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战略集中到两线对抗:美国欧亚战略的转变.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5755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战略集中到两线对抗:美国欧亚战略的转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从战略集中到两线对抗:美国欧亚战略的转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从战略集中到两线对抗:美国欧亚战略的转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战略集中原则是为维系国内政治经济稳定运行,要求主权国家避免同时在多个地区与一个以上以物质权力界定的国家形成多领域对抗关系的战略指导思想。在冷战中与冷战结束后的特定时期内,美国曾长期奉行战略集中原则,分别以“联中制苏”与“联俄制华”运筹欧亚战略。但自 2017 年以来,美国主要战略文件普遍对俄中两国采取敌视态度和敌对叙事,并提出同时打压两国的政策方案。特朗普与拜登政府也均在多个领域同时对俄中两国采取了高强度对抗措施。这种战略转变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急于对冲国家认同下降、科技创新放缓和对手发展向好三种趋势对其霸权地位产生的消极影响。在旧战略被放弃的同时,美国新的欧亚战略同步蜕变而成,其直接目标是短

2、时间内最大程度占据全球利益存量,不惜以战略失衡为代价延续霸权寿命。其战略途径主要包括投资自身、整合盟友和塑造认知。这一新欧亚战略有可能造成国际格局系统风险上升、世界发展与全球治理受阻、美国同盟体系利益分歧突显,并最终导致美国霸权加速衰落。【关键词】美国对外战略;战略集中原则;两线对抗;俄乌冲突;欧亚战略;中美关系【作者简介】张一飞,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 邮编:100007)【DOI】10.13549/11-3959/d.2023.04.003【中图分类号】D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55(2023)04-0048-15*感谢国际论坛编辑部何宗强老师的耐心指

3、导和匿名评审专家的宝贵建议,文中疏漏谬误由作者负责。*从战略集中到两线对抗:美国欧亚战略的转变49从“必须避免两线作战”的军事经验中抽象出的战略集中原则是西方战略思想史中的传世圭臬。美国曾长期依此原则运筹欧亚战略,并在冷战中与冷战结束后的大部分时期成功规避了过高战略压力带来的政治经济风险。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等西方国家与俄罗斯关系迅速恶化,但是,美国却并未因欧洲方向战略压力陡增转而在亚太地区谋求对华缓和。更加令人费解的是,俄乌冲突至今已持续一年有余,在国内社会、经济、金融等领域危机四起之际,美国不仅没有改变两线对抗的战略倾向,反而在拉拢西方国家不断升级与俄对抗的同时,变本加厉地对中

4、国围堵施压。遏制打压俄罗斯与中国的发展势头是美国霸权思维的必然倾向,但美国的策略原则与战略设计似乎发生了某种转变。这就需要改变基于刻板经验和简单逻辑的对美认知,重新评估当下美国运筹欧亚战略的现实条件、路线方针和作用结果。本文尝试在精准定义战略集中原则的基础上,详细展现美国从奉行到放弃该原则的战略转变过程,从美国社会矛盾、经济发展和外部条件等方面深度发掘导致这一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并全面总结美国由此形成的新欧亚战略及其影响。一、战略集中原则的形成与美国的战略集中问题近代欧洲国家实施和规避两线作战的军事实践是战略集中原则的直接经验起点。在对国际结构、联盟关系、战略透支等问题的研究中,“必须避免两线

5、作战”的军事经验被抽象为战略集中原则。“是否遵循战略集中原则”是美国在主客观层面均无法回避的重大战略问题。(一)战略集中原则的经验起点西方军事史对大国最重要的训诫之一即为“必须避免两线作战”。历史证明,同时在至少两个地理区域内与多个等体量敌国作战的大国通常会走向军事失败和政治崩溃。比如,拿破仑帝国先主动、后被动地陷入与英国、沙俄两线作战,最终被反法同盟扼杀;德意志第二帝国被动投入与英、法、沙俄两线作战,最终在过度消耗中战败;德意志第三帝国主动对英、法、美、苏两线作战,最终在盟军东西对进中灭亡。相反,善于将军事力量集中于一个地理区域且一次仅与一个等体量敌国交战的大国则有更大概率赢得军事胜利和国际

6、声望。比如,俾斯麦领导下的普鲁士依次在北部、南部、西部击败丹麦、奥地利、法国,完成国家统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主动缓和与沙俄在远东的关系,并与之结盟,将军事力量集中于欧洲一线,奠定了赢得战争的地缘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苏联先在苏日边境冲突期间与德国签署苏德互国际论坛2023 年第 4 期50不侵犯条约,又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与日本签署苏日中立条约,避免了军事上首尾不得相顾的恶劣局面。1(二)战略集中原则从经验上升为理论的过程随着国际竞争范围不断扩大,经济崩溃、制度变更、国家解体等严重后果未必只源自军事失败。曾几何时,战争逻辑在事实上已被扩散至经贸、金融、科技、人文交流、意识形态等诸

7、多非军事领域。因此,对军事经验进行理论化处理和综合性应用是现实条件变化对学理研究的必然要求。目前,对战略集中原则的研究主要在对三个相关问题的研究中层层深入。一是对国际结构的研究。肯尼思华尔兹将国际结构定义为一种单元功能相似且国家实力大小分布起决定性作用的无政府环境,并将维持权力均衡视为国家生存的最优战略。2约翰米尔斯海默向无政府环境引入了“他者意图不可知”的事实,并指出进攻而非防御才是国际关系中的常见策略。3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重点关注了沟通无效环境下的博弈策略,他将环境中的明确标识作为博弈各方计算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依据。4这些研究虽然没有直接讨论战略集中问题,但却明

8、确规范了主权国家的生存环境,并为进一步讨论国家避免最差的对抗格局奠定了客观条件和心理基础。二是对联盟关系的研究。斯蒂芬沃尔特(Stephen Walt)将他国的综合实力视为最重要的威胁衡量指标,并强调意识形态在高强度对抗状态下对结盟的意义十分有限。5在对中美苏“战略大三角”的诸多研究中,学者们也普遍将意识形态的重要性置于物质实力之后。以“大三角”代替“两阵营”本身便已说明,学术界普遍认为中、美、苏的权力角色比身份角色更重要。6这些研究已涉及到国家实力在对外战略中的资源投1 参见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十七世纪中叶一九四五年),北京:法律出版社,1986 年。2 肯尼思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信强

9、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第 118132 页。3 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第 4344 页。4 托马斯谢林:冲突的战略,赵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年,第 5259 页。5 斯蒂芬沃尔特:联盟的起源,周丕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第 138 页。6 参见翁明:邓小平主导中美建交谈判,当代世界2004 年第 8 期,第 1113 页;董振瑞:十二大前后中美苏“大三角”中的邓小平,党的文献2014 年第 6 期,第 33 页;沈志华主编: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2018 年,第

10、336442 页;约翰刘易斯加迪斯:遏制战略: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时殷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年,第 280303 页。从战略集中到两线对抗:美国欧亚战略的转变51放问题,但其更重要的贡献则在于将战略集中问题牢牢锁定在物质而非文化身份或意识形态层面。这有效避免了对战略集中对象的发散性讨论国家的战略对象应是物质权力中心而非价值、制度或文明中心。三是对战略透支的研究。赫尔弗里德明克勒(Herfried Mnkler)对帝国在多个战略方向同时寻求支配地位的害处详加分析,并将其灾难性结果主要概括为“国内资源枯竭”与“民众心理承受能力突破极限”。1姜鹏将国家在海陆两线同时扩张称为“腓

11、力陷阱”,因为它将促使其他国家形成制衡性联盟,进而导致本国在多线对抗中出现国力透支的风险。2 叶海林正面提出战略优先方向的问题,并提出先近后远等外交资源的有序投放策略。3这些研究说明,战略分散所造成的剧烈消耗有可能引发国家内部压力上升,甚至可能使处于多空间、多领域对抗的国家在军事未败的情况下出现政治、经济崩溃。经此学术过程,“必须避免两线作战”的军事经验被上升为战略理论,战略集中原则应运而生。该原则的主体是以大国为主的主权国家,内涵是战略资源投放的指导思想,外延是国家对外战略。因此,可对战略集中原则作出如下定义:它是为维系国内政治经济稳定运行,要求主权国家避免同时在多个地区与一个以上以物质权力

12、界定的国家形成多领域对抗关系的战略指导思想。在特定时间内,一国在越少的地区与越少的物质权力中心在越少的领域内形成对抗关系,越符合战略集中原则;反之,则越违背该原则。(三)美国霸权维系中的战略集中问题“战略集中还是战略分散”是美国进入 20 世纪中叶后在对外战略设计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从主观上讲,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便已彻底走出孤立主义情结,其参与塑造地区秩序、维护世界霸权的战略偏好相对稳定。4一旦其他大国在实力层面形成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潜力,美国势必采取遏制战略,谋求阻断或迟滞新兴大国的发展势头。从客观上讲,美国濒临两大洋,且大洋彼岸各存在一个有潜力1 赫尔弗里德明克勒:帝国统

13、治的逻辑:从古罗马到美国,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年,第 161166 页。2 姜鹏:海陆复合型大国崛起的“腓力陷阱”与战略透支,当代亚太 2018 年第 1 期,第 56 页。3 叶海林:战略目标选择、战略优先方向与战略透支的可能性,战略决策研究2017 年第 3 期,第 1517 页。4 参见王立新:踌躇的霸权:美国崛起后的身份困惑与秩序追求(19131945),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年,第 360362 页。国际论坛2023 年第 4 期52在多领域与美国分庭抗礼的大国。当俄中两国同时发展壮大时,美国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其天然面临“集中力量针对其一”与“分散力量应对

14、其二”的战略选择。对美国而言,要在孤立于欧亚大陆的地理条件下维护单极国际秩序,全球集体安全、地区集体安全、合作集体安全等战略均很难实现,孤立主义战略与离岸平衡战略不具可行性。1因此,在主客观条件的共同作用下,美国最终必须直面一个问题是同时在欧洲和亚洲与俄罗斯、中国展开对抗,还是先后处之?二、美国战略集中原则的运行与转变在冷战中与冷战结束后的特定时期内,美国奉行战略集中原则,分别实施了“联中制苏”与“联俄制华”等欧亚战略。但自 2017 年起,美国的重要战略文本与重大战略举措均说明,战略集中原则已被美国决策层彻底放弃。(一)从“联中制苏”到“联俄制华”:美国战略集中原则的运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

15、国曾提出同时在欧洲、亚洲和某局部地区“打赢两个半战争”的战略思路。但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经历了重大挫折之后,美国决策层发现,在欧洲和亚洲同时各打一场大战严重脱离美国战略承压能力的实际。20 世纪 60 年代末中苏交恶后,美国开始长期按照战略集中原则运筹欧亚战略。自 1969 年至 1991 年,美国整体采取“联中制苏”战略,以求降低两线对抗造成的超高战略负荷。1969 年,“尼克松在关岛发表的所谓尼克松主义的演说,实质上承认苏联是美国的主要对手。基于此,尼克松致力于办两件大事,一是从印度支那战争中脱身出来,二是改善同中国的关系。”2 1979 年,以中美建交与苏联入侵阿富汗为标志,中美苏战略

16、“大三角”中出现了中美联合反对苏联的局面。此后,美国判断在亚洲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不大,并长期在尼克松时期的欧亚战略轨道上经营对华关系。自 1992 年至 2007 年,美国决策层与战略界对两线对抗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缺少重视和讨论,其本质是外部压力骤减造成了战略“失焦”。一是苏联解体使美国获得了巨大的对俄心理优势。二是中国采取“韬光养晦”方针,且综合国力距“挑战”美国1 罗伯特阿特:美国大战略,郭树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第 107 页。2 陈雄、姚眉:“两个半战争”与“一个半战争”略论美国战略思想的演变,世界知识1979 年第 23 期,第 1 页。从战略集中到两线对抗:美国欧亚

17、战略的转变53的程度相去甚远。三是美、俄、中等大国在反对恐怖主义等问题上存在巨大的共同利益。自 2008 年至 2013 年,美国初步将综合国力与其日益接近的中国锁定为战略竞争对手,并试图采取“联俄制华”战略,整体上仍坚持战略集中原则。美俄关系在 2008年格鲁吉亚危机后开始重启。奥巴马总统与梅德韦杰夫总统 2009 年 4 月 1 日在伦敦会面后,美国较为稳定地与俄罗斯保持密切联系。几乎与此同时,2009 年 7 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东盟地区论坛宣称美国要“重返亚太”,2012 年 6 月,美国国防部长莱昂帕内塔(Leon Panetta)正式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1可见在应对金融

18、危机不利且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际,美国的亲俄反华倾向十分明显。但是,2014 年克里米亚危机沉重打击了美俄关系。美俄对抗一度蔓延至经贸、核武器、生化武器等领域。2 2014 年 9 月 24 日,奥巴马总统在联合国讲话中甚至把俄罗斯列为对世界的三大威胁之一,将其与埃博拉病毒和“伊斯兰国”并列。美国“联俄制华”的努力被迫终止。自 2014 年至 2016 年,美国虽未明确宣布重塑欧亚战略,但在行动层面已经开始同时对俄中两国采取敌对态度。2016 年底,美国一面加紧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并在太平洋大肆增置海军,一面以俄罗斯“介入”美国大选为由,大规模驱逐俄罗斯外交官。3 这一两线对抗的现实

19、格局为 2017 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出台与实施奠定了基础。(二)美国战略集中原则发生转变的文本体现2017 年至今,美国最重要的官方战略文件普遍对俄中两国一致采取敌视态度和敌对叙事,并明确提出针对两国各自或整体的打压方案。美国白宫 2017 年 12 月出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认为,俄罗斯与中国共同在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等领域对美国形成挑战。同时,俄罗斯在核安全方面,中国在经济安全方面分别对美构成严重威胁。4美国国防部 2019 年 6 月出台的印太战略1 宋海洋: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探析,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年第 5 期,第98 页。2 Steven Pifer,US

20、-Russia Relations in the Obama Era:From Reset to Refreeze?OSCE Yearbook 2014,2015,pp.111-121.3 韩克敌:特朗普的对俄政策与美俄关系的四个维度,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7 年第 4 期,第 57 页。4 John M.Weaver,“The 2017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Journal of Strategic Security,Vol.11,No.1,2018,pp.63-67.国际论坛2023 年第 4 期54报告宣称,俄

21、罗斯正在以经济、外交、军事等方式谋求提升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中国则正在依靠“经济剥削”“腐蚀规则”等方式挑战现行国际秩序。报告还提出多套方案用以强化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部署。1美国民主党 2020 年 7 月出台的新党纲谴责了特朗普政府“以俄为伴”的态度,同时号召欧洲国家支持美国对华竞争。2美国白宫 2021 年 3 月出台的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指南认为,中国是美国头号竞争对手,对美国及其盟友在国家安全、意识形态、经贸科技等方面形成了挑战;俄罗斯的进攻性与不稳定性也对美国及其盟友构成潜在风险。美国必须团结一切力量重振所谓“全球民主”。3美国白宫 2022 年 10 月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称俄罗斯

22、为“对自由开放国际体系的紧迫威胁”,称中国为美国“最严重的地缘政治挑战”,并号召盟友、伙伴国家共同“塑造俄中外部环境”。4拜登总统 2022 年 12 月签署的 2023 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明确表示,美国将致力于同时提升在欧洲和太平洋的威慑能力,并向乌克兰和台湾当局长期提供巨额军事援助。5上述重要文件同时向俄中释放敌对信号并反复强调两国与美国不可调和的结构性矛盾,这明显与战略集中原则的要求严重不符。(三)美国战略集中原则发生转变的行为体现特朗普与拜登政府均倾向于采取多领域、高强度、对抗性措施,同时向俄中两国施加战略压力。有观点认为,特朗普政府是亲俄政府,对俄罗斯的态度过于软弱。6但此类观点过1

23、The Defense Depart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Indo-Pacific Strategy Report,”June 1,2019,https:/media.defense.gov/2019/Jul/01/2002152311/-1/-1/1/DEPARTMENT-OF-DEFENSE-INDO-PACIFIC-STRATEGY-REPORT-2019.PDF.2 The Democratic National Convention,“2020 Democratic Party Platform,”August 18,2020,https:/cdn.f

24、actcheck.org/UploadedFiles/2020-Democratic-Party-Platform.pdf.3 The White House,“Interim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c Guidance,”March,2021,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1/03/NSC-1v2.pdf.4 The White House,“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October,2022,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

25、uploads/2022/10/Biden-Harris-Administrations-National-Security-Strategy-10.2022.pdf.5 The Defense Depart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Biden Signs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into Law,”December 23,2022,https:/www.defense.gov/News/News-Stories/Article/Article/3252968/biden-signs-national-defense-a

26、uthorization-act-into-law/.6 Marshall Cohen,“37 Times Trump Was Soft on Russia,”CNN,November 17,2019,https:/ 2017 年年底之后,特朗普政府在战略上始终保持着两线对抗状态东线对华发起经贸、科技、舆论摩擦,加强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军事部署;西线对俄实施地缘政治遏制,继续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并集中打击俄罗斯能源产业。拜登政府上台后则更加重视两线对抗的短期效果。尤其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虽然美国没有直接出兵援乌,但拜登政府不断向乌克兰提供经济和装备援助,联合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发起全面经济制裁,并以多

27、种方式逼迫第三方国家选边站队。与此同时,美国并未放松对中国的战略施压,其反华、遏华力度较之俄乌冲突爆发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2022 年 2 月 26 日,俄乌开战之后仅两天,美国便派遣“约翰逊”号驱逐舰穿航台湾海峡。随后,美国国务院网站甚至删除了“美国不支持台独”“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等内容。同年 8 月 2 日,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同年 8 月 9 日,拜登总统签署芯片和科学法案,试图“通过推动芯片制造本土化和盟友化,构筑钳制中国的全球芯片产业生态,强化对华科技遏压并阻滞中国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上的攀升”。3 2023 年 1 月10 日,仅在麦卡锡

28、艰难当选众议院议长 3 天后,美国众议院便成立了“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给中美关系蒙上新的阴影。几乎与此同时,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提出2023 年版本的中国贸易关系法案,要求废除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同年 4 月 6 日,美国国会众议长麦卡锡等美国官员、国会议员会见过境窜美的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为其发表“台独”分裂言论提供平台。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并未因1 查尔斯赖特米尔斯:权力精英,王菎、许荣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 5 页。2 于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中俄温差”,俄罗斯研究2020 年第 5 期,第 70108 页。3 龚婷:美国推出“芯片法案”意欲何为,时事报告2

29、022 年第 9 期,第 3839 页。国际论坛2023 年第 4 期56与俄罗斯的实质性对抗而倾向于缓和或修复中美关系。某些美国政客释放理性声音只是引诱中国改变安全战略、经济制度和外交风格的的迷惑性策略,并不意味着美国对华战略定位发生了改变。1三、美国放弃战略集中原则的原因分析美国放弃战略集中原则是现实条件与战略焦虑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对俄中“两线作战”只是其在特定时期内对所有国家“全面作战”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身份政治泛滥,国家认同下降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民众的国家身份认同明显下降,身份碎片化在美国不断发酵。2在特朗普政府民粹主义政策下,美国的种族、阶层、移民等问题更见严重。3

30、拜登政府在新冠疫情、通胀压力、党派斗争之下亦未能从国内制度层面扭转美国社会的分裂之势,美国年轻民众对国家未来发展信心更显不足,4身份政治呈现愈演愈烈之势。美国决策层缺少改革社会旧弊、重塑经济预期的时间窗口,只得以塑造和夸大来自其他大国的威胁谋求短暂凝聚社会共识。换言之,美国身份政治越泛滥、社会对立越严重,美国的意识形态包容度便越会下降,美国政府便越需要捏造更多、更强的所谓“国际反美势力”和“修正主义国家”。单纯以俄罗斯或中国作为竞争对手愈发不足以向国内民众证明“以团结求生存”的必要性。因此,现阶段无论何党执政,美国政府都会选择以意识形态界定对手。这虽然违背了战略集中原则,但却能将更多非西方大国

31、纳入“敌国”清单。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美国社会经济危机和身份碎片化持续加剧,并放任“内病外治”的战略倾向继续膨胀,美国最终或将界定对手的标准从“非1 美国驻华大使馆和领事馆:财政部长耶伦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关于美中经济关 系 的 讲 话,2023 年 4 月 21 日,https:/china.usembassy- Francis Fukuyama,“Against Identity Politics:The New Tribalism and the Crisis of Democracy,”Foreign Affairs,Sep./Oct.2018,https:/ 参见魏南枝、

32、王聪悦:分裂与共识:2019 年的美国内政外交与 2020 年美国大选展望,倪峰主编:美国研究报告(2020):美国社会的分裂与共识,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年,第 2437 页。4“America Teens and Confidence about the Furture of the Country 2005-2021,”Statista,November 29,2022,https:/ 世纪以来,美国的科技创新速度持续下降,美国企业利润的增长越来越大地依赖与科技进步无关的收益。2一是因为在过去 20 年,世界市场对于高端制造业和虚拟经济产品的消费不足以激励美国资本长周期、大规模

33、投入科研创新。二是因为冷战结束后,美国现存武力优势足以应对大部分海外冲突,缺少在战争危机下的科技创新压力。三是因为美国近年来相对封闭的移民、留学政策也恶化了其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的条件。在科技创新能力遥遥领先的 20 世纪,美国争夺现存利益的机会成本是科技发展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未来利益,美国相对开放包容。反之,在短期内无力利用科技创新大幅提高利益增量的情况下,美国要缓解被新兴国家反超的霸权焦虑并尽量维持相对实力优势,只能“转身”打压后起国家发展并与越来越多的国家争夺利益存量。因此,一切有压可施、有利可图之处均是美国彰显霸权、出手争夺之所。俄乌冲突期间,美国不仅与俄中展开两线对抗,助力军工企业大获其

34、利,同时还为能源企业争取欧洲订单,并谋求以通胀削减法案缓解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帮助本土制造业赢得对欧企竞争优势。3下一阶段,如果美国仍然处于既无力开辟利益空间,又要继续维持霸主地位的矛盾之中,美国各精英集团恐将在地缘政治、金融经贸、产业布局等诸多领域与包括盟友、伙伴国家在内的更多国家开展战略竞争。(三)防止遗漏对手,实力优势尚存经过数十年实践探索,俄中两国均已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俄罗斯以1 当下,美国将主要竞争对手锁定为俄中两国而尚未进一步扩大打击范围,原因是美国决策层需要国内危机的严重程度与外部对手造成的压力大小相适配俄中之一则不足、更多大国则超载。2 参见张一飞、姜淏予、郑猛:精神制

35、度科技论西方发展模式的崩坏与重构,云南社会科学2022 年第 5 期,第 20 页;方晋:技术进步:美国步伐放缓与中国后发优势,中国日报,2020年 11 月 30 日,https:/ Watney,“Americas Innovation Engine Is Slowing,”The Atlantic,July 19,2020,https:/ 周卓斌、邢雪:对俄制裁严重损害欧洲经济,人民日报,2022 年 5 月 24 日第 17 版;严瑜:欧盟要反制美通胀削减法案,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 年 12 月 17 日第 6 版。国际论坛2023 年第 4 期58能源、粮食自给自足为基础,在

36、边“转体制”边“调结构”的轨道上平稳运行;1中国则稳步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2在美国看来,如果将战略资源集中于应对俄中之一国而放任另一国自由发展,则不能根除威胁,甚至最终将被遗漏的竞争对手击败,因此必须尽快、同步遏制俄中两国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美国自身实力存量尚堪消耗,短期内可以勉强支撑执行有悖于战略集中原则的欧亚战略。一是因为俄中两国之中尚未出现超级大国,美国的地缘控制力、科技创新力、经济影响力、舆论塑造力尚在两国总和之上。二是因为俄罗斯与中国没有结盟,中国的经济力量与俄罗斯的军事力量不会在某种义务关系中相互帮助。三是因为与俄中相比,美国在大西洋

37、与太平洋均拥有数量质量兼备的同盟体系。俄乌冲突长期化又给美国提供了深度控制欧洲和亚太盟国的机会。四、美国新欧亚战略的目标、途径与影响在美国身份政治加剧、科技创新放缓、俄中平稳发展的背景下,美国的战略认知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的整体策略原则已从“长期延续霸权生命”变为“短期追求对抗胜利”,美国对战略“大三角”互动关系的理解已从“在战略稳定中优先创造利益增量的竞胜游戏”变为“在战略对抗中优先获取利益存量的竞劣游戏”,美国对大国博弈性质的理解也已从“在长周期内动态占据优势地位的无限博弈”变为“在短周期内静态压制竞争对手的有限博弈”。美国放弃战略集中原则正是这些认知变化在行为层面的必然体现。放弃旧战略的

38、同时,美国新的欧亚战略自然而然同步蜕变而成。(一)美国新欧亚战略的目标设定与遵循战略集中原则的旧欧亚战略不同,美国新欧亚战略的直接目标是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占据全球利益存量,不惜以战略失衡为代价延续霸权寿命。美国力图重点维系三种霸权。一是军事霸权。美国谋求依靠自身实力与欧亚大陆边缘地带的同盟体系防止中心地带大国向外进行军事扩张。二是金融霸权。冷战结束后,美元等金融工具成为美国以较低成本操控世界的首选,但俄罗斯的能源自主战略1 赵锐:新世纪以来俄罗斯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国家信息中心,2014 年 11 月 2 日,http:/ 参见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39、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第 7 页。从战略集中到两线对抗:美国欧亚战略的转变59与中国相对封闭的金融市场使两国得以整体免受美元盘剥。因此,美国对俄中的战略目标必然包含以金融力量支配实体经济,并对俄中实施去国家化。1三是意识形态霸权。在软实力层次,美国致力于为全世界树立一种价值理念、政治制度、发展模式的标准答案,并将美国利益包装为普世利益。2因此,美国亟需遏制成功探索具有本国特色发展道路的非西方大国。(二)美国新欧亚战略的实现途径为实现新欧亚战略的直接目标,美国正在从三条途径同时发力,并努力使三者相互融合,彼此强化。第一,精准投资

40、,扩大优势。与冷战结束后恢复正常发展的自我投资不同,美国开始寻求重获重点领域的“绝对优势”。一方面,美国致力于以激进的凯恩斯主义营建国内基础设施,拉动就业,为对外战略打好坚实稳定的政治经济基础。3另一方面,在传统制造业短期内难以回归国内之际,美国致力于继续发展和强化已形成相对优势的经济产业。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的国家先进制造业战略指出,美国必须加快实施现代产业战略,将高新科技优势与先进制造业相结合,寻求在清洁能源、半导体生产、生物经济、先进制造业人才教育等领域拉大与其他国家的相对优势。4第二,整合盟国,统筹欧亚。与此前分别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支配两个独立的同盟体系不同,美国在“边缘包围中心”

41、的思路下谋求将北约组织和亚太同盟体系融会贯通,使两者以更高的效率亲密合作,降低美国压力,服务美国利益。一方面,美国正在不断强化共同意识形态在盟友外交中的作用,并将其渗入最关键的科技领域。“美国将北约作为更广泛平台,甚至在同盟人工智能战略正式推出前,就已领头在北约推行多个相关项目。”5新美国安全中心号召建立所谓“民主科技联盟”,主张以人权和民主为基础,促进民主国家在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科技等1 参见温铁军等:国家竞争与全球化:新兴七国比较研究,北京:东方出版社,2021 年,第 54 页。2 参见英卡尔:二十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秦亚青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

42、年,第 100 页。3 The White House,“Fact Sheet:The American Jobs Plan,”March 31,2021,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1/03/31/fact-sheet-the-american-jobs-plan/.4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National Strategy for Advanced Manufacturing,”October,2022,https:/www.whi

43、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2/10/National-Strategy-for-Advanced-Manufacturing-10072022.pdf.5 孙成昊、王叶湑:北约人工智能战略:内涵、动因与挑战,国际论坛2022 年第 5 期,第 15 页。国际论坛2023 年第 4 期60技术开发中的便利性,对冲所谓“威权主义”国家的决策速度优势。1另一方面,北约正在将中国锁定为竞争对手,并接纳美国的亚太盟国加入其功能机构。2022 年 4 月举行的北约外长会期间,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称中国正在对北约构成严峻挑战。2022 年 6 月,北约邀请日本、韩

44、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参加马德里峰会,并宣称北约将和这些亚太伙伴扩大合作,将网络、反恐、海洋安全与气候变化等领域纳入路线图。2 2022 年 5 月,韩国国家情报院被北约卓越合作网络防御中心接纳,参与北约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培训与学习。2022 年 11 月,日本也宣布正式加入该中心。2023 年 1 月,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分别访问韩日,表现出强烈的介入亚太、制衡中国等意图。第三,塑造认知,引导舆论。在认知领域,美国已在对俄实战中打造出一套被普遍用于提振本方士气、瓦解对方意志、拉拢中立国家的认知战和舆论战方案。这主要包括三种方式:一是奠定所谓“民主威权”叙事框架。美国试图将所有事关俄中的议题

45、连点成面,给后两者有悖美国利益的政策和行为贴上威权主义标签。二是聚焦弱者,传播情绪。受实战洗礼,美国愈发重视使用新媒体工具从小视角切入,并以情绪先行代替事实先行作为传播原则,谋求以感性力量触动人心的薄弱环节,打开信息受众心防。三是以高新科技赋能虚假信息传播。美国政府部门、互联网平台与主流媒体通力合作,充分利用网络机器人作业,以工业流水线的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调控话题配比、精准投送受众、发起网络攻击,3大大提升了美国在俄罗斯战场暴行与中国经济衰落等话题上的炒作能力。(三)美国新欧亚战略的多重影响短时间内,美国这一野心勃勃的新欧亚战略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美国的利益1 Martijn Rasser,

46、etc.,“Transcript from Common Code:An Alliance Framework for Democratic Technology Policy,”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October 21,2020,https:/as.org/publications/transcript/transcript-from-common-code-an-alliance-framework-for-democratic-technology-policy.2 The White House,“Fact Sheet:The 2022

47、 NATO Summit in Madrid,”June 29,2022,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2/06/29/fact-sheet-the-2022-nato-summit-in-madrid/.3 栾轶玫:人工智能对国际舆论的影响,对外传播2018 年第 10 期,第 1719 页。从战略集中到两线对抗:美国欧亚战略的转变61诉求。对内而言,美国国内团结确实在“大旗效应”的作用下有所加强,1政治精英反俄反中的战略共识甚至出现了一定的民意基础。2对外而言,在付出巨大利益和声誉代价后,美国确

48、实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俄罗斯向西优化地缘政治环境的行动,并相对恶化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某些外部条件。但从长期来看,美国执行两线对抗的新欧亚战略势必对国际格局、世界发展及其盟友、伙伴国家产生严重消极影响,并最终伤害美国霸权。第一,俄中被迫走近,系统风险上升。虽然俄中两国没有建立集体安全关系且更倾向于实现多极化的、多边主义的国际秩序,但鉴于以美国为核心的政治、军事集团同时向俄中两国实施战略合围并大力施压,两国势必被迫以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谋求自保。这将大大增加全球战略格局的阵营化趋势,并催生更多安全领域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美国的新欧亚战略必须对此负历史全责。第二,经济让位政治,世界发展受阻。俄罗斯

49、在全球能源、粮食供应链中不可或缺;中国凭借庞大的经济体量、市场规模以及在全球供应链网络中的枢纽地位在全球制造业与全球市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短时间内难以被其他经济体替代。3若美国强行以意识形态与俄中划清界限,世界经济恐将滑向某种畸形分裂格局,冷战结束后 30 余年全球化发展成果将受重创,广大发展中国家将被迫承担美国对外战略的剧烈涟漪效应,并面临经济危机、人道主义灾难和社会发展的全方位倒退。第三,盟国利益冲突,战略分歧突显。目前,美国盟友国家的核心利益关注仍主要集中在本国所在地区范围内,对远方事务无法产生共情,遑论全情投入。由于“反俄中同盟”是美国人为捏合的产物而非自然形成的机制,美国两洋盟友深度勾兑彼此利益、确认权利义务边界时难免存在巨大分歧。若美国强行逼迫各盟国突破心理限度,为彼此火中取栗,则无异于推动两大同盟体系的关系早日决裂。第四,美国衰落加速,内部危机加剧。一方面,“美国优先”的政策内核昭然若揭,美国盟国或对同时遏制俄中两国持谨慎乃至抵制态度。2022 年 11 月,德国总理朔尔1“大旗效应”(rally around the flag effect)最早由美国政治科学家约翰穆勒提出,用以描述民众在危机时刻团结在政府或领袖的政治主张“大旗”之下,一致对外。参见 John Muell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