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霍布斯到马克思:承认理论的三种形态.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3487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霍布斯到马克思:承认理论的三种形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从霍布斯到马克思:承认理论的三种形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从霍布斯到马克思:承认理论的三种形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30从霍布斯到马克思:承认理论的三种形态肖超*【摘要】权利需要通过主体间的相互承认才能确立。依据承认方式的不同,从霍布斯到马克思的承认理论可以区分为三种形态,三者各有不同的承认模式和权利概念。第一种承认模式以霍布斯、康德和费希特为代表,他们主张权利是通过相互容忍对方的自由和限制自己的自由而实现的。第二种承认模式以黑格尔和马克思为代表,他们认为承认关系并不是彼此和谐、相互容忍的关系,恰恰相反,其间总是充满着主人与奴隶式的斗争。第三种承认模式是马克思的独创,马克思强调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产中双重地肯定自己和他人,由此形成普遍自由和实质平等的权利。三种承认模式和权利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一个侧面显示

2、近代政治哲学发展的脉络。【关键词】霍布斯;马克思;斗争;相互承认;双重肯定1992年,查尔斯泰勒承认的政治一文的发表引发了英美政治哲学界对承认理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罗尔斯、弗雷泽、金里卡等知名学者也参与其中。不过,为中国学术界所熟知的,是霍耐特的为承认而斗争。这篇教授资格论文于2 0 0 5 年被翻译成中文后,引发了中国学术界的强烈反响。尽管承认理论引起了当代权利研究者的注意,令人遗憾的是,被广泛关注的只有黑格尔以“斗争”为特征的承认理论,霍布斯对承认理论进行的开创性工作以及马克思对承认理论的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尝试对近代政治哲学中的承认理论进行整体考察,将霍布斯到马克思的承认理论区分

3、为三种形态,通过考察三种承认模式及其相应的权利结构特点,从整体上揭示三者之间的关系。*肖超,武汉大学和慕尼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Silmom Thompson,The Political Theory of Recognition-A Critical Introduction,Cambridge:Polity Press,2006,p.10.黄涛:走向相互承认的法权一一论费希特的自由概念及其基础上的法权演绎学说,西南民族大学2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0 1 8 年第7 期。131从霍布斯到马克思:承认理论的三种形态一为承认而容忍权利问题是政治哲学研究中

4、的一个核心问题,自近代以来,政治哲学对权利问题的探讨一直没有离开“承认”的语境。在利维坦中,霍布斯曾列出了1 5 条自然法,其中第9 条就明确提到了承认概念。他说:“每一个人都应当承认他人与自己生而平等,违反这一准则的就是自傲”。在霍布斯看来,自然法是理性发现的一般戒律,只要人是有理性的,就最终会认识并遵从自然安排给他的法则。起初,人们处在彼此为敌、相互毁灭的自然状态,正是理性告了人类必须走出这一状态。而走出自然状态的一项最基本要求,就是人们放弃宣称对一切自然物拥有权利。这意味着每个人必须承认他人拥有与自已一样的自由、平等的权利以及主体人格,容忍他人拥有对自然事物的权利。第9 条自然法表明,霍

5、布斯已经把基于容忍的承认关系视为人类缔结契约、建立普遍权利关系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凡是存在权利的地方,必定存在人对他人的承认和容忍关系。那么,是否存在一种不需要他人承认的符合自然正义的权利呢?这种想法看似有一定的根据。以财产权为例,一种观点认为,谁能够占有过去不曾被占有或现在未被占有的对象,谁就享有对该对象的使用权和支配权。洛克说:“我的仆人所割的草皮以及我在同他人共同享有开采权的地方挖掘的矿石,都成为我的财产,毋需任何人的让与或同意”。在洛克看来,由于人的理性是内在一致的,所以,人凭借自身的理性就能正当地将“仆人所割的草皮”和“挖掘的矿石”视为我的财产。在此意义上,洛克得出财产权无须他人同

6、意、承认的结论。但是,如果进一步考察则不难发现,这里的承认是个纯粹经验性的概念。在洛克看来,符合自然正义的劳动财产权是如此自明的自然法,以致我们根本不用考虑本该是我的东西是否在事实上已经得到了他人经验性的承认。因此,如果说的确存在不需要得到他人承认的符合自然正义的权利,那么,这一观点并非反对权利需要得到承认,而只是反对权利需要得到“他人”经验性的承认,因为扮演“他人”角色的,可以是自然理性,也可以是上帝。洛克的财产权建立在感性占有的基础之上,通过劳动,人直接建立了与自然的关系。人从自然取自身所需是自然赋予人的权利,这一过程无须他人让与或承认也能完成。自然条件下,人固然能够占有自然物并对外宣称该

7、物是“我的”,但这种占有只是偶然的、经验的占有。如康德所言,某物之所以是“我的”,并不在于我对该物的感性占有;唯有该物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下不为我所占有、但我依然能够正当地对外宣称这个东西为我所有,某物才是真正的属于“我的”东西。权【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延弱译,商务印书馆,1 9 8 6,第1 1 7 页。2【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翟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 9 8 2,第2 0 页。3【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一权利的科学,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 9 9 1,第5 4页。132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2年第2 期总第3 0 期利,就其本质来说应当是一种确定性的关系,因此财产

8、权应该是人对物的理性占有而不是经验占有。而理性占有应当建立在实践理性的法律公设之上,这个公设是:“承认一个外在的和有用的东西可能为某人占有,或者变成他的财产,在行动上按此原则对待他人是一项法律的义务”。理性占有或合乎理性的财产权要求,人能够根据他人的意志对自已的意志进行某种限制。承认某人占有一个东西,也就意味着自己要放弃对该物的占有权,容忍他人把某物变成由自己支配的财产。在自然法权基础中,费希特在康德的基础上继续了对承认理论的探讨。这部著作的初衷是以康德的先验哲学的方法来重新阐释古典自然法中的问题,尤其是权利问题。在第三条法权概念的演绎环节,费希特提出了承认概念,并把承认当作法权概念演绎中的一

9、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他说:“如果从我对于对方的认识中应该产生一种法权关系,那么,这种认识和由此发生的限制就必定是相互的。由此可见,在特定的人们之间的一切法权关系都是由他们的相互承认制约的,而且也完全是由这种承认规定的。”在他看来,人的自由实现在于人能认识到自己之外还存在其他人,并且把其他人当作同自已一样的人加以承认。为了所有人的自由能够普遍共存,人必须以其他人的自由来限制自身的自由,容忍他人的自由。“自由存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是通过理智和自由进行的相互作用。如果双方不相互承认,就没有一方会承认对方;如果双方不是这样相互看待,就没有一方会把对方作为自由存在物加以看待。”这就是说,法权关系本质上就是

10、不同主体间的相互承认关系。一个人只有基于容忍,把别人当作同自已一样的人加以承认,才会同样地被别人承认;只有当一个人承认了他人权利的时候,其权利才会被别人所承认。正如国内研究者所评价的,“费希特希望在各自尊重和妥协的基础上建立起彼此的承认”,从而构建和谐的人类关系。总而言之,为承认而容忍的观点认为,他人是主体确证自身本质与自身权利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把他人当作另外一个“我”,自我才是真正的自我。相互容忍的关系不仅应当存在于每个个体之间,还存在于个体与共同体、共同体与共同体之间。为了构建普遍和谐的、真正的法权关系,为了自已的权利也能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容忍总是不可避免的。二为承认而斗争黑格尔

11、的承认理论集中在耶拿手稿体系(Je n a r Sy s t e me n t w u i r f e)(主要是伦理体系和实在哲学部分)以及精神现象学中。很明显,黑格尔不认【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一一权利的科学,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 9 9 1,第6 3 页。费希特著作选集第2 卷,梁志学译,商务印书馆,1 9 9 4,第3 8 5 页。23费希特著作选集第2 卷,梁志学译,商务印书馆,1 9 9 4,第3 0 2 页。陈良斌:论马克思承认叙事的基本范畴,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1 3 年第1 期。133从霍布斯到马克思:承认理论的三种形态可基于“容忍”的承认关系。在他看

12、来,权利并非只是理论概念,还是个实践概念,只要我们将权利置于实践生活关系中,就会发现主体间往往不会以和平的方式承认对方的权利,承认的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斗争。权利的实现就是为承认而不断斗争和和解的过程。斗争是主体走出自然囚笼的钥匙,也是推动人类共同体向前发展的动力。黑格尔对承认理论的经典阐释,是通过精神现象学第四章中的“主奴关系”呈现的。众所周知,精神现象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是,回答对象性意识如何上升到自我意识的问题。最初能够体现自我意识萌芽的是人的“欲望”。当人感受到“欲望”时,他必然会意识到“自我”。“欲望始终作为我的欲望显现出来,为了表达欲望,必须使用“我这个词”。欲望既包括生物本能

13、性的欲望,如进食和捕猎等,也包括非生物本能性的欲望,如获得社会声望和荣誉等。主奴关系的形成,正是一部分人为了满足自已的非生物本能性欲望的结果。这一部分人“更重视某种观念的、精神的、非生物的东西:在一个意识中和通过一个意识得到承认”。这些人就是所谓的主人,与之相对的则是奴隶。在寻求承认的过程中,主人和奴隶间会进行生死斗争:“每一方都想要消灭对方,致对方于死命它们自己和彼此间都通过生死的斗争来证明它们的存在。它们必定要参加这一场生死的斗争”。然而,主人的命运实则是一条绝路。因为主人的结果不外乎两种:他要么在与奴隶的生死斗争中牺牲了生命,要么生存下来,成为征服奴隶的主人。前一种命运无疑是悲剧性的,然

14、而,即便主人得到了奴隶的承认,主人的命运仍然是悲剧性的。因为主人进行斗争的初衰是为了获得另一个自我意识的承认,然而斗争的结果,却是仅仅获得另一个“奴隶意识”的承认。对于主人而言,“只有当我的自由得到我认为有资格承认我的自由的人的普遍承认,我的自由才不再是一个梦想,一个幻想,一种抽象的观念”,然而这是主人永远无法得到的东西。主人不仅未能真正成为主人,在另一种意义上,他反而是奴隶。因为主人不劳动,他只是依靠奴隶满足自身的欲望。主人成了依赖奴隶的非独立意识,奴隶反而是独立的自在自为意识。在这里,“被承认的受动者其实是一个主动者,是他主动地要满足自已的获取确定性证明的欲望及其一般化推动着事态的发展”。

15、正是通过劳动,奴隶重新发现了自己,主人和奴隶之间的主客体关系也由此发生了颠倒。黑格尔的承认理论具有鲜明的特色,足足影响了几代学者。艾伦伍德曾对此【法】科耶夫:黑格尔导读,姜志辉译,译林出版社,2 0 0 5,第1 9 5 页。【法】科耶夫:黑格尔导读,姜志辉译,译林出版社,2 0 0 5,第2 0 4页。【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 9 8 1,第1 2 6 页。【法】科耶夫:黑格尔导读,姜志辉译,译林出版社,2 0 0 5,第2 0 9 页。元同惠:法权的缘起与归宿一一承认语境中的费希特与黑格尔,清华法学2 0 1 1 年第6 期。134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

16、22年第2 期总第3 0 期高度评价:“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第四章中的承认理论是黑格尔对哲学最著名的贡献之一。它的影响包括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尼采的道德谱系学、萨特的他者经验现象学等大相径庭的哲学理论,并且至今仍占据着哲学家的位置”。在这些思想家当中,影响最直接、最深刻的莫过于马克思。他在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中曾写道:“我认为我的物品对你的物品所具有的权力的大小,当然需要得到你的承认,才能成为真正的权力。但是,我们互相承认对方对自己的物品的权力,这却是一场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谁更有毅力,更有力量,更高明,或者说,更狡猬,谁就胜利”。基于承认,马克思揭示了一种新的主奴关系:在资本主义商品

17、经济社会中,人所承认的,不是另一个独立的自我意识,甚至也不是非独立的奴隶意识,而是物。简单来说,人是把另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当作物来承认。在新的承认关系中,人总是把另一个人当作自已的工具和手段,人人互为手段,人人希图以欺骗和狡诈的方式获利以及获得别人的承认。对马克思而言,克服新的“主奴关系”,需要通过斗争的方式,从而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即普遍的自由。虽然主奴关系是普遍的,但斗争不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斗争,新的斗争方式是阶级斗争,并且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如雷蒙阿隆所说,“无产阶级革命这个概念本身包含“普遍阶级或本真的交互主体性的概念,以及一个同质社会的概念,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承认、主人和奴

18、隶之间对立的消失”。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去追求的承认,不是任何特殊阶级的权力和荣誉,而是最一般的人的权利和人的自由本质。在一种新的主体关系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承认是平等的,个体对共同体的承认也不是压迫式的,而是一切人平等地承认一切人的自由。一为承认而双重地肯定自己和他人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揭示了主人与奴隶之间斗争与奴役的关系,这种关系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依旧存在。正如黑格尔把主奴关系看作主体意识到自我的一个必要环节,马克思把资本家与工人的对立同样看作人类获得普遍自由的必要阶段。从马克思的角度来看,黑格尔所揭示的“主奴辩证法”是观念上的理性法则,更是一条历史真理,具体表现在工人在与资本家的斗争、反

19、抗中拥有更高的主体性地位。工人“从一开始就站得比资本家高”,“因为资本家的根就扎在这个异化过Allen W.Wood,The Free development of each,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4,p.2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 卷,人民出版社,1 9 7 9,第3 5 页。2【法】雷蒙阿隆:想象的马克思主义,姜志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 0 1 2,第3 9 页。张盾:马克思实践哲学视野中的“承认”问题一一黑格尔“主人/奴隶辩证法”与马克思政治理论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 0 0 7 年第1 期。135从霍布斯到马克思:承认理论的三种形态程中,并

20、且他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已的绝对满足,但是工人作为这个过程的牺牲品却从一开始就处于反抗的关系中,并且感到它是奴役过程”。可见,马克思不仅认同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还继承了黑格尔的“斗争”权利观。与此同时,我们能看到承认理论的一个延伸:“为承认而斗争”的黑格尔式命题,在马克思这里演化成了为克服异化而进行的斗争。另一方面,马克思与黑格尔的承认理论之间又存在根本性的区别。马克思揭示了人与他人的承认关系以人与物(对象性的劳动产品)的生产关系为基础,而这一点在黑格尔那里是看不到的。考虑到这种差别,我们就能够理解马克思随后对人与人的交互关系的阐释:“在被积极扬弃的私有财产的前提下,人如何生产人一一他自己

21、和别人;直接体现他的个性的对象如何是他自己为别人的存在,同时是这个别人的存在,而且也是这个别人为他的存在”。这就是说,人的本质是通过自身被不断创造、生产出来的,而这一过程又通过劳动产品既满足自身需要又满足别人的需要而表现出来。劳动产品就是人自身的一面镜子,人如同商品一样,必须以别的商品(人)作为参照才能确证自身的价值。所以,在人与他人的交互关系中,每个人都应该承认他人的主体人格,把别人当作同自已一样的人来看待,因为这是确证、肯定人自身的本质和价值所不可或缺的。在生产中,每个人都既为自已也为别人而进行生产,而不应当把对方当作手段和工具。所以马克思说,“假定我们作为人进行生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每

22、个人在自己的生产过程中就双重地肯定了自己和另一个人”。概括地说,这就是“双重地肯定自己和他人”。这里的“双重肯定”发生在每个人“自己的生产”中,而不是“他人的生产”中。可见,这种“双重肯定”具有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关系的特点,因此它也可以理解成在同一活动中同时肯定自已和他人。如果不考虑时间因素,“同时肯定”又可以等同于“相互肯定”,至于“肯定”和“承认”则没有实质性的语义差别。因此,“双重地肯定自已和他人”可以转化成“自我和他人的相互承认”。马克思将人与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肯定、相互承认的关系,从两个维度、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我应当把自己当作拥有自由生命和充满个性的存在,而劳动是自

23、由生命的体征,所以我的劳动应当成为生活中的乐趣。这里的“肯定自身”,也就是肯定我的自由劳动。其次,在人与物的关系中,我的自由劳动也应当满足他人的需要,得到他人的肯定。“在你享受或使用我的产品时,我直接享受到的是:既意识到我的劳动满足了人的需要,从而物化了人的本质,又创造了与另一个人的本质的需要相符合的物品。”再次,我应当把自已当作与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 卷,人民出版社,2 0 0 9,第46 9 页。马克思:1 8 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 0 0 0,第8 2 页。2马克思:1 8 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 0 0 0,第1 8 3 1 8 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4、42 卷,人民出版社,1 9 7 9,第3 7 页。1362022年第2 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总第3 0 期人相互确证、相互补充的存在。他人是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已同样是他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后,在人与人的交互关系中,我的类本质得到证实和体现。“在我个人的生命表现中,我直接创造了你的生命表现,因而在我个人的活动中,我直接证实和实现了我的真正的本质,即我的人的本质,我的社会的本质。”就人的本质来说,人只有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中才被称为人。人与物的生产关系同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是互为条件的。不管是霍布斯、洛克,还是斯密、李嘉图,都是基于原子式的个体来理解人。人在自然状态中的孤立无援,使得人们建立某

25、种契约或财产关系是必要的,这是其理论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他们的一个共性错误。马克思对此批评道,“被斯密和李嘉图当做出发点的单个的孤立的猎人和渔夫,属于1 8 世纪的缺乏想象力的虚构”,“卢梭的通过契约来建立天生独立的主体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社会契约,也不是以这种自然主义为基础的。这是假象,只是大大小小的鲁滨逊一类故事所造成的美学上的假象”。在马克思看来,孤立的个体只是观念上的假想罢了,历史中并不存在一个人人孤立无援、互相斗争的自然状态阶段。一方面,黑格尔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衡关系所导致的主客颠倒,并由此揭示了承认关系的辩证性质,这是黑格尔对承认理论所作的巨大贡献。但另一方面,黑格尔忽视了承

26、认关系背后的社会物质基础一一人与物的生产性关系。与之不同,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在于,主客体颠倒的关系不仅出现在人与人之间,还出现在人与物之间。人的对象化产物成为控制人、奴役人的力量,这种关系同样令人不堪忍受。从这个角度来讲,虽然黑格尔与马克思都主张“为承认而斗争”的权利观,但是马克思的承认理论以及权利概念的内涵更丰富也更深刻。From Hobbes to MarxThree Forms of Recognition TheoryXiao ChaoAbstract:Rights are established through mutual recognition between subjects.A

27、ccordingto the different recognition models,the recognition theory from Hobbes to Marx can bedivided into three different forms.The first mode is represented by Hobbes and Fichte.Itsmain point is to recognize rights by mutual tolerance of each others freedom and limitingtheir own freedom.The second

28、model is represented by Hegel and Marx,who believe that1马克思:1 8 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 0 0 0,第1 8 4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 卷,人民出版社,2 0 0 9,第5 页。137从霍布斯到马克思:承认理论的三种形态the recognition is not a harmonious and tolerant relationship.On the contrary,it is alwaysfull of struggling between master and slave.The third mode i

29、s created by Marx,whichemphasizes that everyone double affirms himself and others in their own production,so as toform the concept of freedom and equalit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ways ofrecognition and the concept of rights can show the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political philosophy from one side.Keywords:Hobbes;Marx;Struggle;Mutual Recognition;Double Affirma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