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三全育人”视域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7303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全育人”视域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全育人”视域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全育人”视域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 4 卷第4 期2023年8 月文章编号:1 6 7 1-6 9 0 6(2 0 2 3)0 4 0 0 9 0 0 5“三全育人”视域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中原工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Vol.34No.4Aug.2023吴腾飞1,许宁波1,孙永伟(1.郑州工商学院工学院,河南郑州4 5 1 4 0 0;2.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三工程院,河南郑州4 5 0 0 0 7)摘要:在“三全育人”建设背景下,以郑州工商学院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举措。经过在育人机制

2、、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模式、产学合作等方面的探究,形成了“四模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将学生培养成有能力、有理想、有道德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效果。关键词:三全育人;能源与动力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中图分类号:G642From the perspective of“Three-all-round education,the researchon the training mode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energy文献标志码:Aand power engineering majorDOI:10.3969/j.issn.1671-6906.2023.04

3、.015WU Tengfeil,XU Ningbo,SUN Yongwei?(1.Engineering College,Zhengzhou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Zhengzhou 451400,China;2.The Third Engineering Institute,The Sixth Design and ResearchInstitute of Mechanical Industry,Zhengzhou 450007,China)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Three-all-round educ

4、ation construction,taking the energy and power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Zhengzhou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explores the main measures of a talent training mode.With the aim of murturing the students into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with ability,ideal an

5、d morality,the author probes into the education mechanism,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mode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acdemia and industry.Key words:three-all-round education;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talent training mode;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三全育人”,即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是新时期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目标和依据。通过对大学生的

6、思政教育,以坚持党的领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利于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国家“2 1 1 工程”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学科之一,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和能源的高效利用。近年来,以BIM技术、绿色发展、新建筑产业、新能源模式为特点的建筑和能源经济蓬勃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具有较强行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收稿日期:2 0 2 3-0 3 1 9基金项目:郑州工商学院“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特色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专项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

7、能源与动力专业协同“节能环保”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研究(2 2)引文格式:吴腾飞,许宁波,孙永伟“三全育人”视域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J.中原工学院学报,2 0 2 3,3 4(4):9 0 一9 4.WU Tengfei,XU Ningbo,SUN Yongwei.From the perspective of“Three-all-round education,the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professional talents in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majorJJ.Journal of Z

8、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23,34(4):90-94.第4 期本文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将该专业与社会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根据地方和行业人才需求,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设计与探索,以期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能在本专业和能源相关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1人才培养目标的升级依据1.1基于“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教育方针对于高校而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养具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强烈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有良好道德、有文化修养、有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首要

9、目标。无论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看,育人都始终是大学的本职职能,都应把思想政治目标放在首要位置 2 。1.2基于“新工科”的建设背景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十”“一带一路”“人工智能2.0”等重大战略,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为特点的新经济蓬勃发展,急需新型工业科技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标准上升级改造。针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多学科知识融合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具备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取新技能的能力 3。学习不能只限于专业内,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对机械和电

10、气控制也有所了解,这样可以拓宽领域,有更深远的发展,更能为社会做贡献。1.3基于“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发展素质教育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石,素质教育早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也应转化为提升学生的内在涵养与品质,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只有深人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政策与方针,坚持以社会需求、时代发展为风向标,符合学生发展需要,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 4 。1.4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地方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域上有着一定的优势,为地方经济提供着重要的人才支持。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应以地方经济增长为导向,明晰服务域和功能域,既

11、要满足地方经济多样化的需求,也要结合具体企业类型,不能过于宽泛,以解决对口性不强的问吴腾飞,等:“三全育人”视域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91题。还要兼顾资源的有效配置,科学合理地优化和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5 2明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2.1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应用型大学建设要求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特点,应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质,具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等多学科综合知识;能够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可在制冷、制热、储能、能源高效转换、节能减排、冷链物流等能源动力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

12、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性能优化和运行管理等工作,能够适应国家能源动力行业发展需求;有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2人才培养模式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需要面向社会、行业、企业,使教育回到工程”。对于高校而言,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把“立德树人,三全育人”持续不断地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结合“新工科”和“节能环保”的理念来优化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6 ,坚持市场导向、就业取向,深入贯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政策的贯彻落实,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具体人

13、才培养模式如图1 所示。3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3.1i进行“三全育人”机制的顶层设计秉承“三全育人”方针,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身心素质训练、学生社团建设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第一,积极开展“教师课堂思政大赛”并按照教师思想一票否决制度来抓牢课堂主阵地。第二,积极开展“素质教育五项工程”建设,即:思想品德提升工程、书香校园工程、身心素质训练工程、写作与口才训练工程、社会实践工程。其中,思想品德提升工程指社团、学生口等组织志愿者活动,如打扫卫生、去敬老院、迎新生等,辅导员负责记录并计人德育分;书香校园工程指每学期选择两本书,安排学业导师以上课的形式带学生阅读、思考;身心素质训练工程指

14、组织学生进行早读、早操、晚自习、夜跑、体育运动会和各种体育比赛;写作与口才训练工程指上午和下午的第一节课,学92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生要进行课前演讲,由教师点评;社会实践工程指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要进行社会实践,并由学业导师负责调查统计数据和等级评价。第三,完善学业导师制度,导师每周都要深人学生宿舍,和学生谈心谈话,秉承“和学生在一起”,并及时和学生家长、辅导员进行沟通。第四,积极打造第二育人课堂,如:播放正能量影片,举办1 2.9 主题晚会、主题辩论会、沙龙,开设创新创业讲座、工匠大讲堂,还可以通过网络答题、微信公众号推送来丰富教育形式,定期特别是寒暑假期间给全体学生家长发送强调家庭教育重要性的相关

15、宣传,引导家长一同参与进来。3.2理论课程体系改革和实践课程体系改革第一,建立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平台、公共基础课程平台、科学素养课程平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深人研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应的通识课主要有:高等数学A1和A2、概率论、线性代数、大学物理1 和2;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计算机基础和C语言、大学英语、体育课、普通化学、艺术鉴赏、中原经济与文化等,其中,大学英语、体育、形势与政策应设置为每学期的必修课。第二,构建全面的学科大类基础课程模块不可或缺。为了增加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的机械基础知识,为后续从事流体机械类和专业设备制造工作打下基础,需

16、将机械制图1 和2、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材料力学、能源与环境、控制理论、管理学、电工与电子技术、PLC原中原工学院学报理及应用设置为必修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识课程模块第三,新能源利用与开发、供暖制冷工程、冷链物知识学科大类基础课程模块体系专业工程(冷热方向)课程模块实践教学课程模块能应用数学、科学、相关学科工程的知识能进行设计、开发和技术服务能进行生产管理和设备的检测、维护、营销能力能使用现代工具:资源、工程工具、计算机要求能树立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具有人文社科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能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思想政治修养、道

17、德法律修养素质人文社科修养、思考和创新体系交流沟通、团队合作、组织管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热爱生活图1 人才培养模式Fig.1 Personnel training mode2023年第3 4 卷流等能源利用领域的技术发展,为能源与动力专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为使毕业生能更好地服务社会,郑州工商学院结合自身办学实力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划分为制冷与空调和供热工程两个方向。专业课程模块包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其中专业基础课不分方向,包含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泵与风机、传热学、传热传质学、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专业核心课分方向设置 7。专业核心课设置具体如表1 所示。表1 专业核心课Tab.1

18、Major core courses制冷与空调方向暖通空调技术制冷原理与设备冷库工程设计与管理新能源利用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第四,实践教学课程模块的设置既考虑其可行性和继承性,也兼顾行业和企业对人才实践技能的要求。郑州工商学院坚持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建立了“四台一体 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 8 。与其相应的实践创新平台如表2 所示。表2 实践创新平台Tab.2Practice and innovation platform平台实验平台有机械设备实验室;锅炉原理、制冷原理与设备、热能与测试技术实验实验实训平台室。实训平台有计算机机房、工业物联实训基地教师到企业实习,课程设计可结合教师和企

19、业的具体项目进行供热部分、制冷部课设、毕设平台分、新能源利用部分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可以借助文献和行业技术应用成果,在课设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优化。到企业参观实现认识实习;学校搭建电金工实习平台焊、铸造、钳工、车工车间,并提供教师指导、考核,加强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意识建设实践流动站,并和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以满足各专业方向学生的毕业专业社会实习平台实习和社会实践需要。建立往届学生实习和就业数据库,通过信息反馈对实习平台进行优化供热工程方向锅炉原理燃气输配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新能源利用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具体措施第4 期4个平台环环相扣,以系统性的观点合理安排各个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实

20、践和创新能力。平台的搭建离不开学校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加强校企合作、重视产教融合创新实践流动站建设和双师型队伍建设也尤为重要。还应大力倡导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同步设计,以系统性观点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做到“1 十1 2”。此外,应依据行业或岗位需求、学生就业情况动态调整课程体系。3.3教学内容和模式改革第一,对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而言,存在着大量的规范和标准,知识更新很快,与政策和经济发展关系密切。这就要求教学内容要去旧增新,注重增加新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政策。方针政策是指挥棒,例如在讲制冷技术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知识时,增加“碳达峰、碳中和”和“绿色建筑”概念,并适当引人思政元素

21、,以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讲解专业课时,加入最新的行业规范和通用标准,使学生能及时学习最新的标准规范和行业知识,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大力倡导科研、项目与教学的结合,在讲暖通空调和供热工程时会涉及很多计算公式和软件,系统性也较强,可把设计院、企业的具体项目拿到课堂上,用几个不同类型的项目来贯穿始终,这样一学期下来,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知识点,计算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并能具备做项目、课程设计的一定能力。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点,还需要培养学生能力,实现学生从“知识输入”到“能力输出”的转变,需要对一门课的知识点进行整合,甚至需要多门课知识点进行交叉融合、整合优化,以便学生能更快更好更系统地

22、掌握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第二,好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可以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起来,并且可以触类旁通,将工程问题、设计经验、行业标准、职业素养、责任感等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使育人效果更显著。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主导,开展研讨式教学、问题教学,形成“主导一主体相结合”模式,让学生自主探求新知识、提出新理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借助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MO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用雨课堂来统计学生数据,以便更好地开展下一步教学计划。3.4加强产学合作,改革学生考核和教学评价的做法“加强

23、产学合作,实现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吴腾飞,等:“三全育人”视域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93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中之重,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通过良好的制度设计和机制创新,把教师“派出去”,让教师深入企业,带着项目回归课堂。把行业、企业专业骨干人才“引进来”,组建涵盖能源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双师型”教师等为主体的“企业学校联合培训班”,校内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组织学生深人企业现场,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题目,开展与问题研讨、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相关的实训内容,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增强他们的成长成才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搜集信息能力。同时,

24、对学生和老师的评价机制也要进行改革。对于学生,“全方位过程考核”是必然趋势,从课堂表现、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学习态度、组织和表达能力等方面综合考核学生,期末成绩占比不能超过综合成绩的5 0%。对于教师,在教学质量评价中,不仅仅是学生评教成绩,还要融入行业、企业元素,让行业、企业成为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力量,以便多方面考核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发展。4“四模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所取得的成果近年来,“四模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就校企合作而言,学院和凯雪冷链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奥特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万测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等省内外数十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并建立了“产教研

25、融合流动站”,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习实践平台。就教师队伍而言,不仅“双师型”队伍越来越庞大,还引进行业专家和企业骨干,使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获得优秀毕业生的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三全育人”和评教机制的引导下,课堂上思政元素和项目教学案例越来越多,教学质量和学生考核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此前,教师在河南省创新教学大赛中曾荣获佳绩,学生在第四届“品茗杯”智能建造创新应用大赛中也斩获了十余项奖项,郑州工商学院成功举办了河南省制冷学会会员代表大会。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融合,使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不仅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且政治觉悟高、责任感强、知识

26、面宽、勤劳肯干。近些年,大部分毕业生都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例如进设备厂家、中建公司、设计院、热力公司等单位。用人单位的满意反馈说明,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质量高、素质高。945结语深度落实“三全育人”,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频共振,是高质量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地方高校培养具有高度政治思想觉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就需要升级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育人体系的顶层设计、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模式、创新评价机制、加强产学合作,并且落实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和教育全过程。不断探究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才能有利于培养出该专业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

27、素质应用型人才。参考文献1徐微.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三全育人”模式的构建路径探索.产业与科技论坛,2 0 2 1,2 0(2 1):9 5 一9 6.2张万秋立德树人视闻下民办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模式的路径探讨.广西教育,2 0 2 0(3 1):4 4 一4 5.3蒋润花,左远志,陈佰满,等。“新工科 建设背景下能源中原工学院学报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 0 1 8,2 5(3):1 1 8-1 2 1.4李孟贾.中国高校素质教育现状、问题及改革举措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 0 2 1,5(2 0):2 6 一3 0.5周恒涛,刘海燕,虞婷婷建筑环境与能

28、源应用工程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教育现代化,2 0 1 9,6(7 0):2 8 2 9,5 2.6徐有宁,关多娇,史俊瑞,地方本科院校能源动力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 0 1 3(2 6):1517.7张宏远,吴净,王素梅,等:面向新工科建设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升级探索一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 0 2 1(8):7 8 一8 0.8田红.“六位一体”模式在能源动力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J.中国电力教育,2 0 1 4(3 6):6 3 一6 5.9史广泰,新工科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高教学刊,

29、2 0 2 1,7 1 6):1 4 8 1 5 1.作者简介:吴腾飞,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高效利用技术。E-mail:2023年第3 4 卷(责任编辑:张定才)(上接第6 9 页)1 5 毕莹莹,苏鑫,VR技术在建筑安全中的作用J.建筑安全,2 0 1 8,3 3(8):2 9 3 2.16满庆鹏,郑慕华,常远,等.基于动态仿真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人员配置优化:以流水施工模式为例J/OL.木工程学报,2 0 2 2:1 1 2.2 0 2 3-0 1-2 4 .https:/doi.org/10.15951/j.tmgcxb.22040348.17董翔,谢桥漾,季晓刚,等.超高

30、层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JI.建筑经济,2 0 2 0,4 1(S1):2 9 0 一2 9 3.18张阳.建筑结构施工安全智能化监测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 0 2 0.19董利飞,陈飞宇,王苗,等.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死亡人数预测与影响因素分析 J.安全与环境学报,2 0 2 2,22(3):14301435.20罗聪,春明,卜波.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建筑施工安全系统脆弱性仿真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 0 2 1,28(1):1-7,43.21王尧,马琳瑶,张沛尧,等.基于LCB理论的建设方安全管理行为测评与提升J.土木工程学报,2 0 2 1,54(10):117124.22

31、1BECERRA R,ESTEFANY.The effectiveness of virtualsafety training Work at heights:Aliterature reviewJ.Applied Ergonomics,2021(94):10341923BILAL M,IDRIS O,MUNEEB M.Evaluating the criti-cal safety factors causing accidents in high-rise buildingprojectsJJ.Ain Shams Engineering Journal,2021,12(3):24852492

32、24BUNIYA M K,OTHMAN I,SUNINDIJO R Y,et al.Barriers to safety program implement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JJ.Ain Shams Engineering Journal,2020,12(1):65-72.25ZHONG B T,PAN X,LOVE P E D,et al.Deep learn-ing and network analysis:Classifying and visualizing ac-cident narratives in construction J.Automation inConstruction,2020,113(C):103089.作者简介:霍自强,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木水利。E-mail.:(责任编辑:姜海芹)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