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数量范畴到假设条件的演变——从重庆话“二回”谈起.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6463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76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数量范畴到假设条件的演变——从重庆话“二回”谈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从数量范畴到假设条件的演变——从重庆话“二回”谈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从数量范畴到假设条件的演变——从重庆话“二回”谈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从数量范畴到假设条件的演变 从重庆话“二回”谈起雷冬平李飞燕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提要语言类型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存在着从时间范畴到条件范畴的演变路径。其实,这一演变路径还可以进行扩展,至少在汉语中,存在着一条由数量范畴到时间范畴,再经由时间范畴到条件范畴的演变路径,却鲜有人注意。在重庆话中,数量短语“二回”表示“两次”或“第二次”;当“二”的数词义弱化时,“二回”凝固为时间词,泛指“下次”;在时间域内,如凸显时间段时,由表时间点的“下次”义引申为表时间段的“以后”义。当“以后”义的“二回”常用在表示假设关系复句中的背景条件小句句首时,“二回”虚化为

2、表假设的条件连词。从数量到时间再到假设的演变路径同样存在于在西南官话、中原官话等方言区以及汉语史中,甚至英语中也存在上述同样的演变路径。关键词数量范畴时间范畴条件范畴重庆话二回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引言从时间范畴到条件范畴是一条单向性的演变路径,各学者主要从历时的角度,结合相关例证证实了这一演变路径。值得注意的是,表“将来”义的时间词同样是假设条件连词的一个重要来源,吕叔湘(:)就曾指出有一些时间关系句总是包含有条件关系,其中未来之事是很重要的来源。如董正存()就对既表将来义又表假设的“且”和“当”进行了探讨;徐朝红()则以“还”“向”为例对“持续义”和“追溯义”时间词是否会导致

3、条件范畴中语法功能的不同进行了探讨。然而我们注意到,在现代汉语方言及汉语史上,从将来时间范畴到条件范畴的演变路径还可以扩大,即存在着一条由数量范畴到时间范畴再到条件范畴的演变路径。这一现象却鲜有关注。重庆话中的“二回”就存在这样一种演变路径,“二回”可以表示数量或次序,也可以用来表示具有“下次或以后”义的时间词,还可以用作表示假设的连词。重庆话“二回”的各个义项是从何而来?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本文拟先从共时角度对重庆话中“二回”这种多功能用法进行描写,再从历时的角度对“二回”所体现的演变路径进行探讨,然后结合汉语史及英语材料来论证上述演变路径的普遍性。重庆话“二回”的多功能用法研究“二回

4、”作为西南官话中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语,对其语义认识还不够充分。梁德曼、黄尚军(:)在 成都方言词典 收录了“二回(子)”一词,但是只收录了“下次、下回”一个义项;许宝华、宫田一郎(:)在其主编的 汉语方言大词典 中也收录“二回”一词,释之为“下次、以后”,并用了西南官话中云南腾冲方言的例子来说明。许宝华、宫田一郎(:)还收录了“二回头”一词,将“二回头”解释为“第二次”义。其实,“头”相当于“二回子”中的“子”,是一个后缀,因此“二回头”就相当于“二回”。可是在释义上,该方言词典并没有注意“二回”与“二回头”的相关性。从方言词典解释的不足中可以看到,对“二回”的认识还是有所欠缺的。其实,“

5、二回”在西南官话中是一个多功能的词语,我们以重庆话为例对其用法进行逐一描写。作数量短语,表“两次”义的“二回”()一回二回不得行的话,下回再来嘛一次两次不行的话,下次再来。()你搞一回二回就行了撒,不要紧到搞做一次两次就够了,不要一直做。例()例()中的“二回”通常和“一回”连用,表示“两次”之义。值得注意的是,调查中发现,重庆话中“二回”表“两次”义的使用频率在逐渐减少,表“两次”义更常用的还是“两回”。这种现象很可能是由于“二回”具有的多功能性导致的,因为“二回”成词后,特别是具有时间和条件用法后,其最初的源结构用法受到了压制,从而导致使用频率的减少。当然,这也很可能就是受到了普通话“两回

6、”表达的影响,从而年轻一代少用“二回”来表达“两回”义。但是从实际语言调查的结果来看,年龄在 岁以上的人的话语中,“二回”还经常使用。作数量短语,表“第二次”义的“二回”()这种事我不希望还有二回第 二 次。()一回生,二回第 二 次熟。以上二例“二回”表示的是一种次序。上述例()和()中的“二回”在句中实际上表达的就是“第二次”的意思,验证这种语义的方法就是,在理解时,其前都可以补充“第”字,而意义不发生改变。作时间词,表“下次”义的“二回”()你已经来了几回了,二回就晓得路了你已经来了几次了,下次就知道路了。()二回来记到把我的伞带来下次来记得把我的伞带来。以上二例的“二回”表示“下次”的

7、意思。值得注意的是,从表“第二次”的“二回”到表“下次”的“二回”,表示数词义的“二”的语义已经开始弱化。可以发现,这里的“二回”已经不再确指两次或者第二次,而是泛指紧接着某一次之后的一次。如例()中“二回”表示的“下次”义就非常明显,因为在前一小句中的“几回”就是“二回”表示“下次”义在句法上比较明显的形式标识。在语义上的鲜明特点就是,“二回”表示“下次”义主要是表示时间点,凸显的是一个动作事件在某个点上再次发生。雷冬平等从数量范畴到假设条件的演变为了使表达更加明确清晰,本文将表“两次”义的数量短语二回记为“二回”;表“第二次”义的数量短语记为“二回”;表“下次”义的时间名词记为“二回”;表

8、“以后”义的时间名词记为“二回”;表“假设”义的连词记为“二回”。文中重庆话用例来自于作者之一的母语内省和田野调查。调查人:钟昊东(重庆奉节人,岁,自由职业)、张启月(重庆黔江人,岁,普通职员)。作时间词,表“以后、将来”义的“二回”当 小节中的“二回”表示的“下次”概念不再是指某个时间点,而是指某个时间段的时候,“二回”应该理解成表示将来的时间词“以后”义。如:()他在纠结二回下次以后去还是不去?()春天一点都不冷,二回以后冬天才是冷哟。如例()中的“二回”可以有两种理解:理解成时间点时,表示的是“下次”义,如果“二回”理解成时间段,则“二回”是表示“以后”义。当“二回”不能理解成时间点的时

9、候,它就只能理解成“以后”义,如例()。因为冬天相对于春天来说次序是排在后面的,从春天到冬天显然要经过一个时间段。且也没有“下次冬天”这样的说法,所以“二回冬天”是一个纯时段的表达。在重庆话中,“二回”“二回”的区别还可以有句法搭配上的形式验证。二者都可以跟“再”共现,如形成“二回再”结构,则既可以理解成“下次”义的“二回”,又可是理解成“以后”义的“二回”。如:()一起吃饭这个事,二回下次以后再说嘛。()别灰心,二回下次以后再试一下。可以有两种理解是因为不管是在时间点还是在时间段上,当然还可以“再”发生某个动作行为或事件,因为汉语大都还是遵循时间顺序原则的。但如果“二回”与“再”共现形成“再

10、二回”结构时,则“二回”只能理解成表示时间段的“以后”义。如:()你再二回以 后还是莫搞忘记了。()你再二回以 后一定记得带个外套来。这是因为“再”表示动作的又一次发生,所以后面的“二回”凸显的动作发生就是时间段。如果理解成时间点,会与前面的“再”的重复累加语义发生冲突。因此,从凸显时间点到凸显时间段,“二回”语义越来越远离其源结构的数量语义,这也说明凸显时间段的“二回”比“二回”的凝固度要更高。作连词,表“假设”义的“二回”()你二回如 果有时间的话,准备去哪儿耍你如果有时间的话,准备去哪儿玩?()二回如 果你有翅膀了的话,就可以到处飞了。()你们打算去哪儿,二回如 果他回来了?上述三例中的

11、“二回”可以理解成表示假设的连词,义同“如果”。前一个小句表示假设的条件,后一个小句表示假设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且两个小句的位置一般可以互换。“二回”与“二回”的区别在于,“二回”不能用在单句中,它所在的小句前或后必须有一个照应的小句,语义和句法上才能自足。虽然语义上“二回”好像也能理解成“以后”义(如例),这是因为“二回”小句表达强调的刚好是时间,但根据上下文所表达的条件语义来看,理解成“如果”更符合语法的要求。而且如果“二回”是用于像例()这样表示虚拟的条件中,即这种条件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这样的“二回”就只能理解成表示假设的“如果”义了。而且从句法搭配上,“二回”与“二回”也

12、具有形式标记上的区别,即表现在与副词“再”的搭配上。前面我们说“二回”与“再”可以形成“二回再”和“再二回”两种紧邻共现结构,但是“再”却不能与“二回”形成紧邻共现结构,二者只能分置于前后不同的小句中,如:语言科学 年月“二回”经常和后缀“子”一起使用,形成“二回子”,意义基本和“二回”一致,但在交际中经常使用,添加了“子”缀后,表达上有舒缓语气的作用。重庆话中,这样的词语不限于“二回子”,还有“上回子”“下回子”“头回子”等。也就是说,“二回”作为一个名词可以添加词缀进行构词,而“二回”却不可以进行这样的构词,这说明“二回”比“二回”的词汇化程度要高。()二回如 果碰到了的话,再转告他这件事

13、。()再可以一起玩,二回如 果他回来了。如以上二例中,“二回”和“再”不再紧邻共现,“二回”位于假设条件小句之前,“再”则位于内容小句之前,形成“二回,再”句式(同样,二小句位置可互换),这样的“二回”只能是假设连词,它们在语义上已经完全虚化了,更多的是表达一种语法连接功能。“二回”类概念从数量范畴向时间范畴的演变从上文“二回”的五种功能来看,它们不是处于离散的状态,这五种功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后一功能都是从前一功能演变发展而来的。本节就从历时的角度来考察它们的演变路径。“二回”虽有五个功能,但是真正关键的演变环节主要有两个:其一是从数量短语“两次”义的“二回”和“第二次”义的“二回”向“下

14、次”义的“二回”和“以后”义的“二回”发生演变,这一过程是从短语结构向词的演变,是一个词汇化过程;其二是从“二回”向表示假设条件义的“二回”演变,这一过程从具有实义的时间词向语义虚化了的连词演变,是一个语法化的过程。本节先看第一个演变过程。我们把第一阶段演变前的短语结构看成是数量范畴,因为无论是“两次”义的“二回”,还是“第二回”义的“二回”,从它们所表达的语义上来看都是一个数量短语,而“在汉语中,数量短语表示的就是数量范畴”(陆俭明 :)。而且我们认为在这一阶段的数量范畴主要包括时量和动量,虽然时量短语和动量短语蕴含了时间概念,但不能将它们看成是时间范畴,因为在形式上它们还是“数量”的短语结

15、构,因此,二者在语义上也只能是属于数量范畴。“二回”表示的是动量,后文涉及的“一朝”“一旦”等则属于时量。要弄清“二回”从数量范畴向时间范畴的演变还需要从其源头说起。“二回”表“次数与次序”义数量短语的溯源许慎(:)说文解字囗部:“回,转也。从囗,中象回转形。”“回”本义为“回转”,用作动词。早在先秦时期已有用例。如:()倬彼霄汉,昭回于天。(诗经大雅云汉)()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楚辞离骚)例()中的“回”,郑玄笺释为“回转”;例()写作“”,王逸则注“”为“旋也”,“”“回”一也。二字仅繁简之别,皆为动词。刘世儒(:)认为“回”作为一般动作“往返”次数(“往返”一次就叫“一回”)的

16、动量词最早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大约到了唐代,“回”用作动量才大量通行开,如白居易诗:“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几回人欲聘,临日又踟蹰”。刘著的观察非常正确,“回”由动词表示“回转”义转喻为表示动作回转次数的量词,前加数词表示数量,这种演变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虽然“回”作为动量词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出现,但表达动量“两次”义的“二回”则要到唐宋时期才能见到用例,这与量词“回”到唐代才大量使用是密切相关的。如:()隔日三日二回,取旧汤袋依前法踏之,得汗还止。(唐王焘 外台秘要方 卷十八)()日供其二回食,以饭缁流。(宋普济 五灯会元 卷二十)例()义为“第二日第三日的时候,按照之前的方法再用

17、脚踏旧汤袋两次”,这是“二回”,义即“两次”。例()中“日供其二回食”表达的是“每天提供他们两次食物”之义。雷冬平等从数量范畴到假设条件的演变 感谢匿名审稿专家指出数量短语与时间的联系与区别。专家认为“两次 确实应与数量有关,但是 两次 本身也内涵了时间”。审稿专家的意见加深了拙文对动量短语和时间范畴之间存在联系的认识。从历史文献来看,“二回”的“两次”义用例最先出现,这说明“两次”义的“二回”是其他用法的源结构。表达“第二次”义的“二回”也是从“两次”义的“二回”发展而来的。这符合数量发展一般规律,即序数是从基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体到“二回”,二义关系也非常清楚,“二回”表达“两次”的语

18、义,说明包含了一个第一回与一个第二回,当“二回”凸显的不是数量的总和,而是凸显数量的“第二次”义时,与之对应的“第二回”就形成了。这种在数量前加表次序前缀“第”的表达形式最早见于宋代。如:()头边总未见得,此是第二回勘他。(宋圆悟克勤 碧岩录 卷八)这种用例宋元很少,明清渐多。如:()蛋子和尚一月前又转到云梦山下,走到洞边,刚刚雾气敛尽,蛋子和尚喜不自胜。这是第二回了,越发胆大,信步行去,早过了那三丈长一尺阔的不测桥梁。(明罗贯中 三遂平妖传 第九回)()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清曹雪芹 红楼梦 第四十一回)汉语中的序数一般都是通过在数量前加上“第”来表达,而且这种“第二回”的表达一般都

19、有上文表示“第一回”等相关语义的照应,如例()()画波浪线部分。这是很自然的语义逻辑,因为只有先有了第一次,才会有“第二回”这样的表达。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上下文语境的呼应,有时即使没有“第”,“二回”也能理解为“第二回”义,这种用法到清末才见到用例。如:()里面秦相一看就明白了,头一回错打监寺的,二回打了骑肩头的,这回又打了骑腿的,这必是和尚妖术邪法。(清佚名 济公全传 第十九回)()兆璧,我看你还是招了罢,现在已经吃苦,难道再受二回么?(清佚名 闺门秘术 第二十三回)以上二例中的“二回”都是表示“第二回”的“二回”。前者形成“头一回,二回,这回”这种对照语境的表达形式,从前后的对照凸显中,能够

20、使得“二回”的“第二回”义得到凸显;后者也有“现在已经吃苦”这样的句子与“二回”形成照应,所以“二回”的“第二次”义也容易得到解读。随着“二回”表次序用法的发展,到了清末,“二回”单独用来表次序的“第二次”义也较为普遍。如:()不一时,打手收拾停当,奔孙家来了。此二回去打,弄得孙家人离财散,叫做祸从天上来。(清佚名 剑侠奇中奇全传 第三回)例()中,前一小句或者较大一些的上下文中都没有提到“第一次打”的事情(虽然在更大的原文故事情节中有这样的交代),我们认为这种“二回”表达“第二次”的用法已经完全不依赖于字词等形式照应标记了,这种独立表达“第二次”义的用法说明“二回”已发展成熟了。“二回”表“

21、下次或以后”义时间词的形成我们上文说“二回”和“二回”还没有成词也主要是从语义上来判断的,无论是“两回”还是“第二回”,二者的语义都还能够理解成“二回”,没有脱离数量的范畴。只有当“二回”的语义不再能够理解成“二回”的时候,“二回”则已凝固成词。如:()俊章吃了一回苦子,二回明白啦,他换了一个地方上东墙。(清杨德茂 大八义 第三回)例()乍看与前文例()相同,都形成“(头)一回,二回”这样的结构,实则不然。例()中的“头一回”“二回”“这回”后所搭配动词都一致,都是“打”,因此“头一回”“二回”在语义上具有类推传语言科学 年月 匿名审稿专家的意见非常正确,认为“次”不管理解为“次数”还是理解为

22、“序次”,“两次”“第二次”都表达基于前次的量的累积和增加,就是说,“两次”要求有相对的参照时间或事件,不表示绝对时间或事件,即使到了表达“以后”义的阶段也依然是需要有个相对的时间或事件参照。专家意见与我们观察到的实际用例是一致的,而这恰恰说明,“两次”“第二次”义的“二回”是属于数量范畴而不能是时间范畴,因为这个数量短语最重要的是存在一个数量的累积,而时间是蕴含在这个累积过程中的附加语义。递性,就容易解读出“头一回”接续“第二回”这样的语义。但是例()中的情况不同,如果前一分句说“吃了(第)一回苦”,后一分句说“吃了二回苦子”,则“二回”是“第二回”之义,可是现在后一分句是说“二回明白啦”,

23、则“二回”就不宜理解成“第二回”,因为“第二回明白啦”在语义上是不通的,因此这种“二回”应该理解成更泛化的“下回”才更准确。如果说例()还具有勉强理解为“第二回”义的语境,那么失去这种上下文特有照应格式且泛化了的“二回”就只能理解成时间词“下次”或“以后”义。如:()吴家太太多贤惠,到衙中,已买偏房一个人。二回信到言怀孕,姑老爷,无子之忧可放心。(清陈端生 再生缘 第二十一回)()便叫家丁取了一口剑,暗暗的开了库门,换出马俊的宝剑,晚间好交还马俊。二回做审语详文报详上司。(清杨瑞芬 争春园 第三十六回)例()中“二回”是凸显与这一次所言内容的不同,这次写信告诉你已经买了一个偏房,下次(二回)你

24、收到信的时候我估计就会和你说怀孕的事情了。如果没有“这一次”的参照,而是笼统的言说动作在以后的时间发生,那么“下一次”的语义就可以泛化成“以后”义,如例()的“二回”就是更强调“先完成了一件事情,以后再完成某一个动作”语义。所以,“二回”是理解成“下回、下次”义,还是理解成“以后”义,取决于该词使用的上下文语境和说话人想要凸显的语义重心,如凸显具体的时间点,则“二回”表达“下次”义,如凸显将来的时间段,则“二回”表达“以后”义。这一点我们前文也谈到了。再如:()我劝你快戒酒,免得二回再丢丑。(清末刘省三 跻春台 卷二)()老姆大喜,叫他二回又来唱。香远从此唱歌乞食,倒还快乐。(同上,卷四)例(

25、)和()中的“二回”在句中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前作状语,由于它所凸显的时间点或时间段不够明确,因此既可理解成“下次”义,又可理解成“以后”义。而且可以发现,这些语料均来自清末具有四川方言色彩的话本小说 跻春台,说明“二回”或“二回”这种用法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许宝华、宫田一郎(:)就曾提到数词“二”在西南官话中具有表示时间或次序在后的“下”的语义。因此,这样语境中的“二回”,其数量语义已消失,完全变成了一个时间词。也就是说,这样的“二回”已经完成了从数量范畴向时间范畴的演变。从数量范畴到时间范畴演变更多的方言证据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像“二回”这样的数量短语还有“二天”“二日”“二年子”“二遍”“二道”

26、,它们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二时量”;二是“二动量”。两类“二”数量短语都遵循着从数量范畴到时间范畴的演变路径。“二时量”结构从数量范畴到时间范畴的演变通过调查,能进入“二时量”表“两时量”“第二时量”及“以后”义这一结构的有时量词“天”“日”“年”。我们要强调的是,“二时量”结构属于数量范畴,理由是在形式上这一结构仍然还是数量短雷冬平等从数量范畴到假设条件的演变 跻春台 是出现于清末年间的一部话本小说集,共四十四篇,由四川中江人刘省三编撰而成。书中多用四川方言,反映了清末四川的民俗及社会生活。在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中,“二天”见于中原官话新疆鄯善、吐鲁番、兰银官话新疆乌鲁木齐、西南官话四川

27、成都及重庆奉节等地;“二日”见于西南官话云南玉溪、建水等地;“二年子”见于西南官话贵州黎平、赫章等地;“二道”“二遍”来自于笔者的方言田野调查,见于西南官话重庆黔江、彭水等地。下述“二”方言用例,“二天”来自来对杨金花(四川成都人,岁,自由职业者)的调查,“二日”来自对邵明勇(云南昭通人,岁,自由职业者),“二年子”来自对邓茜(重庆万州人,岁,研究生)的调查,“二遍、二道”来自对周艳敏(重庆彭水人,岁,研究生)的调查。语,在语义上凸显的还是前面“二”所表达的量。“时量”确实是蕴含了时间概念,但“二时量”的语义依然表达的是数量范畴。如:)【二天】()嘴巴皮摔破才刚好二天两 天,下巴又被摔了。()

28、头天晚上熬了个夜,二天第 二 天没起来床。许宝华(:)汉语方言大词典 中引 云阳县志:“俗谓今日曰今天,明日曰明天,另日曰二天。”例()的“二天”表示“两天”义,例()“二天”表示“第二天”之义,二例凸显的都是数量义。()二 天 赶 早 吃 饭 的 时 侯 再 说以后赶早吃饭的时候再说。()现 在 不 听 劝,二 天 要 失悔现在不听劝告,以后会后悔的。当“二天”凝固泛化,凸显将来的时间段时,“二天”已经词汇化为一个时间名词,义为“以后”,如例()和()。“二日”“二年”都具有同样的用法,我们不一一分析,仅举例展示:)【二日】()周末二日两 天没见,身体好些没得?()细粉条,早上泡了晌午煮,宽

29、粉条,头天泡了二日第 二 天煮。()二日以 后挣到钱就好了。)【二年】()这二年两 年他确实长胖了不少。()今年子先把婚订了,二年明 年再办酒席。()今年子就算了,二年子以 后有钱了再买。西南官话中,“二天”“二日”“二年(子)”既有“两天”“两日”“两年”的语义,又可以引申出“下一天”“下一日”“下一年”的语义,而“下”就是表示将来的时间,因此都能在隐喻的机制下由具体的下一次时间引申出将来的某个不定指的时间“以后”。“二动量”结构从数量范畴到时间范畴的演变上文我们提到了重庆话“二回”的发展经历了由“表数量表次序表时间”这样的一个过程,调查发现,“二遍”“二道”也存在着相同的演变路径,由于动量

30、短语“二回”的演变过程前文已详细分析过,“二遍”“二道”二词与“二回”演变路径一致,不再分析,仅举例展示:)【二遍】()这个消息太惊人了,我听了二遍两 遍才相信个人自己没听错。()一遍不行,就来二遍第 二 遍。()今天就先这样吧,剩下的二遍下 次以 后再说。()二遍以 后有钱了再说。)【二道】()那个菜洗个二道两 次就行了,不要洗久了。()一道不行不要紧,说不定二道第 二 次就成了。()二道以 后去上大学一定要好好努力哈。对于“二动量”类数量短语演变成时间范畴需略加说明,因为动量词是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与行为密切相关。能进入“二动量”结构的动量词有一些共同的特质:“回”体现行为的来往性或完

31、整性;“遍”用来记录行为的全过程;“道”用于反复出现的事情。通过调查发现,可进入该结构的动量词“回”“遍”“道”具有相似之处,都用来表示一个行为动作从头到尾的全过程,且该行为可以循环往复。这语言科学 年月种蕴含的语义特征为“二回”“二遍”“二道”用来表示行为动作或事件的全过程投射到时间域表时间义奠定了基础。在句法表达的空间轴上,进入该结构的“二动量”被用来表示某种具体动作行为或事件全过程的数量,前文常用“一动量”来与“二动量”形成照应,“二”紧接在“一”之后,那么“二动量”就是表达“第一次”的“下次”,而“下次”又含有时间的不确定性,在语义逻辑的时间轴上,表示时间的“下次”义是隐含在“以后”义

32、中的,所以,从动量范畴引申出时间范畴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丁立昌和吴福祥()对数量范畴和时间范畴之间的关系也有类似的观点,认为动量短语“一度”经历了从动量义(一次)到时量义(一阵)再到经历义(过去发生)的演变路径,此路径与我们所说的“表数量表次序表时间点(下次)表时间段(以后)”演变路径基本吻合,这说明数量范畴到时间范畴的演变具有普遍性。从数量范畴到时间范畴演变的汉语史及英语证据研究发现,在汉语史中,与数量短语“二时量”结构具有相同演变路径的是“一时量”的数量短语,此结构包含有“一旦”“一日”和“一朝”三个成员;而在英语中的 同样符合此路径。描写如下:)【一旦】“一旦”本为数量短语,义为“一天之

33、间”。如:()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战国策燕策二)例()中“一旦”与前文的“三旦”照应,“一旦”显然是个数量短语。现代汉语词典(:)将这种“一天之间”义的“一旦”认为是名词,是值得商榷的。这种“一旦”显然侧重表示时间的数量,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张斌 :)就指出“一旦 可以是数量短语,指(某)一天。如 毁于一旦”。现代汉语词典 用的也是“毁于一旦”这个例子,二者相较,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将“一旦”视为数量短语的看法无疑更恰当些。“一天”义可以引申出“有朝一日”义,即表达将来的某一天。如:()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

34、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战国策赵策四)【一日】“一日”本义为“一昼夜,一天”,是一个数量短语。如:()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也可以指将来的某一天。如:()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薭驾,故人重之。(韩非子五蠹)【一朝】“一朝”的本义为“一个(整个)早晨”,是一个数量短语。如:()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汉书贾谊列传)也可以引申为表示“将来的某一天”,此义已凝固成时间词。如:()将军年老加疾,一朝之变不可讳,朕甚忧之。(汉书赵充国列传)【】雷冬平等从数量范畴到假设条件的演变不管是名量还是动量,其所指对象都会占据

35、一定的空间,因此数量蕴含在空间中。而从空间范畴向时间范畴演变是语言演变的铁律,这是因为人类的时间本来就是通过空间来记录的,我们将地球自转一周记为一天的时间,将地球绕太阳转一周则记为一年时间。因此,所谓的时间,从本质上说也是空间的。“”下相关例句来自 柯林斯词典 和 新汉英词典。除了上文汉语中的例子,英语中的 也具有“数量范畴时间范畴”这一演变路径。如:(),(听我们的吧,哪怕就这么一次。)()(我曾和一位朋友在达令湖畔露营。)例()中的 表示数量“一次”,属于数量范畴;例()中的 表示过去的时间,义为“曾经、从前”,这一语义已属于时间范畴。“二回”类概念从时间范畴向假设条件范畴的演变“二回”从

36、时间名词到假设连词的演变沈家煊()提出语法化是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的过程或现象。表示将来时间“以后”义的“二回”通过语法化,可发展成表示“如果”义的假设连词。这是因为将来的事情是没有发生的,这一语义特征和“假设”的语义特征是相互吻合的。由于“二回”的形成较晚,“二回”连词用法在历史文献中尚未见到用例,但在汉语方言中,“二回”有不少这种用法。如:()他说二回以后请你吃饭。()现在不努力,二回以后连个大学都考不起。()你二回以后如果考上研了,一定要好好学习哈。()二回如果你有超能力了,就可以去做个人自己想做的事了。()二回如果你不努力,连个大学都考不起。从例()可

37、以看出,“二回”在单句中不会演变成连词,“二回”用在单句中直接修饰动词性短语,表示“以后”义,此时的“二回”并不具有语法化为假设连词的句法环境。因为要演变成连词,必须首先具有复句的语言环境。但也要注意,即使在复句中,如果“二回”处于前景小句中,“二回”也难以演变成连词,如例()中“二回”用在复句的前景小句中,从语义上来看,前一分句“现在不努力”是表示条件,在这一条件下,得出了“二回”所在小句的结果,则此种“二回”仍然是表时间的状语,而不是连词。只有当“二回”出现在背景条件小句时,如例(),该复句结构关系可有两种分析,“二回”也就可以进行重新分析:一是承接关系的复句,两个小句表达的是将来的两个先

38、后承接发生的动作,此时的“二回”凸显时间性,表达“以后考上研究生,然后要好好学习”,表现出“二回”的时间名词语义特征;二是条件关系复句,此时的“二回”凸显的是条件的假设,因为“你以后考上研了”本身就是将来未发生的事情,未发生的事情用来作为一种条件都是说话人主观假定的,所以此时“二回”凸显的是假设的语义特征,即表达“你如果考上研究生了,一定要好好学习”,那么这种理解就可以将“二回”看成是表示假设的连词“二回”了。董正存()在研究“一,就”句式时就曾提到,时间关系和条件关系是很难分清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纠葛关系。“二回”也同样如此,在表示时间关系和条件关系时存在着很大的纠葛,特别是在“二回”表达将来

39、有可能实现的事情时,二者很难分清。王春辉()从类型学的角度出发将现代汉语的“假设复句”视为条件句,又将条件句视为状语从句的一个类别。其中,表示“假设”意义的小句视为从句,表示满足这种条件所产生的结果视为主句。从这些学者对假设连词的认知和界定看,重庆话“二回”确实具有了假设连词的用法。因为“二回”用在条件小句中时,有了重新分析的可能,促进了“二回”由时间范畴到条件范畴的转变。以上说的是“二回”从时间范畴演变到条件范畴的重新分析语境,那么在什么样的语境中,“二回”只能理解为表示条件的连词呢?我们认为,只有在将输入项解读成原有语义就会出现矛盾的语境中,语语言科学 年月法化的输入项才真正演变成了目标项

40、。具体到“二回”一词,有两种语境只能将“二回”理解成“如果”义,也就是说,“二回”具有两种孤立语境:第一种语境,就是“二回”所在分句的事件在现实生活中不大能够实现的,那么“二回”就不能理解成“以后”,如例()“二回你有超能力了”中,“你有超能力”这个事情在现有认知世界中是不大可能实现的,所以例()理解成“以后你有超能力了”就会和现实客观世界发生矛盾,那么“二回”就只能理解成一种对将来的假设,即“如果你有超能力了”;第二种语境是“二回”用在不是表示将来的事件句中,那么“二回”的“以后”语义会受到语境的压制,只能解读为一种条件的假设,如例()“二回你不努力”中,“你不努力”是表示现在的条件,这种现

41、状会导致“你连个大学都考不起”的结果。“你不努力”既然表示的是现在的事件状态,那么“二回”的“以后”义与之是矛盾的,所以“二回”在这种语境中也只能解读为“如果”义。从数量范畴到时间范畴演变的汉语史及英语证据徐朝红()曾提到:“时间范畴和条件关系密切,且存在派生关系:时间范畴条件连词,这是一条跨语言反复出现的语义演变路径。”上文 节中方言表“以后”义的“二”时间名词(包括为时量和动量两种情况)都能够向假设条件连词演变,说明它们的演变也符合这一语义演变路径。“二”类时间名词出现在表假设关系复句的背景条件小句句首时,它们就由表“以后”义的时间名词演变为表“假设”义的连词。这一路径的形成过程就如 节中

42、“二回”所示,此节不一一论述。仅将“二”成员表示假设条件连词的用法各举一例如下:()二天如果他来了的话,我就带他回家。()二年子如果他带个媳妇回来的话,我就烧高香了。()二日如果猪肉降价了,我就去买给你吃。()二遍如果有时间的话,就带你去公园。()二道如果有钱了,就去帮助他们。江蓝生()在研究“时”和“后”由时间词语法化为假设助词时提到:“假设句的从句总是提出或设定某种条件,当这种条件实现时(或实现后),就会出现主句所述的结果,因此假设句大多包含或隐含着时间因素。”表“以后”义的“二”时间词更是如此,因为“以后”所包含的时间是将来的时间,含有不确定性,自然就容易用来表示对将来的事件或情况的一种

43、假设。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二”结构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单向性的演变过程:?二?二?时量?数量?二?动量?数量序数将来时点序数将来时点将来时段将来时段假设连词假设连词 从时间范畴到条件范畴演变的汉语史及英语证据除了方言中的“二”时间名词都能演变成假设连词外,在汉语史中,上文 节中提到的“一”的时间名词也都能够演变成假设连词。如:)【一旦】()如人寻一个物事不见,终岁勤动,一旦忽然撞着,遂至惊骇。(宋黎靖德 朱子语类 卷二七)例()这种“将来某一天”的语义在复句的条件小句中,就能够发展出表示“如果”的假设义。如:()一旦分离掌上珠,我这老景凭谁?(元高明 蔡伯喈琵琶记 第四出)()始守翁训,苟活

44、雷冬平等从数量范畴到假设条件的演变六年,一旦不戒,遂如翁所料,死生虽命,亦不自慎致之。(明孙一奎 医案三吴治验 卷一)以上二例“一旦”均表假设,相当于“如果”。现代汉语词典(:)“一旦”的第二个义项为副词,表“指不确定的时间,表示有一天”,其下列了两种使用语境:)用于已然,表示“忽然有一天”:相处三年,一旦离别,怎么能不想念呢?)用于未然,表示“要是有一天”:理论一旦为群众所掌握,就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这两种分析都值得商榷:首先,)语境例句中的“一旦离别”并不是表示已然,“相处三年”所表示的时间是已然,但是“一旦离别”中的分别事件一定不是在相处的时间内发生的,至少也是在说话人说话的时间点发生

45、离别事件的,也就是说“一旦离别”事件所发生的时间是用在当下或是在将来。其次,)的释义“要是有一天”的核心是“要是”,这个语义主要表达的是对将来的假设,并不侧重哪一天,也可以是将来的任何一个时间点,而且从句法上看,这种)义的“一旦”永远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一种假设条件,这就说明这种“一旦”已经不是副词了,而是表示假设义的连词。)【一日】节中谈到“一日”具有表示“将来某一天”的语义,这种语义的“一日”如果位于复句的条件小句前,则“一日”发生重新分析。如:()一日失职,则死及之。(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此例中,如果凸显将来的某一天,则“一日”还是时间范畴,但“失职”是造成“死及之”这个后果的条件,因此

46、“一日”凸显的也可以是假设条件,是将来可能出现的条件,理解成“如果失职的话”。当这种“一日”处在不怎么凸显前后分句的时间关系承接义时,“一日”的假设连词的用法就已完全形成了。如:()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晋书扶风王骏列传 卷三八)这种条件小句中的“一日”无论解释成“一天”还是解释成“将来某一日”,都不符合上下文语义。所以此例只能解释为“假如(有一天)纵敌,就会造成数代的祸患”,释语中“有一天”完全可以去掉,其实原文表达的就是“如果纵敌”之义,这和“一旦”的用法是一致的,在这种用法上二词可以互换。汉语史中用例夥多,不赘举。值得一说的是,“一日”的这种功能一直到现代汉语方言中还有使用。如

47、在广东云浮话 中的“一日”可以用作表示“假设”义的连词,同样符合从时间范畴向假设连词演变的路径。如:()俾一日时间给我,我会马上完成工作给我一天时间,我会马上完成工作。()?成日都忙工作,一日都唔理我他每天忙工作,总是不理我。()一日无钱,你?知惨如果没了钱,你就知道什么叫苦头了。例()中的“一日”表示“一天”;例()中的“一日”已经词汇化为时间副词表示“总是、经常”义;例()中的“一天”已语法化为表示“假设”义的连词了。许宝华和宫田一郎(:)也记录了广东潮汕话具有与例()相同的连词用法。)【一朝】表达“将来某一天”的“一朝”如果用在条件小句充当状语时,或位于小句句首时,它容易重新分析成假设连

48、词。如:()为国者一朝失礼,则荒乱及之矣。(汉书礼乐志 卷二二)()若镇太原,抚上党,收百姓之欢心,树名贤之良佐,天下无变,则足以显声誉,一朝有事,则语言科学 年月 关于“一旦”的功能和演变,张雪平()的研究非常充分,她认为“一旦”的假设连词用法已经成熟,而且还进一步演化出充分条件连词功能。我们认同张文的看法。此方言的文中用例来自对招叶铭(广东云浮人,岁,自由职业者)的调查。可以建大功。(东观汉记冯衍传 卷十四)例()和()中的“一朝”勉强还能理解成表“将来某一天”义的时间词,但这样的理解是不够通畅,如果将“一朝”重新分析假设连词,则上下文语义更顺畅,例()则表达“为国者如果失礼,则年荒世乱即

49、将来到”义;特别是例()“一朝有事”与前文的“天下无变”形成正反对比,则全句的假设语义更明显,形成“天下没有动乱,则;如果天下有事,就可以建立大的功勋了”这样的语义。综上可以看到,“一旦”“一日”“一朝”这三个“一名量”的数量短语都经历了由数量范畴时间范畴条件范畴的演变路径。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数量短语由数量范畴演变到时间范畴后,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继续向条件范畴演变的。如高红洋()认为“一径”在明末清初由在空间域表位移变化的方向“径直”义语法化为时间域内动作或形状在某个时间段内“保持不变”义。严格来说,“一径”语义中虽含有时间成分,但我们不认为它是时间词,现代汉语词典(:)释“一径”为“连续不断”义,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因此,该词更多的是凸显动作状态的持续而不是时间,故该词不具有演变成假设连词的语义基础,其语法功能也不具备用于条件小句充当状语的句法位置。其实,“一天”这个词和我们前面所研究的“一日”等三个时间词才非常相似,是典型的时量短语。谈倩()对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