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2T2152-2023综合减灾示范乡镇(街道)创建指南.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614009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T2152-2023综合减灾示范乡镇(街道)创建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DB42T2152-2023综合减灾示范乡镇(街道)创建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DB42T2152-2023综合减灾示范乡镇(街道)创建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DB42T2152-2023综合减灾示范乡镇(街道)创建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DB42T2152-2023综合减灾示范乡镇(街道)创建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13.200CCSA 90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T 21522023综合减灾示范乡镇(街道)创建指南Guide of comprehensive disaster-reduction demonstration street(county and town)2023 - 12 - 23 发布2024 - 02 - 23 实施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42/T 21522023目次前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总则25 基本条件26 组织管理3 总体规划3 街道管理3 乡镇管理37 风险识别与防控3 风险识别3 风险防控48 应急救援管理6

2、应急指挥6 应急预案6 应急响应及处置7 应急物资7 应急力量建设7 应急预案演练89 基础设施建设8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9 灾害预警系统910 科普宣传教育9参考文献10I DB42/T 2152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提出。 本文件由湖北省应急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璞、商木林、程敏、熊唯、胡昊天、李倩、刘玉玲。 本文件实施

3、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应急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系电话:02787363052, 邮箱hbyjzfc;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应急管理厅,联系电话:027- 87363011,邮箱1013516200。 III DB42/T 21522023综合减灾示范乡镇(街道)创建指南1 范围本文件规范了综合减灾示范乡镇(街道)创建总则、基本条件、组织管理、风险识别与防控、应急救援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科普宣传教育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乡镇(街道)政府开展综合减灾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

4、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4-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26341-2010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 GB/T 26376-2010 自然灾害管理基本术语 GB/T 29639-2020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32572-2016 自然灾害承灾体分类与代码 GB/T 36742-2018 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保障规范GB/T 40112-202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GB 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5036-2022 消防设

5、施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GB/T 26376-2010、GB/T 29639-2020、GB/T 23694-2013和GB/T 32572-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灾 害 disaster由社会因素或自然因素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社会功能和生态环境等损害的事件或现象。 来源:GB/T 26376-2010,2.1,有修改 灾害管理 disaster management在灾害应对的各个阶段,政府或有关部门、社会组织为预防和减轻灾害,制定政策,做出决策以及采取的措施。 来源:GB/T 26376-2010,2.2,有修改 1 GB/T 23648-2009 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

6、救援工作指南GB/T 23694-2013 风险管理术语 减 灾 disaster reduction在灾害管理的各个阶段,采取一系列措施减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灾害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来源:GB/T 26376-2010,2.3 防 灾 disaster prevention灾害发生前,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预防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来源:GB/T 26376-2010,2.4 救 灾 disaster relif灾害发生后,开展的灾情调研与评估、物资调配、转移安置、生活和医疗救助、心理抚慰、救灾捐赠等一系列灾害救助工作。 来源:GB/T

7、 26376-2010,2.7 综合减灾 integrated disaster risk reduction应急预案 emergency respose plan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最大程度减少事故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应急准备工作方案. 来源:GB/T 29639-2020,3.1 应急演练 emergency exercise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来源:GB/T 29639-2020,3.3 风 险 risk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来源:GB/T 23694-2013,2.1 风险识别 risk identification发现、确认和描述风险的过程。 来

8、源:GB/T 23694-2013,4.5.1,有修改 4 总则宜将个人、家庭、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力量纳入综合减灾工作中。 宜结合本地区灾害特点、地理环境、文化习俗等信息,总结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经验或做法。宜将各部门专项防灾工作要求纳入综合减灾示范乡镇(街道)创建管理工作中。 宜使乡镇(街道)具备更高效迅速的综合减灾处置能力。 5 基本条件2 对灾害及其全过程进行整体研究、综合策划和减灾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综合减灾示范乡镇(街道)宜在实践基础上建设,辖区内有两个及以上的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村)。综合减灾示范乡镇(街道)的申报单位,在近 3 年内没有发生责任灾害事故。 综合减灾示范乡镇(街道)

9、宜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在风险防控、处置方法、规章制度、工作机制等方面探索提供典型经验。 综合减灾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宜具备明确的组织保障和财政保障。 6 组织管理 总体规划综合减灾示范乡镇(街道)建设宜参考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城乡建设、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 街道管理6.2.1 街道宜指导社区采用网格化管理,在基层整合网格资源和力量,与平安建设网格相结合,将党员、网格员、志愿者、小区物业管理人员等纳入应急管理力量。 6.2.2 街道、社区强化网格化管理,配备相应的专兼职人员,其中街道应急管理人员宜不低于 2 名, 社区宜根据实际工作适当配置人员。 6.2.3 预警信息传达工作宜纳入网

10、格管理中,按照就近原则,使用大数据、自媒体等新技术新手段和应急广播、大喇叭、吹哨子等传统手段分类处置,将预警信息及时传递至全体居民,及时组织转移避险工作。 乡镇管理6.3.1 乡镇宜采用村民小组管理,在基层整合村民委员会资源和力量,将党员、组长、志愿者等纳入应急管理力量。 6.3.2 乡镇、村配备相应的专兼职人员,其中乡镇应急管理人员宜不低于 2 名,村宜根据实际工作适当配置人员。 6.3.3 预警信息传达工作宜纳入乡镇管理中,按照就近原则,使用大数据、自媒体等新技术新手段和应急广播、大喇叭、吹哨子等传统手段分类处置,将预警信息及时传递至全体居民,及时组织转移避险工作。 7 风险识别与防控风险

11、识别7.1.1 识别要求7.1.1.1 乡镇(街道)宜掌握涉及本地区的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结果,并定期更新掌握情况。 7.1.1.2 乡镇(街道)宜实地调研确认本地区主要风险点、灾害种类等信息,结合本地区风险类型、人数等实际情况制定风险源清单。 7.1.2 灾害种类灾害风险根据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案规定的灾害种类,主要分为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火灾等。同时包括因自然灾害引发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3 7.1.3 风险评估7.1.3.1 评估要求乡镇(街道)宜充分掌握根据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案发布的涉及本地区风险评估成果,包括图件成果和文字

12、报告成果。 7.1.3.2 图件成果宜掌握的图件成果包括: 本地区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火灾等单灾种致灾孕灾要素分布与危险性评估图谱; 主要承灾体空间分布图; 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图谱; 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图谱; 重点隐患分布图谱; 综合风险评估与综合防治区划图谱; 形成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图谱数据库。 7.1.3.3 文字报告成果宜掌握的文字报告成果包括: 涉及本地区各类风险评估报告; 数据成果、图件成果、风险评估报告等各类成果分析报告; 普查过程中各个阶段、各专题及综合类工作和技术总结报告。 风险防控7.2.1 防控信息报送7.2.1.1 乡镇(街道)、村(社区)

13、宜及时处置灾害风险,并按规定报送险情给上级部门。 7.2.1.2 预警监测智慧社区宜提供监测预警服务。 7.2.2 主要灾害防控方法7.2.2.1 地震灾害防控宜按照GB/T 23648要求准备地震应急队伍组织建设,装备提供及培训演练。 7.2.2.2 地质灾害防控宜按照GB/T 40112-2021的10.4要求准备地质灾害防控措施。 7.2.2.3 气象灾害防控宜参照GB/T 36742-2018的第6章确立的流程准备气象灾害防控措施。 7.2.2.4 水旱灾害防控7.2.2.4.1 宜掌握影响本地区的河道、湖泊、水库、行蓄滞洪区、坪区、分洪道、水闸、泵站、涵洞4 灯水利工程系统基本情况及

14、其水旱灾害调度方案。 7.2.2.4.2 宜按照水旱灾害调度方案的应急预案要求保障信息接收渠道,及时接收传递预警信息。 7.2.2.5 火灾防控7.2.2.5.1 宜定期检查消防车通道和居民楼内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通道不被占用、堵塞、闭锁, 不堆放影响安全疏散的物品。 7.2.2.5.2 消防车通道宜符合 GB 50016 要求,建筑物之间不宜有违章搭建(构)筑物、占用防火间距、影响消防车作业场地的行为。 7.2.2.5.3 不宜设置遮挡排烟窗(口)或影响消防扑救的架空管线、广告牌、树木、绿化带等障碍物。 7.2.2.5.4 宜配合联动应急部门、消防部门和住建部门定期开展对“城中村”、老旧

15、社区、群租房、“三合一”场所、“九小”场所等区域的消防安全问题整治工作。 7.2.2.5.5 居民住宅区按照消防管理相关规定划定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杜绝居民室外飞线充电,室内充电等行为。 7.2.2.5.6 暂未建设集中停放充电场所的地区,电动自行车停放远离易燃易爆物。 注1:“三合一”场所指人员住宿场所与加工、生产、仓储、经营等场所在同一建筑内混合设置。 注2:“九小”场所指小学校或幼儿园、小医院、小商店、小餐饮场所、小旅馆、小歌舞娱乐场所、小网吧、小美容洗浴场所、小生产加工企业。 7.2.2.5.7 应急避难公共场所消防设置宜符合 GB 55036 要求。 7.2.3 防控资料

16、编制7.2.3.1 风险防控应急预案宜编制针对风险防控的应急预案,明确各职级管理责任。 7.2.3.2 风险告示牌风险告示牌宜符合GB 2894相关要求,在对应类型重大风险区域配置不同风险告示牌。 7.2.3.3 风险分布图宜编制风险分布图,标示出灾害风险类型、灾害风险点或风险区的空间分布及名称,以及灾害风险强度或等级、灾害易发时间、范围等,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7.2.3.4 避险转移路线图和应急避险场所标识宜编制避险转移路线图,结合本地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和主要灾害类型,制作不同灾害种类的避险转移路线图,图中宜标示应急避难场所名称、地点、可容纳避难人数和避难路线等信息;

17、应急避难场所宜设置明确标识物资发放、临时安置、医疗救护、治安管理、应急广播、应急照明、应急供水、应急供电、应急卫生等功能分区。 7.2.3.5 风险防控清单宜编制风险防控清单,清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灾害风险类型; 灾害风险点; 灾害风险强度或等级; 5 灾害易发时间、范围; 对应防控手段等信息。 7.2.3.6 避险转移责任清单宜编制避险转移责任清单,包括区域内全部需疏散撤离人员名单,明确责任人及联系方式。 7.2.3.7 灾后救助责任清单宜编制灾后救助责任清单,包括区域内需受救助对象相关需求,明确责任人及联系方式。 7.2.3.8 老弱病残孕人群清单7.2.3.8.1 宜分类编制老弱病

18、残孕等人群清单,重点是失能、半失能人员,包括但不限于: 老年人; 儿童; 孕妇; 病患者; 残障人员。 7.2.3.8.2 宜特别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及老年人的的帮扶管理。 7.2.3.8.3 残障人员可参照 GB/T 26341 的要求进行分类帮扶管理。 7.2.3.8.4 针对不同清单宜明确结对帮扶措施及帮扶责任人。 7.2.3.9 防灾减灾明白卡7.2.3.9.1 宜制作防灾减灾明白卡,卡片设计宜清晰易读、颜色醒目、方便携带。 7.2.3.9.2 卡片内容宜包括社区(村)灾害事故风险点,应急避难场所、疏散路线、防范措施,注明社区(村)应急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7.2.3.9.3 卡片宜向老弱病

19、残孕等人群及家庭发放,老弱病残孕等人群覆盖率达到 100%,辖区内家庭覆盖率达到 80%。 7.2.3.10 应急指导手册7.2.3.10.1 宜编制应急指导手册,手册设计宜方便检索,易于阅读。 7.2.3.10.2 手册内容包括本地区综合减灾日常管理内容、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手段等内容。 7.2.3.10.3 宜向辖区内工作人员发放手册,覆盖率应达到 100%。 8 应急救援管理应急指挥8.1.1 建立应急指挥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对应急救援资源进行共享,统筹使用。 8.1.2 应急指挥机制利用广播等手段,共享灾害风险点、预警、灾情及救灾工作动态信息,协调安排应急处置信息的发布工作。 8.1.3

20、 宜鼓励建立应急指挥系统,提高救援效率。 应急预案8.2.1 乡镇(街道)政府应熟练掌握上级部门发布的应急预案。 6 8.2.2 应急预案设置明确响应指标,划分协调指挥、预警预报、隐患排查、转移安置、物资保障、医疗救护、抢险救援等职责。 8.2.3 应急预案宜结合自身风险特点制定便于居民理解的救灾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包括应急避难场所、路线信息、相关工作人员的联系信息和对口帮扶责任分工。 8.2.4 根据应急演练和实施情况,综合应急预案宜及时修订,保证其有效性。 应急响应及处置8.3.1 响应机制突发事件发生后,乡镇(街道)宜及时配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启动的应急预案响应工作,并向本地区群

21、众传递。 8.3.2 处置办法8.3.2.1 乡镇(街道)及时响应预警,并及时向群众传递。 8.3.2.2 乡镇(街道)及时配合开展人员搜救、伤员救治、卫生防疫、基础设施抢修、房屋安全应急评估、群众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生活救助等应急处置工作。 8.3.2.3 乡镇(街道)配合建立灾后重建组织体系,保障受灾居民基本生活,有序进行灾后重建。 应急物资8.4.1.1 应急物资分为应急救援工具、广播和应急通信设备、照明工具以及食品、饮用水、棉衣被等基本生活用品。 8.4.1.2 配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点,结合本地区主要灾害风险点适当储备应急物资,并做好日常管理维护和更新。

22、 8.4.1.3 配合市、县级的应急物资储备计划进行联动,采取实物储备、协议储备等形式配合储备。 8.4.1.4 结合本地区主要灾种类型和实际情况,制定本地乡镇(街道)、社区(村)及家庭应急物资储备量化指标与计划。 8.4.1.5 宜参照近十年发生的重特大自然灾害情况,在社区(村)综合储备生活类救灾物资,至少能够满足 70%受灾群众的短期生活需要。 8.4.1.6 建立并执行储备物资分类管理和物资登记造册,台账管理、物资维护和折旧更新等制度。 8.4.1.7 应急物资储备宜采取共建共享形式,与邻近超市、企业等合作开展救灾应急物资协议储备, 保障灾后生活物资和应急救援设备的供给。 8.4.1.8

23、 鼓励居民家庭储备必要应急物资,推广使用家庭应急包。 应急力量建设8.5.1 应急救援力量8.5.1.1 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乡镇(街道)宜组织不少于10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村(社区)应组织不少于6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8.5.1.2 灾害信息员8.5.1.2.1 乡镇(街道)每个社区宜至少设置 1 名灾害信息员。 7 8.5.1.2.2 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村(社区)明确灾害信息员并采取 AB 角制管理。 8.5.1.2.3 灾害信息员可兼职。 8.5.1.2.4 灾害信息员的职责为及时发现辖区内灾害风险问题,汇报主管部门并由后者及时处理。 8.5.1.3 应急救援志愿队伍8.5.1.3.1

24、 乡镇(街道)组建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 8.5.1.3.2 宜引导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地区防灾减灾活动和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8.5.1.3.3 宜引导本地区学校、医院和工贸企业等企事业单位积极组织开展综合减灾活动。 8.5.1.3.4 宜拓宽社会层面资金投入渠道,鼓励家庭、个人增加对综合减灾的资金投入。 8.5.1.3.5 若本地区存在生产、经营、存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建筑施工单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 8.5.1.3.6 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单位宜配置兼职应急救援人员。 8.5.2 应急能力培训8.5.2.1 配备适应本地区灾害救援特点的救援装备,定期对本级人

25、员开展应急培训。 8.5.2.2 应急救援人员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应急救援训练,并记录归档。 8.5.2.3 灾害信息员每年宜进行不少于 1 次业务培训。 8.5.2.4 宜针对本地居民中的老弱病残孕等人群开展应急逃生培训。 应急预案演练8.6.1 演练频率8.6.1.1 宜针对综合应急预案及其适用范围内人员每年至少组织 1 次综合性应急演练。 8.6.1.2 宜因地制宜,针对学校师生、本地居民的应急避难广泛、多次组织小型演练。 8.6.2 演练方式宜采用桌面推演、实战演练等多种形式开展演练。 8.6.3 参与人员演练参与人员宜涵盖政府部门人员、医疗救护人员、社会组织人员、企事业单位员工和居民,

26、其中居民参与比例应不低于演练参与总人数的20%。 8.6.4 演练方案8.6.4.1 桌面推演方案由总策划人员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引入若干问题,参演人员根据应急预案及相关规定讨论宜采取的行动。 8.6.4.2 实战演练方案以应急预案内容为指导,包括物资准备、安全防范措施、人员动员、演练计划讲解等内容。 8.6.5 演练效果评估演练后宜根据应急演练和实施情况,及时进行效果评估,并编制报告,记录演练过程细节。 9 基础设施建设8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9.1.1 各类型防灾减灾工程宜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要求。 9.1.2 宜针对本地区的主要灾害风险选择利用公园、学校、市民广场、公共停车场、体育场馆等适宜

27、的应急避难场所进行建设和完善。 9.1.3 应急避难场所配套设施齐全,基本满足受灾人员衣、食、住、医、饮等应急需要。 9.1.4 避难场地总面积不宜低于城区常住人口人均 1 平方米的要求,农村地区宜参照城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因地制宜设置应急避难场所。 9.1.5 应急避难场所、关键路口等醒目位置宜设置安全应急标志或指示牌,张贴应急疏散路径示意图。 9.1.6 在辖区内设置应急避难场所,覆盖不低于 50%的社区(村)。临近的社区(村)可协商共同设立同一应急避难场所。 灾害预警系统配合上级部门建设灾害事故预警系统,实时监控辖区内灾害风险,能够迅速转发当地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等预警信息。 10 科普宣传

28、教育 宜在企业、农村、社区、学校和家庭等地推广综合减灾技能学习,强化培训个人自救能力。 宜向中小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科普宣传综合减灾知识。宜利用公益广告、公共平台开展综合减灾主题宣传。 宜在社区(村)多功能活动室、会议室、图书室等场所设置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专区,张贴综合减灾宣传挂图。 宜在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消防日、安全生产月、国际减灾日、世界气象日等节点组织开展综合减灾科普宣传活动。 宜建设相对固定的科普宣传教育场地,同时适当利用其他公共场馆,开展综合减灾教育培训。9 宜每年集中组织开展一次及以上综合减灾大型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参 考 文 献1 AQT3047-2013 化学品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规范2 MZ/T 026-2011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规范3 CECS 364-2014 建筑燃气安全应用技术导则 4 GB/T 13869 用电安全导则 5 NB 35057-2015 水电工程防震抗震设计规范6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7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案8 湖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9 湖北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