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2年生物地理实习宣讲内容
6月8日早8:30集合,地理楼门前乘车去左家,下午开始实习;
6月14 日下午1:00集合,返回学校
84人分6组,每组14人。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1.验证所学生物地理知识
2.通过实习掌握实习地区常见植物和常见土壤动物
3.通过7天的野外实习,学会采集、压制植物标本,学会使用工具书(植物检索表-到资料室去借!)
左家植物大约400多种,学生掌握常见的100多种即可
4.掌握实习生物地理的野外调查方法和土壤动物的野外调查方法——样方法
5.掌握实习地区植物群落和土壤动物群落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
6.学会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内容的技能
二.实习备品
植物实习:
(1)植物分类实习
大塑料袋、剪枝剪、毛头纸、标本夹、野外记录本(黑色)、小号牌、
(2)植物群落调查
《森林植物群落调查表》、测绳、GPS、罗盘、坡度仪、树高仪
(3)土壤动物实习:土壤动物(大于2㎜大型土壤动物)
镊子、酒精(75%)、胶卷盒、硫酸纸签、铅笔、培养皿、移液管、体式显微镜、铁锹、钢卷尺、
(4)其他:
纸壳箱、绳子
三.实习主要内容
(一)植物地理学方面的实习
这部分实习内容分为2个部分:1)植物分类;2)植物群落样方调查
(1) 植物标本采集和压制
A.采集:
草本植物要采集植物的全株,如草本植物的根茎叶花果;雌雄异体的要全采;不要采带虫子眼和机械损伤的。
乔木、灌木要用剪枝剪采集,剪带枝的叶子,不要光采一片叶子。
(2)野外记录号和编号(铅笔记)
采集的编号要和记录号一致
(3)压制方法
要每天早上6:00起来翻标本,换纸,如果不及时翻标本会烂掉
好的标本会在实习结束后在室内实验室装订到台纸(40cm*27cm)上
(二)植物群落调查——样方法
1.样地选择:选择典型地段,不是过渡地段
2.样地形状: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
3.样地面积
针阔混交林一般是20m*20m,在左家取10m*10m的正方形样方
4.样地调查内容
(1) 环境调查
(2) 植物群落调查:
地上植物调查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立木更新调查四个部分。
①立木调查:(立木:指林地上未伐倒的活着的树木。)
a. 郁闭度——十分法;(草本、灌木用盖度:百分数)
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它是以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以十分数表示,完全覆盖地面为1。简单的说,郁闭度就是指林冠覆盖面积与地表面积的比例。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0.70(含0.70)以上的郁闭林为密林,0.20-0.69为中度郁闭,0.20(不含0.20)以下为疏林。
在一般情况下常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样点测定法,即在林分调查中,机械设置100个样点,在各样点位置上抬头垂直昂视的方法,判断该样点是否被树冠覆盖,统计被覆盖的样点数,利用下列公式计算林分的郁闭度:
郁闭度=被树冠覆盖的样点数╱样点总数
b. 植物名称:乔木种类组成
c. 胸径:离地面1.3米位置
胸径:又称干径,指乔木主干离地表面1.3 m处的直径,断面畸形时,测取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值。
d. 树高:可用树高仪测定,也可目测
②立木更新调查
直径<2.5cm幼苗(林下)——树型的下一代,填在动态处一栏
③灌木层调查
盖度、高度
多度: 数株数
物候期:营养期、花蕾期、花后期、果期
④草本层调查:
高度:叶层高度和生殖层高度
多度: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将德氏多度改为五级:
德氏多度等级:
++++ :背景化、全郁闭(覆盖面积>90%)极端情况就是一个群落里全是一种植物,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出现
+++ :很多= Cop3(覆盖面积为90~70%)
++ :中等多=Cop2+Cop1(覆盖面积为69~30%)
+ :较少 Sp+ Sol(覆盖面积<30%)
± :个别出现=Un(只有一株植物)
生长特点:如良好、稍弱等
⑤层间植物:木质藤本植物,如山葡萄、五味子、
以上所有内容分析总结后写在总评上
三、土壤动物的调查方法
样地选择:避开蚂蚁窝和树根密集的地方
大型土壤动物:50㎝*50㎝样方
采用手捡法,分别4层:凋落物层、0—10㎝层、10—20㎝层、20—30㎝层。验证土壤动物是否具有表聚性(左家土壤动物20类左右)
水平分布:各种林,如蒙古栎林、糠椴林、杂木林
垂直分布:土壤动物(手捡法)
在动物群落中采用个体数的相对密度来表示多度。相对密度表示符号:
+++ :多(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10%以上)优势类群
++ :中(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1~10%)常见类群
+ :少(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0.9%~0.1%)稀有类群
- :极少(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0.1%以下)极稀有类群
四、左家地区自然环境概况
左家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中部,隶属于吉林市昌邑区,位于东经126°01′~126°08′,北纬44°10′~44°45′;地质构造属于舒兰—伊通地堑的西部边缘;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境内最高峰大马虎头山海拔542 m,最低海拔210 m。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550 ~ 720mm,年平均气温3.6℃~4.5℃,无霜期125 d。左家是长白山针阔混交林的西部边缘地带,原始地带性植被是红松针阔混交林,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现已被次生落叶阔叶林和部分人工落叶松林所取代。主林植被有蒙古栎、黑桦、色木槭、山杨、水曲柳、椴等。林下灌木、草本植被有榛、胡枝子、忍冬、刺五加、党参、细辛、银连花、铃兰、玉竹等。境内共有400多种植物。
向阳坡:蒙古栎——杂木林;
背阴坡:杂木林;
坡顶:蒙古栎纯林;
沟谷地:草甸、柳林;
次生林中无针叶树,如果有是人工栽培的。
地带性土壤为暗棕壤,混有白浆土、暗色草甸土。
每天早上7:00吃饭,每桌10人就餐,中午11:30吃饭,晚上17:00吃饭,住宿10元/天,吃饭20元/天。路程时间大约2小时,住在左家宾馆,老板娘柴丽荣:15144316642,老板姓李。
5月8日
上午8:30出发,中午到左家宾馆,下雨,下午殷老师初步讲解检索表使用方法。
5月9日
上午下雨未出门,下午上山(火车站方向)坡中部位采集植物,回来后鉴定
5月10日
上午采集植物(火车站方向)(先上坡顶,后绕道阴坡,由于下雨积水,没能进入阴坡地区,在山脚附近采集植物),回来后下午鉴定
5月11日
上午去西边山(卖蜂蜜的方向)坡中部位,老师讲解植物样方,并带领第一组做了一个10m*10m
下午由学生自己做植物样方,在卖蜂蜜方向山的坡顶
5月12日
上午采集土壤动物,在火车站方向山的阔叶林采伐迹地
下午在一楼大厅内进行鉴定
5月13日
上午去采蜂蜜方向山的坡顶蒙古栎林采集土壤动物
下午在一楼大厅内鉴定
晚上聚餐
5月14
上午在一楼大厅总结,中午出发回长
土壤动物标签编号,第一个样地:1H凋落物层,1H0—10cm,1H10—20cm,1H20—30cm
第二个样地:2H凋落物层,2H0—10cm,2H10—20cm,2H20—30cm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