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2012年审定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立体图形(一)》教学设计
晋宁区晋城第一小学 童艳芳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1、从实际生活引入,出示了学生熟悉的一些实物,让他们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分成四类,引出四种立体图形,分别进行认识。
2、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形状相同,巩固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
3、在初步认识了四种立体图形后,“做一做”安排了两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的实物并不陌生,只是他们说不准名称,还没有把它们归类。容易把长方形与正方形混淆,球和圆混淆。他们的语言还正在发展,对数学用语的认识需要学习。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也要注重学生语言的输入。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
三、教学目标:
学科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语言目标:
词汇:让学生会认读和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个词汇。
句子: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难点:能准确地说出各物体形状的名称,看到图形能辨认出物体形状。
五、学法与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
1、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
2、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3、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教”是服务于“学”的,与这些学法对应,教师该做的是:
1、准备大量的实物和模型,为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提供材料;提前布置学生收集图形,把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
2、用TPR教学法营造好学习氛围,组织好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探究;
3、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六、教具准备:各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及图形卡片
七、教学课时:第1课时,共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我先出示喜羊羊的图片,然后说:小朋友,今天聪明的喜羊羊来和我们一起上数学课,喜羊羊有几句悄悄话要告诉大家,你们要听吗?
喜羊羊说:我们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上课要遵守课堂纪律,坐端正,不乱走动。喜羊羊还提出一个要求:把你们带来的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放得又快又好。
(二)、小组活动,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小组活动,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2)揭示概念。
①教师拿出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②教师带读: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③学生自己读一遍。
然后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模型,让学生认一认,并与相应的实物归为一类。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这些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交流。
(2)在班上汇报交流。
汇报完成后我们一起来说: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
(3)游戏。
师:老师闭上眼睛也知道手里拿的是什么图形,你信吗?试试看吧,我闭上眼睛了,请给我一个物体。
教师把立体图形放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学生摸,说出是什么图形。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图抽象出模型图
(1)教师以一句“《喜羊羊与灰太狼》放映的时间到了”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投影屏幕上来。通过幻灯片,从一个个实物图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一般模型图。
(2)辨认图形。
师:老师把这些物体照了张相片,你知道这是谁的相片吗?学生说出来后,教师把它贴在黑板上。
2、记忆想像。
教师指黑板上的图片让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l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数一数
①“做一做”第3题:哪些物体是用4个 拼成的?在()里画“√”。
② 数一数
正方体有( )个,长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球有( )个。
一共有()个 一共有()个
(五)欣赏美丽的建筑物图片。
问:是由哪些立体图形组成的?
(六)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
(七)布置作业:回去找一些物体搭一搭,你能搭成什么?
九、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一)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