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2 卷 第 3 期Vol.22No.32023 年 6 月Jun.2023广 东 轻 工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JOURNALOFGUANGDONGINDUSTRYPOLYTECHNIC大学校史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洪 雅(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摘 要:大学校史文化具有增强历史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完善人格修养、筑牢理想信念等育人功能。新时代传承弘扬大学校史文化,发挥其育人功能,要以加强校史文化研究为基础,以搭建校史文化展示平台、落实融入制度保障为着力点,以增进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为落脚点,从整体视角进行设计谋划、科学统筹,推进大学
2、校史育人功能的发挥。关键词: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功能;实现路径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950(2023)03-0029-04收稿日期:2023-03-30*基金项目:2022 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专项课题(SC202208);2021 年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21JDSZK150)。作者简介:洪雅(1991),女,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 2022 年 4 月 25 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1校史文化作为建校初心
3、的记录,体现着高校不同时期的发展足迹,是几代人辛勤建设的汗水印记,在高校立德树人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它承载着过去,鞭策着今天,激励着未来,是一代代建设者立德树人的历史凯歌。1 大学校史文化概念阐释研究大学校史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首先要厘清与界定相应语境中各个概念,研究语境中文化、校史文化等核心概念,厘定这些概念、辨清贯通相互间的关系是把握大学校史文化概念的基本前提。对“文化”进行溯源,“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易经贲卦彖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2这句话的含义是:通过观察天象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洞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国家。这句话
4、里“天文”,即天道自然规律,“人文”,指人伦社会规律。在这里,“人文”与“化成天下”紧密联系,“以文教化”的思想已十分明确。西汉刘向将“文”与“化”二字联为一词,在说苑 指武中写道:“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3因此,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随着时空的流变,“文化”内涵日益丰富、外延更加宽广。关于“文化”的内涵目前学界普遍认同的是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即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收获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狭义即人类获得的精神方面的成果,例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等等,
5、此外也包括教育、科学、艺术等内容4。解读校史文化的内涵,首先需要梳理历史和文化之间的潜在联系。历史的进程与文化的进程是相互交织的。人改造世界、改造自身的过程是在一定时空中进行的,人类历史的演变,凝结着30第 22 卷广 东 轻 工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人们智慧的文化也在不断的演变与积累。鉴于历史与文化之间关系,“大学校史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就是以“历史文化”作为研究视角,将校史看作文化现象,以文化的视角把握校史规律、以校史文化育人、以校史文化的力量推动学生、社会发展。其次,论证校史文化就要对校史含义进行诠释,理清其与文化之间的逻辑关系,从纵向上看,校史是按照时间轴记载学校大事、
6、学校人物、学校纪年的内容,其形式诸如某年、某月、某地、某人与某事。从横向上看,每一时间段的校史都记载着与社会发展、教育对象相适应的学校基础设施、办学理念、办学制度、校风、学风、办学成果等的演进。纵向与横向的校史交织,叙述着一所学校独具人文特色的教学思想、学术成就、人才贡献及发展理念。综上,大学校史文化以高校历史为客观载体,以存史育人为特色功能,是学校历史发展沿革中物质载体与精神载体的综合。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是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三种形式。具体内容包括在学校变革演进中的建筑、器物、图书等物质文化,又包括办学理念、校风、学风、制度等精神文化。研究校史文化是将校史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围绕物质、精神和
7、制度等层面深耕高校人文底蕴,发挥校史文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5。2 大学校史文化的四重育人功能大学校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具有满足人精神与物质上的需要,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同时大学校史文化凭借着自身独特的内涵与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着培育、教化人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大学校史文化的历史认同功能、大学校史文化的激励凝聚功能、大学校史文化的人格塑造功能、大学校史文化的情感陶冶功能。2.1 大学校史文化的历史认同功能改革开放以来,多元社会文化思潮不断涌入我国,不同思想文化相互交融交锋,特别是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享乐主义等挑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西方敌对势力注重策动“颜色革命”威胁我国意
8、识形态安全。同时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海量的信息让人目不暇接,从大学生自身来看,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思想混乱、价值迷失等问题,面对这些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挑战,大学校史文化的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开展校史文化育人实践活动、注重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推进校史有机融入课程、主办校史文化宣讲活动、打造校史人文景观等活动,让学校的历史、文化、人物共同发挥导向示范功能,引导学生感悟校史文化、厚植家国情怀,进而树立正确价值观6。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作为校史宣讲团的志愿讲解员,把校史中的感人故事纳入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激发青年学子奋进力量,生动诠释了大学校史文化
9、的历史认同功能。2.2 大学校史文化的激励凝聚功能大学校史文化的激励凝聚功能,是指一种价值观被师生共同认可后就会成为一种合力,从各个方面把师生聚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带着这个群体蓬勃向上并朝共同的目标前进。大学校史文化是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群体意识,寄托了全体师生共同的理想、希望和要求,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成才环境。例如优良的校风象征学校的品牌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思想和实践行动的生动体现,它是师生员工建立在统一目标和认识的基调上,历经长期努力所铸就的风气。优良的校风代表着无声的命令,推动形成一种稳定的组织气氛,对于不符合校风要求的人会产生隐性的压力,并促使他们向
10、优良的校风看齐。校风凭借强大的、内在的精神力量和激励因素,推动师生员工向着情绪高昂、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出发。优良的校风更意味着特殊的“精神航标”,它能推动师生朝着共同的目标不懈奋斗,自觉增强自身道德修养,守护学校的荣誉。再者,一个具有文化底蕴和凝聚力的学校必定能吸引人才加入队伍中,优秀的教师队伍必然提高大学育人实效。由此可见,校史文化激励凝聚功能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2.3 大学校史文化的人格塑造功能大学继承了传统科技文化遗产,聚集了古今中外各种知识,具有很强的知识容量,同时也是批判社会不良道德现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高地。在这里不同的学术观念可以并存,不同的思想可以通过学术交流相互影响。
11、此外,大学始终站在文化前沿迎接市场经济文化,大学能够31第 3 期洪 雅:大学校史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善加引导地分析出某一社会事件背后的文化和道德因素,引导人们看清本质,辩清主次,以真善美的原则向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靠拢,对其中裹挟或孕育的道德理念,结合本国社会实际需要和民族传统道德进行批判式的转化吸收。由此可见,大学校史文化既是对传统美德的坚守和发扬,也是对多元道德的批判和创新,并以校风、学风、校纪等德育要素反映在校史文化中,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2.4 大学校史文化的情感陶冶功能大学校史文化的情感陶冶功能主要是教育者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运用校史文化,以境陶情,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
12、,促使其心灵不断升华。校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凭借特定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例如通过校史文化产品、校史文集、校史公共必修课等,无形中作用于学生的身心,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和体验,促进德育发展,健全人格、养成良好品质。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例如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使大学生沉浸式感受校史文化,理解历史人物所处的立场境地、产生的思想情感和做出的历史选择,感受他们身上的责任和贡献,从而更好地内化教育影响,增进情感共鸣和思想认同。如复旦大学建校 116 周年之际,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师带领学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立体展现校史内容,打造出一座 VR 校史馆,让前来参观的人们在真实与
13、虚拟的碰撞中走进复旦校史,生动诠释了大学校史文化的情感陶冶功能。3 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大学校史文化以学校历史为渊源载体,以存史育人为功能,是学校历史发展变革中物质载体与精神意蕴的综合。长期以来,大学校史文化教育体系不健全、教育载体不充分、教育意识不自觉等问题影响了其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为此提出以下举措促进大学校史文化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3.1 顶层设计:提升大学校史文化育人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大学校史文化顶层设计的目的是为大学校史文化功能的充分发挥做出一个合理的规划,在规则程序方面需要科学设计,确立各院校和各部门之间的良好协作,架构起育人实践的新格局,增强校史文化育人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14、校史文化的顶层设计体现在建立校史传承机制、社会协作机制、校史文化教育机制和校史文化评估机制四个方面。在建立传承机制方面,制定学校校史文化传承的长远规划,建立相关机制和制度,确保校史文化能够得到持续的传承和发展;在建立社会协作机制方面,学校要与社会各界建立紧密联系,共同推进校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争取政府、企业、社区等力量支持和参与;在建立校史文化教育体系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校史文化教育体系,包括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工作,确保校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走上制度化的轨道;在建立校史文化评估机制方面,定期对校史文化传承和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3.2 物态呈现
15、:提高大学校史文化育人的直观性与深刻性大学校史文化传播的直观性指的是通过具体的形象、实物、场景等方式展示校史文化,以便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校史文化。这些校史文化物态主要呈现了线上线下、实物虚拟、教育教学、文化产品四个方面,让学生和社会公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校史文化的魅力和历史渊源,使受教育者获得物质载体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7。在线上线下方面,建立校史馆,陈列学校历史文物、珍贵图片、文件资料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校史文化特色;在校园内设置校史墙,用照片、文字、图表等多种形式展示学校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校园内雕刻代表性的雕塑,如校训、校徽等,以及代表学校历史、文化和精神的象征
16、性雕塑,提高校史文化的美感和艺术价值;建立校史文化网络平台,发布学校的历史文化资料和信息,提供线上展览、互动交流等服务,让更多人了解学校的校史文化。在实物虚拟方面,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将学校历史重大事件或代表性建筑场景进行还原,让人们亲身体验学校的历史文化。在教育教学方面,将校史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中,设立校史文化课程或开设相关选修课,让师生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校史文化,增强校史文化传承力和影32第 22 卷广 东 轻 工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响力。如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把历史课上到校史馆、上到户外,通过“行走的课堂”方式,把校史和校本文化融入思政课中,让更多同学了解华农
17、校史和华农精神。在文化产品方面,通过购置或捐赠校园文化艺术品,如油画、雕塑、陶瓷等,为学校增添美感和文化氛围,并让师生和游客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校史文化;制作校史文化题材的影视作品,如纪录片、微电影等,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和故事情节向观众展示学校的校史文化;通过展示传统手工艺品、民俗文化等方式,让人们了解学校历史文化中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手工艺品。3.3 舆论宣传:注重大学校史文化育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利用校园内外的媒体平台提高广大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校报、校园电视台、校园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定期发布校史文化相关内容,宣传学校的历史和文化;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包括校史讲座、校史展览、校史研究
18、会等,吸引广大师生参与,增强对校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为感悟百廿校史,汲取红色精神,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前往校史馆参观,了解学校历史积淀、文化底蕴,追忆优秀校友,体会进步思想。借助互联网优势,建设校史文化网站或 App,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校史文化知识,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方便随时随地了解和学习;利用社交媒体平台,邀请校友、名人等发表感言或分享自己的故事,介绍他们在校园中的成长经历,激发更多人对校史文化的兴趣和关注;利用校际交流的机会,邀请其他学校或组织前来参观学习,向他们展示学校的校史文化,并通过与其合作开展一些联合活动,增强校史文化的传播力
19、度;在重大节日或纪念日,利用校园内外的广告牌、横幅、灯光等进行宣传,配合相关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学校的校史文化。构建多元化的校史文化传播体系提高校史文化的影响力。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校史文化研究和创作,组织校史文化论文比赛、摄影比赛、书法比赛等活动,让师生通过自己的创作,深入挖掘和表达校史文化内涵;加强与校友、企业等社会力量的联系,利用校友资源和企业赞助,开展校史文化相关活动,扩大宣传影响力;创新校史文化传播模式,提高宣传效果和影响力,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对校史文化的渗透,将校史文化元素融入到各门课程中,让师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学校的校史文化8。创新校史文化传播方式,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
20、术、3D 打印、沉浸式体验等方式,让人们通过亲身体验和互动方式更加深入地感受和了解学校的校史文化;鼓励学生建立校史文化志愿者队伍,组织校园文化考察、调研等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深入了解和传承校史文化。4 结语综上所述,大学校史文化以高校历史为客观载体,以存史育人为特色功能,是学校历史发展沿革中物质载体与精神载体的综合。大学校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同时凭借自身独特的内涵与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增强历史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完善人格修养、筑牢理想信念等育人功能,通过探索实现大学校史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推动校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大学生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成为担当民族复兴
21、大任的时代新人。参考文献:1 安钰峰.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遵循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5):1-4.2 (商)姬昌原.周易全书 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3 (汉)刘向.说苑(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9.4 王明生.从校史文化汲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营养 J.思想教育研究,2015(12):24-26.5 赵喻.高校校史文化的育人价值及路径研究 D.华东师范大学,2022.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4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7 李莉.论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其优化
22、D.湘潭大学,2009.8 张义,田贵双,朴悦嘉.论校史文化在高校品牌建设中的作用 J.高教探索,2018(05):36-39+61.(下转第 42 页)42第 22 卷广 东 轻 工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立足岗位,从事什么工作就重点学什么;带着问题学,强化针对性、务求实效性,把理论学习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贯通起来;要贯通历史与现实、当下与未来,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持续推动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切实做到重实践、建新功。参考文献:1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09.2 习近平.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
23、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J.理论导报,2023(05):18-19.3 新华社.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 走 在 前 列 EB/OL.(2023-04-13).https:/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 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8.The Prominent Position and Practical Requirement of Learning and Thought in the Theme EducationLI Kuansong(
24、School of Art and Design,Guangdong Industry Polytechnic,Guangzhou 510300,China)Abstract:We should firmly grasp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theme education learn thought,strengthen party spirit,emphasize practice and build new work.Among them,learning thought is put in the first place,but also throug
25、hout the theme of education.It is crucial of deeply understand the prominent position and practical requirements of learning thought,while why to learn,what to learn,and how to learn?Learning ideology requires studying the scientific system,core principles,practical requirements,and strategic arrang
26、ements for building a strong country and rejuvenating the nation.We need to learn from the original system,adhere to continuous learning,innovate in diverse ways,and promote work integration.Key words: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theme education;learning
27、 thoughtThe Education Function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University History CultureHONG Ya(School of Marxism,Guangdong Industry Polytechnic,Guangzhou 510300,China)Abstract:University history culture has the functions of enhancing historical identity,enhancing cultural self-con-fidence,improving person
28、ality cultivation,building ideals and beliefs.In the new era,to carry forward the university history culture and give play to its education function,we should take strengthening the university history culture re-search as the basis,build the university history culture display platform,implement the
29、integration system guarantee as the focus,enhance the emotional identity and cultural identity as the focus,design planning and scientific overall planning from the overall perspective,and promote the university history education function.Key words:university;university history culture;education function;implementation path(上接第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