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福利·贝热尔的吧台》看印象派绘画中的女性消费文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4255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福利·贝热尔的吧台》看印象派绘画中的女性消费文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福利·贝热尔的吧台》看印象派绘画中的女性消费文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福利·贝热尔的吧台》看印象派绘画中的女性消费文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82023 年 4 月刊总第 210 期从福利贝热尔的吧台看印象派绘画中的女性消费文化 谭 腾作者简介谭腾,同济大学人文学院2021级艺术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与文化产业。印象派作为现代主义艺术的开端,不仅引发了光影色彩领域的艺术技法革新,也拓展了创作主题的社会视野,影射出法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下的时代生活。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变革,掀开了城市大改造的幕布,一系列新兴产业与消费文化应运而生。在生产关系变革的影响下,女性在大众消费中的地位提升,在消费文化大环境中扮演着多重身份角色,她们从室内走向崭新开放的生活,也走进印象派艺术家的眼眸,成为画中的新鲜光景。艺术形式与社会经

2、济密不可分,印象派代表法国画家爱德华马奈于 1882年创作的油画福利贝热尔的吧台,以女性形象为切入点,通过对酒吧场所的题材选择、对商品符号的展露与消费话语的延伸,实现了一种诱惑与消费的展示,并凸显出女性在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存在感。作品中隐含了印象派所处的时代生活的多重信息,从多层次的人物展现到周围环境的细节刻画,都可捕捉到女性消费文化的踪影。一、印象派与女性消费文化的互动19 世纪下半叶,法国的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业等领域迅速发展,加上工业革命及法国大【摘 要】印象派绘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法国消费文化的情况。本文基于 福利贝热尔的吧台 画作,解读印象派绘画中的女性元素及其指向的女性意识,以期理解

3、女性在现代城市生活中的突破性身份价值,并在其角色转变的新语境中激发对印象派绘画意义的新思考。印象派画笔下的女性形象证实并再现了消费文化中女性角色的多元性,她们作为公共领域的观看者、消费文化的参与者和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彰显了印象派艺术中的女性力量,进而沉淀为一种人文美感,影响了印象派绘画新的视觉风格的发展。【关键词】艺术创作;马奈;女性形象;消费文化美术观察89革命等一系列运动带来的社会变革,时代的变化影响着印象派的创作。(一)现实:女性消费文化的兴起法国的经济变革塑造了一个更成熟的消费社会,女性的社会参与和消费能力得以提升。在物质层面上,女性以更广阔的就业空间为支撑,能够获取较独立的消费思维和

4、更丰富的消费模式,在驱动消费文化运转的社会生态中,女性群体既是自主的消费者,也逐步成为销售者、制造者等。在精神层面,一方面,觉醒的女性消费群体需要通过一系列消费符号来满足自身对个人认同和社会认同的需求,尤其是自我形象上的认同;另一方面,广告的多元化发展不断放大女性精神需求中对浪漫、精致的追求特质,为消费文化造势。女性成为大众消费文化中活跃的形象群体,也是消费的中坚力量,成为艺术家创作的热门关注对象和重要灵感素材。法国的思想文化变革推动印象派摆脱传统学院派的固化标准与刻板规则,以反叛的精神从封闭的室内、局限的创作,走向广阔的室外、自由的写意。在这场捕捉现实色彩与光影的实验中,消费文化的代表性场所

5、如酒吧、商场、咖啡馆等,进入印象派画家们的视野。在这些场所中,女性的存在感凸显出来,并被视作消费文化空间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她们通过劳动、消费、社交等方式展现消费文化多个层面的意义,为印象派画家们掀开有关城市与时尚之主题的艺术灵感新篇奠定了现实基础。(二)艺术:女性消费形象的塑造艺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总是承载着特定的时A参见上海博物馆编:三十二个展览:印象派全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年,第 6 页。B参见李当岐:西洋服装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第 274 页。代特征。在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中,印象派绘画中的女性形象较先前有了明显的转变。在 14 世纪之前,西方宗教画中的

6、女性形象常以端庄优雅的圣母姿态出现,喻示着某种理想化的审美。在17 至 18 世纪,西方画中的女性形象虽被赋予了人间烟火气息,但仍因其完美无瑕的审美特征,保留了一定距离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以展示肉体美为主题的女性裸体形象,艺术作品中已初见一种享乐精神的渗透。这种感官的享乐式诱惑至印象派时期,经由法国消费文化盛行的助推,被艺术家们纳为一种普遍性的创作题材。印象派艺术家们跳出了传统教义的框架,倾向于从现实生活和日常情境中捕寻女性身上的美感,他们任意截取一个生活的片段,没有把散乱的人物或景物纳入预先规定的构图规则。A在这种充满随意性的创作冲动下,现实中随处可见的新女性形象酒馆里的优雅女性、商场里的

7、时尚女性、花园中漫步的精致女郎、歌剧院中充满活力的女性演员,等等,都得以被描绘在印象派画家的画布之中。一个展示女性形象的艺术新阶段开启,印象派从女性消费文化中汲取灵感,通过绘画输出新的女性消费文化主题及观点态度,推动了现代艺术的转折。在新的艺术语境中,印象派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出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等多元化角色的面貌。如图1所示,在 福利贝热尔的吧台 中,画面中心的女性便是典型的销售者形象,她站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后,穿着流行的靛蓝色连衣裙,应为 19 世纪 70 年代末出现的连衣裙式的巴斯尔裙。B这套靛蓝色巴斯尔裙将性感与俏丽表现得淋902023 年 4 月刊总第 210 期漓尽致,吸引着消费

8、者的目光,而这样的装束打扮正符合当时消费文化中对女性销售人员的身份要求,“女销售员的穿着必须取悦中产阶级客户,这已成为那时销售与消费日常话语的一部分”A。除了销售员的形象,这幅画还体现了女性消费者和女性观众的身份信息处于吧台后的时尚年轻女郎即为印证。艺术和现实的互动由此彰显,艺术印证了现实,正如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般,福利贝热尔的吧台这张静态的艺术画作浓缩了一幅生动的社会图景,指向这样一种推测:女性在当时已参与到公众领域中,部分女性从普通的劳动阶层跨越到中产阶级,她们走出家门并融入到各种娱乐消费活动中。A 美 露丝E.爱斯金:印象派绘画中的时尚女性与巴黎消费文化,孟春艳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9、,2009 年,第 43 页。二、印象派绘画中的诱惑与消费展示马奈擅长通过描绘咖啡馆、酒吧类的题材来反映消费,其在咖啡厅演奏会的一角和福利贝热尔的吧台等作品中,凸显对吧台、酒瓶等商品符号的展示,将各种女性形象纳入消费话语的部分。福利贝热尔的吧台围绕吧台这一话语中心,把酒吧的即刻历史通过休闲愉悦的艺术修辞,延伸至更宽泛的消费文化语境。(一)消费场所为题材咖啡厅、酒吧等场所自带消费属性,是消费文化的典型场所。咖啡厅、酒吧在 19 世纪遍布法国各地,既是酝酿消费文化的典型场所,也见证了印象派艺术的演变历史。于很多印象派画家图 1 爱德华马奈福利贝热尔的吧台(藏于英国伦敦大学科陶德美术学院)美术观察9

10、1而言,咖啡厅、酒吧等场所即日常的生活休憩空间,且能为他们盛产艺术灵感。这些场所往往与他们自身的生活命运相连,涉及社会身份与角色,例如,艺术沙龙或交流争辩活动里的主持方或参与方。马奈便是热衷于从咖啡厅、酒吧中选取创作背景的印象派代表。为突出绘画的现代性,他常在作品中植入一些消费符号,高调展现浓厚的消费文化色彩。福利贝热尔的吧台以前景的酒吧女销售员为第一视觉聚焦点,通过对女销售员周边环境的渲染和细节增添,营造出一种写实又迷离的微妙情境。(二)商品符号的展露销售与消费构成福利贝热尔的吧台整体画面的视觉主题。首先将具有强烈消费属性的酒吧场景转移到画纸上,画面中心的模特选作酒吧的女销售员,艺术家从观画

11、者的角度进行游离式的构图,引领观画者的目光从女销售员环游至周围的环境,从而关注到画面局部的商品和熙熙攘攘的消费者。马奈将商品经济的一部分元素直接暴露出来,另一部分则委婉隐藏在画面暗处,画面中的不同内容统一于同一种氛围基调,烘托出一股扑面而来的享乐气息。与传统绘画中规整的布局及选材不同,福利贝热尔的吧台紧扣销售与消费这对有着互动关系的主题,将此作为画面的底色与展露的焦点,对消费文化领域的纵情、享乐等感性情愫毫不避讳,艺术如商品般直白地面向大众,进行某种程度上的展示与销售。福利贝热尔的吧台中的公共领域商品代表了对商品符号的显性展示。画中的香槟酒、巴斯啤酒和葡萄酒都是批量生产的流通商品,吧A 美 露

12、丝E.爱斯金:印象派绘画中的时尚女性与巴黎消费文化,孟春艳译,第 50 页。台上所有种类的酒几乎都不是单瓶出现的,暗示了“同系列”、规模生产的属性,再次印证其为销售的用途。与以往西方静物画中的酒瓶意义不同,福利贝热尔的吧台中交错摆放的各种酒瓶多了一份商品性和现代性的象征,指向一种消费目的及消费的诱惑性,这种诱惑性不仅面向画中人,也可触达画外的现实观看者。除了公共领域的消费品,原属家庭领域的物品也是福利贝热尔的吧台画面内容的重要构成,其则作为一种隐性符号,喻示女性身份的进场及女性对公共领域的介入。画面中吧台上摆放的水果以及玻璃瓶中精美的玫瑰花都十分显眼,尽管从表面上看,这些日常之物似乎仅在画中起

13、到装饰性的作用,但结合画中的女性形象,便可进一步拓展出深层的社会内涵,某种程度上“隐喻了古老家庭生活体制的介入促进了公共环境的销售”A,女性就是这股推力的主导者。携有这层意义的女性形象被投射到艺术中,成为将家庭领域物品和公共领域商品统一结合的联结者,辅助诠释这些物品的新的视觉话语含义,从而达成消费符号的多层诱惑。此外,在消费文化的语境下,马奈那绘画般的签名也可以视为一种商品符号。露丝E.爱斯金曾提到,马奈的名字与这幅画的创作时间“1882年”签在吧台最左边淡红色葡萄酒瓶的商标上,实际上是同时在酒瓶商标与画布上签了名,使画外观众一时难以分清签名是属于画中酒瓶还是属于现实视角中的这幅画。因此,画家

14、的签名便不仅具备作品署名的意义,也瓦解了艺术所现场景与现实创作场景的壁垒。同时也说明,关于销售与消费的主题,不仅融进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922023 年 4 月刊总第 210 期也渗入了当时的艺术创作。(三)消费话语的延伸商品符号在画中充当主要场景的陪衬,关于现代性、女性角色的变化及消费文化等特殊历史话语,则是福利贝热尔的吧台在消费话语上的延伸。酒吧与画中的人物并置于商品展示文化中,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尤其对女销售员的勾勒,呼应了消费文化中欲望的觉醒与诱惑的翻涌,打破了传统消费方式、消费理念和消费环境的藩篱,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消费文化的解读语境可延伸至对现代性的理解,它们同指向某种对

15、秩序心理的激烈反抗,表现出一种不受限制、充满活力的精神扩张,无论于女性群体还是于整个大众群体而言,消费文化及这种现代性都可以视作一种昂扬精神的胜利、一种意志的胜利。从画中女性身处的场景延伸至画外的世界,可以感受到更宽广的现实女性消费情境。不同阶层的男女都能出入诸如画中酒吧类场所,传统规矩下女性群体与男性群体所对应的身份意义的区隔和界限被模糊,女性群体的主体自觉性和消费话语权增强,并且化身为推动整个法国潮流风尚与消费发展的强大力量。跳出绘画所示情境的框定,将消费的象征从商品延伸至艺术领域,画中女销售员的招待姿态正似商家吸引顾客购买其商品的形象写照,引人联想至当时部分印象派画家的命运。在印象派新兴

16、初期,一些画家只能通过落选者沙龙等社会边缘形式来延续其艺术作品及思想,政府赞助的缺乏与大众主流市场的埋没加剧了印象派发展形势的严峻,卖画成为一种被迫的生存依靠。通过前文对福利贝热尔的吧台中马奈签名的再分A参见陆霄虹、吴波宏:19 世纪印象派艺术市场中的女性角色,美术大观2019 年第 11 期。析可知,马奈或许将商品的消费和艺术的消费作了类似意义的联系,寄托了对销售与消费这一话语主题的艺术反思。三、消费文化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审视福利贝热尔的吧台中的女性既是绘画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也是当时整个巴黎社会公共空间中女性角色的缩影。不仅仅是咖啡厅、酒吧,女性的消费渠道还拓宽至拍卖行、跳蚤市场以及古玩店。A

17、女性既是表现商品消费的绘画题材,也是生产者、消费者和经销商,因此,对女性消费文化的分析,还需着眼于女性角色本身的多层意义。(一)公共消费领域的观看者女性不再仅作为“男性凝视”下的展示物,她们在观看话语的变化中呈现出一定的主动性,她们的目光也有不同的特性。福利贝热尔的吧台中,酒吧看台前坐着两位时尚女子,其中一位正在用望远镜观看,可能在看酒吧里的娱乐表演。在此,望远镜起到重要的媒介作用,暗示画作中的女子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传统的回避式目光的痕迹,即当时中产阶级的礼仪要求女性应避免直视。但画中这位女子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突破了传统礼仪的约束她扮演了一位正在主动观看的角色,这说明至少在艺术观念层面,女性作

18、为观众与消费者的角色和状态已被接受,她们被视作公众目光下现代生活中的一份子。(二)消费文化中的新参与者女性消费者融在男性消费群体内,意味着她们成为消费文化新参与者的身份转变。在 19 世纪下半叶,法国女性的地位悄然发生改变,她们美术观察93逐渐在中高等教育、工作选择、婚姻权利等方面获得地位和话语权的提升,工薪女性的群体规模也在不断增长,女性群体开始出现在诸多原本由男性垄断的工作场景中。女性在经济能力及劳动待遇方面的进步,赋予她们更高水平的消费能力和其他文化参与能力,同时也刺激了她们的消费需求与时尚欲望。福利贝热尔的吧台正呼应了这样的社会背景,销售商品、女性劳动者、中产阶级女性消费者、群众的目光

19、等,集合在这幅画中,衍生出大量的社会信息。画中主角女性销售员属于劳动阶层,是工薪女性的艺术写照,她身处男女混杂的公共空间中,由闪闪发光的各色酒瓶衬托得精致性感且具有情调,该人物形象本身亦可解读成一种消费文化的艺术符号。(三)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时尚精致的女性形象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构成巴黎消费文化中的一道新风光。福利贝热尔的酒吧中的女销售员着装精致,修身的装束显示女性的轮廓曲线美,同酒吧里的消费一样具有诱惑性,她身后的女性观看者也不乏优美的外形与迷人的姿态微表情,在黑压压的观众群写里显得格外亮眼,具有景观式的观赏意义。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工程师奥斯曼主持的巴黎改建规划改变了巴黎的城市建筑景观,

20、兴盛的消费文化和街边比比皆是的商业符号重塑了巴黎的城市文化景观与生活景观。女性在这些城市景观中闲逛、漫步,她们在欣赏城市风景的同时也成为路人眼中的风景,她们的形象、神态被画家们捕捉并融进印象派绘画的光影交织中,得到艺术化再现,成为后人观赏目光里的风景。结语法国社会的变革为印象派绘画的创作提供了现实环境和素材,现实中的消费文化被提取出来,充盈了印象派的画面世界。印象派对瞬间光影印象进行捕捉的思想,在以城市为背景的人物画中反复浮现。现代生活里的巴黎时尚女郎、消费阶层中的新女性,连同她们所处的时代光影,被凝缩成一幅幅无言却饱含深意的艺术品,这些动人的时刻被保留在艺术史的长河中。与大众消费文化相区别,基于女性视角的消费文化是印象派绘画主题中的一个特别版块,女性角色及其身上携带的消费符号既诠释出消费文化的诱惑性等特征,又彰显了女性在现代生活与消费社会中的地位上升。女性在消费生活中扮演的多重角色,如生产劳动者、销售者、消费者等,被投射进印象派的画中,成为印象派艺术与消费文化之间的纽带。此外,女性力量的崛起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印象派艺术在社会各界的接受和认可度。印象派绘画为女性消费文化的具象表达营建了宽广的艺术语境,更为后人洞悉 19 世纪法国女性的消费风尚、法国社会的消费背景理念等打开了新窗。责任编辑:吕梦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