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电子匹配信息系统辅助的Rh血型五抗原配合性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7042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00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匹配信息系统辅助的Rh血型五抗原配合性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子匹配信息系统辅助的Rh血型五抗原配合性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电子匹配信息系统辅助的Rh血型五抗原配合性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临床输血与检验2023年6月第25卷第3期379DOI:10.3969/j.issn.1671-2587.2023.03.016作者单位:510282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输血科作者简介:施艺璇,主要从事临床输血研究,(E-mail)。通信作者:彭永正,主任技师,博士,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研究,(E-mail)。电子匹配信息系统辅助的Rh血型五抗原配合性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施艺璇 何苏英 彭永正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汉族人群Rh系统抗原分布,探讨供、受血者Rh血型系统抗原分配情况及电子匹配选定配血的实施效果。方法 对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

2、医院受血者14 602例次和同时段的献血者23 262人次,进行ABO血型鉴定及Rh血型系统抗原检测,建立Rh表型数据库,运用输血管理系统,按照电子匹配选定配血优先级原则,对受血者实施ABO、Rh系统抗原选定匹配,进行配血。统计分析Rh系统抗原分布和配血不相容人次。结果 受血者C、c、e和E抗原频率分别为72.70%、27.30%、78.24%和21.76%,献血者抗原频率分别为73.53%、26.47%、79.25%和20.75%。受血者DCCee、DCcEe、Dccee和DCCEE表型分别为52.01%、30.10%、0.42%和0.02%,献血者表型分别为53.07%、29.30%、0.

3、41%和0.01%。受血者优先级交叉配血占58.76%。统计2021年配血不相容占比和抗筛阳性占比,对比未引进电子匹配选定配血时的2020年统计有明显改善,也使得输血更加安全可靠(P0.05)。结论 采用ABO和Rh系统抗原匹配后配血,使输血更安全、有效。【关键词】Rh表型 意外抗体 输血反应 电子匹配选定配血 【中图分类号】R4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587(2023)03-0379-05红细胞血型抗原是分布在红细胞膜的多态性抗原,截至2023年1月4日,国际输血协会(ISBT)定义了44个血型系统、1个血型集合、354种系统抗原(http:/www.isbt

4、web.org),其中最为重要的是ABO和Rh血型系统1。红细胞血型系统对输血具有重要意义,红细胞血型抗原不匹配输血可导致红细胞输注无效,重者可发生急性溶血反应,造成受血者预后不良。因此,临床配血输血工作格外重视红细胞血型抗原的存在。Rh血型系统是最复杂的血型系统,具有高度的免疫原性和复杂的多态性2,临床输血的重要性仅次于ABO系统3。RhD阳性血型在我国汉族及大部分民族中占比99.7%以上,RhD阴性仅为0.28%左右。Rh系统有56种抗原,其中与临床输血最密切的包括D、C、c、E、e五种抗原4,下文说的Rh系统表型抗原即指D、C、c、E、e五种抗原分型。除D抗原外,C、c、E、e抗原不相合

5、输血也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输血无效或输血反应。受血者一旦产生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若不进行其与献血者的Rh系统表型分型检测,单纯盲配很容易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不一定能够盲筛到合适的足量的血液制剂,严重影响患者输血治疗和安全。因此,常规引入Rh表型分型检测,确定受血者和献血者的Rh表型,根据匹配原则选定献血者标本进行血清学水平的交叉配血,实现Rh同型输注,可减少受血者意外抗体的产生,或本身有低剂量抗体避免刺激产生回忆反应,降低输血反应5。同时,Rh表型分型的检测有助于筛选抗筛阳性患者匹配血液成分,使得患者可以及时有效的输注匹配血液,进一步优化临床输血工作并保障输血安全。且长期输注Rh非同型血液制

6、剂,可以增加患者产生意外抗体的概率,为以后配血工作增加难度。电子匹配选定配血是指交叉配血前对献血者和受血者血液标本进行准确的ABO、Rh系统血型鉴定和意外抗体筛查,配血前通过输血管理系统,根据设定的匹配原则选择献血者标本进行配血,为受血者选择最适宜或最大程度相合的血制剂进行输注。并且通过系统的相关设置提醒,可以极大的避免人为的操作失误而造成配血错误,也进一步加强输血科自动化进程。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的产生概率及血清学交叉配血中盲配不相合发生的几率,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输血科的工作效率。材料与方法1 样本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21年住院和日间病房需要输注血液制

7、剂的手术患者、非手术患者、孕妇、新生儿等共14 602例次,献血者标本主要来自广州血液中心、广州从化血站、广州花都血站,共 J Clin Transfus Lab Med,June.2023,Vol 25,No.338023 262例次。2 试剂 Bio-rad ABO/RhD正反定型卡(凝胶基质中含有单克隆抗-A细胞株A5,抗-B细胞株LM306/686(LB-2)和抗-D细胞株LHM59/20(LDM3)/175-2。Ctl管是阴性对照;两个含“中性”胶的微管用于测反定型(用A1和B标准细胞);防腐剂:0.1%NaN3)、Bio-rad低离子/抗人球卡(低离子/抗人球卡6个微管的凝胶基质中

8、含有多特异性抗人球蛋白试剂(兔源抗-IgG和单克隆抗-C3d,细胞株C139-9)、Bio-rad 2号稀释液、达亚美0.81.0%标准A1和B试剂红细胞、达亚美2%抗体筛查标准红细胞、生科Rh血型抗原检测卡、一次性吸头、生理盐水。3 仪器 IH-1000全自动血型配血仪、SK-800生科全自动配血仪器、长春博迅全自动血型系统及各仪器配套的孵育器和专用离心机。4 电子匹配选定配血管理系统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采用的是迈科输血管理系统。电子匹配选定配血系统工作流程如下:检测人员在确定每个标本(包括受血者及献血者)检测无误的前提下审核结果,输血系统自动传输并接受储存结果。在患者需要输血时,输血信息

9、管理系统根据Rh血型匹配优先级和血袋有效期远近,利用计算机识别技术为患者自动匹配ABO血型、RhD血型同型,Rh其他血型抗原同型或相容的血袋,再利用仪器或手工进行交叉配血。5 方法(微柱凝胶法)5.1 ABO/RhD血型 采集受血者静脉血于含EDTA-K2抗凝剂的试管中;从献血者标本取下血袋上的一段已经含有抗凝剂的血辫转入试管内。可采用IH-1000和SK-800仪器检测受血者及献血者的ABO/RhD血型,也可采用手工加样法。将样品配制成0.8%1.0%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取50 L加入Bio-rad ABO/RhD正反定型卡前四孔内,后两孔Ac、Bc孔内分别加入达亚美0.8%1.0%标准试剂

10、红细胞A1和B各25 L,加入受血者或献血者的血浆50 L,放入专用离心机离心10 min后记录结果。5.2 抗体筛查 采集受血者静脉血于含EDTA-K2抗凝剂的试管中,可采用IH-1000仪器检测受血者抗体筛查结果,也可采用手工加样法。用Bio-rad低离子/抗人球卡标记、号孔,加入50 L达亚美2%抗体筛选标准红细胞,加入受血者50 L血浆,孵育15 min后,放入专用离心机离心10 min后记录结果。5.3 Rh血型其他表型检测 采集被检对象静脉血于含EDTA-K2抗凝剂的试管中;从献血者标本取下血袋上的一段已经含有抗凝剂的血辫转入试管内。采用长春博迅全自动血型仪检测其Rh其他表型分型情

11、况,也可采用手工加样法。将样品配制成0.8%1.0%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取50 L加入C、c、E、e、ctl孔内,放入专用Rh分型专业离心机离心5 min(900 r/min2 min,1 500 r/min3 min)后记录结果。5.4 Rh表型匹配原则 优先级(完全相合):Rh表型5种抗原完全相匹配;优先级(抗原回避):避免患者在输注红细胞的过程中引入新的抗原(如:输血者为:DCEe,献血者为:DCe);优先级(引入弱抗原):遵循免疫原性强弱(DEcCe)的顺序进行匹配,在输注红细胞过程中引入相对弱的新的抗原。5.5 配血 多采用IH-1000仪器进行仪器配血操作。或采取手工配血方法:取抗

12、人球蛋白卡,在两个微柱下分别标记分别标明“主侧”和“次侧”。主侧微柱加入献血者0.81.0红细胞悬液50 L和受血者血浆25 L。次侧管加入受血者0.81.0红细胞悬液50 L和献血者血浆25 L。将卡放在恒温专用孵育器中孵育15 min,取出后用卡式专用离心机离心10 min,观察红细胞在微柱中的分布情况,判断阴性或阳性结果。6 统计学处理 Rh血型表型依照AABB第19版表达方式;用WPS2018记录实验数据,使用SPSS23.0进行数据的统计描述与分析,定性变量资料的多组间差异分析使用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分析,两两组间比较时的检验水准须根据Bonferroni调整法思想

13、进行校正,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原频率计算为该抗原阳性例数与统计总例数之比。结 果1 对14 602例次受血者和23 262例次献血者的ABO分型及Rh表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DCCee、DCcEe、DCcee、DccEE、DccEe、DCCEe、DCeEE、Dccee、DCCEE共九种不同Rh分型在献血者和输血者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各型比例存在差异,其中DCCee和DCcEe表现型最多,两者在献血者及受血者中占所有比例均在75%以上,相反Dccee和DCCEE这2种表现型在人群中极为罕见。分布见表1。2 RhD阳性样本C/c/E/e抗原分布及百分率 14 602例受血者和23 262

14、例献血者RhD阳性C、c、E、e抗原分布见表2。献血者及受血者4种抗原(C、c、E、e)阳性所占百分率由高到低依次为eCcE。3 电子匹配选定配血的Rh匹配原则相容性输注比例临床输血与检验2023年6月第25卷第3期381 表1 献血者及受血者ABO分布及Rh表型分布(%)分型A(%)B(%)O(%)AB(%)合计P值DCCee献血者(3 314)14.25(3 153)13.55(5 121)22.01(756)3.25(12 344)53.072=1.777,P=0.620受血者(2 074)14.20(2 135)14.62(2 896)19.83(490)3.36(7 595)52.0

15、1DCcEe献血者(1 790)7.69(1 768)7.60(2 812)12.09(446)1.92(6 816)29.302=5.803,P=0.122受血者(1 212)8.30(1 180)8.08(1 716)11.75(287)1.97(4 395)30.10DCcee献血者 (565)2.43(562)2.42(929)3.99(124)0.53(2 180)9.372=11.533,P=0.09受血者 (361)2.47(369)2.53(488)3.34(95)0.65(1 313)8.99DccEE献血者 (252)1.08(245)1.05(397)1.71(62)0.

16、27(956)4.112=1.166,P=0.761受血者 (187)1.28(184)1.26(266)1.82(47)0.32(684)4.68DccEe献血者 (173)0.74(173)0.74(208)0.89(28)0.12(582)2.502=3.650,P=0.302受血者 (106)0.73(100)0.68(136)0.93(28)0.19(370)2.53DCCEe献血者 (68)0.29(44)0.19(109)0.47(12)0.05(233)1.002=2.272,P=0.518受血者 (42)0.29(37)0.25(61)0.42(7)0.05(147)1.01

17、DCcEE献血者 (16)0.07(14)0.06(20)0.09(3)0.01(53)0.232=1.715,P=0.634受血者 (8)0.05(11)0.08(11)0.08(4)0.03(34)0.23Dccee献血者 (25)0.11(20)0.09(48)0.21(3)0.01(96)0.412=3.582,P=0.310受血者 (12)0.08(22)0.15(21)0.14(6)0.04(61)0.42DCCEE献血者 (1)0.00(1)0.00(0)0.00(0)0.00(2)0.01P0.999 9*受血者 (2)0.01(1)0.01(0)0.00(0)0.00(3)0

18、.02*表示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所得P值。表2 献血者及受血者C/c/E/e抗原分布(%)项目CcEe受血者抗原频率72.7027.3021.7678.24献血者抗原频率73.5326.4720.7579.25 表3 献血者和输血者Rh表型匹配原则相容性输注比例分布情况(%)ABO血型实验组(优先)对照组(优先+优先)A(7 989)16.38 (5 239)10.75 B(7 550)15.49 (5 229)10.73O(11 451)23.49 (8 271)16.97AB (1 656)3.40 (1 368)2.81合计(28 646)58.76(20 107)41.24表4 2

19、021年度与2020年度不相容与抗体阳性占比情况分析项目2021年度2020年度配血相容例数48 75345 544配血不相容例数398658不相容/相容比值0.82%1.44%抗体阴性例数35 30430 299抗体阳性例数239257抗体阳性/阴性比值0.68%0.85%分布 根据2021年度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医院电子匹配选定配血流程,在输血管理系统程序设置的支持下,按照表型优先匹配的原则进行献血者血样选定,选择后采用仪器或手工方式进行交叉配血操作。现将2021年度我院已配血的选择情况做回顾性统计,优先级分为一类设为实验组,将优先级级和级合并为一个对照组进行比较,其中达到优先级输血标准的

20、比例可以达到58.76%。而出现抗原回避和出现引入异种抗原的优先及级的输血比例为41.24%(表3)。据统计,2021年度配血相容例数为48 753人次,不相容例数为398人次,不相容占比为0.82%;而比对2020年,即我院尚未引进采用Rh匹配原则的电子选配配血时,配血相容性例数为45 544人次,不相容例数为658人次,不相容占比为1.44%,不相容率有明显改善(Z=9.06,P0.01)。再比对意外抗体阳性概率:2021年度为239人次,阴性35 304人次,阳性占比0.68%;2020年度抗筛阳性为257人次,阴性30 299人次,阳性占比0.85%,抗筛阳性产生概率也有明显的降低(Z

21、=2.52,P=0.010.05)(表4)。讨 论Rh血型系统是人类血型系统中最复杂、最具有遗传多样性的红细胞血型系统之一,临床上Rh血型系统产生的意外抗体不仅可能导致交叉配血困难,还可能导致受血者出现迟发性溶血反应。长期、反复输注Rh非同型血液制剂可能导致受血者体内出现引起输血反应的抗体6-7,虽然随着时间的推延,抗体滴度可能减低,达不到检测强度,若再次接触,出现回忆反应,即可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甚至溶血反应等。J Clin Transfus Lab Med,June.2023,Vol 25,No.3382因此Rh同型输注意义重大,既可以避免对患者的免疫刺激,减少产生意外抗体的概率;也可以避免

22、无效输注,避免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Rh同型输注越来越受到输血界的重视。Rh血型系统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短臂3区6带(1p36.11),由两个独立的基因构成:RHD/RHCE。RHD基因与RHCE基因高度同源,高度相似,二者都是从RHAG(030血型系统)基因突变进化而来,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RHAG基因先形成RHCE基因,然后再形成RHD基因,RHD基因与RHCE基因的核苷酸有约98.6%相同。不同的RHD/RHCE基因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不一致,而且基因突变的情况也不一样8。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RhD阳性的人群中C抗原的频率约占7080%,c抗原、E抗原的频率大约为2040%左右,e

23、抗原频率在80%左右9,这与本次的统计数据基本相符。Rh系统的单特异性抗体、多重抗体和复合抗体是导致疑难配血、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因素10。文献显示,临床检出的意外抗体中,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约占80%,抗体频率依次为抗-E、抗-c、抗-C和抗-e11,根据抗体产生频率制定合适的Rh配血匹配规则,进行、级匹配选定,可以大大减低意外抗体产生的概率。我院2021年度配血不相容例数及输血反应发生率均较尚未引进Rh电子匹配选定配血的2020年度明显减少,可以初步得出结论:采用Rh匹配输血后,可以较大程度的避免意外抗体的产生,也降低患者发生输血反应,对患者尤其是有长期输血需求的患者减少了后

24、续配血难度。在以往回顾性研究中有报道,由意外抗体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致病抗体主要来自于Rh和MNS两个血型系统,且Rh系统以抗-D、抗-E比较常见,Rh血型系统抗体占比94.48%,除抗-D外Rh其他血型系统同种抗体占比33.72%12。鉴于国家放开三胎政策的落地实施,有多次妊娠史和输血史的孕妇逐年上升,因此加强孕妇产前Rh系统同型输注非常有必要。引进Rh匹配规则配血可以降低患者产生意外抗体概率,降低孕妇产生新生儿溶血的概率,有利于保障患者及患儿用血安全。根据我院目前整体工作运营情况及我科发血情况统计分析,2021年我科大部分红细胞悬液制品发往血液科(含血液门诊、小儿血液、小儿肿瘤)及层流病房,

25、共约占41.37%输注次数,妇产科占3.15%输血次数,说明我院既有大量反复输血病人又含较多有生育需求病人,因此输注Rh同型血液制剂,尽量避免产生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非常有必要。然而,受血源供应关系和输血需求较大等因素影响,实际临床工作中并不能完全按照Rh匹配原则交叉配血。希望可以进一步通过多方协调努力,使该数据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深圳市医师协会据此发布了Rh血型相容性输血指南,该指南建议患者优先选择Rh同型或相容性方案。当无同型或相容血液成分可供选择时,宜根据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产生概率,按指南的方案选择血液成分13。最新发布的WS/T 795-2022儿科输血指南也提到宜根据AIHA患儿

26、输血相容性检测情况和输血紧急程度,输血最低要求时ABO、RhD血型与患儿相容;其他血型宜为C、c、E、e、JKa、JKb抗体表型相配,也可为C、c、E、e抗原表型相配。因此,常规建立Rh系统表型分型信息库,根据Rh表型匹配原则进行配血,是保障输血安全的重要举措。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参 考 文 献 1 LIU Y,LV Y,XU D D,et al.The necessity of clinical Rh phenotypic serological detection and homotypic infusion in patients with repeated blood

27、 transfusionJ.Med Sci Monit,2020,26:e921058.2 王磊,吴学忠.受血者与供血者Rh(D、C、c、E、e)抗 原 相 容 情 况 的 回 顾 性 分 析J.临 床 输 血 与 检验,2021,23(2):181-18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输血医学术语S.2020.4 易品,黎诚耀,邵超鹏.RHCE基因和RhCcEe抗原研究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2):1283-1287.5 ASHFORD P,GOZZARD D,JONES J,et al.Guidelines for blood bank computingJ.Tr

28、ansfus Med,2000,10(4):307-314.6 郭文敬,刘燕明.输血前抗体筛检临床意义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4):3047-3048.7 顾红.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输血安全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2,18(8):1178-1180.8 王晓宁,程野,钟靖,等.431839例临床样本Rh(D,C,E,c,e)血 型 分 型 检 测 结 果 及 分 析 J .中 国 实 验 诊 断学,2022,26(1):104-106.9 陈尚良,曾月婷,廖扬勋,等.RhC、c、E、e抗原在输血相容性中的意义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1):1-3.10 乔静,

29、刘庆生,庞新丰,等.53例Rh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抗体分布及新生儿溶血病发生关联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21,34(8):874-877.11 高凯旋,张少强,杨元铭,等.电子配血技术对减少输血患者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产生的意义J.中国输血杂临床输血与检验2023年6月第25卷第3期383DOI:10.3969/j.issn.1671-2587.2023.03.017*本 课 题 受 安 徽 省 高 等 学 校 科 学 研 究 项 目(No.2022AH051214)资助作者单位:241000 芜湖,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作者简介:李宜文,主要从事临床输血与免疫研究,(E-mail)。通

30、信作者:唐宗生,主任技师,博士,主要从事临床输血与免疫研究,(E-mail)。论著FFP输注对新生儿血凝指标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李宜文 余岚静子 陶雨琦 汪沁 唐宗生 【摘要】目的 比较新生儿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前后血凝常规参数的变化,探讨新生儿FFP输注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55例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患者,回顾性分析FFP输注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各基线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新生儿输注FFP后对凝血功能各个指标都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儿输注FFP后各凝血指标的增减幅度(FFP输注前/FFP输注后)与其胎龄、体重、APGAR评分及输注量无

31、显著相关。结论 FFP输注可显著改善重症新生儿的凝血功能,同时有助于患儿的纤溶系统功能的恢复,降低患儿发生血栓的风险。【关键词】血浆输注 新生儿 凝血功能 新鲜冰冻血浆 【中图分类号】R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587(2023)03-0383-05Effect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FFP Infusion on Hemagglutination Index of Newborn Li Yiwen,YU-LAN Jingzi,TAO Yuqi,et al.Depart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The Fir

32、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annan Medical College,Wuhu 241000【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FP infusion in neonates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we compared the changes of coagulation convention parameters before and after fresh frozen plasma(FFP)infusion and.Methods A total of 55 pat

33、ients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changes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FFP infusion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Results All indexes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FFP infusion in

34、 neonates(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crease or decrease of coagulation indexes after FFP infusion(before/after FFP infusion)and gestational age,body weight,APGAR score and infusion volume.Conclusion FFP infusion can cause the changes of hemagglutination index in neonat

35、es,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otting function of critically ill neonates,and contribute to the recovery of fibrinolytic system,to reduce the risk of thrombosis in children.【Key words】Plasma infusion Newborn Coagulation function Fresh frozen plasma新生儿凝血因子水平低、凝血功能弱,容易受各种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发生凝血功能障碍1-3。新生儿胎龄越小凝血功

36、能越不健全,出血、凝血功能异常及DIC等发生率就越高3-4,出血性疾病是新生儿期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5-6。而出生窒息、胎膜早破等是早产儿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7;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等凝血相关指标与早产儿病情危重程度密切相关,相对足月新生儿,危重早产儿更易发生凝血功能异常7。在本项研究中,共55名新生儿接受了新鲜冷冻血浆(FFP)的输注用以改善凝血功能,通过测定患儿输注前后APTT、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D-二聚体(D-D)等指标的变化,旨在分析探讨血浆输注对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6月2022年9月我院产科出生且出生后立即转入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新生志,2021,34(3):210-213.12 杨茹,李刚,何欣,等.Rh、MNS等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测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9,32(1):109-112.13 深 圳 市 医 师 协 会.Rh血 型 相 容 性 输 血 指 南(试 行)S.2021.(收稿日期:2023-04-13)(本文编辑:刘磊)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