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途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3859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2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途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途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途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追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责任教育内容,能够带给学生一定的学习触动;在学科活动中贯穿责任教育思想,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在探究互动中融入责任教育机制,能够理顺课堂教学程序;在链接生活中内化责任教育认知,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在实践应用中完成责任教育目标,能够全面塑造学生的综合素养。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责任感;培养途径中图分类号 G623.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4-0036-0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追求。教师要做好教学研究,抓住责任感渗透契机,积极推动教学活动进程,让学生在自我感知与体

2、验中形成责任感。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科活动中、在探究互动中、在链接生活中、在实践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借助教学案例触发学生内心的反思,能够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责任教育内容学科教学程序启动后,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案展开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在具体执教过程中,要注意渗透责任教育内容,让学生在自我检视中完成反思,获得成长。教师在课文讲解、知识传授、习惯培养等教学环节渗透责任教育内容,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学习支持,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责任感。作为一名小学生,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家长负责,还要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去理解责任感。如教学统编道德

3、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 自主选择课余生活 时,教师先介绍课文中三个片段所描述的内容,对课余生活可能给我们带来的收获进行客观分析,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辩论:“有人说,作为高年级学生,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权利,课余生活自己说了算。也有人说,虽然我们需要规划自己的课余生活,但也需要考虑更多制约因素,如果和父母规划的不一致,则需要进行协商,而不是独断专行,坚持自己的意见。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说说你的理解。”课余生活与学生息息相关,学生对这样的内容最为感兴趣。教师提出问题后,立刻引发学生热议,课堂辩论气氛逐渐形成。教师组织学生展开集体辩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一些方法指导,要求学生

4、充分考虑责任的问题。学生有了深入的思考,其辩论显得更为理性了。如有学生发言:“自主选择课余生活,这是一种美好的设想,如果真的让我们自己选择,恐怕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一,有些人是没有自制力的,很难做出合理的规划。与其这样,还不如参考师长的意见,或者与师长进行协商,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其二,我们自己规划课余生活肯定会有不科学的地方,为什么要一意孤行呢?还不如广泛吸收建议,这样才能获得最佳效果。”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做出评价,从责任感培养的角度进行指导。教师组织辩论活动,针对课余生活安排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学生对这些内容比较熟悉,自然有主动参与的热情。教师适时渗透一些责任感方面的内容,成功激活了学生

5、的责任意识,使学生在理性探究中逐渐达成了学习共识。二、在学科活动中贯穿责任教育思想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涉及许多学科活动,教师可在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调整的过程中渗透责任教育内容,促使学生在互动交流、实践操作过程中建立责任意识。话题讨论、案例分析、信息搜集、亲身讲述、家庭介绍等都属于学科活动范畴,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思想交流,进行思想解剖,能够使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途径山东莘县莘城镇中心初级中学小学部(252400)虞丽丽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36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综合 20232023 8 8学生形成责任意识,也能够给学科教学带来新的契机。学科活动形式众多,教师需要做好筛选,结合学生的学

6、习需求设计活动。教材内容属于经典的教育素材,教师要科学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学习活动,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生对学习责任有一定认识,而对家庭责任、集体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并不熟悉,教师要做好对应设计,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 共同商定班级事务 一课时,教师进行现场调查:“班级事务众多,哪些事务处理方案是大家协商的结果?”学生开始介绍,课堂学习气氛渐浓。有的学生说,班干部选举是民主投票,班级管理制度的制订、班级活动的组织、班级阶段性评价等都属于集体讨论的范畴,主题班会是大家献计献策的重要平台;有的学生说,班集体就是我们的家,每一个成员都

7、需要有维护意识,唯有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才能带来显著的管理效果。鉴于此,教师设定思考任务,让学生从集体角度出发,为班级管理献计献策:“学校要组织歌咏比赛,每一个班级都要参加,在歌曲选择、彩排训练等问题上,你会给班主任提出哪些建议?”学生开始思考和讨论,个性见解不断涌现。如:“歌咏比赛不仅让我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还渗透着集体主义思想,我们要想展示出集体的力量,就需要做到团结一致,在行动上要付出更多努力。”“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训练活动,这样可以大大提升训练效率。”教师对学生的建议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教师利用现场调查的机会,让学生介绍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相关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完

8、成了集体责任感的培养目标。学生对班集体有较高的认同感,为了班集体的荣誉,会积极出谋划策。教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科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三、在探究互动中融入责任教育机制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需要进行多角度的探究和研读,教师要在探究形式和互动任务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利用多种交流机会渗透责任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在不断体验中达成学习共识。责任感的培养需要依托教材内容,教师可借助多种辅助手段来渗透相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课堂辩论、小课题研究、素材整合、数据处理、质疑释疑等都属于探究活动的范畴,教师要做好整合优化设计,以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小学生对民族责任、国家责任还缺

9、少深刻认知,教师在具体设计教学时,要结合教学内容来完成责任意识的渗透。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 中华民族一家亲 一课时,学生虽然对多民族国家有一些常识的积累,但对“民族一家亲”的主题缺少直观的认识。为此,教师先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歌曲,让学生观看一些纪录片,使学生对民族大团结有个初步的认知。然后,教师推出小课题研究任务:“深入生活之中,对身边的人进行调查,找到少数民族朋友,对其进行采访,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写出采访报告。如果找不到少数民族朋友,可以采访祖辈的人,了解相关内容,看看有哪些收获。”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后,都积极行动起来,在实践调研中形成了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最后,在展示

10、阶段,有学生讲述自己的调查经历:“我曾有一位回族同学。通过交流发现,他家里很富裕,因为国家有优惠政策,他家庭做生意有不少收入。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对少数民族有较多的政策倾斜,体现了民族大团结。”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对家国情怀展开解读,从而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启示。教师让学生进行生活调查,目的是让学生对现实生活有更深刻的了解,对我国少数民族政策有更深入的把握,使学生产生民族责任感、国家责任感。学生对一些少数民族歌曲比较熟悉,有些学生也到过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观光旅游,对民族政策也有一定了解,这些能够形成学习动力,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展开深入探究,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获得思想的升华。四、在链接生活

11、中内化责任教育认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连,教师要做好教学调度,在链接生活中帮助学生内化责任认知。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和积累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在广泛的探究思考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如帮助父母做家务、承担家庭责任、参与家庭决策活动、关注班级建设、主动协助班主任工作等都是有责任感的体现,教师要给予必要引导,让学生在与生活对接中形成责任感。学生生活认知呈现个体差异性,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的认识,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知识的讲解,以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一课,教师设计生活实践活动任务:“借助网络搜集二十四孝 的故事

12、,并深入到生活中展开调查,找到一个现代的与孝道有关的真实案例,对其事迹进行整合,对其典型性展开深度解析,对其表现出来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37综合综合 20232023 8 8小学教学参考的精神展开重点感悟,准备参与小组讲述活动。”学生对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不是很熟悉,但对网络应用比较熟悉。因此,教师让学生运用网络对这些故事做一些了解,为后面的社会调查做好铺垫。学生对现代生活中的孝道故事不是很感兴趣,有了相关铺垫,自然能够形成一定的动力,促使学生去了解相关知识。教师还请家长给予配合,为学生提供一些线索,确保调查活动的顺利展开。经过一番操作,学生大多满载而归。在展示环节,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案例解读

13、,有学生主动讲述:“我邻居一家四口人,有一个卧床不起的老奶奶,有当老师的儿子、儿媳,还有一个十岁的小孙子。因为有病人需要照顾,家庭做出规划,每人负责固定时段照顾奶奶,学校也根据这个家庭的特殊情况,帮助这对夫妻设计了照顾方案。如今五年过去了,老奶奶还健在,夫妻俩被街道评为 孝德模范。”教师对这些典型案例做重点推介,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中接受教育。案例讲述看似简单,其教育效果却不简单。学生不仅要整合素材,还要进行讲述,从中获得的学习体验将十分深刻。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调查活动,使学生对中华美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在搜集、整合、讲述孝德故事的过程中形成了责任感。五、在实践应用中达成责任教育目标道德与法治教

14、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应用角度展开思考,结合责任教育的落实情况进行针对性设计,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学生对实践性学习活动比较有兴趣,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设计教学,以提升教学的品质。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科教学提供了更多空间。教师如果能够运用网络手段展开教学设计,收效就会更为明显。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民族责任感。教师在具体教学时,要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建立相关认知。如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 我们神圣的国土 一课,介绍了我国的国土面积,一些大川大河,还有其他地理学科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特征有更全面的把握。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组织学生开

15、展知识竞答活动:“这一课的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先对这些知识做梳理和记忆,然后参与班级知识竞答活动,抢答的内容主要是与神圣的国土有关的地理知识,看谁的表现更突出。”学生对比赛活动有较浓的参与兴趣,教师适时给予引导,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使知识竞答活动顺利启动。活动中,教师设计抢答问题,学生积极回答。如:“我们国家有多少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我国最长的河流是什么河?”“你的家乡属于哪一个省市?”教师不断提出问题,学生都能够顺利回答,课堂学习气氛越来越浓。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设计问题,让其他学生进行解答,给学生带来了深度思考的机会。在活动中,学生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家国情怀

16、,增强了民族责任感。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对所学知识也有自己的理解,教师巧妙设计课堂活动,将知识学习与责任感的培养结合在一起,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组织知识竞赛活动,对 我们神圣的国土一课的相关知识展开集中梳理,使学生在对知识的回顾和记忆中增强了民族责任感。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小学生对家庭责任、集体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等还没有深刻的理解,教师需要有融合意识,借助多元教学手段,积极推进学科教学进程,在多点对接和实践应用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这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目标追求,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设计教学环节,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以达成责任教育目标。参考文献1 宋月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主题大情境的创设 J.教学与管理,2021(17):44-46.2 罗嫣才,汪晓勇.“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单元教学理路: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史教育”教学例探 J.中小学德育,2021(6):26-29.(责编刘宇帆)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