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发展创新基础设施 支撑价值共同创造.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7098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84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创新基础设施 支撑价值共同创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发展创新基础设施 支撑价值共同创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今日科苑MODERN SCIENCE作者简介:宁陆涛,伦敦大学玛丽王后学院,教授。穆世俊,伦敦大学玛丽王后学院,博士研究生。发展创新基础设施 支撑价值共同创造宁陆涛,穆世俊(伦敦大学玛丽王后学院)创新基础设施在当前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公益属性,处于创新链的前端,为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提供全面而系统的环境和平台保障,支撑创新生态系统实现价值共同创造,持续激发创新活力。高效布局创新基础设施有助于提升创新链质量,带动新型基础设施持续演进、功能不断拓展,夯实新产业发展底座、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从而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当前投入运行

2、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科教基础设施总量显著提升,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链条,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尽管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面向新兴科技领域发展的布局还需加强前瞻性和系统性,相关政策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设施的开放和共享水平也需要提升等。在新发展阶段,为满足各领域不断变化的模式、需求和技术特征,创新基础设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以统筹布局、前瞻谋划为重点,形成创新基础设施协同集聚。为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并应对新一轮科技浪潮和产业转型,需迅速搭建结

3、构完善、高瞻远瞩、高效可靠的创新基础设施架构。一是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协同联动发展,系统提升多元化建设、开放共享支撑能力,二是强化科教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并整体谋划高端科技资源平台发展;三是完善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构建特色鲜明、国际领先的产业配套孵化。(二)以量体裁衣、因地制宜为指引,落实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区分类型,针对任务导向型、应用支撑型、前瞻引领型、民生改善型、公共平台型设施等细分领域分类施策,根据设施所在地区的发展背景因地制宜,制定适当策略,确保有序建设,促进创新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应当拥有一种全面的视野,从规划到建设,从运营到施工,从前期到后期,都要进

4、行有效的控制。(三)以标杆引领、群策群力为核心,调动创新基础设施积极因素。一是积极打造示范典型,鼓励各行业、各领域积极探索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路径,及时总结优秀成功模式并开展示范推广。二是鼓励先进的科技公司加入到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将其作为连接前沿研究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桥梁,完善科技孵化器的布置,构筑一批具有先进特色的技术平台和实验室,提供更先进的实践测试服务,以促进产业的技术提升和企业的创新。2王海燕.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J.今日科苑,2023(6):2.作者简介:王海燕,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王海燕(中国

5、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并提出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人才是我国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人,科技创新要依靠人,科教融合发展是实现人才强国的重要抓手。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我国高等教育亟须改变以传授学科知识为主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尽快建立科学教育与创新教育协同发展模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用好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评价指挥棒和加强科学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有效供给是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1.建立正确的评价导向,引导高等教育回归初心在较长一段时期,对高校的各种评价结果被异化为分配资源的主要依据,使得

6、高等教育一度偏离了人才培养的初心,偏离了高校的基本定位,制约了教育功能的发挥。目前,我国在学科评估、“双一流”评价等方面做了积极调整和改革,但仍然存在评价体系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同时,这种评价导向延伸到高校内部治理,导致高校对教师的评价同样重科研、轻教学,重个人发展、轻育人,虽然提出了“破四唯”,但仍然没能把“育人”作为重要导向树立起来。(四)以开放共享、互利合作为理念,扩大创新基础设施国际影响。一是秉持开放共享,持续推动基于创新基础设施的不同层次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深挖与主要创新大国的合作潜力,与周边国家打造互利合作的创新共同体,引领全球开放合作,开辟国际科技合作新局面。二是重视互利合作,保持与全球高水平科研和教育机构的合作交流,持续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的优化整合,为创新人才提供国际一流合作平台。三是面向多元化和国际化,探索创新基础设施中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开放合作中促进人才交流,积极推进适应国际化人才需要的政策改革创新。不仅为海外科学家在创新基础设施工作中提供具有吸引力的物质条件和文化环境,还要为国内创新人才出国交流和工作提供制度法规保障。责任编辑:李琦 校对:李琦 李颂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