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新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为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功能于一体,不受时空限制,直观、形象、生动,有较强的感染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人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动机,成为激励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达尔文曾在他的自传中介绍:就他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他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有强烈的兴趣,沉溺于他自己感兴趣
2、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可见,兴趣是活动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是活动成功的重要条件。如果学生对某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后,也会满怀乐趣地、克服各种困难去钻研,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状态。基于多媒体和兴趣的动力功能,由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利用多媒体唤起并组织学生的兴趣,以便激励他们更好地去参加数学学习。一、巧用不随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心理状态多种多样,但是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仍具有共性,越是低年级不随意注意越占主导。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借助他们的不随意注意的特点逐步引导他们向随意注意发展。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总是交替进行,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
3、征,创设诱发学习动机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利用不随意注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我们导入新课的常用手段。例如教学图形的组合面积,教师播放很多不规则的组合图案,并配上音乐和解说,伴随音乐声和解说,学生会根据情境认真观察组合图形,深深的吸引住了他们的注意力。教师一返常态的这种举动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会想:“老师播放这么多的精美的组合图案干吗?怎样才能制作这些美丽的图案呢?”学生一连串的发问,促使他们由好奇心逐渐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一切水到渠成,老师因势引导,想不想制作这些美丽的图案呢?学生当然会答应愿意了。教师组织教学:“为了更好制作美丽图案,也不浪费,我们要先算它们的面积的大小
4、你们谁能算出这些图案的面积呢?”学生由上课时的不随意注意转到了随意注意,开始思考问题,议论,当同学们众说纷纭时。教师导入新课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就由不随意注意转向了随意注意,作好参与学习的准备。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运用不随意注意激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成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奠基石。求知欲和好奇心被激发出来,那么他们就会自动地去学习和发现问题,引起他们的疑惑、惊讶,能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二、巧抓已知概念与新知概念的之间的联结点,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数学教材中,已知概念与未知概念之间有着各种不同的逻辑联系,学生的学
5、习会陷入似懂非懂的学习氛围中,心中会充满疑惑,又觉得本知识似曾相识,但总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抓住已知与新知在认识过程中的联结点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信心,它将成为学生参与学习的一种内驱力。已知是学生熟悉的内容,但新知是学生似曾相识的内容,运用这矛盾心理,促使学生不由自主的转化到学习新知的内容。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播放一组学生解决两道除法计算题“21.75=和1.13=”的动画。动画显示学生快速的解决第一道计算题,可是解决第二道计算题总时除不尽,学生感到困惑。老师以情境问学生:“他们是怎么啦,这么简单的计算题都还没有完成?”学生会发现第二道题老也除不尽,有的学生甚至会问:“老师,是
6、不是把题目出错了?”学生有了疑问,主动学习的兴趣来了,老师亮出循环小数的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巧妙的开课设置,把学生思维从已知带向了新知的疑难点中,学生也从一个熟悉的情境转入到了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对新知的学习产生了一种理智上的追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计算题呢?教学的过程变成了学生学习的需要,会带着愉快,满足的情绪去探索有关的循环小数的知识。三、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巧取数学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在数和形方面的抽象化。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生命力所在。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是调动
7、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学圆的认识,问学生:“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学生会说车轮,水杯口,钮扣,喇叭口等是圆形的。当有学生说球也是圆形的时候,教师让学生想一想,球是圆形的这个说法对不对。运用多媒体将球展示给学生观看:“这个溜圆的球不是我们要学习的哪种圆。”利用动画将球剖开,让学生看球的横截面是什么形。学生清楚的看到是圆形,老师告诉学生这个才是平面图形中的圆。继续追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学生根据经验来回答问题。老师逐渐引导学生为什么不做成椭圆形或者是其它形状呢?学生会为这样的问题争论,也许会沉默不语。老师播放一些车轮不是圆形的动画,让学生从中感悟,从情
8、境中促使学生思考,这个看起来简单的问题值得我们研究,板书课题圆的认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学生对圆的认识经历了从生活中的圆形实物到圆的模型,再从圆的模型到平面图形中的圆,又从印象中的圆到生活实践中圆,经历一次一次的变化,学生的表象开始模糊起来,建立了认知的冲突,符合学生对几何图形从具体形象到建立表象,再逐步抽象的认识过程。教师将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到研究圆这样一个平面图形的数学问题中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有了问题可想,符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的感观刺激,牢牢地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