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探索大学生网络表达的主要影响因素,可基于 分析法,从高校网络育人实践、大学生发展诉求、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社会网络空间环境等四个维度建立大学生网络表达影响因素结构模型。基于模型分析的研究表明:高校网络育人实践与大学生发展诉求对其网络表达均具有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与大学生网络表达之间呈非显著正相关;社会网络空间环境对大学生网络表达形成则具有非显著负向影响。根据以上结论,高校应采取相应优化引导策略,包括高校要进一步发挥网络育人作用、提升关切学生诉求的网络信息畅通水平、加强大学生网络话语自律、健全高校网络善治机制等。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表达;影响因素;优化策略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
2、编号 ()大学生网络表达是指大学生在网络舆论场域进行沟通交流,进而抒发情绪态度和思想观点的行为表现。互联网时代,“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成为青年大学生的生活常态。网络表达作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重要方式愈加呈现出主体活跃、内容多样、影响广泛的发展态势,对当代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多角度、深层次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因此,我们亟需科学理性地分析大学生网络表达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优化策略,这对于推动高校网络思
3、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提升,精准高效地引导和处理高校网络舆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一、大学生网络表达影响因素的假设与模型构建本研究以学生调查问卷为数据来源,运用 软件对其进行结构方程拟合检验,探索并验证大学生网络表达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组成及相关度。结构方程模型是由瑞士统计学家、心理测量学家 于 世纪 年代首先提出的,并作为一种综合因子分析与路径分析的高级统计方法在社会科学等领域不断得到实践。近两岸终身教育 年年来,我国社科界一些学者运用这种文理学科交叉研究方法而形成的新成果陆续问世。笔者根据文献综述及实际调研发现,大学生网络表达受到多重显著因素影响,且各因素间具有复杂的交互关系。高校网络育人
4、实践与社会网络空间环境能够为大学生网络表达营造外部环境条件,大学生发展诉求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则影响了大学生在网络表达时的心理动机及价值取向。因此,可通过 研究方法进行影响因子的探索,并进一步探析各影响因素中具体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 点假设:(一)高校网络育人实践高校网络育人实践成为创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和载体。随着各种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等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高校网络思政逐渐深入人心,对大学生网络表达提供了及时而有力的指引与支持。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高校网络育人实践对大学生网络表达有显著正向影响。(二)大学生发展诉求面对学业、情感、就业、校园管理和
5、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大学生网络表达的议题往往围绕着个体利益相关的热点而展开。他们具有较强的个人意识,更加关注个体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因而更倾向于在网络空间中为个人发声、为自我表达。因此,本文提出假设:大学生发展诉求对大学生网络表达有显著正向影响。(三)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网络素养是指社会公众在网络实践中所应具备的素质和修养,包括对网络的理解运用能力、对网络信息的辨别批判能力、有效利用网络进行创造革新的能力、正确处理网络不良信息和不端行为的安全防卫能力以及在网络中恪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质的规范自律能力。理性而自觉的网络媒介素养是大学生网络表达时能够正确处理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提出
6、假设: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对大学生网络表达有显著正向影响。(四)社会网络空间环境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社会网络空间成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探索新知的重要场域。站、抖音、快手等 成为大学生们自由获取知识技能的万能助手;微信、微博等平台成为大学生们结交朋友、传递信息时的优先选择;慕课、网课、在线研讨会等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形式。在网络表达中认识世界、观察社会、表达自我成为大学生们极为看重的生活方式。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社会网络空间环境对大学生网络表达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出大学生网络表达影响因素模型,其中因变量为大学生网络表达,自变量为高校网络育人实践、大学生发展诉求、大学生网
7、络媒介素养及社会网络空间环境。二、大学生网络表达影响因素模型分析与问卷设计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获取样本基础数据。问卷第一部分主要搜集学生的基本信息,用以厘清调研对象的来源,包含性别、年级、专业等。问卷第二部分考察大学生网络表达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高校网络育人实践主要考察受访者对主流媒体的使用需求、使用体验满意度、信息信任度、平台互动程度等;大学生发展诉求主要考察受访者在网络表达时对发展诉求的关切度与表达方式等;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主要考察受访者对新闻信源的态度和对网络信息的独立思辨能力;社会网络空间环境主要考察受访者接受网络信息的媒介类型、浏览时长、选择倾向等。问卷最终确定量表为 个题目,采用李克
8、特 级量表法进行度量,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分层抽样法和随机抽样法三种方法进行抽样。调查对象为福建省三所公立本科院校本科生,层次涵盖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省属高水平大学及市属公立普通本科高校。调查采用线上问卷形式,以自愿参与的方式进行。笔者于 年 月 日至 第 期孟 玲:大学生网络表达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月 日,通过“问卷星”系统共发放 份问卷,回收问卷 份,其中有效问卷 份,有效回收率为。具体样本分布为一年级 份、二年级 份、三年级 份、四年级 份;政治面貌情况为群众 份、共青团员 份、中共党员 份。经过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总体样本分布较为均衡,其调查分析结果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普遍性。(一)探索性因子分
9、析笔者对题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试图通过维度探索实现降维。首先需通过 值和 的球形度检验证明该量表具有因子相关性基础。一般情况下,值在 以上,表明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表明很适合;表明适合;表明尚可;表示很差;以下应该放弃。从表 可知,该问卷题目的 值为 ,效度好,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的球形度检验卡方值为,表明数据取自正态分布,完全适合做因子分析。表 和 检验 取样适切性量数 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 自由度显著性 为保证调查问卷的可靠有效,需对数据进行信度的检验。信度表示量表的一致性、可靠性或稳定性,可采用克朗巴哈系数 进行验证。一般情况下,需要大于等于。如表 所示,本研究采用 软件计算得出问卷整体
10、信度 为 ,且各个维度 值在 之间,均大于 ,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表 克朗巴哈系数检验研究变量高校网络育人实践 大学生发展诉求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社会网络空间环境 大学生网络表达 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碎石图对题目进行主成分提取。旋转后的特征值大于 的主成分有五个因子,因此可以在大学生网络表达模型中提取五个主成分,分别对应命名为高校网络育人实践、大学生发展诉求,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社会网络空间环境及大学生网络表达。至此,可初步确定大学生网络表达影响因素模型的潜在结构。(二)验证性因子分析 信效度检验在完成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运用 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主要考察参数和拟合优度。在标
11、准化估计模型中,模型匹配达到理想水平的标准为模型内每个估计参数需达到显著水平,且因子负荷量达到 。根据此标准修正后,保留 个测量变量及 个潜在变量,大学生网络表达影响因素模型初步构建完成。为检验模型的内在质量,本研究进一步考察计算 组 合 信 度()与 平 均 方 差 抽 取 量()量。由表 可知各个因子负荷量均大于,模型内每个参数估计 值均达到显著水平,模型匹配理想。大学生网络表达的各个维度的组合 信 度 分 别 为 、,均 大 于 ,为 、,均超过了 ,整体模型内在质量良好。两岸终身教育 年表 验证性因子分析路径 高校网络育人实践 大学生发展诉求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社会网络空间环境 大学
12、生网络表达 注:,表示 ,表示 ,下同 结构拟合检验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还需要评估模型外在质量,即检验模型适配度指标。根据学者 的研究,模型整体适配度包含三类测量指标,分别为绝对适配度测量指标(如、)、增 值 适 配 度 测 量 指 标(如、)和简约适配度测量指标(如、)三类。对大学生网络表达影响因素模型进行适配度检验得出结果如表 所示,为 ,小于 ;为 ,小于 ;为 ,大于。各个参数均符合拟合标准要求,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表 整体模型拟合优度分析指标推荐值本模型绝对拟合指数 可接受 可接受 可接受 相对拟合指数 简约拟合指数 第 期孟 玲:大学生网络表达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 区分效度检验区分效
13、度是指构面所代表的潜在特质与其他构面所代表的潜在特质之间低度相关,可以通过对比 平方根与相关关系值进行检验。如果 平方根大于相关系数值,则说明区分效度良好。由表 可见,对角线上的数值为各潜变量的 平方根,其数值均大于下方三个潜变量间相关系数,说明该模型的区分效度良好。表 区分效度检验分析高校网络育人实践大学生发展诉求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社会网络空间环境高校网络育人实践 大学生发展诉求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社会网络空间环境 注:表中从左上到右下对角线上加黑数值为各潜变量的 平方根 表 中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系数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高校网络育人能够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网络表达
14、;关切大学生发展诉求是优化大学生网络表达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对大学生网络表达有一定正向影响,但影响作用不够显著;社会网络空间环境则对大学生网络表达影响有较低显著性的负向影响。假设、假设 得到验证,假设、假设 没有得到验证。表 大学生网络表达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结果作用路径标准化路径系数显著性系数 值理论假设是否支持原假设高校网络育人实践 是大学生发展诉求 是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否社会网络空间环境 否注:值为显著性系数,一般以 为显著。三、基于模型分析的大学生网络表达研究结论(一)高校网络育人实践对大学生网络表达有显著正向影响结构路径系数结果显示,高校主流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仍然具有较高的话
15、语权和文化领导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加大力度做强主流媒体,对大学生网络表达发展起到重要影响。调查显示,学生关注并信赖官方信源,在遇到危机事件或者陷入困惑时,他们更期待来自官方媒体的信息能及时澄清事实,给予价值评判。值得注意的是,学校的官方微博及微信公众号由于信息互动性强、参与表达机会多而显示出最为显著的影响;而高校官网则在相关网络表达平台建设上稍显不足,仍存在部分内容形式呆板陈旧、用户黏性不够的问题。(二)大学生发展诉求对大学生网络表达起到重要作用基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大学生群体思想解放、年轻活泼,网络表达的热情较高。他们乐意在 空间或者微信朋友圈发布动态,分享个人生活
16、及心情,表达个人观点或转发新闻,并积极主动地为朋友圈的内容点赞或者点评。数据显示,大学生网络表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社会热点两岸终身教育 年新闻、学校教学质量、校园日常管理等方面。通常,大学生选择上网吐槽或发帖求助的根本原因在于实际生活中的求助或投诉没有得到有效的回应。因此,及时关切大学生发展诉求、维护大学生正当权益是优化大学生网络表达的关键。(三)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对其网络表达的正向影响作用不够显著综合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仍有待深化和提高,大学生对媒介的甄别、评估、反思和评判的能力对其网络表达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集聚性的生活特点,大学生网络表达主要活跃在宿舍
17、群、楼栋群、班级群、活动小组群等文化素养、社会阅历相似的社群中。在大数据技术浪潮的裹挟下,算法推送将各个同质化高的信息群体无形封闭起来,从而使大学生沉醉在熟悉的“回音壁”旋律里,更加倾向于在自己熟悉的圈子中获得信息、寻求精神支持,不愿意接受不同观点,易于造成偏听偏信。另一方面,大学生网络表达中的理性水平有待提升,缺乏足够的辨识和防范能力。(四)社会网络空间环境对大学生网络表达有双重影响调查结果显示,社会网络空间环境对大学生网络表达虽有正向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作用。由于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全面发展的转型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入,多元化的价值观不断相互冲突和碰撞。在“一人一媒体”的自媒体加持
18、下,网络空间更加容易成为个人不良情绪的发泄口。民粹主义、价值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西方意识形态与佛系文化、“丧”文化结合,巧妙地伪装成为各种娱乐化、戏谑化的信息,在网络空间四处渗透。海量的网络信息在真实与虚幻、规范与自由的翻腾震荡中,愈发呈现出“多样分众”“碎片传播”等分散化、多元化特点。值得警惕和防范的是,一些西方敌对势力一直企图借助网络信息战,通过片面解读中国故事、恶意抹黑中国来进一步弱化大学生的国家民族自信,从而动摇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认同。四、基于模型分析的大学生网络表达影响因素优化策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政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事而新”。大学
19、生网络表达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一项前沿课题,有其鲜活的特征和不可小觑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拟合可以发现,大学生网络表达的影响因素涉及多个主体与环节,相应优化引导策略主要包括进一步发挥网络育人作用、加强大学生网络话语自律、提升关切学生诉求的网络信息畅通水平以及健全高校网络善治机制等。(一)因事而化,深化认同,发挥网络育人作用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个信息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有可能形成爆炸式传播。如果网络谣言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澄清和引导,就会对大学生网络表达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高校主流媒体必须主动作为,牢牢把握舆论阵地的制高点。高校的主流媒体应勇立潮头,以优质的信息内容满足用户需求,从而显著提升
20、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这对高校网络育人至关重要。在大学生网络表达个体参与活跃的全媒体时代,通过平台设置议题、引领话题,精准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等都是把握宣传阵地话语权的有效措施。例如,高校主流媒体可以主动发声,积极引导学生在网上发布自己在志愿服务工作中的感动和收获,就能聚沙成塔、凝聚力量,激发大学生在抗击疫情等特殊时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与此同时,高校官方媒体要放下身段,加强情感凝聚力,通过挖掘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形式,用更有格调的网络表达吸引人、打动人,以求构建最大共识,有效深化主流价值认同,营造大学生网络表达的良好生态。(二)因时而进,同急共虑,提升关切学生诉求网络因其时效性、开放性、交互性的特
21、点日益成为大学生共享信息资源、关注焦点问题、寻求自我发展的聚集地。引导大学生网络表达良性发展的根本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将网络育人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最终切实提高大 第 期孟 玲:大学生网络表达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学生学习生活的幸福度和满意度。一方面,高校教育管理者面对大学生在网络表达中反映出的多样化发展诉求时,需顺时而动,认真听取学生表达的每一个心声,从传统的单方喊话变为彼此尊重、相互平等的对话。另一方面,高校要进一步提升网络治校水平,形成高效、流畅的高等教育现实需求流、政策建议流、政策议程流、政策执行动态监测流、治理效果反馈流等,实现治理模式和治理效能的不断改进。通过网络平台增强服务
22、学生的实效性和多样性,将“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理念贯穿于高校网络育人始终。(三)因事而新,提升素养,加强大学生网络话语自律高度碎片化、视觉化的网络信息极易消耗大学生阅读的耐心和思考的精力,常常易于让其失去独立筛选与辨别的能力。同时,各种片面事实、反转新闻、极具“情感吸引力”的非理性叙事夹杂其中,不断冲击大学生对探究真相、理性评判的价值追求。因此,长效的网络表达优化策略应立足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倡导负责任的表达方式。思政课堂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思政教师要把握找准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情绪燃点,结合时事热点
23、开展生动鲜活而富有层次的思政教育。针对网络上漫天纷飞的真真假假的新闻舆论,教师有必要及时有效地作出解析和反馈,引导学生不做盲从的“羊群”,学会明辨、深思和笃行,树立正确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网络议事价值观。要形成文明自律的网络议事行为,需要课堂上教师的理论倡导,更离不开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对价值观念的自我构建与内化。高校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网络实践,全面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从而引导大学生进行良好的网络表达。(四)因应形势,协同联动,健全高校网络善治机制互联网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不良舆论、虚假有害网络信息的散布给大学生思想认知带来极大冲击,也使得网络信息的监督管理任务格外艰巨。网络不是“法外
24、之地”,加强网络信息传播治理已成为共识。高校网络管理应不断根据网络表达发展的新变化和新问题,制定完善的网络监管制度,增强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预判性,对大学生网络空间的行为进行制度约束与引导。同时,在法制的基础上,对网络表达的治理还需注重“善治”机制的构建。根据著名学者俞可平先生提出的“善治”理念,大学生网民既是网络治理的对象也是自治者,“共同管理”和“良好合作”是实现两者关系的最佳状态。如果仅靠校方作为单一管理主体,管理手段上简单采用屏蔽等外部整治手段,往往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当大学生网民参与到网络治理中,尤其是通过网络表达参与学校公共决策时,大学生就会自觉地以主人翁身份用群体道德的力量维护网络
25、舆论空间的伦理秩序,在与校方的良性互动中成为网络舆论善治生态的建设者。因此,高校要占据网络治理的主动权,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管理专业能力,提高沟通协作水平,建立健全完备的网络善治机制。要而言之,大学生网络表达具有相对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是社会环境、校园文化、群体心理和技术赋能的综合产物,是新时代高校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一项体系化工作。本文研究大学生网络表达影响因素的目的,就是为了正视网络信息生态变革带来的各种新机遇和新挑战,探索大学生网络表达良性发展的优化策略,促进网络思政工作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的强劲助推器。参考文献张伟,李静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6、):新华社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人民日报,()(下转第 页)两岸终身教育 年 严毛新,姚垚,任嘉威,等 创业教育研究的“他国话语”倾向偏失及匡正:基于近十年国内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 教育发展研究,():刘锦程,王渝志 新媒体赋权与城乡分化的重塑:基于尚村“快手下乡”的个案分析 新闻与传播评论,():林枫 明清福建商帮的性格与归宿:兼论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中国经济史研究,():路建彩,李潘坡,李萌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工匠的价值意蕴与分类培育路径 教育与职业,():台湾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清史料整理组 兵部题
27、行“兵科抄出福建巡抚朱题”稿 明清史料:戊编第一本(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尼克斯尔尼塞克 平台资本主义 程水英,译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邵占鹏 农民网商对电商平台的依附关系及其形成机制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马克斯舍勒 资本主义的未来 北京:三联书店,马克斯韦伯 儒教与道教 洪天富,译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责任编辑:邱薇(上接第 页)梁丽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融合式课程探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郭明飞,许科龙波“后真相时代”的价值共识困境与消解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北京:外文出版社,徐迅,罗枭,张万朋 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的“流动空间”及治理策略:网络化治理视角 高校教育管理,():杨欣“后真相”时代的舆情挑战及其长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下教育的反思与担当 思想教育研究,():新华社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 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人民日报,()俞可平 善治与幸福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吴凯,余玉花 善治生态视域下的网络舆论治理研究 中州学刊,():责任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