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道家万物生化之逻辑结构探微——以《庄子》之“道”“气”“形”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6309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家万物生化之逻辑结构探微——以《庄子》之“道”“气”“形”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道家万物生化之逻辑结构探微——以《庄子》之“道”“气”“形”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道家万物生化之逻辑结构探微——以《庄子》之“道”“气”“形”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道”“气”“形”共同构成庄子中万物生化的逻辑结构,其中“道”是生成万物的本根和本原,“道”既是万物生化的起点,也是万物复归的终点。庄子之“道”既是“造物者”,也是“造化者”。“气”是万物互相转化之必要条件,庄子提出“通天下之一气”,肯定“气”在万物生成以及转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气”之聚合解释万物的生成,以“气”之消散解释万物的灭亡。“形”是万物生化最基本的呈现形式,基于构成万物之“气”的同质性,庄子提出万物皆可以不同的形式互相转化,肯定一物有转化为他物的可能。庄子揭示出万物由道而生、由气而化、由形而显即“道生一气化一形显”的逻辑结构。关键词:庄子;道;气;形;生化;造物中图分类号:B22

2、3;B2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2-3 6 0 0(2 0 2 3)0 5-0 0 0 7-0 5道家将万物生成化育的根源归结为“道”,“道”被视为天地万物之本根,所以庄子借助“造物者”“造化者”的概念形容“道”。“道”生物却不主宰物,生成万物之后便任物自生、自化。可以说,“道”是万物生化的起点,没有“道生”万物便谈不上物之化。“气”是庄子中万物“生化”的重要条件,庄子借助“通天下一气”“游乎天地之一气”,将“气”看作天地万物的共同本质。“气”不仅是构成生命体的重要元素,而且充斥于整个宇宙,“气”在不停地运动,处于不断凝聚和消散的过程之中,“气”之凝聚导致生命体的形成,而“

3、气”之消散意味着生命体的终止。基于天地万物都是由同“一气”构成,而“气”具有同质性和流动性,使得天地万物也具有同质性且能互相转化,从一种存在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存在形态,此即“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道生成各式各样的事物,而一类事物区别于另一类事物的典型特征就体现为不同的“形”,一事物通过改变其存在形态而成为另一个新事物,庄子明确提出“万物以不同形相禅”“万物皆出于机,人于机”。庄子肯定变化的绝对性,今日之物相较咋日,已然发生变化。无论是针对同一种属内的事物或是不同种属间的事物,其生、长、成、毁都体现于“形”上。一、作为万物生化之本根的“道”“道”本义是人所行之道路,后引申为道理,道家以“道”

4、指称万物的本原和本体,赋予了“道”更加深刻的含义。“道”是道家哲学最为根本的范畴,它既是天地万物的本原,也是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在老子中“道”被称作“万物之宗”“天地根”“天地母”,据此表达“道”的本根地位: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老子第四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玄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老子第六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强为之名日大。(老子第二十五章)“道”被称为“万物之宗”,揭示了万物的共同来源。“道冲”之“冲”,古字即“盅”,虚空之意,憨山对此章的注解契合文意,他认为:“冲,虚也。盈,充满也。渊,静

5、深不动也。宗,犹依归也。谓道体至收稿日期:2 0 2 2-1 0-0 6作者简介:徐会利(1 9 9 6 一),女,河南濮阳人,博士研究生。下文所引庄子文本均出自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 0 0 7 年版),以下不再一一标注。木药山白鼓应儿戈子注全译儿(商条印五馆2 0 0 3 年版标江下文所引庄子文本均出自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 0 0 7 年版),以下不再一一标注。下文所引老子文本均出自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 0 0 3 年版),以下不再一一标注。2023年8商丘师范学院学报虚,其实充满天地万物。但无形而不可见,故日用之或不盈。道体渊深寂漠,其实能发育万物,而为

6、万物所依归。但生而不有,为而不宰,故日似万物之宗。或,似,皆不定之辞。老子恐人将言语为实,不肯离言体道,故以此等疑辞以遣其执耳。”1 2 6 憨山强调道体虚空的特点,虽然道体虚空,却能容纳天地万物,“道”无形无象,但它的作用却广大且深奥难测,“道”生出万物,同时育养万物,却不主宰万物,如同万物之主,“道”是万物之依归。老子中常借助“似”字表示道体玄妙难以捉摸之意,如“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之所以用“似”这般恍之词,是因为对“道”的任何肯定性描述都不足以概括道体之妙,“道”的玄妙就在于难以描述,用“似”字正好与“道”之恍、玄妙特征相契合。若无此“似”字,“道”就具有了能被人具体描摹之状

7、,任何肯定性的描述都成了“道”的特点,其玄妙性也不复存在。“道”被视为“天地根”,这揭示了道生天地万物的本根地位。“谷神不死”之“谷”也是虚空之意,“神”和“不死”都是对道的描述。关于“玄”的理解,王安石之解恰好揭示了“道”生万物之功劳,“牡,取生物之意,生物而不见其迹,故谓之玄。其门,则天地所由生之本也”2 1 2 7。道生成万物却不见道之踪迹,因此以“玄”著称,“道”被视为天地之根,即天地万物来源于道。“道”被视为“天地母”,强调的是道生生的特性。之所以称之“母”,是因为道能生成万物。“天地母”与“天地根”一样,都是指代“道”,但以“母”称之,更凸显其能生生的独特性。关于“有物混成”,王弼

8、认为:“混然不可得而知,而万物由之以成,故日混成也。不知其谁之子,故先天地生。”3 1 9他认为“有物混成”是指道,“道”是万物得以生成的原因,就其“混然不可得而知”解释“混成”。河上公则认为:“谓道无形,混沌而成万物,乃在天地之前。”4 1 0 1 他认为“有物混成 是说道混沌无形。综合注家意见可知,老子所言之“道”先于天地而存在,“道”无形无象,却是天地万物之母,天地万物都依赖此道才存在。可见,“道”在老子中被赋予本根的地位,是生养万物之主,是被尊崇的对象,正如道德经所言:“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老子第五十一章)老子中“道”不仅是生成万物的本原,还是万

9、物得以存在的本体依据,万物存在的根本性质均依赖“道”。老子还以“二”指称“道”,如“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老子第三十九章)。其中“二”指“道”,天地万物均依赖此“道成就自身,憨山注解为:“一者,道之体也。其体至虚而无为,精一无二。凡诸有为,莫不以之为本。以,用也。意谓天地万物,皆以道体而为本也。故天得之而清覆于上,地得之而宁载于下。神,指人心而言,谓人得之而为万物之灵。谷,即海也,海得之而容纳百川,故长盈。万物得之而各遂其生,侯王得之而为天下正。正,犹长,所谓君长也。”1 9 可知,道体虚无,世间之有为均以道为本,天因为

10、得道而清明,地因为得道而宁静,人因为得道而成为万物之灵,大海因得道可以容纳百川成其大,君长因得道可以御下成就其地位。可见,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本属性均依托于道。“道”的本根地位同样延续到庄子。庄子以“造物者”“造化者”指称“道”,道生成天地万物,作为万物的本原和存在依据的地位没有改变。在继承老子思想的基础上,庄子之“道”又有了新发展。庄子之“道”相较于老子发生了如下改变。其一,从道物关系角度看,老子偏重于强调“道高于物”的层面,道虽然不可见但是在万物之中无不体现道,道虽然无名无形却生出有名有形的万物,无名、无形的道高于有名、有形的万物。老子关于道物关系比较特殊的方面在于道有时被称之为物,如:“道之

11、为物(帛书甲乙本作:道为物),惟恍惟。兮恍兮,其中有象;兮您兮,其中有物”(老子第二十一章)。此外还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寒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老子第二十五章)一般将“道之为物”译为“道之存在”,“有物混成”译为“有种存在混成”,论述主体仍然是道而不是物。关于老子中的道物区别,“从原因与结果来看,道是万物生成、存在的原因或依据,道不同于物;从形而上和形而下角度看,道是形而上的,物是形而上之道在形而下世界的具体落实,道不同于物,道、物分属不同的层次;从完善性角度分析,道是超越经验事物的存在,具有最高的完善性,不生不灭,没有任何局限,而经验世界之物有生灭、兴衰、成败等倾向,是有局

12、限性的不完备的存在;从体用关系角度看,道是本体,物是发用;从一与多的角度看,道是一,而万物是多”5 O庄子强调,道遍在万物,道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道需要借助万物,使自身的功用得以发挥,即使在最不起眼、污移之地也同样有道。物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抬升,拉近了道物之间的距离。在庄子中,万物无不是“道”的化身,道物之间的界限被取消,使道物融为一体。杨胜良认为:“老子之道在天地万物之先之外,道与万物有截然9徐会利:道家万物生逻辑结构探微第5 期不同的规定。庄子把道(无)与物(有)的界限打破,把道引入有形可见的有 的世界,从而道、物混合、有与无融为一体。”6 他准确地指出了老子、庄子关于道物关系的思

13、想差异,前者强调道物有别,道物分属不同层次,而后者则打破了道物之间的界限,实现了道物一体。庄子强调道寓于物中,借助物来彰显自身,道物虽然融为一体,但道物仍然有别,不能混同两者。关于老子、庄子道物关系的差异,王玉彬认为庄子主张淡化“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而力倡“道通万物”的本真存在论 7 。他准确地指出了庄子思想与老子思想的差异,庄子更关注存在论视域的道通万物,而老子更强调宇宙论视域的道生万物,这的确是老庄关注重点的差异。确如其所言,基于关注重点的差异,老庄思想最终的归宿也不同,老子走向圣王的治理模式,庄子走向心性修养之路。老子中强调道对于物的主导性地位,从而走向由侯王治理民众的政治模式,而庄

14、子的确更为强调道与物、人之间的相通,从而走向对于“心一物”或“人一道”之间的心性修养问题。其二,道物之间的生成关系发生了改变,老子以母子关系描述道物之间的关系,道生成万物之后,同样独立于万物而存在,如同母亲生下孩子之后变成两个主体,母亲独立于孩子而存在;但在庄子中道生成万物,不再是简单的母生子式的生成关系,而是分化式的生成关系,万物分有了道得以存在,道寓于万物之中,但道并不是物。道不再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于万物之中,如同“七窍凿而浑沌死”,道与物成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组成整体,道统万物而成为整全之“一”,但当各部分分开时,整体也就不复存在了,道在庄子中被看作是无所不包的全、遍。庄子借助浑沌凿

15、七窍的故事说明道本应是整全的:和忽分别是南海之帝名和北海之帝名,中间之帝名为浑沌。和忽为感谢浑沌之好,所以便仿照人的模样给浑沌凿七窍,七窍即口、两只耳朵、两个眼晴和两个鼻孔。凿到第七天的时候,七窍虽然完备但浑沌却死了。在这个寓言故事中,“浑沌”代指整全的道,是整体之“二”,七窍是对整全之道的分割,是“多”而非“一”,被分割了的道便不再是当初的整全之道。可见,庄子之“道”是浑沌未分的整全,任何人为的分界都是对整全之道的破坏。如杨胜良所言:“庄子的道是一,是全,是所有时间与空间,是整个宇宙,是有与无、一与多、古与今的统一。把道看成是整个宇宙,才是庄子道论的主旨。”6 他还指出了庄子之道的独特性:“

16、二”不仅表示道是唯一的、独立无偶的,还代表道是一个未分的整体大全之“二”6 。确如杨胜良所言,此道如同一个宇宙整体,无所不包,容纳万有,贯通有无、一多、古今之间。七窍凿成而浑沌死,如齐物论所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道便是如此,道本来是一个整全,任何对道的分别都是对道的毁坏。庄子中道生万物,不再是简单的母生子式的生成关系,更重要的是一种分化式的生成,万物分别分有了道才得以成就自身。道统万物而成为一个整体,道是未分的整体之“一”其三,庄子中的“道”具有更丰富的内涵,除了具有本原、本体之意,还被赋予了境界义,如能够实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物物而不物于物”之人被视为得道之人,此

17、境界便是得道之境界。丁四新将庄子之“道”分为两层含义:其一,客观义即道具有客观性、实体性、生成性,其与宇宙论相关,是实有存在的;其二,境界义即作为境界形态之道,与庄子哲学的目的论相关 8 。其对庄子之“道”的内涵概括全面、区分明确,此道不仅作为生成万物的本原和存在依据而在,更代表了庄子最高的境界追求,这是庄子道论相较于老子道论的新发展。徐复观归纳了在庄子哲学中,其宇宙论之道渐渐向人生境界之道转变 9 3 1,这的确符合庄子的思想特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宇宙论之道并不是消失了,它仍然是境界之道的根基,道的宇宙论意义仍然是庄子思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道生万物为万物复归于道奠定了基础。总之,庄子中的道

18、既是万物生化的起点,也是万物消亡后的归途。从万物均由道而出来看,道是万物生化的本根,万物的生、长、成、毁均源自道。因此庄子借助“造物者”“造化者”这一形象化的修辞来描述道的本根地位。万物由“道”而生,由“气”而实现万物彼此之间的转化,由“形”来表征万物生化的结果,形成了“道生一气化一形显”的逻辑生化结构。二、作为万物转化之条件的“气”“道”是生成万物的本根,但仅仅有“道”是不够的,庄子还强调“气”在万物生成过程中的重要性。气是道的具体化,道生成气之后,便以气的形式参与到万物的生成过程中,如至乐所言,“杂乎芒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可见,气是万物生成过程中至为重要的环节。基于“

19、通天下之一气”使得世界万物具有同质性,万物统一于气,气构成了万物的共同本质,由此不同事物之间可以实现“以不同形相禅”,物与物之间得以互相转化。“气”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范畴之一,它既代表着物质性的自然云雾现象,也被抽象化用以解释世界万物的本根,兼具形而上性和形而下性,与2023年10商丘师范学院学报中国哲学的宇宙观、人生观、工夫论等思想的阐发密切相关。说文解字解释:“气,云气也,象形。凡气之属皆从气。”1 0 1 2 0 可见,“气 本义是物质性的云气,而后被抽象归纳为万物形体的构成因素,成为非物质性的基质。庄子不仅将气作为万物的共同本质,还认为万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其气论蕴含丰富的思想内

20、容,不仅与其宇宙观密切相关,还与其人生观、修养工夫密切相关,有学者曾详细概括了庄子中气的四个不同方面:自然现象之“气”、宇宙本体之“气”、生命形躯之“气 以及工夫修为之“气”。其对庄子之气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由此气的内涵不断丰富,从原本的物质性的云气,不断抽象为哲学性的概念。气不仅是构成生命体的重要元素,而且充斥于整个宇宙,气在不停地运动,处于不断凝聚和消散的过程之中,气之凝聚导致生命体的形成,而气之消散意味着生命体的终止。难解的是庄子中并没有例证明确表示道生气或者气来源于道,仅仅提及气之前还有一个“芒荔”的状态:杂乎芒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

21、时行也。(至乐)人在没有秉受形体之前,处于“芒苏之间”,所谓“芒荔”即恍您的状态,而后有气,然后有形体、有生命,生命尽头即是死亡,死亡之后构成形体之气复归于“芒荔之间”,重新参与气化构成新的形体,重新塑造新的生命存在形式这一宇宙循环过程之中,这一过程如同四季自然流转一般,领悟了这一道理,庄子对于妻死,也没有悲伤之感。所谓“芒”的状态其实就是恍您的状态,就是道的状态,正如胡文英日:“芒苏,犹恍您也。”1 2 J128“变而有气”说明“芒苏”而后有气,然后产生有形之事物,在“气”之前有“芒苏”即道的存在,道生成有形的事物之前有“气”的参与。总之,道、气之间相即不离,但道又不是气,道生成气之后,便以

22、气的形式参与到万物的生成和存在过程之中。道生万物的过程,与气化万物的过程是统一的。“在气 化宇宙的基本观念下,世间万物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能够在一气之流行中实现“化 和通,因此,万物一体 的世界成为可能。”1 三、作为表征万物生化结果之“形”“形”,本义是形态、形式,说文解字解释道:“形,象形也。”1 0 4 2 4 万物皆有其存在形态,或显或隐,“形”是万物存在的显现。与“形”内涵相近的有“象”和“体”,说文解字解释“象”为“长鼻牙”,可见,“象”本义是长着长长的鼻子和牙齿的动物。关于“体”,说文解字解释为“总十二属也”,可知“体”是对于身体的十二个部位的总称,而关于“十二属”具体代表哪些部

23、位不详。相较而言,“形”“象”“体”三者,“形”代表万物生化的存在样态最为合适。不同种类的事物往往呈现不同的“形”,因此“形”具有多样性。常人认为不同种属间的动物是不能互相变化的,比如不相信人会变成蝴蝶、狗、羊等别的物种,这是常人固有的认知,而庄子反对这一刻板印象,认为“无物不化”的同时肯定不同物种间可以实现互相转化,据此鱼可能化为鸟,鸟也可能化为鱼,人可能化为蝴蝶,蝴蝶也可能会化为人。不同种类之物何以能互相转化?庄子借助“通天下一气”,认为万物具有同质性,既然构成万物之气是同一气,气又是流动不息的,那么不同物种间自然能够实现互相转化,即“以不同形相禅”。对于两个不同事物而言,因为气的相通性和

24、流动性,使得其中一物也有转化为他物的可能: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寓言)万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是因为构成万物之“气”具有同质性,“万物皆种也”体现的就是“一气”构成的万物背后本质的同一性,这体现了庄子对于万物相通、生命一体的认知。如宋小克曾列举了鲲鹏之变以及人变成鱼、鸟、蝴蝶等意象,并指出庄子中变形意象体现的是万物相通、生命一体的理念。关于“万物皆种”之“种”“指的是类别,万物各有类别,因类别不同而形相异。但是,各种类别的有形之物又能实现不同形体之间的禅变“1 3 6 2。他还指出,“种有几”之“几”即是“尽”,“尽”是指“合于道,超越形体局限,达到变化无穷的自

25、然玄妙境地”,“种有几”是言“万物具有超越形体束缚,变化无穷的自然之性”1 3 1 6 3。确如宋小克所言,庄书多次列举不同物种之间可以互化的例子,不同种类的事物可以通过互化而相通,这背后体现的是庄子万物相通、生命一体的观点,但其对“种有几”之理解有待商,以“尽”解释“几”,表示合于道,与原文语境偏移较远。有学者以进化论解释庄子之“以不同形相禅”,如胡适曾指出:“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这十一个字竟是一篇物种由来。他(庄子)说万物本来同是一类,后来才渐渐地变成各种不同形”的物类。却又不是一起首就同时变成了各种物类。这些物类都是一代一代地进化出来的,所以说以不同形相禅”。1 4 1 2 胡适以

26、进化论解释“不同形相禅”有违庄子之意,进化论是从低级的生命体转责任编辑:宁智锋】11徐会利:道家万物逻辑结构探微第5 期变为高级的生命体,但庄子并不体现生命体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而是肯定一事物可以转变为另一事物,包含的还有从所谓的高级的生命体如人,转化为低级的生命体如鱼、鸟等,况且庄子并不强调对生命体作高级、低级之分。庄子明确指出,事物形体的塑造依赖于气,如知北游所言:“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显明之物是从冥暗的东西中生出来的,有形之物是从无形之道中生出的,事物的形体是由气构成的,万物借助形体展现自身,通过形体的变化显示自身的发展。事物之间不

27、是毫无联系的独立个体,而是可以互相转化、彼此相关联的整体,庄子借助“通天下一气”和“不同形相禅”实现了物与物之间的相通。庄子中多次列举了不同事物之间互化的案例,比如逍遥游中鲲鹏之变就是典型的动物间的“以形相禅”,齐物论中庄周梦蝶就是典型的人与动物之间的“以形相禅”。针对庄周梦蝶寓言,一般人习惯以自己为中心,认为人梦为蝴蝶,人是真,蝴蝶是幻象,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单向思维方式。而宋小克认为寓言中不知道是庄周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变为庄周的提问方式“打破了单向的思维方式,实现了思维的双向贯通。在生命意识层面,则是打通了具体生命形态的隔阅,实现了与世间万物生命的会通。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即指世间万物生

28、命形态的千姿百态,落在一个“物 字上。而化 字不仅指生命形态之间的自然相互转化,更重要的是世间万物之间的生命沟通”1 3 6 8-9。确如其所言,周蝶互化实现了世间万物不同生命体之间的会通,庄周可以变为蝴蝶,蝴蝶也可以变为庄周,这是双向的互通,打破了以往单向的思维方式。总之,庄子之物的生化体现在不同事物形体的改变,事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从一种存在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存在形态,甚至从一个物种转化为另一种物种。庄子借助“通天下一气”,打通了事物之间的分界,使鱼化成鸟、人之左臂化为鸡而右臂化为弹皆有可能,这些变化都伴随着“形”的改变。四、结语道生成万物后却不主宰万物,任万物自生、自化。庄子在继承老子思想

29、基础上提出了“天不产而万物化,地不长而万物育,帝王无为而天下功”(天道)。这里的“天”“地”都是“道”的化身,道不是有意的生成万物,却任万物自己成长、自己生存。“通天下之一气”和“万物以不同形相禅”都揭示出万物实现彼此间转化是可能实现的,比如鱼化为鸟、人之左臂化为鸡、人之右臂化为弹、庄周化为蝴蝶,等等。气化往往伴随着物之形化,庄子气化思想的独特性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不仅承认万物皆化,而且借助万物之“不同形相禅”打破了不同物种间的界限,一个物种可以变化为别的物种,如鱼化成鸟、人化成蝴蝶、左臂化为鸡、右臂化为弹等,从而使得同一物种乃至不同物种之间可以实现互化;其二,庄子借助“一气”实现整个世

30、界生命之一体,将个体生命融整个宇宙大化洪流之中,据此个体生命的终结不是真的终结,而是借助气的消散和凝聚转化成新的生命存在形式,如此万物之间的界限、生与死的界限被打破,实现了“万物一府”“死生同状”。总之,万物生化是以“道生”为起点,以“一气”为其存在及变化的条件,以“形”之变彰显生化的结果,如此便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动态的、丰富多彩的宇宙世界。参考文献:1 释德清.老子道德经解M.北京:中华书局,2 0 1 9.2王安石.王安石老子注辑会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1 3.3边家珍.王弼道德经注M.南京:凤凰出版社,2 0 1 7.【4 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

31、华书局,1 9 9 3.5徐会利.探析黄帝四经中“道”与老子中“道”的分别 J.理论界,2 0 2 0(2).6杨胜良.老庄道论之异同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9 9 8(2).7王玉彬.从“生成”到“齐通”:庄子对老子之道物关系的理论转换及其哲学关切 J.中国哲学史,2 0 1 4(1).8丁四新.庄子思想的三大本原及其自然之义 J.人文杂志,2 0 2 0(2).9徐复观.先秦人性论史庄子的心M.北京:九州出版社,2 0 1 4.【1 0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1.【1 1 张文旭.“游乎天地之一气”:庄子乘“气”而“游”的工夫论思想研究 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 0 2 0.1 2 胡文英.庄子独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1 1.13宋小克.上古神话与文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 0 1 3.1 4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 0 1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