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兰亭集序导学案.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6178229 上传时间:2024-11-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亭集序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兰亭集序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兰亭集序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兰亭集序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兰亭集序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一语文上学期必修2兰亭集序时间:2010年11月29日 编写人:任小燕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掌握本文出现的文言词类、句式的特殊现象。过程与方法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景语、情语、叙事语。掌握书序体裁的特点,提高把握文言词类、句式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关于生死的慨叹,把握作者的生死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易空谈玄诞。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走近作者 王羲之(公元321379,一说303361),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人。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出身于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

2、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有“书圣”之称。书法刻本以乐毅论兰亭序十七帖为著。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其文风清洗,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2、背景介绍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

3、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3、文体知识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

4、“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字音辨识 癸( )丑 修禊( ) 流觞( ) 激湍( ) 形骸( )游目骋( )怀 齐彭殇( ) 嗟悼( )( ) 会( )稽( )感慨系( )之 2速读课文,请学生分别划出三个段落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词来,划出不懂的字词句来。 3、感知作品,理清思路 根据

5、文章的情感变化,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三、研习第一部分,即1、2自然段 1、迅速浏览课文,然后合上课本,凭记忆按提示查找内容要点 2、摘录本段写景句,体会作者写景状物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的特点,感受作者快乐的心境。 3、学生讨论、交流 (1)有人将本段之“乐”总结为“五乐”,你能找出来并加以总结说明吗? (作者依据什么说这次聚会“信可乐也”?“信可乐也”在第1部分中起到什么作用?) (2)本段末句“信可乐也”能否改成“信可乐矣”?请阐述理由。 (3)讨论:这段话语言有什么特点? 四、课堂小结: 五、预习作业 1、预习第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何而“痛”?又为何而“悲”? 高一语文上学期必

6、修2兰亭集序时间:2010年11月29日 编写人:任小燕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掌握本文出现的文言词类、句式的特殊现象。过程与方法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景语、情语、叙事语。掌握书序体裁的特点,提高把握文言词类、句式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关于生死的慨叹,把握作者的生死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易空谈玄诞。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研习3、4自然段,理解作者的生死观,整理本课文言知识【教学过程】 一、研习第3自然段 1、全班齐读第3段,理清文章思路 提问一:请合上课本串讲本段大意 提问二:这段话作者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讨论的?提问三:作者为何而痛? 二、研习第三段,即4自然段

7、 1、这段议论中包含感情,请理清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 问题(1)由课文得知,当前士大夫的人生观是怎样的? 三、合作探究 1、谈谈你对“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句的认识。 2、第四自然段,作者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的慨叹,那么作者究竟为何而“悲”呢? 四、随堂演练:归纳整理文言知识 1、通假字 :趣舍万殊( ) 悟言一室之内( ) 2、一词多义 修:茂林修竹( )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乃重修岳阳楼( ) 修守战之具( ) 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期年之后( )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

8、下之士(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临:未尝不临文嗟悼( )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词类活用 映带左右( ) 流觞曲水( )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所以游目骋怀( ) 固知一死生( ) 齐彭殇为妄作( ) 一觞一咏( ) 4、古今异义 列坐其次 古义: 今义: 俯察品类之盛古义: 今义: 或取诸怀抱古义: 今义: 所以游目骋怀古义: 今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 今义: 5、特殊句式

9、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会于会稽山兰亭( ) 当其欣于所遇 ( ) 亦将有感于斯文( ) 晤言 一室之内( ) 引以为流觞曲水( ) 死生亦大矣( ) 八、课堂小结 魏晋时期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的时代。魏晋人对自身和外在于人的客观世界都有深广精微的体认和探求,这使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人生意识和宇宙情调。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下了与会者的千古风流。语言清新朴实,叙议结合,在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充斥文坛的当时,显得尤为可贵。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预习赤壁赋 十、教学反思第一课时二1字音辨识 癸gu丑修禊x流觞shng激湍tun 形骸hi游目骋chn

10、g怀齐彭殇shng嗟悼jido 会kui稽j感慨系x之 2(“乐”“痛”“悲”) 3、第一段(1、2自然段):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 第二段(3自然段):抒发人生感慨第三段(4自然段):交代作序目的 三、研习第一部分,即1、2自然段 1、如:时间:“永和癸丑暮春”地点:“兰亭” 人物:“群贤少长”环境:“此地有,又有” 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感受:“信可乐也” 2、学生明确: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3、(1)有人将本段之“乐”总结为“五乐”,你能找出来并加以总结说明吗? (作者依据什么说这次聚会“信可乐也”?“信可乐也”在第1部分中起到什么作用?)

11、 明确:在这一段中作者描述了这次聚会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这是一乐;而聚会是在“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谓良辰,是为二乐;聚会之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可谓景美,是为三乐;宴会之中“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可谓情真,是为四乐;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可谓极视听之娱,是为五乐。作者感到人贤、辰良、景美、情真、赏心五事齐臻,所以认为这次聚会,“信可乐也”。“信可乐也”一句是对聚会情景的总结,突出了情感的主旋律“乐”。 (2)本段末句“信可乐也”能否改成“信可乐矣”?请阐述理由。 明确:“信可乐也”不可改为“信可乐矣”。因为用“也”语气平缓,

12、笔势沉稳;而用“矣”语气激越,笔端情感外露。仔细揣摩第1段中描述景物只在山、水、林、竹,而舍鲜花吐芳;就是写林写竹,只言“茂”“修”,而弃其绿、碧、翠,极力营造素淡、雅致的格调。兰亭集会本是赏心乐事,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并不过分显露,这是他气节高爽、性格沉稳的表现。 (3)讨论:这段话语言有什么特点? 教师明确:记叙性文字言简意赅,如开头总叙,只25个字就交代清楚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目的,表现出高超的语言技巧;写景的文字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第二课时提问二:这段话作者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讨论的? 明确:乐忧生死等人生重大问题 提问三:作者为何而痛? 一痛惜情随事迁,美好消逝;二痛生命有限,终期于

13、尽。 二、研习第三段,即4自然段 (2)你认为作者赞同他们的人生观吗?为什么? 明确:由读昔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作者抗拒人生虚幻的执着努力,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着,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既然人生变化如此迅疾,此次宴会的情况就该记录下来,使将来之人了解作者心中的感慨。随着感情变化的步步推进,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作者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 三、1、谈谈你对“一死生为虚诞

14、,齐彭殇为妄作”一句的认识。 明确: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2、第四自然段,作者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的慨叹,那么作者究竟为何而“悲”呢? 明确:一悲古人生死感慨,“我”深有同感;二悲今人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三悲后人叩问今人,可谓千古一悲!文章由“我”的个体之“痛”和“悲”,推己及人更加深刻感人。人类社会从古到今,迈进了多少年,然而人类对生命本质的体验何其相似!真是古今同

15、痛,千古同悲! 四、1、趣舍万殊(“趣”通“趋”,趋向,取向)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2、 修:茂林修竹(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乃重修岳阳楼(修建)修守战之具(整治) 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期年之后(周,期年:一周年)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 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情致辞)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临: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引申为阅读)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迎)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面对)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太上不辱

16、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按次序)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行军途中的驻地) 3、映带左右(环绕,名作动) 流觞曲水(使动用法,使流;使(水)弯曲)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贤才;年少的人和年长的人) 所以游目骋怀(使游,使骋,动词作使动)一觞一咏(名作动,喝酒)固知一死生(看作一样,数量词意动)齐彭殇为妄作(齐:形容词意动,看作相等。) 4、列坐其次古义:这个地方今义:次一等的。俯察品类之盛古义: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或取诸怀抱古义:思想抱负今义:怀里抱着 所以游目骋怀古义:用来的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这篇文章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5、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会于会稽山兰亭(介词结构后置句) 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句)亦将有感于斯文(介词结构后置句) 晤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引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介词宾语“之”) 死生亦大矣(判断句) 7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