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独开门径,光掩前人:论陈维崧怀古词的开拓意义.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7297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开门径,光掩前人:论陈维崧怀古词的开拓意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独开门径,光掩前人:论陈维崧怀古词的开拓意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独开门径,光掩前人:论陈维崧怀古词的开拓意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独开门径,光掩前人:论陈维崧怀古词的开拓意义胥婷婷*摘 要:陈维崧是清代初年极具开拓精神的一代词宗,其怀古词在词史上具有鲜明的新变意义。陈维崧一生浪迹南北,但其怀古词多以咏叹中原地区的古迹为主,拓展了怀古词的地域分布。以 满江红汴京怀古 十首为代表的组词的使用,也具有形制上革新的价值。在情感取向上,陈维崧淡化了怀古词中常见的置身事外、感叹兴亡的意识,更多地呈现出历史无尽循环的“一样”图景,提升词作的哲思意味。相对历史兴亡,陈维崧对红粉遗事同样关注,并常常以儿女情长作为评价英雄人物的正向尺度。他还以“笑”的态度置换了怀古词中常见的“嗟”与“叹”。在怀古词的结构上,陈维崧打破了常见的古今对比的思维

2、套路,着力规避昔盛今衰的模式化书写,他或全力写今日之盛,或全篇写古迹之衰,或整篇都写古事而不及今,只是以古衬古来隐约地表达出自己的态度。陈维崧怀古词强烈的创新精神在清代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与继承,实有加以重视的必要。关键词:陈维崧;怀古词;地域变迁;情感取向;结构创新陈维崧作为清初词坛巨擘,其词作数量之富冠绝古今,气魄之大有目共睹。陈维崧的词涉及多种题材类型,在闺情、相思、咏物、咏史、怀古、羁旅、唱和、应制等前人已经开拓的领域均取得很高的成就。目前对于陈维崧词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其词风特色的总体概括、对其词学渊源的抉发揭橥、对其词学理论的阐扬发挥以及对其在阳羡词派创立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的条分缕析。

3、换言之,宏观概括重于微观分析,理论阐发重于作品解读。文学作品应是文学史研究的重点研究对象,而对于陈维崧词作的具体研究还有待深入地展开。陈维崧能在清初词坛上开宗立派,影响深远,很大程度上是缘于其词作中蕴含着强烈的创新精神与新变意识。对此,研究者已有定评,“在清初词坛三大家中,陈维崧是最具开拓精神的一位”。这种开拓精神体现在词法的嬗变、词境的开拓、词风的转移等多个层面,更表现在陈维崧多种题材的词作创作中。本文拟以陈维崧的怀古词为例,一窥其词作的开拓意识与独创精神。陈维崧的怀古词在清代已被视作其当行本色、擅场之技。任玑 陈迦陵词全集序 缕述陈维崧词的诸种题材,对怀古词尤为注目,着墨最多,其言曰:“若

4、乃登临山水,凭*作者简介:胥婷婷,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文学。周绚隆:论陈维崧以诗为词的创作特征及其意义,文艺研究2 0 0 4年第3期。吊兴亡。嗟仙掌之消沉,露零邺下;叹铜驼之湮没,棘满华园。西京之禾黍芄然,东洛之衣冠邈矣。于斯时也,不亦悲乎?至于江上琵琶,青衫泪湿;楼头珠斛,红粉尘埋。僵碧玉于甃泉,啼采于翠竹。马嵬土涩,只剩香囊;铜雀台空,不闻歌吹。斯又写牢骚于落日,抒哀怨于愁云者矣。”已充分注意到其登临怀古词的杰出成就,赞叹其达到情辞并茂、怀古与抒情浑融一体的艺术胜境。陈廷焯曾高度评价过陈维崧词的创作成就,“其年才大如海,其于倚声,视美成、白石,直若路人。

5、东坡、稼轩,不过借径。独开门径,别具旗鼓,足以光掩前人,不顾后世。如神龙在天,变化盘屈。如鲸鱼掣海,杳冥恣肆。”这段评价更适用于其怀古词。实际上,相对于闺情、咏物等题材的创作范式已较成熟,唱和赠答等题又往往囿于因人因题成篇而抒情主体的特质不易彰显,怀古词不仅能集中地呈现出陈维崧浓厚的个人意识与真实性情,也更为显豁地展现出其在词学创作中的开拓精神与创新意识,值得仔细加以研究。一、从江南到中原:陈维崧怀古词的地域变迁大体而言,怀古词的构思逻辑与写作程式同怀古诗可谓一脉相承,大致指词人身临某处古迹,发思古之幽情,或评前贤往事之得失,或发历史沧桑之喟叹,或且借此抒发个人的身世之感,其本质上是“主体诗人

6、现实意识的艺术符号形式”。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神州各地都曾上演过一幕幕历史悲喜剧,历代文人又深谙于借古鉴今的写作传统,迄至陈维崧登上词坛之前,怀古词已经规模宏大、积累丰厚。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怀古诗词尽管卷帙浩繁、数量繁多,但并不意味着每处古迹都曾得以均衡地被书写、被咏叹,甚至可以说,大部分历史遗迹在怀古诗词中被彻底遗忘,一直处于缺席的状态。绝大多数的怀古诗词都聚焦于寥寥几处的古城古迹,像金陵、广陵、姑苏、钱塘、赤壁、乌江、潼关、马嵬等都是怀古诗词的宠儿。究其原因,或其地本就富有历史感,有着无数传奇故事在传唱;或有著名文人的经典作品构成了示范效应,令后代文人继起赓和。这些怀古诗词的热门地点,大多数

7、都位于长江一线,特别集中于长江下游地区,其中金陵、广陵、姑苏、钱塘四地又最为频繁地作为怀古诗词咏叹对象而出现。直到陈维崧登场的顺、康年间,此四地在怀古词中出现的频次依然不低,且有一直延续下去的趋势。如余怀曾用 望海潮 词牌作有 金陵怀古 钱塘怀古 吴门怀古 广陵怀古 四首怀古词,周廷谔以 酹江月 调作 金陵怀古 扬州怀古 西湖怀古 润州怀古 姑苏怀古 五首,可见当时文人怀古词的潜在性思路。有学者统计过 全清词顺康卷 中以怀古为题的词,其中数量排名前四的依然是这四座城市,分别是“金陵:5 7首;扬州:6 0首;杭州:3 2首;苏州:2 7首”。尤其是“金陵怀古”,更是文人竞相题咏的热门话题。“第

8、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怀古词经典是王安石的 桂枝香金陵怀古”,此作的示681文 学 研 究任玑:陈迦陵词全集序,见陈维崧著,李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 陈维崧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1 0年版,第1 8 2 8页。陈廷焯:词坛丛话,见唐圭璋编 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 0 0 5年版,第3 7 3 1页。吴功正:中国文学美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 0 0 1年版,第3 7 0页。张玉龙:怀古与经典 清初怀古词与清词复兴,社会科学2 0 1 0年第5期。张玉龙:怀古与经典 清初怀古词与清词复兴,社会科学2 0 1 0年第5期。范效应,使得金陵怀古词成为“中国词史中篇制浩繁、体系完备的题材类型”。清代初年,彭孙贻

9、就作有多首 金陵怀古 词,吴绮以桃叶渡、乌衣巷、赏心亭、凤凰台等南京名胜古迹为题的怀古词更是多达四十首,已具规模效应。陈维崧出身世家,自幼饱读典籍,对历代兴亡史迹极为熟悉。他年幼时即在南京城中生活过,成年后更是多次往返于南京、苏州等地,对历代文人反复咏叹的江南古迹,应绝不陌生。但令人奇怪的是,其一千六百余首词作中,关于金陵、姑苏等热门地区的怀古词寥寥无几。陈维崧关于南京的怀古词只有两首,分别是 水龙吟江行望秣陵作 与 凤凰台上忆吹箫秣陵怀古,关于苏州的亦只有 贺新郎虎丘剑池作 贺新郎五人之墓再用前韵 两首。这个数量在陈维崧现在的六十余首怀古词中所占比例极低。由于陈维崧的词集保存相对完整,我们也

10、可断定陈维崧江南怀古词基本上不存在大规模亡佚的现象。陈维崧对创作以江南地区为主题的怀古词缺乏兴趣应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与江南怀古词篇目寥寥无几正相对应的是,陈维崧以中原地区为背景创作了大量的怀古词,这也是陈维崧怀古词中艺术价值最高的精华部分。陈维崧的中原怀古词创作主要始于康熙七年(1 6 6 8)。是年秋冬之际,陈维崧“经龚鼎孳多方设法,始在河南学政史逸裘幕下谋得一差”,遂离开京城,赴中州谋生。此时陈维崧已届中年,还书剑无成,面对苍茫河山,感叹古今成败,一路行经各处,触景生情,作有多首怀古词。这里且依其离京赴中州所经各地的次序,将其在这一时期所作的怀古词胪列如下,分别是 西江月过冯唐故里 念奴娇

11、巨鹿道中作 南乡子邢州道中作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 念奴娇邺中怀古 酷相思冬日行彰德卫辉诸处马上作 天门谣汲县道中作 满江红自封丘北岸渡河至汴梁。在开封安顿下来后,陈维崧的怀古词创作并没有停止,而是围绕着开封的名胜古迹与历史传说,将其怀古词创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在开封城内,陈维崧作有 师师令汴京访李师师故巷 木兰花慢汴梁城内有李师师巷经过感赋 苏武慢汴城远眺,更有 满江红汴京怀古 十首,集中咏叹开封城及其近郊的史迹,为中原地区怀古词开辟一新天地。在随史逸裘赴河南各地校士期间,中原大地的历史遗迹也能处处激荡起陈维崧的怀古幽思,这一时期创作的比较著名的怀古词有 解蹀躞夜行荥阳道中 洞仙歌过汜水县虎牢

12、关作 满庭芳过虎牢 满庭芳距汝州四十里山有温泉相传为唐武后幸洛时浴处 沁园春经朱仙镇 等。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引诸词,都是明确因缅怀古迹而抒发历史感慨。若仅泛泛地在旅途中谈个人情思,则可视作羁旅词,没有统计在内。如 凤凰台上忆吹箫汤阴城外十里,丝杨夹堤互引,额以柳廊名极竛隽,词以纪之 并无历史慨叹,纯是写地方风物而发出“中年也,情随飞絮,一样微茫”式的人生喟叹,自不得看作怀古词。陈维崧在河南生活的经历,大抵自康熙七年冬至康熙十一年(1 6 7 2)夏,这中间还要去掉陈维崧返乡参加乡试的时间。这样算下来,陈维崧寄迹河南的时间前后不足四年。这短短三四年的时间,却是陈维崧怀古词创作的爆发期,也可以说

13、奠定了陈维崧怀古词的基本格局与成就。还可以表述得更为精确些,陈维崧怀古词的创作激情主要迸发于其自京赴豫途中与刚到河南的第一年,此后的创作密度要减弱不少。781独开门径,光掩前人:论陈维崧怀古词的开拓意义高峰:论金陵怀古词的文学生成及表现,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0 9年第5期。周绚隆:陈维崧年谱,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2 1年版,第2 3 5页。那么,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已经浮现出来,为何陈维崧对其生于斯、长于斯且有深厚怀古传统的江南地区古迹吟咏较少,反而更为热衷于其飘萍浪迹之地的中原地区?这里固然可以用风物的新鲜感来揣测陈维崧彼时的创作心理,但怀古词对象的转移更是陈维崧词学崇尚的外在

14、表征。如前所述,关于金陵等江南名城的怀古诗词源远流长,积累深厚,历代文人不仅遍咏城中古迹、遍怀城中名人,就连使用的意象与创作的习惯都呈现出模式化的痕迹。宇文所安以金陵怀古诗的繁盛为例,来说明这一题材过于发达的隐忧。“一旦诗歌中的金陵获得了意象上的补充,一旦它变得充实,它就成为一种静态平衡,一种对后代来说确定的实际上无法逃避的遗产。后来的作家注定要通过已被接受的金陵的意象来谈论金陵。”这对后来者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笔沉重的历史负担与难以挑战的文学传统。特别是明清易代之际,南京又一次成为历史风云变幻的中心,一幕幕令人悲慨的故事在此轮番上演,清初文人的金陵怀古词走上了新的高峰。甚至可以说,清代初年的金

15、陵怀古词已成为陈词滥调横行的重灾区,傅山就写过 金陵不怀古 诗,其中说道:“甚是金陵古,诗人乱有怀。自安三驾老,谁暇六朝哀”,以示对此风的不满。陈维崧是极富创新意识的词人,他在 词选序 中如是宣传其词学宗旨:“盖天之生才不尽,文章之体格亦不尽。”以词人自命的他对词作的要求自然也是创辟与拓新。面对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姑苏怀古、刘禹锡 石头城 乌衣巷、王安石 桂枝香金陵怀古 等前贤名作的经典垂范,自负才力的陈维崧势必难以接受辗转千年的陈词滥调的侵袭困扰,独辟蹊径是其必然要考虑的道路。倒不是说陈维崧在前人的经典面前甘拜下风,退避三舍,他也曾有过与前人一较高下的尝试。比如 凤凰台上忆吹箫秣陵怀古,就绕

16、开了前人多次吟咏的石头城、乌衣巷、胭脂井、桃叶渡,而是以泛化的“宫墙”一词为中心来发其兴亡之叹;贺新郎虎丘剑池作 集中笔墨来描述剑池的雄险,一改怀古词常见的风光衰飒景象。饶是如此,在前贤已开垦多年的题材领域,陈维崧所能取得的创辟成就也将有限。由此,也可以理解为何陈维崧的怀古词对江南地区关注较少。须知“明、清易代之际,江山文藻,不无故国之思”,陈维崧能在江山故物遍地的江南地区回避怀古词的创作,只能说明其有意规避前人不断层累的同题创作所带来的“焦虑”。对其来说,词作艺术新颖性的重要程度不亚于追怀故国的思想的抒发。清代以前,关于中原地区的怀古词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对有心开拓词学新境界的陈维崧来说,是

17、一块广阔的有待开垦的新天地。中原地区虽然历史悠久、史迹丰富,但此地的怀古诗词一直不够发达,基本上没有名篇传世。词作领域同样如此。北宋时期,中原为北宋统治的中心地区,加之北宋词多“应歌”而作,“多半作过即付乐工或妓女以资歌唱”,自不暇怀古。即便怀古,亦难以怀及当时中原繁华地。有学者研究过宋代怀古词的登临地分布,“长江流域2 0 4首,黄河流域1 9首”,以城市而论,关于金陵、苏州、镇江三地的怀古词名881文 学 研 究宇文所安:地:金陵怀古,见乐黛云、陈珏编选 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江苏人民出版社1 9 9 6年版,第1 4 1页。傅山:金陵不怀古,见其著 霜红龛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

18、 9 8 5年版,第2 2 6页。陈维崧:词选序,见陈维崧著,李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 陈维崧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1 0年版,第5 4页。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年版,第2 2 5页。薛砺若:宋词通论,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 0 1 5年版,第4 6页。列榜首,总数达9 1首,而河南、河北、山东三省相加也不过9首,可见中原地区怀古词创作的不竞。金、元两代统治中原二百余年的时间,词学衰微,中原怀古词亦寥寥无几。词学中衰的明代更不足道,据统计,近三百年的明词史上关于中原的怀古词仅有刘炳 春草碧汴梁怀古、李濂 贺新郎汴京怀古 沁园春艮岳怀古 满江红谒于少保祠 临江仙夷门

19、怀古 柳梢青梁苑怀古 西江月汴秋怀古(二首)等数首,且多艺境平庸,难称力作。丰富的历史遗迹与薄弱的怀古词创作数量构成的反差局面,使得陈维崧找到了可以大展拳脚的广阔沃野。陈维崧创作中原怀古词时正值其词学创作生涯的后期,对于他来说,“这是建树殊多、成绩最为灿烂的阶段,也是陈维崧呕心沥血、专力于词的非常特殊的一个阶段”。从怀古词创作来说,这个结论是确当的。词艺日趋成熟的陈维崧遇到了历史丰富而前人题咏较少的中原大地,迸发出了惊人的创造力,既丰富了怀古词的地域分布,拓宽了怀古词的地域格局,更为自己的词作增添了非常重要的篇章。蒋景祁曾如是评价陈维崧投身词学创作时所面临的困境与尝试突围的结果:“向使先生于词

20、墨守专家,沉雄荡激,则目为伧父;柔声曼节,或鄙为妇人。即极力为幽情妙绪,昔人已有至之者。其能开疆辟远,旷古绝今,一至此也耶?”这一段话在清代流传很广,沈雄的 古今词话 等词论都不加改动地予以援引,足可说明“开疆辟宇”的词境开拓已经成为清人对于陈维崧词的共识。相对于唱和、咏物、闺情、相思等传统领域,怀古词更能直观地体现陈维崧词的创作个性,在这其中,作为几近全新创作领域的中原怀古词更是给了陈维崧纵横驰骋才情、自由发挥个性的广阔空间。可以说,今天广被提及的陈维崧词的一系列特征都在其怀古词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就怀古词的形制而论,陈维崧的中原怀古词亦有一大创举,即开辟了怀古组词的形式。同样作为对历史的吟

21、咏,咏史组诗一直极为发达,“大约在唐宣宗咸通以后,诗坛上出现了大规模的咏史组诗”。晚唐时期胡曾、周昙等人的 咏史诗 组诗都在1 5 0首以上。其后踵武增华,咏史组诗的规模在百首以上的代有其人。反观怀古词的情况,却相对较为寂寥,尽管历代都不乏怀古词的创作,但以组词形式出现的情形则较为罕见。即便如上文提到的明代李濂围绕汴梁古迹写了七首怀古词,亦不是以组词的面貌出现的,而且各词所使用的词牌也迥然有别,显然是多篇的拼凑,不是浑然一体、各自区别又相互呼应的组词。这可能与组词在整个词学发展史上都不够发达有关,柳、周、苏、辛等大家都罕有大规模的组词。毕竟词律对选韵用字的要求更严,词的文体地位又低于诗,面对创

22、作难度较高而又严肃性、雅981独开门径,光掩前人:论陈维崧怀古词的开拓意义朱长英:两宋登临怀古词中的登临地分析,齐鲁学刊2 0 1 7年第1期。学界对于金元词的评价尚有争议,但其逊色于宋、清两代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如毛先舒认为词“微于金元”的观点曾流传极广。参见丁晓宇 明代怀古咏史词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 0 2 1年硕士学位论文)附录一“明代怀古咏史词整理”。本文对陈维崧词作的分期依据严迪昌 清词史。严迪昌称:“陈维崧后期词创作阶段从康熙八年(1 6 6 9)到康熙二十一年(1 6 8 2)五月他逝世,为时1 3个年头。”见严迪昌 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 0 0 1年版,第2 0 7页。严迪昌

23、:清词史,第2 0 7页。蒋景祁:陈检讨词钞序,见陈维崧著,李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 陈维崧集,第1 8 3 2页。参见沈雄:古今词话,见唐圭璋编 词话丛编,第1 0 4 7页。莫砺锋:论晚唐的咏史组诗,社会科学战线2 0 0 0年第4期。正性略低的组词,确实难以措手或不屑挑战。陈维崧才气横绝,关于同一词牌的同时创作常常达十几叠以上,组词的创作屡见不鲜。比如他写过 满江红咏雪 八首,分咏宫闱、塞外等八处不同场景的雪景;又作有 满江红江村夏咏 十首。由于具有这样的创作习惯,写怀古组词对陈维崧来说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这在怀古词的发展史上却是非常重要的时刻。陈维崧的 满江红汴京怀古十首,是其怀古词中

24、的力作。开封作为战国魏、五代、北宋、金晚期的政治中心,也经过秦、汉、隋、唐的历史沧桑,丰富的历史遗迹与传说同陈维崧的词心发生了奇妙的碰撞,迸发出雄深苍劲的词作。这十首词涉及夷门、博浪城、广武山、吹台、官渡、艮岳、金明池、樊楼、玉津园、明代周王府(碍于时讳,未标名)等多处地方,其题咏地名不限于开封城内,还延及郊外区域;也没有如胡曾那般按照时间次序逐一缕述历史大事,而是结合自身感喟而有的择取。也就是说,对于陈维崧,满江红汴京怀古十首的主要任务是写怀而非咏史,是以抒发个人感喟为主而不是泛谈历史兴亡之感。十首词从十个侧面着眼,基本上再现出陈维崧在彼时彼刻的心迹图,有英雄失路的悲慨,有对奸人得志的不甘,

25、有王朝逝去的悲愤,有历史重演的苍茫感等。陈维崧的怀古组词在历史书写与心迹呈露上达到了协调的统一,开辟了怀古词的新天地。其既垂范在先,后来者接踵而进,组词成为怀古词的重要书写方式。如郑燮就有 念奴娇金陵怀古 十二首,而郑燮正是“迦陵词风的心仪和私淑者”,被视作阳羡词派的“派外流响”。二“怀古之情”的个人化走向:陈维崧怀古词的意义拓新一般来说,怀古诗词都是面向历史遗迹而抒发感慨,感叹兴亡的“公共性”情感占据着主导地位。清代初年,词坛整体风气更是如此。“清初词派承明末余波,百家腾跃,虽其病为芜犷,为纤仄,而丧乱之余,家国文物之感,蕴发无端,笑啼非假。”清初怀古词的内容指向基本上亦以“忆历代前贤风采”

26、“感故国沦亡之思”“记王朝兴衰大事”等为主。总而言之,关注历史沧桑是怀古词一以贯之的传统,这也是历来的“普遍情感”,对于词人而言,相对来说较容易措辞,所谓“怀古之事,人所能言;怀古之情,人所能有”。而隐秘的个人情思并没有在怀古词中受到太多的关注。即便要表达个人的情感,亦更多地偏向家国感情之一面,而个人式的、私人化的情感体验在以往的怀古词中出现较少。从情感表达的维度上来看,陈维崧以其丰富而别致的创作样态同样开创了怀古词的新天地。陈维崧怀古词中有浓厚的“我”的痕迹。从最粗浅的层面来看,其在词中屡屡贯穿着“我”的身影,交代着词人到达怀古现场的背景与环境。比如 沁园春经邯郸县丛台怀古“而我来游,几番历

27、遍,不见邯郸挟瑟倡”,就可看出词人多次寻访的模样。朝中措平山堂怀古用欧公原韵 的“我来吊古傍隋宫,板渚雨濛濛”与 西江月投金濑怀古“我来吊091文 学 研 究严迪昌:清词史,第3 7 1页。叶恭绰:遐庵词话,转引自谭新红 清词话考述,武汉大学出版社2 0 0 9年版,第3 6 3页。赵玉民:顺康词坛咏史怀古词研究,江苏师范大学2 0 1 7年硕士学位论文。丁炜:紫云词,见张宏生编 清词珍本丛刊(第6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 0 0 7年版,第7 7 8页。陈维崧:沁园春经邯郸县丛台怀古,见陈维崧著,李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 陈维崧集,第1 4 9 5页。陈维崧:朝中措平山堂怀古用欧公原韵,见陈维崧

28、著,李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 陈维崧集,第1 0 1 8页。古怅空祠,旷望几重云水”直接画出作者怀古的画面,而 渔家傲羊流店怀古“太傅千秋存故里,我来削面西风起”则将怀古的细节刻画入神。在这样的安排之下,词人不再是历史之外的看客,而是与历史遗迹开始融为一体;二者不是对峙观看的样态,词人在某种程度上也失去了评说感叹的超越“资格”,作为历史洪流中的一分子,其相对于前贤往事,并不具有任何的独特性。基于这样的书写立场,能够清醒地审视自我的地位,也决定了陈维崧怀古词的情感抒发更为真切而动人。“榛苓思美人,风雨思君子,凡登临吊古之词,须有此思致。斯托兴高远,万象皆为我用,咏古即以咏怀也。”陈维崧所咏之怀多与

29、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其怀古词中从不讳言直接与“我”相关的思绪,对感情的处理亦不作隐藏遮掩。陈维崧终身落拓无依,长年漂泊湖海,嗟生不遇之怀是其一生的主导性情感,每经一地,面对古迹,这种感情也往往喷薄而出,为其怀古词注入非常浓烈的个人化色彩。比如 洞仙歌途次曹县:“问居人,谁是僖负羁妻?谁惜我,十载蓬科未转。”金菊对芙蓉禹州使院作:“行人说是王孙第,怅金床玉几都非。巡檐背手,谁人怜我,情绪如丝。”满江红汴京怀古夷门 也写道:“坏堞崩沙,人说道,古夷门也。我到日,一番凭吊,泪同铅泻。”琵琶仙题汴京大相国寺 虽然提起大相国寺的诸多历史风云,最后还是回到了“多少落拓心情,飘零身世”的感叹,足见此词创作的重

30、心还是在表达其身世的飘零感。强烈的自我意识、对知音的无比渴求是陈维崧这些怀古词创作兴发的重要原因。错综的历史遗迹,在陈维崧心中升腾起的更多是忧生之叹,如其 满江红自封丘北岸渡河至汴梁 中写道:“虫牢外,风萧瑟。廪延畔,沙堆积。试中流聘望,百忧横集。”他个人的情绪与往事古迹在词中屡屡交替出现,苏武慢汴城远眺堪称典型,他在吟咏侯嬴故事、宣和繁华等汴城过往时,不时出现“直得英雄心死”“何苦愁人如是”“牢落方当盛齿”等语。这既有对历史人物的评述,更多的是个人心迹的自述。至于怀古词中常见的历史兴亡之叹,在陈维崧这里倒显得没有那么重要。对个人情思的强烈关注,自然地扩展到对历史人物具体生活细节的关注。相对于

31、历史风云的起伏变幻,陈维崧同时也将笔墨延伸到历史上的女子与情事。如前所述,陈维崧对于传统的怀古题材并不甚感兴趣,相反,他以高昂的兴致去咏叹那些在历史上留下一抹亮色的女子。陈维崧有两首词写北宋名妓李师师,分别是 木兰花慢汴梁城内有李师师巷经过感赋 与 师师令汴京访李师师故巷;关于辽后梳妆台的怀古词亦有两首,分别是 齐天乐辽后妆楼 与 满庭芳过辽后梳妆楼。对于武则天这样的传奇女皇,陈维崧去过其当年的都城洛阳,但对其丰功伟绩并不留心,却在 满庭芳距汝州四十里山有温泉相传为唐武后幸洛时浴处 中以艳丽的笔触写武则天与张昌宗的旖旎风情,流露的是“千载朱颜难待,伤心似、太液池头”的伤逝叹老之情。191独开门

32、径,光掩前人:论陈维崧怀古词的开拓意义陈维崧:西江月投金濑怀古,见陈维崧著,李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 陈维崧集,第1 0 2 5页。陈维崧:渔家傲羊流店怀古,见陈维崧著,李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 陈维崧集,第1 0 9 5页。沈祥龙:论词随笔,见唐圭璋编 词话丛编,第4 0 5 7页。陈维崧:洞仙歌途次曹县,见陈维崧著,李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 陈维崧集,第1 1 6 4页。陈维崧:金菊对芙蓉禹州使院作,见陈维崧著,李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 陈维崧集,第1 3 0 5页。陈维崧:满江红汴京怀古夷门,见陈维崧著,李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 陈维崧集,第1 2 0 2页。陈维崧:满江红自封丘北岸渡河至汴梁,见

33、陈维崧著,李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 陈维崧集,第1 2 0 1页。即便对于那些金戈铁马的英雄,陈维崧亦不总是严肃地去探讨成败得失的历史教训,或者通过怀古咏史对前人的成就做出定位。如有学者指出,“判定是非恰是咏史诗的妙处所在,诗人理应表达出其对历史事件的看法”。但陈维崧往往无意表达对历史事件的看法,他有时对历史人物的生活故事更感兴趣。比如项羽是怀古词题咏的热门人物,宋代黎廷瑞的 大江东去题项羽庙 被誉为“用笔颇有鞭虎驱龙之势,应为咏项羽第一词”。此词基本囊括项羽一生的重要事迹,最后发出“兴亡休问,高陵秋草空翠”的历史沧桑之叹,这也是过往关于项羽的咏史怀古词的基本写法。陈廷焯曾称此词“魄力雄大,劲气

34、直前,更不作一浑厚语,开其年、板桥一派”。实则陈维崧在涉及项羽的怀古词中完全反其道而行之,他没有往事如烟、世事苍茫的慨叹。我们从陈维崧的怀古词中,能看到其热切的参与意识,他更在乎的是历史人物的生活细节。在刘邦、项羽二人之间,陈维崧的情感天平是倾向于项羽一方的。汴京怀古 中的 广武山,就是经过刘、项争雄地时的词作,词中写道:“俎上肉,何无赖。鸿门斗,真难耐”“秦鹿讵为刘季死,楚猴甘受周苛卖”,就流露出对刘邦的不满。但陈维崧更欣赏的是项羽英雄美人的千秋之气。他称道项羽的是“想昔日,名姬骏马,英雄梗概”。这种情愫在陈维崧途经项羽英雄末路、四面楚歌的灵壁县时,爆发得更为激越。陈维崧 虞美人灵壁县虞姬墓

35、下作 下阕即以虞姬的语气吟道:“美人骏马英雄概,一死千秋在。荒祠莫恨枕寒田,贱妾孤坟长在大王前。”这里没有霸业成空的虚无感,也没有对项羽功败垂成的惋惜感,却充溢着美人英雄永恒相依的幸福感。全词格调一化沉痛为温馨,在历来的怀古词中堪称独具一格。陈维崧怀古词常常会选择儿女情长等旖旎风光加以歌咏,而且这种歌咏就是正面描写,少有“商女不知亡国恨”式的言外之意。比如面对前人已经反复题写的金陵怀古,陈维崧别出蹊径的策略就是对金陵享乐事的正面铺叙与事后追怀:红板桥南,锦衣仓北,金陵从古皇州。记离宫墙外,年少潜游。忽听九重仙乐,东风细、声度龙楼。依稀认,宁王玉笛,贺老箜篌。悠悠。南朝风景,看几遍桃红,白了人头

36、。算刘郎易老,嬴女难留。三十六宫何在。斜阳外、隐隐离愁。伤心极,后湖菱蔓,一片渔舟。这里绕开了如乌衣巷、朱雀桥、秦淮河等充满沧桑感的地名符号,也回避了如“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这种沉重的历史叹息感。整首词没有与南京直接相关的古迹,怀古氛围极为淡薄。词中所述的宫墙、仙乐是泛化的皇家景观,宁王玉笛、贺老箜篌、刘郎、嬴女、三十六宫等都属于长安故都,出现在金陵怀古词中存在着明显的错位,似乎在昭告着历史的沧桑291文 学 研 究马昕:袁枚的咏史诗批评观念与风格追求,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1 7年第2期。李调元:雨村词话,见唐圭璋编 词话丛编,第1 4 3 1页。黎廷瑞:大江东去题项羽庙,见

37、唐圭璋编 全宋词,中华书局1 9 9 9年版,第3 3 8 6页。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9年版,第1 5 1页。陈维崧:满江红汴京怀古,见陈维崧著,李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 陈维崧集,第1 2 0 3页。陈维崧:虞美人灵壁县虞姬墓下作,见陈维崧著,李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 陈维崧集,第1 0 6 2页。陈维崧:凤凰台上忆吹箫秣陵怀古,见陈维崧著,李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 陈维崧集,第1 2 5 9页。不独南京具有,旧都的沦亡不过是无数次朝代起灭中的一例而已;而红板桥、锦衣仓、后湖等南京地名亦没有凝定为经典的金陵怀古符号,难以兴起读者的历史记忆。回荡在这首词中的是“白了人头”的

38、时光无情感与“年少潜游”已不可追觅的怅惘。南京作为明朝旧都,陈维崧早年亦曾生活于此,对其不可能无兴亡之感,而隐现在其词中的情感则无关历史兴亡。普泛化的年华老去取代了故国沦亡的伤痛,全词的艺术境界由一朝一代的兴衰之痛上升到万事万物都盛极难再的哲理化思索。身临旧城遗迹而念及红粉遗事、风流情思,是其怀古词常见的书写模式。比如 念奴娇邺中怀古 词写道:“记得群雄争割据,健者曹家吉利。公子彩毫、佳人绣瓦,快意当如是。”对此,陈维崧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英雄事业往往来自儿女情长,“总是英雄儿女恨,酿就千年霸气”。正因为陈维崧思考往往不局限于对一人一朝一代兴衰的感叹,而是更多地上升到对整个历史发展脉络的观察,

39、其怀古词中的感伤意味倒不甚明显,更多的是观看一幕幕走马观花式的历史风云剧的满足感。在其笔下,往往呈现出历史人物倏来倏去的紧凑感,这种紧凑感使人来不及去叹惋惆怅。如 念奴娇邺城感怀寄纬云都下 写道:“冯淑妃来,慕容廆去,谁问他曹魏。”念奴娇邺中怀古 有同样的句法:“贺六浑来,韩擒虎去,苑树都如荠。”六州歌头邗沟怀古 则将历史往事密集地排列:“念寄奴去,黄奴老,今古事,可怜生。回头望,隔江是,石头城。草纵横。楼船南下日,君王醉,未曾醒。宫车出,晚鸦鸣,使人惊。”满庭芳过辽后梳妆楼 亦写道:“莫问完颜耶律,兴亡恨、总是荒丘。”历史往事的纷至沓来,以至于成为常态,客观上也使得陈维崧无暇为特一朝代或人物

40、的兴衰成败而伤怀。由此,也可以理解在陈维崧的怀古词中,何以“一样”会成为密集出现的常用词。比如 满庭芳过虎牢 有“凭高望,汉陵魏殿,一样土花斑”句,满庭芳距汝州四十里山有温泉相传为唐武后幸洛时浴处 有“凄然也,骊山浴馆,一样野花稠”句。满庭芳过辽后梳妆楼 由辽后念及赵武灵后,“青史上,武灵皇后,一样擅风流”。而 念奴娇临津怀古“历数汉苑唐陵,沧桑转瞬,大抵皆如此。绣岭金墉都换了,何况弹丸黑子”句,则同样表达历朝历代都难逃历史兴衰规律的无力感。袁枚曾评价怀古诗词,曰:“乃一时兴会所触,不比山经地志,以详赅为佳。”陈维崧却反其道而行之。其登临一地,总试图将此地的历史变幻以简洁的笔法纳入词中,向世人

41、证明过往的一切都别无二致,达到“以详致空”的审美效391独开门径,光掩前人:论陈维崧怀古词的开拓意义陈维崧:念奴娇邺中怀古,见陈维崧著,李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 陈维崧集,第1 3 2 8页。陈维崧:念奴娇邺城感怀寄纬云弟都下,见陈维崧著,李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 陈维崧集,第1 3 3 4页。陈维崧:念奴娇邺城感怀寄纬云弟都下,见陈维崧著,李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 陈维崧集,第1 3 3 4页。陈维崧:念奴娇邺中怀古,见陈维崧著,李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 陈维崧集,第1 3 2 8页。陈维崧:六州歌头邗沟怀古,见陈维崧著,李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 陈维崧集,第1 6 1 2页。陈维崧:满庭芳过辽后梳妆

42、楼,见陈维崧著,李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 陈维崧集,第1 2 2 91 2 3 0页。陈维崧:满庭芳过虎牢,见陈维崧著,李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 陈维崧集,第1 2 2 9页。陈维崧:满庭芳距汝州四十里山有温泉相传为唐武后幸洛时浴处,见陈维崧著,李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 陈维崧集,第1 2 3 0页。陈维崧:满庭芳过辽后梳妆楼,见陈维崧著,李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 陈维崧集,第1 2 2 9页。陈维崧:念奴娇临津怀古,见陈维崧著,李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 陈维崧集,第1 3 4 1页。袁枚:随园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2年版,第1 8 7页。果。这是以前怀古词中罕能达到的艺术境界,陈维崧词的“雄

43、劲之气”亦体现于此。正是因为有贯通历史的通透感,陈维崧怀古词的感情色彩一般来说都趋于激越,即便是伤痛,往往也表达得格外澄澈。比如其写落泪,就常使用“铅泻”一词,有“铜仙有泪如铅泻”“我到日,一番凭吊,泪同铅泻”等句。一般来说,怀古诗词常与“叹”“恨”“悲”等情感,比如被誉为“宋代怀古词之祖”的柳永 双声子 就充溢着“嗟”“愁”等词,另一首怀古词经典 王安石的 桂枝香金陵怀古 以“悲恨相续”“漫嗟荣辱”作为整体基调。陈维崧的怀古词却反乎是,虽然也偶尔言愁,但“笑”令人意外地经常出现,成为其怀古词的特殊标记之一。同样是“笑”,其中浸润的感情却斑驳多元,非常值得玩味。满江红汴京怀古广武山 词尾“笑纷

44、纷,青史论都讹,因成败”,是对成王败寇论的无情嘲讽,彰显陈维崧的自信与抱负,也未尝没有对史籍愚弄世人的揭发。而在官渡旧战场创作的怀古词,有“笑中原,从古战场多,阴风吼”这样的苍凉沉痛之笔,有着面对历史无情轮回的苦笑,从另一角度控诉着历史与天道的无情。满江红汴京怀古艮岳 篇亦提到“笑”,但这笑是由洛下铜驼代为发出,“晋铜驼,洛下笑人忙,曾回顾”,这既是在嘲笑宋徽宗君臣沉溺于艮岳享乐的无知,也见证着难逃历史宿命的虚弱感。再如,念奴娇巨鹿道中作“太息张耳陈余,当年刎颈,末路相倾覆。长笑何须论旧事,汦水依然微绿”,“论旧事”是怀古文学的题中应有之义,这里却说“长笑何须论”,其中意义深厚,难以说尽,有着

45、个人恩怨在万古时空面前不值一提之感,也存在着这样的故事亘久不变、早不新鲜还不停上演的无须再论之感。用“笑”来放弃议论、规避评说,将万事付之一笑,是陈维崧怀古词中屡屡出现的标记,陈维崧以“笑”化解着怀古词中常见的感慨叹息之气,提升了词的激昂之气,这当然非常符合陈维崧的个人气质,但又从另一角度深化了人类面对历史的卑微感。三、盛衰对举格局的超越:陈维崧怀古词的结构更易自怀古诗词诞生以来,其约定俗成的主题就不外乎是凭吊古迹,感慨兴亡,间或寄寓个人壮志悲怀。铺陈此地彼时的繁盛景观是题中应有之义,昔盛今衰的勾勒是因循常见的描写模式,其中古与今、人与我、自然与社会等多重关系的对比更几乎成了规定性的书写方式,

46、也可看作一种过于成熟的“格套”。而在陈维崧的怀古词中,这些“格套”开始淡化,他似乎在有意对其进行规避,而着力开出新的艺术进境。怀古诗词的常见写作路数之一,就是古与今的对比描写,以古时之盛况而对照今时之衰飒,借以表现俯仰历史的兴衰唏嘘之感。陈维崧则至少通过两种方式来反其道而行之:其一,着力写怀古之地的今时盛状,对往事较少提及,而历史的沧桑感尽包其中;或者纯粹491文 学 研 究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1 7 2页。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 9 9 9年版,第2 2 4页。陈维崧:满江红汴京怀古,见陈维崧著,李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 陈维崧集,第1 2 0 3页。陈维崧:满江红汴京怀古,

47、见陈维崧著,李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 陈维崧集,第1 2 0 3页。陈维崧:念奴娇巨鹿道中作,见陈维崧著,李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 陈维崧集,第1 3 2 7页。写眼前的衰景,对以往的盛迹绝口不提。其二,放弃对“今”时的描写,怀古词完全是写“古迹古事”,作者的情绪与笔触自始至终是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没有在现实的空气中探一探头,更没有以古为衬托而展现对现实的感慨。第一种情形以 沁园春经朱仙镇 为代表,此词写道:古镇朱仙,跃马经过,令人暗惊。看黄尘扑面,闾阊栉比,清波极目,舟楫充盈。南控陈桥,西通尉氏,仿佛当年古汴京。停鞭问,怕沙冲地坼,浪齧堤平。谁何绣栱雕甍。有庙貌巍峨市口横。是鄂王故事,丹青未老

48、,赵家遗恨,金铁争鸣。三月饧箫,一天社鼓,走赛仍多旧日伧。抠衣拜,欲题诗未许,泪满长缨。朱仙镇是岳飞北伐功败垂成之地,历代文人墨客行经此地时,都题咏不绝,纷纷赞颂岳飞的忠义,哀婉其悲剧的命运,或者声讨昏君奸相的误国罪行。此类诗词在咏史、评史之外,荒寒气象的描写都在所不免。像陈维崧同时代的何洯在 朱仙镇拜岳忠武庙 中写道:“朱仙镇上草芊芊,忠武勋名鸟篆悬”,顾景星 朱仙镇岳忠武庙 的风物描写更为凄冷:“香盆焚夜雨,麦饭冷春风。”此类环境描写未始不可看作凄凉心境的外化。朱仙镇既是名闻遐迩的英雄伤心之地,更是明清全国四大名镇之一,祭祀岳飞的仪式热闹非凡。明代袁宏道就写过“祠前箫鼓赛如云”,如果在此地

49、怀古没有注意到当日的繁华而一味沉溺于伤怀的情绪中,未免有点偏离事实。陈维崧的这首词即在怀古词中别创一格,通首主体在写当时的热闹盛况,这种热闹不限于祭祀的箫鼓,更着眼于朱仙镇交通孔道的位置、商旅往来的繁盛以及岳飞庙的气象巍峨。全词固然是以热闹情形而不是荒寒之迹取胜,但其开首的“令人暗惊”与最后的“泪满长缨”,又仿佛在提醒我们,作者并没有在现世的繁华里摆脱对英雄失路的追悼。虽然满城尽祭岳武穆,但其心中的遗恨未必有人能理解与体悟。这是另一种英雄遗恨难抵世事变迁的无力感。比起借荒凉之迹或自然界的热闹来衬托历史的无情,人世的繁华确实能令与英雄心有戚戚者怆然暗惊。陈维崧的 酷相思冬日行彰德卫辉诸处马上作

50、则是怀古词中纯粹写衰景的典型。其词曰:赵北燕南多驿路,见一带,霜红树。又天外乱山青可数。丛台也,知何处;雀台也,知何处。一鞭袅袅临官渡,雁叫酸如雨,尽古往今来夸割据。漳水也,东流去;淇水也,东流去。591独开门径,光掩前人:论陈维崧怀古词的开拓意义陈维崧:沁园春过朱仙镇,见陈维崧著,李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 陈维崧集,第1 4 9 8页。何洯:朱仙镇拜岳忠武庙,晴江阁集 卷五,清康熙刻增修本。顾景星:朱仙镇岳忠武庙,白茅堂集 卷一八,清康熙刻本。袁宏道:宿朱仙镇,见袁宏道著,钱伯城笺校 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1 8年版,第9 4 2页。陈维崧:酷相思冬日行彰德卫辉诸处马上作,陈维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