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力第1节力导入一:出示 “神舟十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神舟十号”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飞向太空?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等.请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还常常提到力?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导入二:师:我们先从一首诗说起:林暗鸟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诗中讲了一个故事:汉朝武帝时期对战匈奴的百战名将飞将军李广一日带兵巡视边防回来晚了,天
2、色朦胧,李将军看到草丛中的石头,以为是老虎,遂弯弓怒射,箭头全部射进石头里去了.设计意图听故事,学生感叹李广臂力惊人的同时,进入课堂状态.师:李广将军对弓箭做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威力呢?这里面蕴含了什么物理学原理呢?生:力.师:对,力的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它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下面我们就一起深入认识一下什么是力.一、什么是力?1.展示并罗列现象用课件上的图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运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左手拉右手(学生实验:左手拉右手、手拍打桌子)、人推车(学生举例)(2)体育运动中:足球运动员踢球、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排球运动员
3、扣球(学生举例)上面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与人有关,都伴随有肌肉收缩,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收缩而来的.如果没有人是不是就没有力的作用呢?(3)工农业生产中:汽车拉拖车,起重机吊起货物(学生举例)以上的例子都存在力的作用,并且物体是直接接触的.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 演示实验:磁铁吸引大头针;地球吸引篮球.举例:地球吸引月球、太阳吸引地球2.分析罗列的现象可以从语文的主语、谓语、宾语的角度来分析.物体作用物体左手拉右手汽车拉拖车运动员踢球运动员扣球地球吸引篮球手拍桌子人推车起重机吊货物运动员举杠铃磁铁吸引大头针3.归纳总结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点:物体作用物体.有力存在时,总有
4、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踢、扣、吸引、举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4.提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概念一个力必然联系着两个物体,对一个力来说,一定有施力物体也一定有受力物体.学生举例: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巩固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理解.5.通过让学生观察用手弯曲物体的演示,让学生总结出力是有大小的,引出力的单位.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力的符号F;力的单位牛顿;以及力的单位的符号N.在此介绍英国科学家牛顿,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人生观教育.列举生活中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1 N的力的大小,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的大小等.使学生对力形成感性认识.
5、知识拓展(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谈到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另一个是施力物体.(2)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可能有力的作用;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过渡语力是有大小的,大小相同的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作用效果是否相同呢?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演示实验:篮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竖直上抛的篮球向上运动得越来越慢,向下运动得越来越快;运动的小钢珠在磁铁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方向.让学生说明其原因.(2)用图片进一步说明(用图片展示,学生描绘):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运动员A用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员B用头顶足球,足球受到这个力而改
6、变运动方向;运动员C伸手抱住足球,足球受到这个力之后由运动变为静止.(3)归纳总结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被认为是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上面的例子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学生举例(各种球类运动)力还有别的作用效果吗?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1)实验探究演示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用手压篮球.学生实验:学生用手使刻度尺变弯曲.(2)投影图片,举例说明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射箭.(3)归纳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4)进一步理解通过学生实验说明,用较大的力和用较小的力使刻度尺发生弯曲,弯曲的程度相同吗?明确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形变就越大.(5)师:手压
7、桌子,桌子发生形变了吗?生:互相讨论,发表不同意见,经辨析,总结出桌面发生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形变.师:同学们有办法让这种微小形变显现出来吗?演示实验:用激光照射在桌面上的小平面镜上,观察天花板上亮点的移动.生:认真观察实验,并说出实验结果.过渡语力能使物体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那么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呢?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思路一1.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要素有哪些?图甲中,左边同学力小,一根弹簧也拉不开;右边同学力大,很容易拉开三根弹簧.这说明力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图乙中,用同样大小的力F拉弹簧,弹簧伸长;压弹簧,弹簧缩短.这说明力产生的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
8、.图丙中,用扳手拧螺母,手握在A点比握在B点省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点有关.总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2.力的示意图师:物理学中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有时为了精确表示力的大小,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上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这样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就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表示出来了. 知识拓展画力的示意图要领: (1)受力物体均可用一个简单的小方块代表;(2)力的作用点必须画在受力物体上,物体同时
9、受几个力时,这几个力的作用点都可画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3)表示方向的箭头一定要画在线段末端;(4)在有向线段旁标上力的符号.思路二1.力的三要素(1)提出问题: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让学生提出猜想:可能与力的大小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方向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位置有关.(3)探究: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观察力作用效果的实验结合教材图示以及学生生活的经验进行论证.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也就是力越大,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该事例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位置是
10、否有关用实验探究:a.推门实验:用相同的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b.举尺实验:把一根米尺放在桌面上,请一位同学用一个力作用在尺子的中点,向上将尺子举起来;然后力作用在尺的一端,仍然向上举尺子.比较力作用在尺子不同位置时,举起尺子的难易程度.可见,力的作用点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总结: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师: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2.力的示意图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11、.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上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练习:画出下列力的示意图.沿水平方向向右拉物体A的拉力.沿竖直方向向下压物体B的压力.水平地面上的小车受到水平向左20 N的拉力和水平向右25 N的拉力.学生练习,三名同学分别到黑板上解答三题.练习结束后教师点评:第、题的力的作用点画在了线段的起点,第题有两个力作用在小车上,两个力的作用点就可以画在同一点上,并且用数值和单位标出了力的大小.为三名同学的出色表现,大家鼓掌祝贺.过渡语同学们刚才在鼓掌的时候,你的手有感觉吗?为什么?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思路一从生活中的经验可知道,用手提一桶水时,
12、会感到水桶也同时向下拉手;用脚踢球时,脚也会感到疼.为什么我们对物体施加力的同时,自己也会有受力的感觉呢?1.演示实验(1)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用投影仪演示):把两块蹄形磁铁固定在小车上,让它们的同名磁极相对,将两个小车在水平桌面上靠拢.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以下三种情况下的现象.按住磁铁A,释放磁铁B;按住磁铁B,释放磁铁A;同时释放两个磁铁.现象表明了,磁铁A对磁铁B施加排斥力的同时,磁铁B也对磁铁A施加排斥力.(2)让两个弹簧对拉,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现象表明一个弹簧对另一个弹簧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弹簧的力.学生实验:用手拍桌子.学生两只手互相拍打.问问学生的感受,分析原因.2.归纳总结一
13、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学生举例分析:投影“用手拍桌子”的图片,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说明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互为受力物体.思路二(1)拿出一个滑板车,问:谁能双脚站在上面滑动呢?会这项运动的同学高举双手,出来演示.人推墙,但为什么人和车往相反方向滑行呢?同学观察、思考、讨论.师:这说明什么问题?生:说明这个“推”的作用是相互的.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过程,实际观察,领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学生分组实验:验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组一:2个气球组二:一支铅
14、笔组三:一条橡皮筋认识: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实验,鼓励发言,补充解答.设计意图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培养学生探究、创新、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互相交流的能力.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3)试一试:你能将你自己从座位上拔起来吗?同学们笑着尝试,讨论原因.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呢?生:划船、游泳等.师:“神舟九号”飞船不是一下子“跳”上太空的,它是靠向后“推出”高温高速的燃料气体而前进的.知识拓展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具有以下特点:(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但作用在两个物体上;(2)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增大,同时减小
15、;(3)性质相同,如小孩对墙的作用力为推力,则墙对小孩的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推力,绝不会是不同性质的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单位是牛.3.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解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物体,力是不会单独存在的,所以A正确;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既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又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所以B正确;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
16、力的作用,所以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选项C正确;两块磁铁尽管没有接触,两个磁极间仍然有磁力作用,空中飞翔的小鸟仍受重力作用,所以D错误.故选D.2.下列哪个物体被托起时所用的力最接近10 N()解析: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 N,托起一张报纸和一枚硬币的力更小,只有托起一只小白兔的力可能是10 N.故选A.3.以下所给的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发生改变的是()A.在弯曲的公路上,汽车匀速转弯B.游乐场里,玩耍的小孩沿笔直的滑梯匀速下滑C.金秋十月,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自行下落D.火车站内,沿轨道从远处驶来的火车进站停靠解析:A.在弯曲的公路上,汽车匀速转弯,速度的方向时刻在变,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17、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小孩沿笔直的滑梯匀速下滑,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即运动状态不变,符合题意,故B正确;C.熟透的苹果从树上下落,速度的大小时刻在变,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行驶的火车进站停靠时,速度的大小变化,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B.4.如图所示的实验,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与() A.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解析:如图所示,可知金属片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又由图可知金属片受到力的方向不同,观察到物体形变的方向不同,所以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故选B.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5页动
18、手动脑学物理的1,2,3题.【选做题】教材第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4题.第2节弹力导入一:老师:同学们,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形状.下面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一层面出发做几个小实验.实验前请同学们听清两个要求:一是用老师给你准备好的弹簧、橡皮筋、气球、橡皮泥、面团、钢尺等器材来做实验;二是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注意分析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利用器材做实验、观察.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吸引学生兴趣,引出课题.导入二:同学们一定看过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用力然后跳起,向下压弯跳板,然后高高跃起,在空中做出各种漂亮的动作,落入水中的过程.请同学们想
19、想看,为什么跳水运动员要向下压跳板呢?如果在平地上,他们能够跳得那么高吗?播放运动员撑竿跳高、跳板跳水、蹦床等体育比赛场景视频.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弹性物体的感性认识.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1)指导学生按下列要求做实验,观察现象: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撤去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被拉长;撤去力,橡皮筋恢复原状.用力压气球,气球变形;撤去力,气球恢复原状.用力压橡皮泥,橡皮泥变形;撤去力,橡皮泥没有恢复原状.用力压面团,面团变形;撤去力,面团没有恢复原状.用手压钢尺,钢尺变弯;撤去力,钢尺恢复原状.一名学生代表演示实验,同学们观察并说出看到的现象.设计意图
20、学习弹性和塑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归纳能力.(2)请各小组讨论把上面的实验现象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特点(老师可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适当指导).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3)总结: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发生的形变叫弹性形变.物体发生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塑性,发生的形变叫塑性形变.2.弹力(1)请举例说出你所知道的弹性很好的物体.学生:列举实例(撑竿跳高的撑竿、跳板跳水的跳板、弹簧、钢尺等).设计意图学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2)指导学生实验并回答:学生实验:a.用较大的力拉弹簧,然后松手;b.用较大的力压钢尺,然后松手
21、.问:在用力拉弹簧或压钢尺时,你看到了什么?你的手有什么感受?学生:做实验,说感受.设计意图学习弹力,培养学生感知能力.(3)老师:我们在拉弹簧或压钢尺时,弹簧和钢尺发生的是弹性形变,同时我们感受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4)老师:同学们能根据上面的实例说出产生弹力的条件吗?(引导、讲述)学生:讨论、回答.设计意图学习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5)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引导、讲解:放在地面上的篮球能产生弹力吗?站在地面上的人呢?放在桌面上的杯子呢?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篮球、人压地面,杯子压桌面时,地面、桌面也压它们吗?这个力是怎样产生的?请你说出还有哪些力也
22、属于弹力.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压力、支持力也是弹力.3.弹性限度(1)利用圆珠笔中的废弃弹簧实验:用较小的力拉,撤去力后恢复原状;用较大的力拉,把弹簧拉直,撤去力后弹簧不能恢复原状.学生:拉弹簧、观察.设计意图学习、了解弹性限度.(2)总结: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过渡语在一定限度内,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生活中我们是怎样利用弹簧这个性质的呢?二、弹簧测力计思路一1.认识弹簧测力计(1)出示弹簧测力计,说明弹簧测力计能测力的大小.(2)把弹簧测力计分给各小组,观察弹簧测力计,回答: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找出零刻度线的位置,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
23、?请说出你手中的弹簧测力计最大可测多大的力,它的分度值是多少?(3)讲述弹簧的原长、伸长量.2.弹簧测力计原理(1)指导学生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让指针指向3 N的位置,说明手的拉力为3 N.设问: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出力的大小呢?指导学生分别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让指针分别指在2 N和4 N的位置,问:当拉力增大时,弹簧的伸长量有什么变化.学生:参与活动,观察并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学习弹簧测力计的原理.(2)总结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3.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页的实验:观察所使用的弹簧测力计,认识其量程和分度值.轻轻拉动
24、挂钩,减小弹簧、指针与外壳的摩擦.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请调节.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分别使指针指到1 N,3 N,5 N的位置,感受1 N,3 N,5 N的力.学生:做实验,感受力的大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设计意图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把文具袋(其他小物品也可)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提示:要把弹簧测力计竖起来),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问:读数时应注意什么).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桌面拉动桌面上的文具袋(或其他小物品),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问:怎样才能准确读数).(3)边讲述边总结应注意的几点操作要求:观察
25、量程和分度值(不许超过它的量程,否则损坏;看清分度值,方便于读数);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避免摩擦或卡壳(否则读数不准);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不指零刻度线也可以使用);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读数时,应保持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视线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4)利用图片认识常见的弹簧测力计(播放图片).设计意图学习并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思路二1.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制作弹簧测力计,请一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制作的过程. (1)将一块光洁平整的硬纸板竖直地固定在铁架上.再将一根带有挂钩的弹簧的上
26、端固定在纸板上.弹簧自然下垂时记下弹簧最下端的位置,在纸板上做好记号. (2)将0.5 N的钩码挂在弹簧上,记下弹簧最下端的位置并在纸板上做上记号. (3)分别将1 N,1.5 N,2 N的钩码依次挂在弹簧上,并在硬纸板上分别记下弹簧最下端对应的位置. (4)在对应的位置上标出所用钩码的重量.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弹簧测力计.2.介绍弹簧测力计的构成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由弹簧、挂钩、拉环、刻度盘、指针等几部分组成.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和同学们自己制作的测力计比较,有什么不同?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刻度盘是活动的,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可以方便地调整.现在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演示一下使用弹
27、簧测力计测一个物体的重力,同学们注意观察,看他使用的对不对.3.介绍弹簧秤的读数及注意事项读数时视线应该和刻度线正对,拿弹簧秤的时候,一般用手拉住吊环而不应该用手抓着外壳.使用前要先估计被测物体重力,以免被测物体重力太大,损坏弹簧秤.演示:一根弹簧在持续增加的外力作用下被拉直.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演示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即使撤销外力,弹簧也不会恢复原状,所以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弹簧秤测量文具盒及教材的重力,然后总结归纳弹簧秤的使用规则.使用弹簧秤应注意下面几点: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秤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28、使用前,如果弹簧秤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将弹簧秤的指针调到零点.使用时力的方向必须和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使弹簧秤能自由伸缩而不受阻碍、若指针与外壳有摩擦,应及时消除.观察弹簧秤的量程与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确读数.弹簧秤稳定时才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与刻度板面垂直.知识拓展(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2)若超出了弹性限度,弹簧的伸长量与它所受的拉力不成正比,而且会损坏弹簧;(3)不同的弹簧,伸长量相同时,所受拉力一般不同.1.弹性和塑性.2.弹力产生的条件.3.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4.制作和使用弹簧测力计.5.使用测力计应该注意下面几点:(1)所测的力
29、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3)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4)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 1.下面不是利用弹力的物品是()A.机械手表B.机械动力小汽车C.衣服夹D.橡皮泥解析:因为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而A,B,C均是由于弹力产生的效果,而橡皮泥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并且不会产生弹力,因此D选项不是利用弹力.故选D.2.估测被测物块的重力小于4 N,在以下几个弹簧测力计中应选用的是()A.量程为10 N,分度值
30、为0.2 NB.量程为5 N,分度值为0.2 NC.量程为5 N,分度值为0.1 ND.量程为3 N,分度值为0.1 N解析:本题考查弹簧测力计的选择.选取合适的弹簧测力计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不能超出量程;二是尽可能精确,即分度值越小越精确.因此要选用量程为5 N,分度值为0.1 N的弹簧测力计.故选C.3.如图所示,瓶中灌满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玻璃瓶中,用手轻轻捏玻璃瓶,我们会看到细玻璃管中的水面,由此现象可推测玻璃瓶发生了,这个实验采用的是的方法.解析:本题考查微小形变的观察.用容易观察的细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说明难以观察到的玻璃瓶的形变,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转换法,也称放大法
31、.用手捏玻璃瓶,我们会看到细玻璃管中液面升高,说明玻璃瓶发生了形变.【答案】升高形变转换4.某同学用一根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时,在弹簧的下端挂不同质量的钩码,对应的弹簧的长度也不同,具体数据见表:钩码对弹簧的拉力G/N024681012弹簧长度L/cm3456788.5该同学制作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N;弹簧的原长是 cm.解析:本题考查弹簧测力计的制作.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钩码的重力每增加2 N,弹簧伸长1 cm,而当拉力从10 N增加到12 N时,弹簧却只伸长了0.5 cm,说明此时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因此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10 N.钩码重为0 N时,弹簧的长度为3 cm,这就是弹簧的原长
32、.【答案】103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1)弹性和弹性形变;(2)塑性和塑性形变.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3.弹性限度二、弹簧测力计1.认识弹簧测力计(1)弹簧测力计的主要部件;(2)弹簧测力计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8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2,4,5题.【选做题】教材第8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3题.第3节重力导入一:教师播放课件(苹果下落;水往低处流;抛出的球落地;羽毛飘落). 引导提问:你看到的这些物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物体下落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结论:它们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重力.导入二:
33、我们站在地面上,脚朝下,站得很稳,但地球是球形的,在我们“脚下”的阿根廷人,好像是脚朝上的,同学们是否替他们担心过:若不小心,他们是不是极有可能会“掉”到太空里!通常我们说的“下”指的是什么呢?我国古书列子中有一篇“杞人忧天”的寓言,讲的是大约公元前四百多年的一个故事.书中说,一个人看到所有东西都向地面降落,担心天塌下来被砸死,急得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列子的作者指出了地球上一切物体都要下落的事实,不过没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所有的东西都要落向地面.聪明的你知道地球附近的物体为什么要落向地面吗?设计意图设悬疑,引起学生无限遐想,激发学生探知欲望.一、重力的大小: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1.提出问题、
34、进行猜想教师:大家说从树上掉下的苹果受到什么力的作用?学生:重力.教师:大家分析一下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学生: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苹果.教师:对的.苹果受到重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苹果.重力也是一种力.我们学过力有三要素,同学们还记得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吗?学生:大小、方向、作用点.教师:正确.重力是一种力,所以重力也应该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教师: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有小的.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比较这两本书,哪本书的重力大呢?比较这两个钩码(或砝码),哪个更重呢?学生:厚的书比薄的书重;大的钩码(砝码)比小的重.教师:为什么呢?学生:质量大的,受重
35、力大;质量小的,受重力小.教师:大家可以用手掂掂各自桌上不同质量的物体,比如厚度不同的书、铅笔盒、书包等,想一想,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大小是不是真的有关系呢?如果有,那么它们的定量关系是什么?学生:用手掂身边的物体,不同质量的物体,手上感觉到的压力不一样;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猜测重力和质量有一定的关系.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知道重力的方向.2.进行实验教师:我们如何研究它们的关系?学生:进行实验,由实验数据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对.我们可以利用实验来找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你们桌上的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
36、导学生进行实验;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解释学生的疑难问题)将学生分为小组(4人一组)制订简单的实验计划,设计表格;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一个或多个钩码的重力;把数据填入表中;分析数据.分析数据,采用比值法处理数据:m1m2=G1G2或Gm=常量.小组成员间进行讨论,得出本小组的结论.3.交流讨论 教师:你们的实验结果怎样?得到了什么样的结论?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来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和结论,提出各组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在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给出 g 的含义,写出物理公式.结论:重力和质量成正
37、比关系;或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是常数.知识拓展在不同的星球上g的数值不同,例如在月球上g月=16g地,而在地球的不同位置,g地的数值也略有不同,但一般认为在地面附近其数值不变,在粗略计算时,也可以取g地=10 N/kg.过渡语重力是一种力,我们知道了重力的大小,那么重力的方向是什么呢?二、重力的方向思路一教师: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大家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和我们上课时课件中的现象猜想一下.学生:向下的;指向地面;垂直于水平面.教师演示实验:从空中释放粉笔,粉笔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学生观察,分析得出重力的方向和粉笔下落的方向一致.教师:重力的方向会发生变化吗?大家利用桌上的铁架台做个小实验,看看在铁架
38、台抬起的过程中,重力的方向是否发生了变化.学生进行实验:(1)把带细线的小球系在水平放置的铁架台上,让学生观察细线的方向;(2)把铁架台底座的一侧轻轻抬起(模拟在不平地面上的情况),在抬起的过程中观察细线的方向.教师:各种情况下观察细线的方向是否一致呢?重力的方向是否与地面情况有关?是与当地地面垂直呢,还是与水平面垂直?学生:在铁架台抬起的过程中,细线的方向没有发生变化.重力的方向不一定垂直于地面.教师:我们观察到的细线的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它垂直于水平面,而不是垂直于地面,我们称这个方向为“竖直向下”.思路二知道了物体重力的大小和它的质量有关,接下来我们来了解重力的第二个要素:方向.通过实验
39、和生活经验,我们已经了解了一切物体在失去支持时都要落到地面.【演示1】(1)观察拿在手中的小球自由下落的方向.(2)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观察静止时线的方向.小球受重力而自由下落时的方向及悬挂的物体受重力作用使悬线下垂的方向便是重力的方向,这一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是有区别的,不能混淆)【演示2】(1)两条铅垂线的方向.它们方向是否相同?(2)铅垂线与水平桌面的方向是否垂直?(3)铅垂线与斜面的方向是否垂直?两条铅垂线的方向平行,铅垂线的方向与水平桌面垂直,与斜面不垂直.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说垂直向下).现在请同学们利用铅垂线检查我们教室
40、的墙壁是否竖直,窗台及课桌面是否水平.说说你们检查的结果和根据.如果铅垂线和墙壁是平行的,说明墙壁竖直,如果铅垂线和桌面及窗台是垂直的,则说明桌面和窗台是水平的.建筑工人之所以用铅垂线来检查所砌的墙是否竖直,就是因为铅垂线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我们站在地面上,脚朝下,由于重力的作用可以站得很稳,但地球是圆形的,在我们“脚下”的人,好像脚是朝上的,他们也能站得稳,为什么呢?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或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对于他们所处的位置来说都是竖直向下的.因为地球是球形,所以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下”实际都指向了地球的中心,因此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
41、是指向“地心”.指向地心的方向叫“向下”,背离地心的方向就应该叫做“向上”.正因为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们都受到地球指向地心的重力作用,所以各个地方的人们都能安然无恙地生活在地球表面.过渡语力有三要素,我们知道了重力的大小、方向,那么重力的作用点在哪儿呢?三、重力的作用点重心教师直接给出重心的概念,告诉学生如果有其他物体支持着重心,物体就能保持平衡.带领学生一起做个小实验:用手指支在直尺的中心,直尺能够保持平衡.设计意图利用直观的小实验,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易于理解接受.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用手指支撑直尺的中心,发现直尺平衡.有兴趣的学生继续用同样的方法寻找钢笔、圆珠笔、教材等的重心.教师介绍重心与
42、物体形状、质量分布是否均匀有关系.(1)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处.(2)质量不均匀、外形不规则物体重心可以用悬挂法确定.向学生介绍重心位置在工程中的作用.师:(播放课件)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亲手制作的“不倒翁”,扳一下,看它怎样运动,为什么它不倒,它的重心有什么特点?生:不倒翁身体的下部有一个很重的物体,上部几乎是空的,因此它的重心很低.将不倒翁扳倒后,重力的作用就会使它回到原来的位置,所以扳不倒.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如:落地电风扇有一个很重的底座等等.知识拓展重心的位置不一定总在物体上,例如,圆环状的物体的重心在圆环的圆心,空心球的重心在球心.对于形状固定的物体
43、,其质量分布的情况不变,它的重心位置不变;对于形状、体积改变的物体,它的质量分布的情况发生了改变,所以它的重心的位置会改变,例如:体操运动员在空中转体时,由于身体的形态不断改变,所以他的重心的位置也在不断改变.稳度:稳度就是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越大,物体就越不容易倾倒,重心的高低会影响到物体的稳度,重心越低,稳度越大.不倒翁之所以不会倒,就是重心很低,稳度很大的缘故.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判断重心位置.过渡语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重力是怎么由来的呢?四、重力的由来牛顿认为,地球和月球之间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个力跟地球吸引它附近物体使物体下落
44、的力是同一种力.在这个基础上,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宇宙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知识拓展重力的产生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重力与万有引力并不是同一概念,万有引力是指所有物体之间互相存在的吸引力,所以万有引力范围比重力更大,它包括了重力,重力只是万有引力的一种.1.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铅垂线.3.重力大小:重力和质量成正比:G=mg.g=9.8 N/kg,表示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N.4.重心:重力的作用点.1.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如图所示的
45、实物中,重力约为2 N的是() A.牛顿B.一个苹果C.地球D.一片树叶解析:本题考查重力的估算.解答时可先求出重2 N的物体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进行判断.在不精确计算时,g可取10 N/kg,该物体的质量约为m=Gg=2N10 N/kg=0.2 kg.牛顿和地球的质量要比0.2 kg大得多,一片树叶的质量要比0.2 kg小得多,一个苹果的质量与0.2 kg最为接近,故选B.2.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图像应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故选B.3.如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解析:本题考查对重力方向的正确理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这里的“向下”指的是指向地心的方向,故从手中释放的石块由于受重力的作用,下落的方向是指向地心的.故选B.4.关于重心,下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