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得荣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调查报告.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6302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得荣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调查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得荣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调查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得荣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调查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为进一步了解得荣县人居环境状况和“阳光得荣、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落实情况,2023 年 4 月 15 日以来,本课题组以农村人居环境、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五大建设”为调研内容,深入瓦卡镇、太阳谷镇、古学乡、八日乡等乡镇实地调研,了解群众真实的生活状态,掌握基层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所做工作,发现得荣县改善民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得荣县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增进民生福祉提出建议,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得荣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实践(一)“四大行动”改善人居环境一是对农村厕所进行改造。该县对茨巫乡杠拉村、白松镇门扎村等 18

2、 个村 635 户实施整村推进的无害化户厕建设,县乡(镇)签订了工作责任书,制定 3 年任务清单,目前已经完成 89%。二是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治理。编制完成得荣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0-2022)和得荣县 2020 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并将得荣县 2023 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和古学乡、奔都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成功申报进入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库。根据项目实施村落具体地型条件,因地制宜,采用集中收集处置和分户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等方式,共计完成覆盖 61 个村(因建制调整,部分村落合并,实际完成 53 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受益户数达 1404 户。完成古学

3、乡 5 个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下达资金 239.15 万元。截至目前,已实现村落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 70%,使用率达80%。三是对农村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开展城镇环境整治 74 次,整治卫生死角 116 处,清理城镇垃圾杂物 25.71 吨;开展乡村环境整治 222 次,整治卫生死角 212 处,清理乡村垃圾杂物 88.2 吨;开展交通沿线环境巡查 120 次,清除垃圾 31.6 吨;清理河道 120.4 公里,清除垃圾 35.4 吨;检查建筑工地环境卫生 74 次;开展医疗机构环境卫生排查 147 次,无害化安全处置医疗废物 10.38 吨。四是对面源污染进行治理。在松麦镇冉绒村建设长基金

4、项目: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一般调研课题“援彝援藏专项”(项目编号:S C J D 2 0 2 3 D Y Z X 0 2)。得荣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调查报告 李晓林 达哇次仁 高素芬摘要: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实现乡村的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在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摆脱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如何保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本课题组对得荣县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五大建设”等情况进行调查,了较群众真实的生活状态,掌握基层政府在改善民生

5、方面所做工作,总结得荣县改善民生工作存在的问题,为当地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增进民生福祉提出建议。关键词: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生活质量;民生福祉57 2023.7 理论探索期定位监测点,出台了得荣县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统计工作会商机制,全县施用有机肥覆盖面积达3万亩,其中商品有机肥覆盖面积达0.25万亩,农家肥覆盖面积达 2.75 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28%,废旧地膜回收率达85%以上,规模场(户)粪污利用设施设备配套率达 98%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 92%以上。(二)“四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一是构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建设县城、白松、因都坝 3 个客运站

6、,完成所有建制村通村硬化路 11.8 公里、通组路 3.8 公里;开发98 个护路员公益性岗位,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纳入村规民约,定岗、定人、定路段,做好道路的日常养护和巡查工作,统一在每个乡镇设客运站(或招呼站),村设招呼牌。二是进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投资 100 万元,设置 80 处安全饮水点,惠及人口 1 万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围绕“蓄、引、提”,建成灌溉渠系 1100余公里,蓄水池 400 余口,总容积 10 万余立方;建成骨干水利工程 1 处、太阳能光伏提灌站 29 座,在建小型水库 1 座。三是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清洁能源建设。实现了农村用电全县联网,开展农村电价改革

7、,实现了“同网同价”,使农村用电质量全面提升。四是进行乡村信息化建设。在全县范围内建设 210 个 4G 基站和 185 个 5G 基站,提升农村通信网络覆盖率。据统计,目前 100个行政村 4G 以上通信网络实现了全覆盖。(三)“五大建设”增进民生福祉一是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建设得荣县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艺术团排演厅,全县 10 个乡镇 100 个行政村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4000 多户农户开通了数字广播电视;组建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法治志愿服务队、寺庙志愿服务队、卫生健康志愿服务队等 23 支队伍,基本形成了县、乡、村、户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是进行

8、乡村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乡村领导班子,选拔村干部 469人,一肩挑 98 人,比例达到 98%,培训乡(镇)干部 1200 余人次,村(社区)干部 1600 余人次。三是开展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制发得荣县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 年),开展各类培训 32000 余人次。通过教育“组团式”帮扶、省内对口帮扶、东西部协作等平台,2023年引进人才 40 名,其中硕士研究生 20 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22 名。四是进行乡村社会建设。充分发挥村党组织领导下群众自治组织作用,结合各村实际,完善了村规民约;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培训 8300 余人次,普及了卫生健康知识;同时,有序推进“

9、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红黑榜”等活动。五是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县域内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已全部入驻国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完成 127 家合作社和 88 户家庭农场录入四川统计处理平台;葡萄现代农业园区和藜麦现代农业园区两个州级现代农业园区已基本实现物联网应用、新业态培育、电子商务等数字化建设。二、得荣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村污水收集和处理难度大目前农村每年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量较大,水质复杂。尤其是随着人们科技水平的提高,污水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含量也在增加,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强,危害性增大。得荣县目前尚无

10、完善的污水集中收集管网、污水排放及处理系统,未经处理的污水被随意排放,污水沿着道路两边的沟渠流入附近的田地里。由于污水流向分散,难以收集,污染了土地,使土壤肥力下降,农民收成减少。长此以往,可能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是农村的经济发展。(二)部分村民公共卫生和环保意识不强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部分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生活中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扔乱倒,不少生活的陈规陋习依然存在。部分村民对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造成的危害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认为垃圾处理、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事,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部分地区的户厕改造、污水收集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验收完成后,相关设施设备被人擅自拆除或擅作

11、他用(如化粪池用于装粮,洗手间和厕所被用作仓库),也有的被长期闲置,污染治理效率不高。(三)“两支队伍”作用发挥不充分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是基层干部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基层干部还没有认识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思想懒惰、582023.7 理论探索得过且过、敷衍了事,于是就出现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二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人才队伍力量薄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岗位的工资较低,因此愿意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就比较少,再加上还要兼顾对老弱病残人员的照顾,导致环保工作落实难。虽然有的村配备了专职环保人员,但是管理不到位

12、,目前还缺乏一套对环保工作者进行有效监督的措施,也没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四)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机制不够完善且资金短缺此外,各村没有统一收集垃圾的时间,村民也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往往把所有垃圾装在一起,放在垃圾池内,甚至随意丢在垃圾池旁边。如果没有专门的人定期来收垃圾,就会造成垃圾堆积如山,不利于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垃圾收集难、转运难、处理难是农村垃圾的三大难题。资金短缺也是造成农村环境改善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资金投入方面,各部门缺少统筹兼顾,资金整合不足,投放不到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不到根本改善,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没有真正落实长效机制。(五)基础设施建设技术难度大且成本高

13、在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打通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的通组路建设方面,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要求通组路建设标准需每组达到 30户,根据得荣县实际情况均无法满足。得荣县没有完成通组路建设的地方基本都比较偏远,施工难度大、路线长,而上级补助偏低,自筹资金相对困难。同时,在农村商贸网络、物流、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方面,相关专业人才缺乏、专业技能欠缺,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三、得荣县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建议(一)不断提升村民参与的内生动力一是政府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实行“县级领导、乡镇主抓、村组实施”,多方共建,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农民积极参与的农村人居

14、环境治理的推进机制。激发群众改善人居环境的内生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改善人居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健全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让村民由“要我建”转变为“我要建”。在建设过程中,村干部要带头示范,广泛发动群众,引导全民参与,做到美丽乡村建设依靠村民,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全体村民共享。二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议由政府出大部分资金,社会支持一部分,村民出一部分。在资金使用上,要严格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形成合力”的原则,以县为主整合涉农资金。要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以此调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内生动力。三是强化宣传教育,营造全民参与氛围。良好的

15、社会氛围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首先,因类施策、培养典型示范村,然后组织村民进行参观学习,发挥好典型村的带动示范和引领作用,从而带动整个县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其次,充分利用公众号、网络、微信群等多媒体方式,强化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宣传教育,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扭转环境整治工作依赖政府和“等靠要”的陈旧观念,促使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人居环境改善大工程中,营造社会上下广泛关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凝聚起全民携手共建美好

16、家园的强大合力。(二)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设规模化供水工程,并加强维护管理。首先,是政府继续加大对农村安全饮水基础设施建设、管护人员培训及工资保障等投入力度;其次,是针对得荣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面广、建设标准低和水质卫生合格率不达标等问题,建议按照统筹资源、合理布局和全面覆盖的原则,采取在有条件的乡镇修建农村自来水厂,实行集中供水、集中管理;最后,是加强农村公共供水工程管理委员会履职监督,各乡镇指导各村“管委会”及时调整充实成员,督促落实专(兼)职水管员。结合该县实际,加大有偿用水宣传和适当计收水费,逐步实现政府投入向“以水养水”良性循环管理模式转变。二是加强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的建

17、设和运营管理。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治理是为了改变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无序的现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建设美丽乡村。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59 2023.7 理论探索理工作中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的原则,按照村落的布局,科学选用污水处理模式,构建长效化污水治理运营管理机制。抓住“新五改三建”项目契机,提前统一规划,在建设过程中,将生产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纳入“新五改三建”建设当中,并优先考虑资源化回收。建议统规统建农户污水处理系统,将生活污水有效收集,处理后作为农田的灌溉用水,做到“一水多用”,推行污水的资源化利用。三是完善垃圾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户、村两级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建立符合环保要求和农村实

18、际、方式多样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体系。在各村或几个邻近村修建一处固定的垃圾处理场所,并且配备保洁员以及垃圾转运车,建立“户收集、各村保洁员定期用配备的垃圾车转运、村集中处理”的相对集中的垃圾处理模式,提高农村垃圾的收集率、清运率、处理率且逐步引导农民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在草原防灾减灾、鼠虫草害防治、严重退化沙化草原治理方面,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茨巫乡退牧还草修复治理 5.5 万亩,贡波乡天然草原改良4万亩,八日乡生态修复3万亩。使天然草地改良区域植被盖度平均提升 4-5 个百分点;地上生物量亩平均增加 20-25

19、kg 左右;逐步恢复和提升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生态安全屏障方面,2023 年度州下达义务植树任务 3.8 万株,完成栽植任务 4.5 万株,超额完成近 20%。通过连续三年的抚育管护,项目区植被得到有效保护,植被恢复率达到 100%,植被盖度平均提高 10 个百分点,且分布均匀,林地质量提高,单位面积生物量逐年提高。2023 年在日雨镇、徐龙乡共计实施退化林修复 3000 亩,涉及 4 个行政村,目前树苗种植已全部完成。实施前一轮退耕还林生态林森林抚育补助 4.2 万亩,目前已完成乡镇公示。(四)进一步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农村人居环境三分在建、七分在管。经

20、过这几年的努力,得荣县的农村人居环境各项基础设施得到明显的改善,但由于没有建立起长效管护机制和资金的缺乏,基础设施出现了破损闲置,比如资金缺乏,无财力持续聘请垃圾清运人员,生产生活垃圾不能及时清扫转运,垃圾运送不出去,垃圾长时间没有得到处理解决。特别是雨季和夏天,苍蝇、蚊虫多,垃圾散发出气味,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因此,一定要保证有相对充裕的资金建立起长效管护机制,对供排水、道路两边的沟渠、垃圾堆和污水治理等公用设施运行管护,要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还要有专门的人员来进行管护。要积极探索建立县乡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等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专业管护队伍,确保人居环境有专门的管护。持续改善得荣县

21、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作者单位:中共甘孜州委党校)责任编辑 虞佳慧理相关救助。三是通过告知承诺制审核确认社会救助对象。在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中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将户籍地享受低保证明等 11 项证明纳入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清单,促进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功能有效发挥。四是全程实现“网上办”。为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要求,申请人申请社会救助可以通过湖北政务服务网、鄂汇办 APP、i 襄阳APP 服务平台,根据需求自主点击要办理的社会救助业务。申请人线上提交资料后,工作人员后台审核,审批结果直接告知申请人。五是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救助信用体系建设,县民政局会同县监察委员会、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公安局联合出台 谷城县社会救助对象失信惩戒暂行办法,对涉及社会救助对象的失信行为实行联合惩戒。(作者单位:谷城县民政局)责任编辑 田 恬(上接第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