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简介思考题
一、判断题
1、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研究的目的是探索适合我国煤矿特点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做好煤矿安全工作,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
2、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坚信,所有事故都可以避免。 (√)
3、事故的发生不是由大量不安全隐患造成的。 ( X )
4、煤矿风险预警:就是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风险大小进行预期性评价,及时发出危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活动。 (√)
5、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的控制与管理的指导思想是:源头设计思想、系统管理思想、多维控制思想、责权利对等思想。 (√)
6、我国放顶煤开采主要分为综采放顶煤和单体液压支柱炮采放顶煤两类。 (√)
7、放顶煤开采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大幅度降低,相对瓦斯涌出量却往往会增高。 ( X )
8、放顶煤开采由于放煤引起开采空间增大,因而由此引起的导水裂隙范围加大。 (√)
9、采工作面未采动区是指未受工作面开采产生的应力变化影响的区域,通常距离工作面20~30m以外的区域。 (√)
10、“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是瓦斯治理的十二字方针。(√)
二、填空题
1、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系统管理遵循(1)(一致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3)(系统化原则)。
2、辨识过程必须综合考虑(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的内容。
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主要有(直接经验分析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
4.安全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是依据(冰山理论)而创造的?
5、风险预控方法主要采用(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两类方法。
6、《规程》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正,每月至少(1)次。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等采用载体催化元件的甲烷检测设备,每(7)天必须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样调校1次。每(7)天必须对甲烷超限断电功能进行测试。
7、炮采工作面设置的甲烷传感器在爆破前应移动到安全位置,爆破后应及时恢复设置到正确位置。对需要经常移动的传感器、声光报警器、断电控制器及电缆等,由(采掘班组长)负责按规定移动,严禁擅自停用。
三、单项选择题
1、《规程》规定,采用预裂爆破对坚硬顶板或者坚硬顶煤进行弱化处理时,(A)严禁在工作面内采用炸药爆破方法处理顶煤、顶板及卡在放煤口的大块煤(矸)。
A、应在工作面未采动区进行,并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B、可以在工作面采动区进行,并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2、采放比是指(A)
A、采煤厚度与放煤厚度之比。
B、放煤厚度与采煤厚度之比。
3、《规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严禁采用放顶煤开采:
1) 煤层平均厚度小于(B)的;2) 采放比大于(B)的。
A、煤层平均厚度小于3m的; 采放比大于1:4的。
B、煤层平均厚度小于4m的; 采放比大于1:3的。
4、我国瓦斯治理的方针是(B)
A、有疑必探,先探后掘。
B、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
5、采区回风巷瓦斯传感器的要求(A)。
A、报警≥1%;断电≥1%;复电浓度<1%;
B、报警≥1%;断电≥1.5%;复电浓度<1%。
6、总回风巷瓦斯传感器的报警浓度(A)。
A、≥0.7%。
B、≥0.8%
7、安全监控设备使用前和大修后,必须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测试、调校合格,并在地面试运行(B)方能下井。
A、6h~12h
B、24h~48h
8、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分站、传感器等装置在井下连续运行6个月~12个月,必须升井检修。
A、6个月~12个月
B、8个月~16个月
四、多项选择题
1、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主要用来监测(A、B、C)
A、甲烷浓度、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硫化氢浓度;
B、风速、负压、湿度、温度;
C、风门状态、风窗状态、风筒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主要通风机等。
2、监测监控系统选型原则是(A、B、C、D)
A、可靠性;B、实用性;C、可维修性;D、经济性。
3、采煤工作面传感器要求:1) 进风位置10~15m内,报警、断电、复电浓度要求(A)。
2) 回风位置10~15m内,报警、断电、复电浓度要求(B)。
3) 工作面回风侧10 m内,报警、断电、复电浓度要求(C)。
A、报警≥0.5%;断电≥0.5%;复电浓度<0.5%。
B、报警≥1.0%;断电≥1.0%;复电浓度<1.0%。
C、报警≥1.0%;断电≥1.5%;复电浓度<1.0%。
4、 掘进工作面传感器要求:1) 进风位置10~15m内,报警、断电、复电浓度要求(A)。
2) 回风位置10~15m内,报警、断电、复电浓度要求(B)
3) 工作面5m内,报警、断电、复电浓度要求(C)。
A、报警≥0.5%;断电≥0.5%;复电浓度<0.5%。
B、报警≥1.0%;断电≥1.0%;复电浓度<1.0%。
C、报警≥1.0%;断电≥1.5%;复电浓度<1.0%。
5、地面中心站值班应设置在矿调度室内,实行24h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应认真监视监视器所显示的各种信息,详细记录系统各部分的运行状态,接收上一级网络中心下达的指令并及时进行处理,认真(A、B、C)。
A、填写运行日志 B、打印报警信息日报表 C、报值班领导审阅。
五、简答题
1、研究、实施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研究实施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目的是探索适合我国煤矿特点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做好煤矿安全工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煤矿安全生产 。
2、什么叫PDCA运行模式?
答:一个PDCA仅是其中的一个循环,P(Plan)是指计划;D(Do)是指执行;C(Check)是指检查;A(Action)是指改进。在任何一个部门、一个系统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PDCA运行模式。
3、安全生产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有哪四类?
答:安全生产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有三级教育、特殊工种的专门培训、各级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等。
4、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模式有哪两大特点?
答: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模式有两大特点
(1)过程控制、闭环管理,各个环节都按PDCA模式闭环管理运行。
(2)注重依靠机制、依靠流程,消除人的感情色彩、人为等因素的影响。
5、通过安全文化的引领,可以有效地促使员工由“要我安全”,向什么安全理念转变?
答:通过安全文化的引领,可以有效地促使员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转变。
6、当前部分煤矿特别是乡镇煤矿在安全监控系统使用、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着哪些问题?
答:当前部分煤矿特别是乡镇煤矿存在着装备不到位、数据不准确、断电不可靠、培训不足等问题,使系统和网络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7、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贯彻落实《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的通知中对安全监控系统使用、管理提出哪些主要要求?
答:一、做好在用安全监控系统的改造工作;二、做好安全监控设备的装备工作;三、定期调校,确保数据准确;四、确保断电可靠;五、加强系统中心站值班工作;六、加强监督检查工作。
8、本标准规定哪些下井人员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或数字甲烷检测报警矿灯?什么人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和光学甲烷检测仪?
答:矿长、矿技术负责人、爆破工、采掘区队长、通风区队长、工程技术人员、班长、流动电钳工、安全监测工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或数字甲烷检测报警矿灯。
瓦斯检查工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和光学甲烷检测仪。
六、论述题
1、放顶煤采煤方法主要有哪些优缺点?
答:优点:(1.)提高了工作面的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了工作面的生产能力。
(2) 放顶煤开采节省了大量巷道掘进的工作量,减少了工作面搬家的次数,往往是解决煤矿接续紧张的最有效手段。
(3) 多年的实践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放顶煤采煤方法在自然发火防治方面较分层开采具有一定的优势。
缺点:(1) 顶板方面,由于顶煤的大量冒放造成大范围的围岩移动和应力变化,使顶板管理难度加大。
(2) 瓦斯方面,放顶煤开采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大幅度增高,采空区空间大,增大了瓦斯管理难度。
(3) 煤尘方面,放顶煤工作面放煤期间,放煤口附近及整个工作面的煤尘十分严重。
(4) 矿井水害方面,由于放煤引起开采空间增大,因而由此引起的导水裂隙范围加大。
(5) 资源利用方面,由于放顶煤工作面放煤工艺和煤炭块度等条件的影响,回收率比分层开采减少5%—15%。
(6) 多种灾害并存问题。
2、为什么《规程》要求所以煤矿都必须安装使用安全监控系统?
答:瓦斯(甲烷)是成煤过程中的一种伴生产物,所有矿井在开采过程中都会涌出瓦斯等有害气体,只不过不同煤层的瓦斯含量差异较大开采时涌出量的多少不同而已,但都会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威胁,对所有矿井进行实时监控是非常必要的。
低瓦斯矿井虽然瓦斯涌出量较小,但在无风、微风的状态下,仍然会形成瓦斯积聚,发生瓦斯事故,因此,也需要监控瓦斯和井下设备的安全运行状况。
3、《规程》要求什么情况下严禁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放顶煤开采?放顶煤工作面严禁采用什么支护方式?
答:(1)《规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严禁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放顶煤开采: 1) 倾角大于30°的煤层(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层放顶煤除外)。2) 冲击地压煤层。
(2)放顶煤工作面严禁采用木支柱、金属摩擦支柱支护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