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公开课备课教案
(讲课老师:付进林)
课题:《济南的冬天》
课时:第二课时
材料准备: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活动法等
教学目标: 1.重点:a.在第一课时总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b.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2.难点:品味作者对济南的赞美、热爱之情。
3.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4.拓展:引导学生借鉴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景、对比、融情于景、动静结合、侧面描写、
拟人的运用、虚实结合、用词准确、正衬反衬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上节课内容:
师:总结上节课主要内容;
生:集体熟读本课生字词。
二.进一步整体感知景之美。
(1)师:播放课文朗诵视频;
生:带着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听朗诵。
(2)全班讨论交流
(3)师小结。
三.粗读赏析,体会景之美在何处?
1.第一部分的赏析(济南之美)
(1)生集体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的冬天的总体特点的?
(2)交流与小结
2. 第二部分的赏析(山之美)
(1)生分组朗读第2、3、4、5四个自然段;
思考:课文是哪三个方面来写济南冬天的山景的?各有什么特点?
(2)交流与小结
3. 第三部分的赏析(水之美)
(1)女生集体读第6自然段;
思考:课文具体写了济南冬天的水中的哪些景物呢?
(2)交流与小结
四.精读赏析,品味如何表现美?
(一)赏析作者如何表现山景之美
1赏析第一幅图:小山摇篮图。
(1)品读第2、3自然段,思考:
a.济南的冬天为什么是暖和的?
b.这一小节是如何从小城、小山、人们三个方面
来正衬冬天的暖和的特点呢?
(2)交流与小结
2赏析第二幅图:雪霁初晴图。
(1)品读第4自然段,思考:
这幅图中作者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2)思考:
通过对小山由上到下的雪景,给作者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
师:指导学生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
生:在书上作批注与圈点、讨论、小组交流。
(3)交流与小结:作者寓情于景的笔触将景物写活了。
3赏析第三幅图:远山淡雅图。
4对山景的小结
(二)赏析水色之美的表现方法。
1赏析第四幅图:空灵水晶图
(1)品读第6自然段,思考:
a.济南的冬水有何特点?
b.这一小节是如何借助绿萍、水藻、垂柳、
天空这些事物来表现冬水的特点呢?
(2)交流与小结
五、语言品味
(一)比喻、拟人的品味
1.活动一:全班分两大组,展开竞赛,看谁
找的修辞手法又对又快。
2.小结与拓展。多媒体展示。
(二)拓展:个性化阅读指导。
六、总结与练习
2013年10月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