对量表进行了信效度检验,数据均通过了检验,设置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所设的问题有意义。3.3 回归分析3.3.1 与企业的互惠程度对农户参与产业融合意愿的影响 企业作为与农户业务往来最为密切的主体,对农户参与产业融合意愿有重要影响。合法维权方面,农户能够提出自己的合理诉求并得到回应和解决对农户参与产业融合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当利益分配方式满足农户预期时,农户更倾向于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方面,当与农户进行业务往来的企业数量增多时,农户

19、更愿意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当农户在与企业的业务往来过程中拥有更多就业渠道时,农户更愿意参与农村产业融合。有效增收方面,家庭收入较往常显著提高和更加稳定都对农户参与产业融合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与企业维度的所有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进一步说明农户与企业间的互惠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内生动力。3.3.2 政府对农户参与产业融合意愿的影响政府关于农村产业融合的宣传力度和引导规范力度分别在 10%和 1%显著性水平上对农户参与产业融合有显著正向影响,这是因为相比较宣传而言,政府的规范与引导更具有号召性,对于农户的参与有一种潜在的强制力。而农户是否有机会参与政府关于农村产业融合的决策这一变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

20、验,进一步研究发现,一方面是由于样本中参与政府关于产业融合决策的农户数量较少,另一方面,政府对于农村产业融合的宣传、引导和规范力度较大,在农户与政府的维度上,农户是否能够参与决策相较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没有84第 4 期 张馨月等:多元主体产业融合联动机制下农户参与意愿研究明显影响。3.3.3 多业态融合平台对农户参与产业融合意愿的影响 农户有机会接触到多业态融合平台并非常了解其功能会促使农户更加愿意参与产业融合。农户认为多业态融合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对其参与产业融合有促进作用,但农户认为多业态融合平台能够提供资金、设备支持这一变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见,农户在产业融合中更需要及时、准确的信息来提

21、升参与其中的信任度,对于资金、设备等,农户则更倾向于依赖企业的供应,而非直接从多业态融合平台获取。3.3.4 农户个体特征对其参与产业融合意愿的影响 除核心变量外,控制变量中文化程度、风险偏好程度、养殖情况、种植面积均在 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对农户参与产业融合意愿有正向影响,表示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对风险的偏好越强烈、在养殖和种植方面资源禀赋较多的农户更愿意参与产业融合。同时,从风险偏好程度这一变量的检验结果可以反映出在农户感知中,参与农村产业融合仍存在较大风险,提高农户在参与产业融合的过程中的满足感和信任感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表 2 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编码回归系数标准误FE10

22、.1330.753FE20.2050.325FE30.1470.339FE40.1050.906FE50.1220.149FE60.2080.621FG10.1040.085FG20.1891.007FG30.0850.294FP10.1741.005FP20.1360.722FP30.1390.539 注:、分别表示 10%、5%、1%的显著性水平4 结论和建议本文根据山东省烟台市 242 份调查数据,构建多元主体推动农村产业融合联动机制 “双三角”模型,基于农户在联动机制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设置农户与企业、农户与政府、农户与平台 3 个维度共 12 个观测变量,探索多元主体联动下农户参

23、与农村产业融合意愿的影响机制。分析得出 3 个维度均能够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参与意愿,其中,利益分配方式符合预期、家庭收入更加稳定、政府规范引导力度到位是最为重要的因素,系数分别为 0.205、0.208、0.189,据此提出以下建议:4.1 关注农户需求,激发产业融合发展活力利用多元化宣传渠道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成果可视化,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对产业融合的倾斜,降低农户对参与产业融合的风险和成本预期,让农户在收入稳定的基础上实现有效增收,进而激发农户参与农村产业融合的活力和积极性,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4.2 重视要素流动,完善要素配置管理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要素资源流动创造良好的产业环

24、境。加强对多业态融合平台的监管以及对生产要素配置的适度引导,进而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多元主体间的联动闭环,使得农户和企业能够尽享产业链横向整合的增值收益。4.3 聚焦利益分配,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渠道以政策措施为引导,充分构建并拓展农户和企业共赢的产业融合模式,使得农户、企业、政府和多业态融合平台均能够共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红利,进而强化四大主体之间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加强监管以保护农民权益,使得政策真正让利于民。参考文献:1 郑建明,秘泽钰.上海市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村产业融合意愿分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22,31(4):10161022.2 刘斐,夏显力.异质性预期、社会资本与农村产业融合

25、中的农户有效参与J.改革,2021,326(4):121135.3 姜卓简,范静,黄婧玉.农户参与农村产业融合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集安市人参产业融合的调查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6):3742.4 胡永佳.产业融合的思想源流:马克思与马歇尔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50(2):7073.5 马德隆,许正中.马克思分工理论与数字时代产业融合J.经济学家,2023,289(1):514.6 刘建生,邱俊柯,方婷.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三产融合:样态类型、发展路径及对策建议 基于中西部多案例分析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2,21(1):95102.7 王定祥,

26、冉希美.农村数字化、人力资本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重庆大学94辽 宁 农 业 科 学 2023 年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8(2):114.8 曹辉,张亦弛,李平星等.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城湖共生关系识别与评价 以长三角合肥巢湖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2,37(6):16261642.9 胡海,庄天慧.共生理论视域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共生机制、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J.农业经济问题,2020(8):6876.10 赵昆.经济理性泛化现象探析J.理论学刊,2022,304(6):119128.11 原忠.农村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关联性研究J.农业经济,20

27、22,421(5):9395.12 王长征,冉曦,冉光和.农民合作社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机制研究 基于生产传统与现代市场的共生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22,514(10):6071.13 姜长云.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主要组织形式及其带动农民增收的效果J.经济研究参考,2017(16):311.14 孟秋菊,徐晓宗.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四川省达州市例证J.农村经济,2021,460(2):125136.15 曹俊勇,张乐柱.财政金融协同支持农村产业:效率评价、经验借鉴与启示J.西南金融,2022,493(8):97108.16 陈蔚,姜铁军,张艳莹,等.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支

28、持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新金融,2022,402(7):3036.17 傅琳琳,黄祖辉,朋文欢.农村产业融合经营主体“互利共生”的机理与推进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6):6977.18 刘威,马恒运.包容性视域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共生关系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20(11):95103.A Study on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tention under Multi-subject Industry Integration Linkage MechanismZHANG Xin-yue,LIU Jia-ni,SONG Mei-l

29、in,LI Jun(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ntai Institute,Yantai,Shandong 264670)Abstract:Chinas rural industrial integration is at a key stage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The synergy between various subjects,including farmers,is an important link to promote industrial integration.The stu

30、dy on farmers participation willingness under the multi-subject linkage mechanism is helpful to promote rural industrial integration.This paper innovatively proposes a multi-subject linkage model in rural industry in-tegration.Based on 242 survey data of farmers in Yantai city,this paper studies far

31、mer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the linkage mechanism.The results show that:under the organization mechanism,security mechanism and motivation mechanism formed by the four main bodies,factors such as interest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line with expectations,more stable household income,and governm

32、ent regulation and guidance in place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farmer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industrial integration.It is suggest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rural talents,the management of factor flow and the connection of interests of multiple subjects.Key words:Farmers;Rural industrial integration;Multiple subjects;Double triangle linkage model;Yan-tai city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