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党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5515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党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党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党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01陕 西 现 代 职 业 教 育 研 究员、干部忘记初心使命的问题,积极防范忘记初心使命的危险。第四,加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建设。推进全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必须健全相关制度。要适应新时代党的建设需要,积极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体系,为全党践行初心和担当使命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三)弘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的路径在新时代弘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努力。第一,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坚持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要坚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当党员、干部的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发

2、生冲突时,要不惜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甚至生命。第二,推进伟大斗争。要以英勇斗争的精神投身到伟大斗争中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的新胜利。第三,开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斗争。要以英勇斗争的精身投身到积极健康的党内斗争中去,与党内存在的各种不良倾向进行坚决斗争。(四)弘扬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精神的路径在新时代弘扬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努力。第一,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党性对于确保党员、干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具有基础性作用。党员、干部只有党性坚强,才能真正做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要积极加强全党党性修养,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党性,为坚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筑牢思想

3、基础。第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确保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必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决反对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团团伙伙等各种对党不忠诚的思想和行为。第三,坚持群众路线。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1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新时代治国政治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决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推进群众路线制度化,用良好的制度保障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第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积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4、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通过推进高质量的发展着力解决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参考文献: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本书编委会.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12)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2.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02).7决胜全

5、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8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N.人民日报,2021-06-27(01).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

6、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该论述为全党继续开展好制度化党史学习教育指出了重点任务,指明了前行方向。所谓“学史明理”,就是要求我们通过学习党史,明“只有马从党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王世奇 河南省周口师范学院老子文化研究院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的理,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今天,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对于在新的起点上坚定信仰和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具有重大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其精神实质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及每个人的自由发102 陕 西

7、现 代 职 业 教 育 研 究展,在总体上,它是关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马克思主义从人的实践活动的角度说明了历史与人的相互生成,确认生产方式在根本上决定历史的发展,即破解历史之谜的钥匙是人的实践或实践的人。从这个意义上,历史的发展不再具有任何神秘性质,历史作为客体,其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和规律性,人们完全可以用自然科学的视角来研究、考察、推动人类社会,即达到“历史主动”。对于知识而言,没有新旧之分,只有真理与谬误之分。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由于它的自身的科学性而日益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信仰,将其作为推动社会改造的思想武器。在人类近千年的历史中,没

8、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像马克思那样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也没有任何一种思想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被视为“我们时代的不可超越的哲学”。“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进步知识分子就曾多方面寻求向西方学习,包括引进改良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等等,但都失败了,最终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从而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了自己旗帜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写道:“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

9、没有特别的意义。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列宁也强调:“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成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国际共运史上曾不止一次地犯了教条式对待马克思主义、照抄照搬别国经验的错误。如1938年11月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中央特委会编撰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该书被积极地向国内外大量发行,该书把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描绘成封闭式的理论峰顶,把博大精深、内涵

10、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规定为几个不容置疑的教条,书中只讲斗争、不讲教育;只讲单纯变革生产关系,不讲发展生产力,不顾现实而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这种社会主义不仅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水平,反而是根本没有达到这种水平。“斯大林式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扼杀了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实事求是,窒息了它的创造性和探索性,它不再是历史实践和社会运动的活生生的思想表达,而是成为解释一切现象的普遍公式。苏联的失败,并非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在实践中教条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和取消马克思主义所造成的失败。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论断,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即“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

11、它”。这次会议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它表明党我党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已经克服了狭隘的经验性认识,标志着我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达到了质的飞跃。之后形成的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的历史梦想。而此后形成的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指引中国人民实现了“富起来”的历史夙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使中国“强起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在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党

12、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变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历史雄辩地证明,我们只有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自身置于现代文明、现代制度和现代价值的坐标系中求生存谋发展,中国才有前途和希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经验要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前提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从整体上而不是个别词句上对待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把这个问题概括为:“在变化了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要发展,社会主义理论要发展,要随着人类社会实践

13、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而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我们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自己的方针,所以才能取得胜利。”把握时代,与时俱进。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可见,任何理论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品格,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我们要完整地解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它是开放性的、发展着的科学,它随着生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改变它的形态。马克思主义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为我们解决现有问题提供现成答案,这个理论体系是由多领域多层次的思想观点构成的严密整体,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当时当地具体问题的分析及结论,我

14、们切不能盲目照搬到中国来,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其在某一方面的论断划等103陕 西 现 代 职 业 教 育 研 究号。马克思主义在自己的发展中,不能不以新的经验、新的知识丰富起来,它要在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及其理论价值之所在。融入传统,汇通转化。意识形态的形成与发展既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的物质经济关系,也必须与该社会的文化传统相协调。任何一种理论体系,不论是产生于本土,还是来自国外,必须在这个国家和民族既有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加以阐释、理解、生根并发挥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根本意义上说是民族化。无论是在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都要充分吸取

15、“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换言之,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要面向世界,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的对话,在中国化的同时达到时代化、大众化,从而建设人民心灵憩息的家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成功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解放,并将继续推进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崛起。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心任务是掌握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开了这一点,就根本谈不上信仰马克思主义。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启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思想

16、开放,不等于没有核心价值;价值多样化,不等于没有主导。在推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借鉴全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必须不能出现反客为主的倾向。如果没有一元主导,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将走向混乱和无序。当社会出现多样指导而失去主导时,社会的秩序也就不复存在了。当今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鼓吹“意识形态不入宪”、“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他们并非不懂一个社会需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而是想用资产阶级的一元化取代马克思主义。列宁对此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历史上,苏共放弃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导致了方寸大乱,西方敌

17、对势力于是坐收“和平演变”的渔翁之利,这个教训是极为深刻的。因此,我们必须提高鉴别能力,辨析各种社会思潮,提高抵抗文化病毒的免疫能力,决不能让错误的思想自由泛滥。坚持问题导向,构建话语体系,关注和解决国内外的重大问题。理论结合实际意味着要发现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问题导向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直接的驱动力,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体现和具体化。张曙光教授指出:“反思长期以来我们要么与西方对着干,要么跟随西方,这其实都是围绕西方的经验和理论在做文章,无意中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话语能力。”(张曙光:现代性论域及其中国话语第346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中国的问题有中国的特殊性,我们应提出自

18、己的解决标准,而对于世界的问题,西方国家的解决标准却已经给这个世界造成很多麻烦,这些问题的解决亟需中国的声音。山不择垒土,故能成其高,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我们要占领文化发展的至高点,针对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全球变暖、能源危机、恐怖活动等共同议题,发出中国的强音,为中国文化形象注入更多的现代性的、积极性的元素。与人民共命运,顺应人民群众的吁求。马克思指出:“在拜物教上就可以看出,理论难题的解决在何种程度上是实践的任务并以实践为中介,真正的实践在何种程度上是现实的和实证的理论的条件。拜物教徒的感性意识不同于希腊人的感性意识,因为他的感性存在还是不同于希腊人的感性存在。”信仰问题的根源是现实的社会

19、矛盾。人们之所以产生这样那样的思想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其物质和需求得不到满足,是需求和现实之间矛盾的表现。信仰问题首先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要变革社会关系,使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白和合理”,形成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对于我国公民形成最广泛的政治共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

20、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揭示了一个事实: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营养剂”“清醒剂”,百年党史,就是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永续接力史。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百年辉煌,未来可期。值此二十大胜利闭幕之际,让我们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奋斗精神,以“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的态度继续学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