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健康中国”背景下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8158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中国”背景下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健康中国”背景下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健康中国”背景下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3 7卷第5期2 0 2 3年1 0月 中 国 医 学 教 育 技 术 CH I NA ME D I C A LE DU C AT I ONT E CHNO L OG YV o l.3 7N o.5O c t.2 0 2 3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S J G Y 2 0 2 0 0 7 4 6;S J G Y 2 0 1 9 0 7 0 8;S J G Z 2 0 2 2 0 1 5 4)收稿日期:2 0 2 2-1 2-1 9作者简介:牛莹莹(1 9 8 2-),女,黑龙江绥化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学和科研。通信作者:刘凤海(1 9 7 2-),男

2、,山东莱州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环境流行病学、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E-m a i l:l f h y x y 1 2 6.c o m“健康中国”背景下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牛莹莹1,张春军2,刘凤海1,高金霞1,关红军1,谷红梅1,李晓霞1牡丹江医学院:1.公共卫生学院;2.教师发展中心,黑龙江 牡丹江1 5 7 0 1 1【摘要】目的 探索“健康中国”背景下复合型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法 选取牡丹江医学院2 0 1 7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为试验组,共两个班5 6人,采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选取2 0 1 6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为对照组,共两个班5 7人,采用传

3、统培养模式。比较两种培养模式的培养效果。结果 在专业技术水平培养方面,试验组专业核心课程平均成绩为(8 8.7 19.0 1)分,高于对照组的(8 3.5 88.8 3)分(P=0.0 0 3);试验组实验技能操作成绩为(8 7.6 37.2 1)分,高于对照组的(8 1.2 06.6 3)分(P0.0 0 1)。在岗位胜任能力培养方面,试验组岗位胜任能力总分(8 5.5 77.0 4),高于对照组的(8 0.9 76.5 2)分(P0.0 0 1),其中自主学习、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决策分析和应急管理五个方面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在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试验组学生大创项目申报率为1 7.8 6%

4、(1 0/5 6),高于对照组的5.2 6%(3/5 7)(P=0.0 3 6);试验组科研论文发表率为2 1.4 3%(1 2/5 6),高于对照组的5.2 6%(3/5 7)(P=0.0 1 1);试验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为(8 6.3 7 5.3 6)分,高于对照组的(8 3.0 44.4 6)分(P0.0 0 1);试验组学生的健康素养具备率为6 2.5 0%(3 5/5 6),高于对照组的4 2.1 1%(2 4/5 7)(P=0.0 3 0),主要表现在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及基本技能两个维度上(P分别为0.0 4 8和0.0 2 9)。结论 复合型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全面提升

5、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执业能力,对于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参考价值。【关键词】健康中国;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复合型【中图分类号】G 6 4 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0 0 4-5 2 8 7(2 0 2 3)0 5-0 5 1 9-0 6【D O I】1 0.1 3 5 6 6/j.c n k i.c m e t.c n 6 1-1 3 1 7/g 4.2 0 2 3 0 5 0 0 4R e s e a r c ha n dp r a c t i c eo f c o m p o u n dp u b l i ch e a l t ht a l e n t s

6、 t r a i n i n gm o d eu n d e r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H e a l t h yC h i n a”N I UY i n g y i n g1,ZHANGC h u n j u n2,L I UF e n g h a i1,G A OJ i n x i a1,G U AN H o n g j u n1,G UH o n g m e i1,L IX i a o x i a1M u d a n j i a n g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1.P u b l i cH e a l t hS c

7、 h o o l;2.T e a c h e rD e v e l o pm e n tC e n t e r,M u d a n j i a n g1 5 7 0 1 1,C h i n a【A 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T oe x p l o r et h et r a i n i n gm o d eo fc o m p o u n dp u b l i ch e a l t hp r o f e s s i o n a lt a l e n t su n d e r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H e a l t h y

8、C h i n a”.M e t h o d sP r e v e n t i v em e d i c i n e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o fM u d a n j i a n g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w h oe n r o l l e di n2 0 1 7w e r es e l e c t e da s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a lg r o u pw i t h5 6s t u d e n t s i nt w oc l a s s e s,a n dt h ec o m p o

9、u n dt a l e n t t r a i n i n gm o d ew a sa d o p t e d.P r e v e n t i v em e d i c i n e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w h oe n r o l l e d i n2 0 1 6w e r e s e l e c t e da s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w i t h5 7s t u d e n t si nt w oc l a s s e s,a n d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t r a i n i n g

10、m o d ew a sa d o p t e d.T h et r a i n i n ge f f e c to ft h et w ot r a i n i n gm o d e sw e r ec o m p a r e d.R e s u l t sI nt e r m so fp r o f e s s i o n a lt e c h n i c a lt r a i n i n g,t h ea v e r a g e 中 国 医 学 教 育 技 术第3 7卷第5期s c o r eo f t h ec o r ec o u r s e so f t h ee x p e r

11、i m e n t a lg r o u p(8 8.7 19.0 1)w a sh i g h e rt h a nt h a to f t h ec o n t r o lg r o u p(8 3.5 88.8 3,P=0.0 0 3),a n d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k i l l p e r f o r m a n c e(8 7.6 37.2 1)w a sa l s oh i g h e rt h a nt h a to ft h ec o n t r o lg r o u p(8 1.2 06.6 3,P0.0 0 1).I nt e

12、 r m so fp o s tc o m p e t e n c yt r a i n i n g,t h et o t a ls c o r eo fp o s tc o m p e t e n c yi n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a lg r o u p(8 5.5 77.0 4)w a sh i g h e rt h a nt h a to ft h ec o n t r o lg r o u p(8 0.9 76.5 2,P0.0 0 1),a m o n gw h i c ht h ea b i l i t yo fi n d e p e n d e n

13、tl e a r n i n g,c o mm u n i c a t i o n,t e a mw o r k,d e c i s i o na n a l y s i sa n de m e r g e n c ym a n a g e m e n tw e r ea l lb e t t e rt h a nt h o s eo ft h ec o n t r o lg r o u p.I nt e r m so fs c i e n t i f i cr e s e a r c hi n n o v a t i o na b i l i t yt r a i n i n g,t h e

14、a p p l i c a t i o nr a t eo fs t u d e n t si n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a lg r o u p w a s1 7.8 6%(1 0/5 6),h i g h e rt h a nt h a to ft h ec o n t r o lg r o u p(5.2 6%,3/5 7,P=0.0 3 6),a n dt h ep u b l i c a t i o nr a t eo f s c i e n t i f i c r e s e a r c hp a p e r s o f t h e e x p e r i

15、 m e n t a l g r o u pw a s 2 1.4 3%(1 2/5 6),a l s oh i g h e r t h a nt h a to f t h ec o n t r o l g r o u p(5.2 6%,3/5 7,P=0.0 1 1).T h eg r a d u a t i o n(d e s i g n)t h e s i ss c o r e(8 6.3 75.3 6)o f 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a l g r o u pw a sh i g h e r t h a nt h a to f t h ec o n t r o

16、 l g r o u p(8 3.0 44.4 6,P0.0 0 1).T h eh e a l t hl i t e r a c yr a t eo fs t u d e n t s i n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a lg r o u pw a s6 2.5 0%(3 5/5 6),h i g h e r t h a nt h a to f t h ec o n t r o l g r o u p(4 2.1 1%,2 4/5 7,P=0.0 3 0),w h i c hw a sm a i n l ym a n i f e s t e d i nt h e t w

17、 od i m e n s i o n so f h e a l t h y l i f e s t y l e,b e h a v i o r a n db a s i c s k i l l s(Pw a s 0.0 4 8a n d0.0 2 9r e s p e c t i v e l y).C o n c l u s i o nT h et r a i n i n gm o d eo fc o m p o u n dp u b l i ch e a l t h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c a n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i m

18、 p r o v et h ep r a c t i c i n ga b i l i t yo fp r e v e n t i v em e d i c i n es t u d e n t s,a n dh a ss t r o n gp r a c t i c a l a n dp r o m o t i o nv a l u ef o rt h et r a i n i n go fp u b l i ch e a l t ht a l e n t s i nh i g h e rm e d i c a lc o l l e g e sa n du n i v e r s i t i

19、 e s.【K e yw o r d s】H e a l t h yC h i n a;p u b l i ch e a l t h;p r e v e n t i v em e d i c i n e;c o m p o u n d “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也对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尤其是新冠疫情的暴发,更加暴露出公共卫生人才的缺乏及能力不足2。目前,现有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弊端。例如,未能从传统的“以防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没有充分重视健康素质教育,对“健康中国”和“全民健康”理解不到位,专业知识和技能严重脱节等,已不

20、能满足培养新时代公共卫生人才的使命,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迫在眉睫3。2 0 1 0年,牡丹江医学院被黑龙江省教育厅列为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公共卫生学院紧紧围绕学校“为农村办学、为基层服务”的办学方向,对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多次大胆探索和尝试4-6。该研究立足“健康中国”大背景,探索全面提高学生多方面知识和技能,具有现场协调沟通、宣传教育、应急处置、科研创新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将整体改革思路和培养效果总结如下。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取牡丹江医学院2 0 1 6和2 0 1 7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共1 1 3人为研究对象。1.2 方法选取

21、牡丹江医学院2 0 1 7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为试验组,共两个班5 6人,采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2 0 1 6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为对照组,共两个班5 7人,采用传统培养模式。比较两种培养模式的效果。1.3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1.3.1 修订教学大纲,优化课程体系 以突出“健康环境、健康行为、健康保障”为主线修订教学大纲,构建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删减部分理论性较强、与实际工作结合不紧密的课程,合理配置课程比例。1.3.2 加强实践操作训练,重视岗位胜任能力培养增加实验课学时数、严格筛选实验内容,将采用相同方法、使用相同检测仪器的实验项目调整或合并。通过

22、“流行病学调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现场样品采集及仪器操作”“卫生处理”等几大模块开展实践教学;同时增加服务人民健康的慢性病档案的建立、健康管理、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等内容;积极开展学校范围内公共卫生综合知识与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公共卫生综合技能大赛”和“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大赛(预防医学赛道)”等,以赛代练,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3.3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灵活多样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7-8,如对分课堂、案例教学、P B L教学、翻转课025 第3 7卷第5期 牛莹莹等.“健康中国”背景下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

23、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堂、项目教学、情景模拟等,采用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增加教学趣味性、科学性及学生参与性;收集与健康相关的典型、真实案例,通过案例剖析,培养学生多元化思考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查阅文献、团队协作、组织协调、沟通交流和社会动员能力。1.3.4 加强实验室建设,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建设“B S L-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理化检验实验室”、“毒理学实验室”及“虚拟仿真实验室”等特色校内实训条件;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与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海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相关单位建立合作机制,聘请高职称、高学历的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进行疫情监测和控制、公共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现

24、场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培训。1.3.5 打造“双师型”队伍,以科研思维养成为目标实行“双师制”,给学生提前分配指导教师和实习基地带教教师,引导学生尽早接触专业领域科研项目,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创新创业能力。鼓励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9。所有毕业生均要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要紧扣专业培养目标,以服务大众健康为切入点;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实行规范化管理,使学生系统了解科学研究流程,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思维。1.3.6 构建系统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改变以期末考试成绩评估教学效果的现状,开展以“学生教师教研室院系行业”多层级的

25、教育教学监督与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开展评估并反馈,跟踪评价公共卫生人才质量。1.4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该研究通过专业技术水平、岗位胜任能力、创新和科研能力、健康素养水平等四方面对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评价。其中,专业技术水平评价项目包括对学生专业核心课程综合成绩评定(包括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五门课程)和实验技能操作考核;岗位胜任能力由实习单位评价(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决策分析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五方面,每项各占2 0分);科研创新能力评价项目包括主持申报大创项目人数、发表论文人数和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健康素养水平采

26、用 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 及评分标准进行调查与计分,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和理念(2 9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2 0分)、基本技能(1 6分)三个维度,问卷总分6 5分,得分达到总分的8 0%及以上,即问卷得分5 2分(6 58 0%),就被认为具备健康素养1 0-1 1。1.5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 P S S 2 6.0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n(%)进行统计描述,采用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 5)。如表1所示。表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比较条 目对照组(n=5 7)试验组(n=5 6)/tP男性n(

27、%)2 5(4 3.8 6)2 7(4 8.2 1)0.2 1 60.6 4 2年龄(xs),岁2 3.5 70.7 52 3.3 40.8 81.4 9 60.1 3 7基础成绩(xs),分8 4.8 99.0 58 5.9 11 0.7 90.5 4 50.5 8 7 注:表示值;表示t值。2.2 两组学生专业技术水平比较 试验组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平均成绩为(8 8.7 19.0 1)分,高于对照组的(8 3.5 88.8 3)分(P=0.0 0 3);试 验 组 实 验 技 能 操 作 成 绩 为(8 7.6 37.2 1),高 于 对 照 组 的(8 1.2 06.6 3)分(P0.0

28、 0 1)。如表2所示。125 中 国 医 学 教 育 技 术第3 7卷第5期表2 两组学生核心课程和实验技能考核成绩比较条 目对照组n=5 7,(xs)试验组n=5 6,(xs)tP核心课程平均成绩8 3.5 88.8 38 8.7 19.0 13.0 5 70.0 0 3实验技能操作成绩8 1.2 06.6 38 7.6 37.2 14.9 3 60.0 0 12.3 两组学生岗位胜任能力比较试验组岗位胜任能力总分为(8 5.5 77.0 4),高于对照组的(8 0.9 76.5 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0 1)。在自主学习、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决策分析和应急管理等五个方面能

29、力上,试验组学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如表3所示。表3 实习单位对学生岗位胜任能力的评价情况比较条 目 对照组n=5 7,(xs)试验组n=5 6,(xs)tP自主学习能力1 6.5 61.8 11 7.1 40.7 32.2 2 70.0 2 8交流沟通能力1 6.2 41.4 31 7.4 61.6 93.1 2 60.0 0 1团队协作能力1 6.4 51.5 41 7.4 21.4 53.4 4 60.0 0 1决策分析能力1 5.9 81.6 31 6.8 71.2 13.2 9 10.0 0 1应急管理能力1 5.5 61.7 81 6.6 41.6 23.3 7 10.0 0 1岗位

30、胜任能力总分8 0.9 76.5 28 5.5 77.0 43.6 0 50.0 0 12.4 两组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比较 试验组大创项目申报率为1 7.8 6%(1 0/5 6),高于对照组的5.2 6%(3/5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3 6);试 验 组 科 研 论 文 发 表 率 为2 1.4 3%(1 2/5 6),高于对照组的5.2 6%(3/5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1 1);试验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为(8 6.3 75.3 6)分,高于对照组的(8 3.0 44.4 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0 1)。如表4所示。表4 两组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比

31、较条 目对照组(n=5 7)试验组(n=5 6)/tP大创项目申报n(%)3(5.2 6)1 0(1 7.8 6)4.4 0 10.0 3 6学生论文发表n(%)3(5.2 6)1 2(2 1.4 3)6.4 1 20.0 1 1毕业(设计)论文成绩(xs),分8 3.0 44.4 68 6.3 75.3 63.5 9 20.0 0 1 注:表示值;表示t值;申报(发表)率=申报(发表)人数/班级总人数1 0 0%2.5 两组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情况比较在 健 康 素 养 具 备 率 方 面,试 验 组 学 生 为6 2.5 0%(3 5/5 6),对照组学生为4 2.1 1%(2 4/5 7)

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3 0);其中主要体现在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及基本技能两个维度上(P分别为0.0 4 8和0.0 2 9)。两组的基本知识和理念维度具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 9 3)。如表5所示。表5 两组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情况比较条 目对照组n(%),n=5 7试验组n(%),n=5 6P健康素养2 4(4 2.1 1)3 5(6 2.5 0)4.7 0 90.0 3 0基本知识和理念2 8(4 9.1 2)3 2(5 7.1 4)0.7 3 00.3 9 3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2 3(4 0.3 5)3 3(5 8.9 3)3.9 0 00.0 4 8基本技能2

33、5(4 3.8 6)3 6(6 4.2 9)4.7 4 40.0 2 9 注:健康素养具备率=具备健康素养人数/班级总人数1 0 0%3 讨论该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岗位胜任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健康素养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健康中国”背景下复合型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全面提升预防医学生综合素质225 第3 7卷第5期 牛莹莹等.“健康中国”背景下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和执业能力,达到了为社会和行业输送高质量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目标。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等相关领域的工作,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熟练地掌握专业知

34、识,还要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1 2。牡丹江医学院按照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需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培养服务于“健康中国”的疾病控制、保健预防、卫生管理监督、应急能力等复合型专业人才作为主要目标。学校重新修订培养方案,将“健康中国”理念融入各门课程教学当中,秉承医防共建的原则,构建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加大了实验课学时比例,整合实验内容,逐步淡化“以实验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实施“以实验方法和问题为核心”的传染病调查、现场采样、实验室检测、消毒处理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定期开展模拟实战现场演练,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另外,学校还加大了实验室建设力度,新建了医学实验

35、中心及公共卫生特色实验室,满足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与研究平台,促进公共卫生人才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在拓展校外实训条件方面,牡丹江医学院已与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合作,作为牡丹江医学院公共卫生人才教育实习基地,为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提供有利条件,为将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履行职责奠定坚实的基础。“健康中国”涉及内容包括公共卫生、生态环境、社会治理、医疗服务、社会保障和科技创新等1 3。公共卫生是多学科交叉领域,是所有环节的黏合剂,开展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工作,要经常深入社会和现场,及时处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工作人

36、员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岗位胜任能力,特别是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应急管理、数据分析等素质的养成1 4。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重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还加强学生健康素养、人文精神和管理协调能力的培养,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保健、应急管理、医学人文等可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相关课程纳入公共卫生核心课程体系,同时还增加管理、法律、社会、心理、沟通等相关的素质课程及人文艺术类选修课,拓展知识面,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增强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该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

37、协作能力、决策分析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说明此培养模式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研的支撑,这就要求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只有教学与科研并重,才能培养出高端的公共卫生人才1 5。所以,科教研结合也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通过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拉近师生间距离、全方位关怀关心学生,让学生尽早参与科研项目,加强对学科的理解。加强以毕业设计(论文)为核心的科研能力训练,以服务大众健康为切入点,选题围绕“生物-环境-社会-心理-健康”,对学生

38、的毕业论文提出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对整个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学生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率及论文发表率均高于对照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也好于对照组,说明“健康中国”背景下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科研思维的养成。健康素养是指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做出正确决策,维护和促进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能力1 6。它不仅体现个人健康知识和态度水平,还是认知、意向、行为与技能的综合表现1 7。公共卫生关注的对象是人群,目的是提高人类整体健康水平,所以要求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健康素养水平,才

39、能更好地做出有利于健康的决策。新的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完成健康素养的内部转化机制,将健康知识转化为信念、内化为行为,最终发展为技能,能够更好地开展慢性病防治、传染病防治、妇女和儿童保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工作,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提高 人民 健 康 水 平 和 生 活质量。该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改革的培养模式只完成了两届学生的培养,样本量有限,而且预防医学专业每年招生两个班,只能与传统培养模式进行纵向比较,但从总体评价结果来看,此培养模式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效果较好,有助于学生夯325 中 国 医 学 教 育 技 术第3 7卷第5期

40、实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岗位胜任能力、养成科研创新思维和提升健康素养。“健康中国”背景下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全面提升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执业能力,对于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人 才培养具 有较强 的 实 用 性 和 推 广价值。参考文献1 汪玲.论健康中国建设对医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 0 1 7,4 6(2):2 5-3 1.2 吴息凤,陈光弟,贾君麟,等.疫情防控下高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 0 2 0(5):1 0-1 1.3 陈朝琼,赵丹,毛俐,等.新冠疫情背景下地方本科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思考J.现代预防医学,2 0

41、 2 0,4 7(1 7):3 2 6 1-3 2 6 4.4 荣胜忠,杨凤华,关红军,等.“两为”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效果评价J.卫生软科学,2 0 1 6,3 0(5):3 0 2-3 0 4.5 高金霞,李秀元,孙立新,等.健康中国视域下全科医学专业以提升执业能力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育探索J.现代预防医学,2 0 2 2,4 9(5):9 5 1-9 5 5.6 高金霞,李秀元,孙立新,等.“健康中国”视域下以课程为切入点的精准教育模式对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 0 2 2,3 6(3):3 5 6-3 6 0.7 牛莹莹,谷红梅,刘凤海,等.T B

42、L教学法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 教 育,2 0 1 8(2):1 2 6-1 2 7.8 范兴君,谷红梅,齐悦,等.基于P B L的对话教学模式在 社区预防与保 健 教 学中 的实 践J.中 华 全科 医学,2 0 2 2,2 0(2):3 1 5-3 1 9.9 刘凤海,潘洪志,牛莹莹,等.本科生导师制大创计划毕业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 0 1 8(5):5 6-5 7.1 0 刘彤,李英华,王兰兰,等.2 0 1 9年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教育,2 0 2 1,3 7(2):9 9-1 0 3.1 1 陈

43、婉莉,张成钢,王现等.上海市徐汇区居民健康素养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关系的横断面研究J.复旦学报(医学版),2 0 2 0,4 7(1):1 0 1-1 0 5,1 2 7.1 2 徐斌,宋春梅,郗艳丽,等.高校实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 0 1 6,3 6(1 1):1 3 9 4-1 3 9 6.1 3 石建伟,徐刚,李雪,等.中国高等院校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中的相关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 0 2 1,5 5(1):1 1 0-1 1 3.1 4 穆浩然,梁玉清,贾月辉,等.公共卫生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现状与问题:基于“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下的

44、学生工作J.中国卫生产业,2 0 1 7,1 4(8):3 1-3 2.1 5 黄荣,陆唯怡,贾方芳.高校科普联盟构建和人才培养的新尝试:以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X”科普联盟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 0 2 2(1 8):1 7-2 0.1 6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 技能(2 0 1 5年 版)的 通知E B/O L.h t t p:/w w w.n h c.g o v.c n/m o h w s b w s t j x x z x/s 8 5 5 5/2 0 1 6 0 1/c 9 5 2 1 d 3 2 8 8 1 8 4 f c d 9 4 e e 6 a 3 0 3 6 e 7 a 1 4 e.s h t m l,2 0 2 1-0 3-1 0.1 7 于英红,晏秋雨,谢娟.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 0 2 1,2 9(7):5 3 0-5 3 4.4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