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 年第 4 期(总第 264 期)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事业得到空前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条件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1978 年,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数量仅有 4个;2021 年,实现通借通还的公共图书馆(分馆)、服务点、自助图书馆共计 694 个,公共图书馆服务已全面延伸至全市 176 个镇街1 28,一个覆盖城乡、互联互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正在发展成熟。广州市结合国情市情走出了一条“图书馆之城”建设的特色道路,本文通过回顾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现代化进程,分析总结其中的“广州经验”,探讨新时代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进一步深化
2、发展的方向。1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现代化进程1.1改革开放中的复兴与开拓(19782003)广州市是省会城市和岭南文化中心,其公共图书馆事业在全国范围来说起步较早,但早期发展速度缓慢且几经波折。改革开放以前,广州市公共文化资源匮乏,图书馆事业基础相当薄弱,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广州市锐意推进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图书馆事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各区(县)公共图书馆陆续从文化馆分离出来,独立建制,迁入新建或置换的空间更为充裕的馆舍并对公众开放。广州图书馆于 1982 年 1 月 2 日建成开放,结束了广州市 27 年没有
3、市级公共图书馆的历史;19821993 年,增城、东山、荔湾、白云、越秀、黄埔、海珠、天河、芳村等 9 个区(县级市)的图书馆先后建成开放;1996 年 6 月 1日,广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开馆,至此,广州市、区(县级市)两级公共图书馆服务架构基本成型。随着图书馆事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图书馆员专业教育问题得到重视,1980 年起,中山大学、华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回顾与思考黄妙贤(广州图书馆)摘要:文章回顾了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现代化进程的三个阶段,总结其中蕴含的“广州经验”:持续深化的政府部门“放管服”改革、科学创新的公共图书馆体系设计、蔚然成风的行业自治和行业自律、聚合多元主体
4、的社会合作新模式等。最后,对新时代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进一步深化发展的方向进行分析和探讨。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事业;广州市;改革开放中图分类号:G25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8214(2023)04004708Review and Refle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y Cause in Guangzhou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Huang MiaoxianAbstract:Through reviewing the three stages of public library mo
5、dernization in Guangzhou,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at“Guangzhou experience”lies i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streamlining administration and delegating power,improving regula-tion and upgrading services”by the government,scientific innovation of public library system design,industry autonomy andself-di
6、scipline formation,new mode of social cooperation with aggregation multiple subject,etc.Finally,the direction of furtherdeepening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y cause in Guangzhou in the new period is discussed.Keywords:Public Library;ublic Library Cause;Guangzhou;Reform and Opening up学术探讨 工作研究04
7、7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 年第 4 期(总第 264 期)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先后开设图书馆学相关专业,以满足地区图书馆事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广州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潮也让图书馆行业对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产生了困惑和迷茫,各类型图书馆纷纷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和创收,有从事业型向经营型转轨的趋势。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广州地区图书馆界与海内外同行开展交往合作,汲取先进理论与技术经验,在了解世界各国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公共图书馆本质属性和文化属性进行反思和讨论,逐步确定并倡导“以读者为中心”的人本
8、服务理念。尽管这一时期的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速度与其他行业相比存在差距,但公共图书馆事业还是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各公共图书馆大幅加强了基础业务及自动化网络化体系建设力度,图书馆馆舍面积、藏书量、投入经费、从业人员等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 2003 年底,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数量增至 15 个,总藏书量增至 864 万册,阅览座位数量增至 6,896 个,接待读者达 870 万人次,书刊文献外借 512 万册次,分别是 1981 年的16.73 倍和 5.75 倍2-3。1.2规范化、法治化的探索与突破(20042012)进入 21 世纪,国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引导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规
9、划规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4,各级政府不断完善财政政策保障机制,文化事业经费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广州市进入了以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主线的全面覆盖、加快发展的新阶段,着力补齐各项文化民生短板。同时,广东省深圳市、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湖北省等地区也相继制定地方性公共图书馆条例或管理办法,在图书馆规范化、法治化建设方面作出大量探索。广州市公共图书馆行业对标国内外的相关标准,公共图书馆建设逐渐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一是国家层面一系列与公共图书馆相关的政策相继发布,不仅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给予文化政策层面的规划指导,同时也营造更为繁荣的政策发展环境。如,关于深
10、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2005)、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6)、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2)等,各项规划意见都充分肯定了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公益性发展性质进行了明确和重申,党和国家重新确立公共图书馆公共、公开、平等、免费、共享的基本理论和正确发展方向5。随着我国公共图书馆本质职能回归,文化部、财政部于 2011 年联合下发 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站(馆)免费开放工作的意
11、见 ,推动全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并完善相关免费开放经费保障机制6。国家还为公共图书馆实体建设制定了相关标准,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2008)和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2008)突破了以往单纯按照公共图书馆行政管理级别确定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的体例,确定了以服务人口作为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的基本依据7。在公共图书馆服务方面,2011 年底,公共图书馆服务领域第一个国家标准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 颁布,其对于改善公共图书馆服务条件,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品质、效能和效益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国家层面公共图书馆法治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法规体系的持续完善,为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12、和良好的法治环境。二是改革开放的外部驱动和事业快速发展的内在需要为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提供了开放的国际视野和广阔的发展空间。2004 年,广州图书馆新馆建设项目立项,建设项目位于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南端,拟建建筑面积约 9.5 万平方米,工程投资概算为 8.4 亿元人民币(不含征地费用)。2005 年,广州图书馆车陂广氮分馆成立,学术探讨 工作研究048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 年第 4 期(总第 264 期)揭开了公共图书馆社区分馆建设和联合图书馆改造升级的序幕。2006 年,广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广州市图书馆专业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全国图书馆界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启动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
13、立法研究及起草工作,同年,超过 2万平方米的黄浦区图书馆新馆落成开放。20072010 年,广州市越秀区、增城区、从化区先后通过改造或新建等方式,有效改善区属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2007)和 广州市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2009),提出建成“15 分钟社区文化圈”,切实实现“10 分钟文化圈”、农村“10 里文化圈”,极大地推动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基层网络建设8。2008 年,广州图书馆全面开通数字资源原文服务,传统与数字图书馆服务并重的复合型图书馆基本形成。2010 年,广州图书馆与区(县级市)图书馆通借通还项目正式启动,广州市属公共图书馆
14、进入联盟服务时期。2011年,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实现全面免费开放,在推进免费开放过程中,广州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主动适应新常态,健全服务项目,创新服务形式,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2012 年,广州市首次提出“图书馆之城”建设目标,再次启动公共图书馆立法和制度设计工作。这一阶段,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在馆舍建设、人才培训、业务规范、图书通借通还、助推全民阅读等领域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广州市图书馆条例 的立法研究及内容编制工作推进了地方性法规的建设进程,促进了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1.3图书馆之城的崛起与提速(2013 年至今)国家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
15、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3)、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201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2017)先后发布,对公共图书馆的设施布局、服务体系、公共数字文化、免费开放、社会化发展、考核评价、人才经费保障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构筑了公共图书馆制度体系,为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市、区两级政府的空前重视,财政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以 2013 年广州图书馆新馆全面开放为标志,广州市相继涌现了一批设施现代、
16、功能完善、馆舍宽敞的图书馆。如,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在原广州图书馆中山四路旧馆基础上改建,建筑面积达 1.8 万平方米1 78,黄埔区图书馆总馆(香雪馆)、南沙区图书馆、白云区图书馆、花都区图书馆分别于 2015 年、2020 年、2021 年、2022 年建成开放,大幅提升了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的综合承载力和保障能力。同时,政府持续加强街镇分馆建设力度,截至 2021 年底,全市 176 个镇街都设立了公共图书馆(分馆)、服务点、自助图书馆,其中 233 个镇街级分馆、67 个社区级分馆实现了通借通还,图书馆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公共图书馆(分馆)建筑面积累计达54.88 万平方米1 29,覆盖
17、率和建设水平稳步提高,“图书馆之城”建设渐入佳境。随着广州科技图书馆以及番禺、海珠、越秀、天河、荔湾等区图书馆新(改)建项目的推进,未来区域内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广州市政府不仅全力保障和支持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还主导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法规、政策、制度顶层设计。2015 年,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 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152020)相继出台,为区域内公共图书馆事业加快发展、协调发展提供了制度及政策保障,标志着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进入了法治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之后,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方案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
18、源剔除规定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第三方评估管理办法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建分馆工作指引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规范(DB4401/T95-2020)、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技术规范(DB4401/T 96-2020)等配套制度规范颁布实施,学术探讨 工作研究049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 年第 4 期(总第 264 期)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完善,为区域内公共图书馆专业化转型、有序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及制度保障。2015 年以来,广州市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事业经费保障机制,全市公共图书馆经费投入的平均增长率达 8.04%,2021 年全市公共图书馆总经费投入 4.47 亿元,文献购置
19、费 6,173.99万元1 42-44。全市馆藏文献规模持续扩大,资源类型日趋丰富,2021 年馆藏总量达 3,070.70 万册(件),人均藏量 1.64 册(件),年新增藏量176.39 万册(件)1 4。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数量和质量均获得较大提升,共有从业人员 1,630人,平均每 1.15 万常住人口配备 1 名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527 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占比 28.26%1 37,39。各级图书馆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图书区域定位、自动分拣、自助借还、预约配送、智能盘点等功能,致力打造新型智能图书馆。当前,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硬件设施、政策环境、经费保障、馆藏文献量、数字化
20、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均实现跨越式提升,各级公共图书馆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公共图书馆文化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显著提升。2019 年,全市公共图书馆读者到馆人次峰值达 2,940.84 万人次9,20202021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市公共图书馆实行有限度开放,尽管到馆人次受到较大影响,2021 年下降至 1,716.45 万人次1 10,但注册读者量、外借文献量、读者活动、数字信息资源利用量等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全市公共图书馆注册读者量增至 458.77 万人,占广州市常住人口的 24.39%,外借文献量达到历年最高值,合计 3,272.21 万册次,线上线下读者活动共计 1.83
21、万场次,数字信息资源的下载、浏览量逾1.58 亿篇(册)次1 3。各级公共图书馆都创设了特色品牌,如,广州图书馆的“广州新年诗会”入选国际图联营销大奖 10 个最富于启发性项目;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一个故事 一国文化各国领事讲故事”活动已成为该馆在业界的独特品牌;白云区图书馆开展“云语者”有声读物录制活动,招募志愿者为视障人士“捐声”。广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正逐步走向成熟,群众惠及率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供给能力走在全国前列,由政府主导的“广州模式”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示范引领作用10。2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广州经验”2.1持续深化的政府部门“放管服”改革为了加快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
22、展进程,广州市委、市政府,特别是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办图书馆和管图书馆”向“为图书馆服务”转变,不断改革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立法驱动,积极推动公共图书馆的立法进程。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以下简称 条例 )于2015 年 5 月 1 日正式实行,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顶层设计,对标上海、香港等地区,对全市公共图书馆事业进行整体设计,编制实施“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将街镇图书馆作为发展重点并量化相关指标,为街镇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导。制度护航,在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规范、馆藏管理、
23、考核评估、社会合作等细分领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制度,进一步规范行业有关标准,健全公共图书馆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要素保障,用地、经费、人员、设施设备等要素投入不断强化,依常住人口人均指标提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馆藏总量、年新增藏量、从业人员配备等发展标准,建立公共图书馆要素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投入保障水平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4 倍。以经费投入为例,广州市公共图书馆 2019 年的经费投入为 5.23 亿元,达历史最高水平,较 条例 实施当年的 2.81 亿元增长了 86.12%,尽管 2020 年、2021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政府保障投入趋于收紧,但仍分别达到 2015 年的 1.73 和 1
24、.59 倍1 41。政府高保障对应产出图书馆高服务效能,2019 年全市公共图书馆读者到馆人次、外借文献量、注册读者量、举办活动场次分别比 2015年增长学术探讨 工作研究050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 年第 4 期(总第 264 期)128.24%、137.69%、91.66%、420.96%5。除保障公共图书馆基本运转、设施设备建设和文献购置等经费支出外,积极改善区、街镇图书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情况,20152016 年,广州市财政对各区图书馆建设及购书资金投入分别为 4,600 万元和 5,600 万元11。20172019年市财政投入 1,670 万元,各区提供配套资金,专项扶持 6
25、3 个街镇图书馆和 23 个市民书房新建改造12,有效提升了基层图书馆的设施保障水平。同时,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引导和撬动作用,由政府统筹引导扶持,各级图书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采取文教融合、文商融合、文企融合等方式,与学校、企业、产业园区、地产商等各类社会机构合办分馆,社会力量负责提供场馆和日常运营,总馆负责提供图书及借阅设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截至 2021 年底,与社会力量合建分馆 104个,全年吸引社会力量投入资金超过 8,300 万元,投入空间资源约 6.78 万平方米,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137 人,服务读者 171.28 万人次,外借文献逾 104 万册
26、次1 51。2.2科学创新的公共图书馆体系设计根据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结合区域内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实际,提出建立以广州图书馆为中心馆,区公共图书馆为区域总馆,镇、街道公共图书馆为分馆的中心馆总分馆体系化发展模式,创新了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采取分阶段、抓重点的方式,将发展重点首先定位在街镇图书馆层级。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立法重点解决街镇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保障不足等问题,将公共图书馆服务保障提升至街镇层级。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152020)提出,构建普遍均等、惠及全民、设施齐全、布局合理、资源共享、服务高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13。广州图书馆作为全市公共图书馆的中心馆,协调
27、各级图书馆共同推进全市服务体系建设,构建通借通还服务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及数字图书馆三大业务平台;各级图书馆作为区域总馆,负责区域内所属分馆的文献信息资源统一采购、编目、物流配送以及人员统筹调配等,保障街镇分馆的资源投入,推动实现街镇分馆的可持续发展;街镇分馆作为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分子”,近距离为公众供给文化生活养分,是广州实现“图书馆之城”建设目标的关键所在。中心馆与总分馆相结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在广州成功落地并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广州图书馆 2021 年被授予“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称号,黄埔区图书馆 2022 年入选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这些都说
28、明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体系设计在全国范围具有示范意义。2.3蔚然成风的行业自治和行业自律条例 厘清了各级公共图书馆机构职责,把中心馆、区域总馆等各级公共图书馆职责上升为法定责任,成为促进行业自治、行业自律的催化剂。首先,广州图书馆作为中心馆,在服务体系建设、文献信息资源采购、数字图书馆建设、业务标准和服务规范制定实施、通借通还、信息统计发布等领域充分发挥行业龙头的主导和引导作用,以新馆建设为契机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各区政府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其次,作为地区图书馆行业协会,广州市图书馆学会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促进行业责任机制的发展。如,组织参观访问、人员培训、会议交流、书刊交换等多形式多
29、层次的对外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行业领先地区同行来穗交流对话、互学互鉴,赋予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更加国际化的视野,接轨世界学术前沿,让整个行业形成高点站位并奋力追赶的良好氛围。最后,行业内强化服务效益观念,构建全方位的监督检查体系。2015 年起,广州图书馆每年编写并发布 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年度报告,该报告不仅可以对外宣传广州市各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扩大行业社会影响力,还可以强化社会监督,畅通公众参与图书馆服务管理渠道。2017年,广州图书馆专项委托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研究团队参照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目标,构建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指数指标体系,20182021 年,广州图
30、书馆沿用该指标体系计学术探讨 工作研究051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 年第 4 期(总第 264 期)算全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指数与各区图书馆事业发展指数1 62,并在 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通过行业内部定量评估,清晰呈现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区域协同发展状况,结合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每两年组织的第三方公共图书馆评估结果,倒逼各级公共图书馆找差距、补短板。2.4聚合多元主体的社会合作新模式伴随着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文化+”“数字+”多种业态融合模式不断涌现,为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机遇。“图书馆+”社会合作新模式应时而生、应时而兴,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逐
31、步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管理和服务。合作办馆。按照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化+商业、文化+企业等融合模式引入社会力量,政府文化部门负责统筹布局、把控标准,社会力量负责提供场地、装修以及日常管理,市、区级图书馆负责提供图书和借阅设备,以“一带多”形式共建形态多样的分馆,覆盖社区、商场、书店、地铁、候诊室、候车室、候机室、咖啡馆、餐厅、酒店、广场公园等网点,实现服务的便捷化、均等化,提升用户的文化体验,如越秀区图书馆与广州传祺公园、黄花岗公园、广州动物园、中山纪念堂等合作打造花园书吧品牌。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应用“图书馆+”的概念,各级公共图书馆联合政府机构、高校、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联合举办讲座
32、、展览、培训、阅读推广等活动。如,2021年,广州图书馆共有公共交流服务合作伙伴共计309 个,联合举办 1,230 场次交流活动,主题涵盖本土文化、多元文化、特殊群体服务、学术研究合作、公益阅读等,合作范围广泛,合作伙伴可折算成经费的投入为 660.7 万元,约占年度总经费的 3%1 80。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借助互联网工具使图书馆服务外延不断扩大,大幅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如,“图书馆+物联网”,联合邮政快递服务打造线上借阅平台,为市内读者提供送书上门以及代还书服务,开发微信、支付宝服务小程序,实现在线注册办证,并为读者提供“点对点”通借通还服务。通过“图书馆+”多种业态叠加,广州地区公共
33、图书馆积极打造开放式复合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多方合作共赢的发展“共同体”。3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经过改革开放这 40 多年的发展,广州市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图书馆之城”服务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在肯定显著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事业高质量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1)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构筑政府纵向协调投入,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横向联合投入的多元化投入体系是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实现公共图书馆事业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各个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自觉程度尚未达到一定水平的
34、情况下,政府要以主体地位进行组织、引导或扶持。一是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可以考虑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入建设的图书馆按其总投资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或所得税抵扣,提供运营补贴,实行减免房租、物业管理费、水电费等优惠措施。二是金融政策倾斜。引导金融机构对社会参与建设公共图书馆提供融资保障,以低息、无息、贴息等方式进行金融支持。三是成立市公共图书馆发展基金或由其他公共文化赞助中介机构组织募捐、接收捐赠,鼓励社会各界出资认建、认捐、认养公共图书馆设施设备,或冠名专项文化服务、活动,支持以设施、设备、图书资料、有价证券、服务、人力资源等多种形式捐资助建公共图书馆。四是考虑发行文化债券和彩票,通过向
35、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个人投资者等发行文化专项债券,以较高利率和较长期限来筹集建设资金,或考虑设立文化彩票,与体育彩票合并发行,统一集资、分项管理,吸纳社会零散资金。通过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长效激励机制,推动形成公共图书馆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经费来源多样化。(2)提升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广州市各区的基层分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依然存学术探讨 工作研究052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 年第 4 期(总第 264 期)在。基层分馆在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是数量最多、覆盖面最广、最贴近市民日常生活的网络节点,近年来基层分馆数量有了大幅的提升,街镇分馆、社区分馆的数量从 2015 年的 68个
36、14增至 2021 年的 300 个1 29,其对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贡献度持续提升。但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基层分馆的文献外借量、新增注册读者量、读者参与活动人次仅约占全市公共图书馆总量的 10%至 15%,并且主要集中在服务效能前 50 位的基层分馆1 102,“头部”效益凸显,“尾部”的基层分馆仍处于较低水平运行,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在基层图书馆选址建设方面,广州要因地制宜盘活公建配套设施和社区设施,进行镇街分馆和社区图书室的建设,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图书馆要在功能分区、室内设计和氛围布置方面下功夫,力争成为市民乐见的“打卡”点。广州市要探索建立符合基层图书馆实际的绩效评价体
37、系,运用科学的考评机制促进分馆建设水平的提高及效能的提升。针对基层图书馆建立专人定期走访、定点跟踪制度,对服务效益低下或硬件不达标的基层图书馆进行针对性帮扶甚至升级改造,提高其馆藏资源、硬件设备、工作人员等方面的配置,将总馆成熟的活动品牌资源下沉基层,进一步提升基层图书馆的阅读空间品质和专业化服务水准。广州市应发挥基层图书馆遍布广州市 176 个镇街的优势,联动市、区、镇街三级公共文化机构,如博物馆、文化馆、展览馆、美术馆、科技馆、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推动“图书馆+”融合发展,以基层图书馆为支点,推动讲座、教育、培训、节目、电影、文艺指导等文化资源下沉,将基层图书馆打造成复
38、合型社区文化空间。基层公共图书馆是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服务效能新的增长极,因此,要大力提升街镇分馆、社区分馆的管理与服务水平,拓宽其服务边界,使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整体绩效取得更大突破。(3)建立健全文化志愿服务机制。虽然广州市于2015 年成立了专门的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并发布了 文化志愿服务倡议书 ,但文化志愿服务相对一般志愿服务而言还是十分薄弱。文化志愿者有别于一般志愿者,其提供的志愿服务以文化知识、文化技能、文化才艺为基础,通过开展文艺演出、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等志愿服务,可有效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益,解决公共文化供给不足问题。当前,各级公共图书馆对文化志愿者的重视不足,尚未建立健全注
39、册登记、培训进修、回馈激励等相关制度,文化志愿者更多的是凭借个人的热情和兴趣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缺乏规范性、统一性、持续性。广州市应重视发挥文化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应推动文化志愿服务相关规划政策的制定和发布,引导区域内学校、企业、社区、行业协会、非营利性组织、文化艺术团体等成立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并与公共图书馆建立合作关系。此外,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一方面要构建文化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健全文化志愿者管理培养制度,探索拓宽志愿者服务边界与参与形式,让文化志愿者参与到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技能培训、展览策划、导览讲解、艺术展演等环节中,另一方面也要发掘文化志愿者资源,可参照“场地伙伴计划
40、”15及“艺游计划”16,公开招募公共文化服务“合伙人”,开放图书馆场地设备资源,支持符合要求的社团组织甚至个人提供展览、培训、讲座及演出等公益性文化服务,作为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基层图书馆服务供给不足的有益补充。(4)完善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保障及激励机制。2021 年,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共计1,630 人,按 2021 年末广州常住人口 1,881.06 万人计算,平均每 1.15 万常住人口配备 1 名全职的图书馆工作人员1 37,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稳定增长,特别是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从2015 年的 304 人增至 355 人1 39。但从总体来看,从业人员整体基数以及专业技
41、术人员数量仍显不足,近五年市、区级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在 38.66%42.80%间浮动1 39,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亟待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支持在职进修、职业学术探讨 工作研究053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 年第 4 期(总第 264 期)规划帮扶等方式优化从业人员结构,鼓励各级公共图书馆以岗位聘用、项目聘任或合作、兼职、定期服务等多种形式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同时,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标准、激励约束和选拔使用机制,按照“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逐步形成低基础、高浮动的薪酬分配机制,探索完善合同制、劳务派遣
42、、社会购买服务等用工类型人员的层级递进式薪酬体系,充分调动文化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各级公共图书馆还要进一步完善本馆的继续教育制度,通过与大专院校、培训机构联建培训基地、举办研修班等方式,加强队伍教育培训和专业化建设,不断提升队伍职业素养。展望未来,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要在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坚实基础上,持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推进“图书馆之城”高质量发展,避免无序扩张、建而不用、用而不善等问题,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注 本文引用 20152021 年广州市各级公共图书馆(分馆)、服务点、自助图书馆的各项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各责任主体向广州图书馆
43、中心图书馆办公室填报的统计数据,具体参见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2015 年度报告 及 20162021 年 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年度报告 。参考文献 1 方家忠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年度报告2021 M 广州:广州出版社,2022.2 广州市统计局广州统计年鉴 2004 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612.3 广州市统计局广州五十年(1949199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661.4 中国政府网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丰硕成果 EB/OL.20221217 https:/ 王世伟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发展道路初探(上)J 图书馆杂志,2013,32(5):49.
44、6 中国政府网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 EB/OL.20221217 https:/ 李国新公共图书馆“用地”与“建设”标准的性 质、作 用 和 特 点 J 中 国 图 书 馆 学报,2009,35(1):410.8 广州市人民政府.“10 分钟文化圈”如期建成覆盖全城 EB/OL.20221113 https:/ 广州图书馆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年度报告 2019 M 广 州:广 州 出 版 社,2020:3.10 程焕文岭南模式:崛起的广东公共图书馆事业 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3):1525.11 穗文立法保障 效能优先 N 中国文化报,20
45、180510(9).12 广州市人民政府图书馆“广州经验”领先在哪 EB/OL.20230120 https:/ 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152020)EB/OL.20230103.https:/ 广州图书馆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 2015 年度报 告 M 广 州:广 州 图 书 馆,2016:29.15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场地伙伴计划 EB/OL.20230125 https:/www.lcsd.gov.hk/sc/vps/index.html.16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艺游计划之指引 EB/OL.20230125 https:/www.icm.gov.mo/gb/busking.作者简介 黄妙贤(1985),女,广州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地方文献与地域文化。收稿日期 20230223责任编辑 徐娜学术探讨 工作研究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