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档案治理视角下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优化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3747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档案治理视角下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优化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档案治理视角下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优化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档案治理视角下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优化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 年第 6 期 总第 266 期-158-SHANXI ARCHIVES档案治理视角下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优化路径研究*李倩楠(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南京 210023)摘 要:国家治理现代化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档案事业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档案治理为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采用文献调研法、访谈法对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运行现状进行调研,调研发现,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存在管理机构履职能力受限、管理主体能力供给不足、管理制度体系稍显薄弱、管理手段单一成效不足等现实困境。对此,基于档案治理视角提出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的优

2、化路径,包括:确立管理机构“一元主导”的核心地位;打造多元主体“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构建正式、非正式规则互补的制度框架;注重多种管理手段、行动策略的综合运用。关键词:档案治理;企业档案;管理机制;国有企业中图分类号:G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5-9652(2022)06-0158-007截止 2021 年年底,我国国有企业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1,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经过前期走访调研2发现,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企业内部整个组织体系与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并未及时对企业档案管理机制进行相应的变革与调整。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运行的公司制企业内部,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与

3、手段不再行之有效,难以满足国有企业及其档案工作的发展需求,存在着诸多问题与冲突,对滞后乃至脱离国有企业发展方向与现实需求的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进行优化是当务之急。文献调研发现,学界面对国有企业改革以来内外部环境剧烈变化带来的诸多问题34,在比较分析企业档案微观管理体制的“统”与“分”5、详细解读企业档案工作规范6以及借鉴国外经验7的基础上,对与现代企业制度、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企业档案工作运行机制进行了探索8。上述成果多从档案部门统管一切事务的档案管理视角出发,仅有少数学者关注到国家管理向国家治理转型的时代背景,以治理现代化为导向,从机构设置7与制度建设8两个具体层面重构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而全

4、面探讨的相关研究则较为缺乏。“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总是与所处的制度环境密切相关”。9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国家治理理念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向国家治理时代迈进。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建设。11国家档案局强调要全面推进企业档案治理体系建设,并将健全企业档案管理机制作为重点任务。12档案治理作为一种国家治理方式转变、档案事业转型共同催生的理念与思维模式,为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因此,文章试图基于档案治理视角,以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的现存问题为导向,提出调整优化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的相关对策建

5、议,推动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实现由一元单向管理向多元互动共治的结构性变化,以适应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发展的诉求。*【作者简介】李倩楠(1999-),女,汉族,河南周口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档案工作。档案工作实践ARCHIVES WORK PRACTICE-159-1 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的内涵与构成要素辞海(第七版)对“机制”的定义是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如:竞争机制;市场机制13。经过改革与重组后的集团型国有企业规模庞大、所属单位数量众多,涉及不同管理层级、业务领域的档案管理是一个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的问题,需要一套科学规范的国有企业档案管理

6、机制来保障企业档案工作的有序运行。本文将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界定为:在由国家拥有资本所有权或者控制权的企业内部,为了维护档案管理系统各要素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平稳运行与结构平衡,而形成的一系列途径、方式、方法体系。具体而言,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包括四个关键要素:管理机构、管理主体、管理依据与管理手段。管理机构为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的实现提供组织化支撑,赋予管理主体责权利;管理主体处于机制运转的核心地位,负责对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监督指导及实体管理;管理制度是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依法、合规运行的根本准则;管理手段是决定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能否高效、经济运行的关键要素;这四个要素既相对独立,相互关

7、联,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2 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的现实困境及变革需求2.1 管理机构履职能力受限,需强化档案治理职能档案管理机构是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得以运转的基础和载体,对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下,国有企业决策管理层对不能直接创造生产价值的企业档案工作生存发展空间进行压缩,档案管理机构层级设置较低、岗位编制数量不足是普遍情况,导致档案管理机构的履职能力受限。一方面,低层级导致档案管理机构的话语权较弱,缺少出席企业重要会议、参与重大战略规划的机会,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企业主营业务活动的重要信息,使档案工作与业务工作逐渐割裂,无法有效发挥档案的价值

8、与作用,服务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战略决策14。另一方面,尽管档案管理机构被赋予了监督、指导下属单位档案工作的基本职能,但是受限于机构层级较低、权威性不足,这种职能的行使难以得到下属单位的配合。同时,档案管理机构的岗位编制少,专职档案人员在履行集团总部档案实体管理职能的同时,很难再分出精力对下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管,从而导致档案管理标准不一、档案资源整合与利用有限等问题。例如,五矿集团、中粮集团等企业仅在集团总部办公厅下设 1-2 人负责集团总部的文书档案工作,无力负责下属单位的档案工作监督管理4。档案管理机构的层级设置、职能配备和人员安排难以满足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需要。档案治理视角下,国有企业须

9、树立元治理念,将档案管理机构置于主导地位,并赋予与地位相匹配的责、权、利,强化档案治理职能,为档案管理机构充分履行职能、做好业务工作提供组织保障。2.2 管理主体能力供给不足,需形成多元主体发展合力人是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运转的核心要素,管理主体的责任担当、专业能力、职业道德等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有企业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广义上来说,国有企业档案管理主体由负责档案工作战略规划的决策管理层、负责档案工作监督管理的档案人员层、具体执行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的业务执行层共同构成。国有企业档案管理主体能力供给不足问题较为突出,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决策管理层主体责任缺失。根据企业档案工作规范(DA

10、/T42-2009)的规定,决策管理层承担着对统筹规划企业档案工作、为档案工作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的职责。而在实际运行中,企业档案工作被打上了“高成本、低收益”的标签,掌握企业内部资源分配权的高层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的政策、资金、人才投入较少15,导致企业档案工作难以支撑企业主营业务的快速发展。第二,档案人员层内生动力不足。近年来,国有企业经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档案工作量逐年增长,却没有增加与发展规模和工作量相匹配的专职档案人员数量。同时受限于档案管理机构层级低,专职档案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受限,缺少向中高层管理岗位晋升的机会。繁重工作量与受阻上升通道的双重压力之下,档案人员层的内生动力很难被调2

11、022 年第 6 期 总第 266 期-160-SHANXI ARCHIVES动和激发,对从事的档案业务工作缺乏热情和创新精神。第三,业务执行层专业能力匮乏。业务执行层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通常由新入职员工兼任,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档案管理知识,缺少参与档案工作的实践经验,档案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较低。且人员变换频繁,流动性大,难以通过档案培训与技能考核有效提升业务执行层的专业素质。“独木难以乘舟”,国有企业档案工作不是档案管理机构一个部门的工作,需要倡导并规范企业决策管理层、业务执行层的共同参与,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各自优势,形成发展合力,为提升企业档案治理效能服务。2.3 管理制度体系稍显薄弱,需加强

12、治理过程的规则性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是管理主体开展业务的行动准则,对企业档案工作具有规范和约束的作用。目前,国有企业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存在制度陈旧、制度缺失、制度虚设等一系列问题。第一,档案制度陈旧落后待更新。随着国家立法工作的推进,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上位法规、标准规范普遍进行了修订与调整。如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从法律层面为企业设定了更多的合规义务与责任,国家档案局为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相应颁布了电子档案单套管理一般要求(DA/T 922022)等行业标准。此外,国有企业自身的产业发展、业务范围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但是部分档案制度并未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执行过程中出

13、现了与业务活动相互脱节的问题。例如,某国有企业至今仍在沿用 2000 年形成的工程档案归档范围,导致部分重要档案流失。第二,档案制度缺失。虽然国有企业基本都在集团层面出台了“档案管理办法”,但是仅对宏观层面的管理原则、管理办法做出大致规定,各环节档案工作、各门类档案管理缺乏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标准,部分国有企业的档案管理制度仍停留在传统纸质管理时代,缺少电子文件管理、数字档案馆建设方面的制度规范,无法适应信息化时代企业档案工作的需要。第三,档案制度虚设。缺乏档案制度宣贯,已有的档案制度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执行和落实,无法被员工所熟知并内化为业务活动准则,从而规范档案管理行为。例如,某国有企业虽然

14、制定了档案考核评价制度,但是仅仅是下发给各业务部门、下属单位,并未进行相应的宣传培训,也没有对其档案工作组织考核,导致档案考评制度形同虚设,相关人员在履行档案职责时缺乏自我监管意识与岗位责任意识。“在复杂系统中,通过设立规则减少不必要消耗是减缓熵值增加的最优解”16。国有企业作为一个庞大的经济联合体,必须加强治理过程的规则性,建立健全一套层次清晰、覆盖面广、有效执行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来保障企业档案管理机制的科学运行。2.4 管理手段单一成效不足,需注重治理方式的综合应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档案管理手段是管理主体为实现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的高效、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策略。市场手段是现

15、阶段国有企业档案工作中应用范围广泛、应用频率较高的管理手段。国有企业依据 档案服务外包工作规范(DA/T68-2017)的相关规定,将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技术要求低的一般性档案业务工作进行签约外包,在降低企业档案工作成本、提高企业档案工作效率、缓解企业档案管理机构压力和负担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档案外包的市场手段也给国有企业档案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例如,档案外包公司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降低成本通常雇佣兼职人员来处理档案整理与数字化工作,工作人员缺乏档案专业知识背景,仅靠短期培训即可上岗,操作失误的概率较大17;且档案外包公司多以“按件计费、多劳多得”的方式发放薪酬,工作人

16、员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现象较为普遍18,导致档案整理与数字化成果的质量往往达不到国有企业的预期目标。档案外包的市场手段固然是一种解放人力、提高效率的有效方式,但是在档案整理与档案数字化成果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档案的开发利用,与国有企业“提高档案工作质量与水平、服务企业经营战略发展”的宗旨相违背。而且,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长远发展终究取决于自身,不宜过分依赖外部力量,应在市场手段的基础上,更多引入社会化手段、教育培训手段等多种手段和行动策略,注重治理方式的综合性应用,加强对国有企业自身发展力量的培育。档案工作实践ARCHIVES WORK PRACTICE-161-3 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

17、制的优化路径3.1 确立管理机构“一元主导”的核心地位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构作为对企业档案实施保管和提供利用的专门机构,处理企业档案工作及档案事务是其主要职责。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的优化,必须将档案管理机构置于主导地位,由档案管理机构统领企业内部的一切档案事务,集中力量做好企业档案的保管利用与企业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为多元主体共治企业档案事务创造良好的秩序和环境。第一,提升企业档案管理机构层级,扩充人员编制。档案管理机构的层级决定了档案工作融入主业的程度、档案管理机构的履职能力与档案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14。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构的层级不宜设置过低,在集团总部独立设置或挂靠设置档案管理机构为佳,确保

18、企业档案管理机构具有与其他业务部门平等对话的可能,可以借助企业会议、工作检查、文件会签的契机,将对档案工作的要求融入企业主营业务活动中19。借助企业档案管理机构层级的提升,扩充岗位编制,增加专职档案人员数量,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利用和档案业务监督指导的基本职能。由于国有企业核心业务工作产生并形成企业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档案,业务活动的发展规模决定了档案人员的工作量,因此人员数量的设计必须与集团的核心业务工作与业务活动发展规模相匹配。第二,建立一体化档案管理平台,实现统一管控。网络化、信息化浪潮之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档案事务融合发展进程的加快,信息化可以为国有企业档案工提供更多可能。国有企业档案

19、管理机构应在企业信息部门、各业务部门及下属单位的配合下,建立起横纵贯通的、一体化的企业档案管理平台。横向上打破企业档案管理平台与企业各业务之间的割裂,加快推进档案管理平台与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系统等相互衔接。例如,无锡地铁公司的档案综合管理系统通过预留接口,将 OA 系统中产生的公文,人事、财务系统中的目录数据自动导入档案系统,实现对档案数据的前端控制和无缝接收。纵向上利用虚拟化、分布式运算、SOA等云计算技术对集团总部及下属单位的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由过去的分散模式向集中模式转变。如国网公司依托云计算平台统一部署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单位档案数据的统一管控和

20、在线检测20。3.2 打造多元主体“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多元主体之间虽然具有相对平等的关系,但在资源、权力和地位方面又具有非对称性。”21不同的管理主体,在参与企业档案工作的过程中有不同的职责和作用,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的优化,需要调动不同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为提升企业档案治理效能服务。第一,实行档案工作领导责任制。国有企业应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在决策管理层实行档案工作责任制,压实企业党委(党组)档案工作主体责任。一方面,加强新档案法的宣传、学习与贯彻,从法律政策层面提高企业领导层的档案意识,增强对法律规定的责任、义务的认识。另一方面,把企业党委(党组)履行档案工作责任制

21、的情况纳入企业党委年度绩效考核内容,把档案工作纳入决策管理层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企业整体战略发展规划,加大在档案人才队伍、经费额度、信息技术运用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为企业档案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必要条件。第二,建立档案工作岗位责任制。在档案人员层与业务执行层建立档案工作岗位责任制,厘清不同层级人员的直接责任、管理责任、执行责任,促进档案人员层与业务执行层对档案工作的齐抓共管。首先,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确保企业档案管理机构对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切实承担起企业档案工作的直接责任。其次,推动业务执行层各部门的分管领导主动承担好本部门档案工作的管理责任,将日常业务活动与档案整理归档工作同规

22、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要求,确保部门内各项档案工作任务的落实。最后,细化业务执行层兼职档案员的执行责任,制定科学规范、清晰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责任清单,将每一阶段的档案管理目标、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岗位与相关责任人员,使每一个兼职档案员都能正确履行自己的档案工作职责。2022 年第 6 期 总第 266 期-162-SHANXI ARCHIVES第三,健全档案工作激励与约束机制。一方面,制定完善的档案工作考核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并明确考核评价的方式和程序,将企业档案工作的考核评价结果与员工的绩效评估挂钩,发挥考核评价机制的激励与驱动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员工开展档案工作的积极性。例如,中

23、德联合集团有限公司设立奖励制度对表现突出的兼职档案员、子公司或部门进行物质奖励和通报表扬,有效提升了档案工作积极性22。另一方面,明确档案工作责任追究的范围、形式与措施,以追责的威慑性倒逼各管理主体岗位责任的落实,预防档案违规行为的发生。3.3 健全正式、非正式规则互补的制度框架制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C诺斯认为,制度由正式规则(法律、法规)和非正式规则(道德约束、习惯、行为准则等)组成23。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以明确方式确立的、具有权威性的正式规则是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制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开展企业档案工作的行动准则;非正式规则作为一种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自发的、潜在的制度规范,对人们的

24、行为规范起着无形的约束作用,是对正式规则的有益补充。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制度体系的健全不仅要注重对正式规则的完善与执行,而且也要重视对非正式规则的应用,实现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互相补充、协同治理。正式规则方面,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首先,应当按照 企业档案工作规范(DA/T 42-2009)规定的工作规章、管理制度和业务规范的三级管理架构构建不同层次的档案管理制度,以实现覆盖所有门类档案管理的宽度和档案工作全流程各个环节的深度,确保档案管理制度的结构性与完备性。其次,根据国家法规制度修订进展、企业业务活动的发展变化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科学调整与动态优化。适时开展档案制度评价,

25、及时对陈旧的制度进行修订、缺失的制度进行补充完善,确保企业档案工作制度满足实际业务管理的需要。最后,加强对档案管理制度的宣贯、建立档案管理制度的实施机制,避免档案工作制度成为一纸空文。例如,借助国际档案日、普法周等契机进行制度宣传,或将档案管理制度嵌入到档案管理平台中,使档案固化为必要的流程。采取多种措施强化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意识,避免“制度沉睡”。非正式规则方面,开发企业档案资源,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本文讨论的非正式规则是指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道德观念、历史传统、日常惯例等内容。作为非正式规则的企业文化,产生于企业成员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同时又反作用于企业成员的实践活动,具体

26、表现为对企业成员的目标引导、激励凝聚与约束规范24。国有企业可以多渠道宣传企业发展史中的优秀档案管理案例以及优秀档案员工,彰显企业在档案工作方面取得的优秀成绩以及企业决策管理层对档案工作的重视,通过环境熏陶与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企业员工的档案管理行为进行无形的约束,逐渐形成正式规则的外部约束与非正式规则的自我约束的相统一。3.4 注重多种管理手段、行动策略的综合运用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应当注重多样化管理手段的综合性运用,将缓解国有企业档案工作当前困境和提升国有企业档案工作持久发展动力的手段有机结合,既关注目前效果又注重长远效益,彰显档案治理的方式综合性特征。第一,引入柔性行政手段,借助档案主管部门

27、的监管促进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的合法合规运行。与传统的档案行政管理方式相比,柔性行政更具亲和力,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置于一个相对平等的地位25。为了防止企业档案工作出现安全隐患或者违法行为,国有企业可以引入柔性行政手段,定期向档案主管部门汇报企业档案工作情况。档案主管部门在充分了解企业档案工作的基础上,指明企业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根据新档案法第六章“监督检查”的规定引导并督促其进行整改。柔性行政手段在给予企业档案工作一定监督检查压力的同时,也使得企业得以拥有充足的反应时间对安全隐患、违法行为进行改进,避免惩罚性措施对企业形象、经济效益带来的不良后果。第二,引入教育培训手段,提升国有企业档案管理人

28、员的专业素质。档案人才队伍的专业力是国有企业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国有企业应立足企业业务工作需求与企业档案工作发展方向,档案工作实践ARCHIVES WORK PRACTICE-163-制定覆盖决策管理层、档案人员层、业务执行层等不同主体的教育培训规划,提升档案管理主体的专业技能,建设多层次的档案人才队伍。例如,江苏法尔胜缆索有限公司开发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的档案管理课程,并将其作为新入职员工的必修课,提升企业全员档案意识26。此外,对于积极参加学术活动、申报研究课题、通过档案专业职称评审的专职档案人员,以及按时按量完成档案主管部门、档案学会组织的档案培训课程的兼职档案人员,可

29、以将档案专业素质的提升与薪酬提升、职位晋升挂钩27,以目标引导的方式激发档案人员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热情。第三,引入社会化合作手段,丰富并拓展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经验知识。一是加入企业档案工作协会或者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加强与其他国有企业的业务交流和协作,通过线上视频会议、线下现场观摩、专题调研交流等方式交流档案工作体会,学习先进档案管理经验。二是与档案学会、高等院校及社会组织的研究力量进行合作,针对国有企业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合作研究与联合攻关,提升企业档案管理专业化水平。4 结语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的优化与调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的重要议题。档

30、案治理为新形势下的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优化指明了发展方向。为有效解决目前国有企业档案工作在管理机构、管理主体、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等方面的困境,需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以档案治理理念为引领,从一元主导、多元协同、规则保障、方式运用方面优化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提升企业档案治理效能。档案治理视角下的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机制优化路径目前还处于初步设想阶段,具体成效仍需到实践中修正完善,适用情况、具体举措等相关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注释与参考文献1 新华社.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实现历史性突破 EB/OL.(2022-01-17)2022-07-16.https:/ 前期参与国有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优

31、化项目,对南京市若干国有企业进行实地走访调研。3 宫晓东.我国企业档案管理理念问题分析 J.档案学通讯,2017(03):12-15.4 徐拥军,张斌.我国科技档案管理体制机制的现存问题 J.档案学研究,2016(02):14-21.5 张斌.“统与分”:对企业档案微观管理体制的思考 J.档案学通讯,2008(03):9-11.6 嘎拉森.企业档案工作规范(DA/T42-2009)要点解读及内容分析 J.北京档案,2019(04):19-23.7 丁子涵,张斌.美国企业文件和档案管理机制研究 J.档案学研究,2016(6):107-112.8 宫晓东.我国企业档案管理理念改进 J.档案学通讯,

32、2018(03):4-8.9 金波,晏秦.从档案管理走向档案治理 J.档案学研究,2019(01):46-55.10 人民法院报.让改革旗帜在中国道路上飘扬 EB/OL.(2013-11-13)2022-07-16.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13-11/13/content_72724.htm.11 本刊讯.中办国办印发“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J.中国档案,2021(06):18-23.12 蔡盈芳.推动企业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企业档案工作重点 J.中国档案,2021(10):26-27.2022 年第 6

33、 期 总第 266 期-164-SHANXI ARCHIVES13 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网络版).机制 EB/OL.(2021-05-27)2023-03-02.https:/ 蔡盈芳.浅谈集团型企业总部档案机构的设置与运行 J.中国档案,2020(10):64-65.15 吕豪杰,郭亚军,李甜.新技术环境下企业智慧型档案管理研究基于组织关系论的视角J.浙江档案,2018(10):16-18.16 李孟秋.档案治理的涵义、内容与内在逻辑基于中外治理观的审视 J.档案与建设,2020(08):40-44.17 马仁杰,费燕,高元昕.“互联网+”时代档案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档案管理,2

34、016(02):36-38.18 李海涛,甄慧琳.档案数字化外包项目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市调研为例 J.档案学研究,2019(06):86-93.19 范宁,蔡盈芳.中国石油档案机构优化创新探索 J.中国档案,2020(05):60-61.20 谢国强,黄新荣.云环境下大型企业的档案管理模式:企业档案管理中心 J.中国档案,2019(01):64-66.21 左晓斯.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及其评价研究 J.社会科学,2016(04):55-63.22 崔玉珊.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J.北京档案,2019(08):38-39.23(美)道格拉斯C诺思著.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35、.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 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4.24 刘陆宇,杨风禄.论现代企业治理体系构建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协同治理 J.学术界,2021(06):143-151.25 刘东斌.论档案行政指导 J.档案管理,2014(01):4-6.26 俞强,张伟,安璐.组织能力视角下企业档案管理方法探析以江苏法尔胜缆索有限公司为例 J.档案与建设,2020(06):49-53.27 唐婧.新时代 新人才 新思路浅议国有企业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思路 J.四川档案,2022(06):33-34.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path of archives manage

36、ment mechanism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ives governanceLI Qian-nan(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23)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37、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rchives,new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and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archives managemen

38、t mechanis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下转 157 页)档案工作实践ARCHIVES WORK PRACTICE-157-laws-lois.justice.gc.ca/eng/acts/L-7.7/.5The Access to Information Act,subsection 68(c)EB/OL.2022-10-17.https:/www.canada.ca/en/treasury-board-secretariat/services/access-i

39、nformation-privacy/acce-ss-information-act.html.A Case Study of Restrictions on the Access of Donation Archives in Canada and its EnlightenmentZHANG Xi(Political College of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Abstract:This paper selects a typical case of the access of the donation arch

40、ives in Canada.Firstly,the paper analyzed the whole situation of the case,then dissected the key issues in the case,and analyzed the basis of judgment from the relevant laws of Canada.Finally,it put forward enlightenment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access of donation archives in our country

41、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which are the legislation,popularization and enforcement of law.Keywords:archives donation;access;basis of Judgment(上接 164 页)interview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quo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the investigation found that

42、the archives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s such realistic difficulties as the limited ability of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to perform their duties,the insufficient supply of management subjects,the slightly weak management system,the single management means and the insufficient e

43、ffect.In this regard,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archives managemen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path of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including:establishing the core position of unitary dominance of th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To foster a development patt

44、ern of coordinated and common progress among multiple entities;Construct an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of formal and informal rules complementing each other;Pay attention to a variety of management means,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action strategies.Keywords:archives governance;enterprise archives;management mechanism;state-owned enterprise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