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曳引机的日常维护手册
- 4 -
目录
1. 概述
2. 产品的描述
3. 安装及注意事项
4. 日常维护
5. 常见故障
6. 鼓式磁力器系统
7 板式磁力器
8 盘式磁力器
9 曳引轮的更换
10 海德汉系列旋转编码器的安装及拆卸
11 曳引机轴承润滑脂填充工艺指导
1 概述
本曳引机只允许合格的专业人员进行安装、调试及维修工作。人员必须受过相关的专业化培训,具有丰富的电梯知识并需熟悉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产品的安装,调试和操作。
操作人员必须遵照GB7588—200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标准的规定进行操作。操作人员应负责曳引机的相关安全要求,曳引机的检修和维修以确保正确的安装。由于工作人员的不正确操作,或由于其操作行为不符合相关规定引起的任何损伤或由此影响到产品质量,本公司概不负责。
2 产品的描述。
本公司是专业从事永磁同步曳引机生产的企业,
2.1曳引机所用电源为有伺服功能的变频器所提供的三相交流变频电源。该变频器不仅需要具有矢量控制的功能,还必须具有对定,转子磁场之间相对位置进行控制的功能。
2.2曳引机没有齿轮减速结构,曳引机主轴外伸处直接安装曳引轮。
2.3曳引机所使的轴承是日本进口的NSK系列高精度,高承载能力的专用轴承。主要有双侧密封深沟球轴承和双列调心滚子轴承两种。
2.4目前本公司所生产的曳引机主要有WE, WB, WB4, WA, WA4, WAZ, WA4Z七大系列,每一种系列包括若干种规格。
2.5 WE型是内转子结构,其余系列均是外转子结构,
所有曳引机无论哪种机型均由以下几个部件组成。
2.5.1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动力部分,(即电磁部分及机壳部分)
2.5.2动力输出部分。即曳引轮。
2.5.3制动部分。该部分由磁力器,制动臂,制动瓦,制动反馈开关组成。(板式制动只有板式磁力器一个部件)
2.5.4曳引机工作状态信息反馈部分。该部分由旋转编码器、编码器线组成。
2.5.5手动盘车解困装置。该部分由盘车手轮,盘车齿轮,盘车安全开关,机壳内盘车齿圈组成。
3 安装及注意事项
3.1曳引机安装在机架上并用四个螺栓进行固定。
3.2机架必须足够坚固,必须能够承受整个系统的重量,其刚度和强度均应满足使用要求。
3.3曳引机及机架的安装基面必须平整,平面度允许偏差不超过0.1mm
3.4对于无机房安装,如果曳引机是安装在井道底坑,应当有保证曳引机不被水浸的防护措施。
3.5曳引机的安装位置要正确,曳引轮的吊挂中心应与轿厢的曳引点重合。
3.6校正曳引轮的垂直度,在曳引轮的内侧置一铅垂线,要求在无任何负荷的情况下,上沿与下沿的垂直度偏差小于0.5mm,如果超差可用垫片进行调整, 如超差太多曳引机的主轴和轴承将受到额外的力,将降低曳引机的使用寿命并加剧曳引轮的磨损。
3.7曳引轮与导向轮之间相对位置要正确,曳引轮的中心平面要与导向轮的中心平面重合,允许偏差0.5mm。否则将加剧曳引轮的磨损降低曳引机的使用寿命。
3.8安装后要对钢丝绳的涨紧力进行调整,使每根钢丝绳涨紧力保持一致,涨紧力之差不大于5﹪.
3.9曳引机在进行吊装时要注意进行保护,防止损坏磁力器及编码器等,
4 日常保养
维保人员必须定期对曳引机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曳引机能够正常工作,延长其使用寿命。曳引机的日常维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检查曳引轮。
(1)检查曳引轮的各个绳槽磨损情况,如磨损不一致应马上进行调整使钢丝绳涨力一致,延长曳引轮的使用寿命,
(2)检查紧固曳引轮的螺栓是否有松动,如有应马上紧固以防曳引轮脱落造成重大事故,
(3)检查防跳棒或防护罩是否松动,如松动马上紧固使之与钢丝绳保证有1.5mm的距离。
4.2 检查和维护制动系统
制动系统要动作灵活制动可靠,具体方法在第六,七章
4.3 清洁曳引机表面
清洁曳引机表面非常重要,可有效防止磁力器发生卡阻。
5 常见故障
曳引机常见故障如下表
序号
常 见 故 障
故 障 原 因
解 决 方 法
5.1
鼓式制动器
不动作
l 制动器电压太低
l 线圈损坏、开路
l 制动力矩设置太大
l 铁心、铜套卡阻
·检查电气连接及电压
·检查磁力器线圈的通断
·减小制动力矩
·更换铜套铁心
5.2
鼓式制动器
噪音大
· 制动器开闸声音大
· 制动器合闸声音大
在以下章节具体说明
5.3
板式制动器
不动作
l 制动器电压太低
l 线圈损坏、开路
l 制动力矩设置太大
·检查电气连接及电压
·检查磁力器线圈的通断
·减小制动力矩
5.4
板式制动器
噪音大
· 制动器开闸声音大
· 制动器合闸声音大
·通过调整减震垫减小
噪音
5.5
盘式制动器
不动作
l 制动器电压太低
l 线圈损坏、开路
l 制动力矩设置太大
·检查电气连接及电压
·检查磁力器线圈的通断
·减小制动力矩
5.6
盘式制动器
噪音大
· 制动器开闸声音大
·
· 制动器合闸声音大
·通过调整减震垫减小
噪音
5.7
制动器
远程松闸不起作用
l 松闸手柄安装固定不正确
l 松闸扳手拉开不到位
l 松闸线排线不正确
·松闸手柄固定牢固
·扳手的活动空间足够
·松闸线不能盘绕并不能
打急弯
5.8
曳引机自学习
不通过
· 曳引机的输入参数不对
· 编码器故障
· 编码器线故障
· 主板或变频器故障
·检查参数
·检查编码器安装是否正
确及是否损坏
·检查编码器线是否损坏
及线的连接是否可靠正
确
·更换主板或变频器
5.9
曳引机运行噪音大(分机械噪音
和电磁噪音)
·机械噪音可能是曳引机
缺油或轴承损坏
·电磁噪音主要调整参数
不对
·负荷过大
·及时对曳引机加油
·调整参数
·减小曳引机的负荷
·
5.10
曳引轮磨损
·各钢丝绳的涨力相差过
打
·曳引轮与导向轮之间的
相互位置不对
·及时调整各钢丝绳的涨
力使之涨力一致
·调整曳引轮与导向轮之
间的相互位置使之中心
平面重合
·磨损严重及时更换
5.11
制动瓦磨损
·抱闸没有完全打开带闸
运行
·电梯过于频繁检修运行
·检查开闸并调整使之能
够完全开闸
·尽量减少检修运行
5.12
.编码器和编码器线
故障
·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
受到损坏
·在插接线时动作过猛
·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要
保护好
·在插接线时动作要轻
插针与插孔要对准
6 鼓式制动器系统
6.1总则
磁力器是电梯系统安全部件!只允许合格人员对磁力器进行安装、调试或维修工作。
本说明书所给制动力矩是基于摩擦片的摩擦系数(0.46)。这些数据适用于下列工作条件:
·保护摩擦面,使之不受油污、雨水和冰雪的侵蚀。
·确保摩擦片不接触任何溶剂。
·制动轮的径向偏差(包括形状偏差)<0.2mm。
·闸瓦施力所引起的制动轮变形量<0.1mm。
·制动轮表面粗造度Ra不低于3.2μm。
·最大制动时间为0.8s。
·摩擦片至少应有70%的工作面。
·摩擦片厚度≥4.5mm。
6.2 产品结构与工作原理
产品结构图见图
工作原理
本磁力器为通电松闸、断电后由弹簧施压制动的常闭瓦块式制动器。由制动臂(9)、制动靴(11)、制动弹簧(7)、松闸螺栓(4)、双驱动磁力器(1)等构件组成。磁力器的每一端和该侧的制动臂均构成独立的制动器,可分别独立产生制动作用。当压紧制动弹簧(7)时,制动弹簧的压紧力使制动臂(9)绕制动臂轴回转,使制动靴(11)和摩擦片对制动轮施加正压力并产生摩擦力,从而对制动轮产生制动力矩。通电后,双驱动磁力器两侧同时吸合,双驱动磁力器的动铁芯分别推动每一侧的松闸螺栓(4)使制动臂(9)分别克服两边制动弹簧(7)的压紧力,使制动靴(11)、摩擦片解除对制动轮的正压力和摩擦力,从而使制动器松闸。
图1: 磁力器结构示意图
1—双驱动磁力器 2—磁力器接线盒
3 —底座 4—松闸螺栓
5 —锁紧螺母 6—制动弹簧压盖
7 —制动弹簧 8—制动螺栓
9 —制动臂 10—制动靴轴 11—制动靴 12—制动靴顶丝
13—锁紧螺母 14—定位弹簧
15—a值调整标尺 16—微动开关
17—回程定位垫圈 18—开闸扳手
19—铁心轴头 20—锁紧螺母
6.3制动系统调整
进行制动系统调整前,必须将电梯慢车开至顶层(空载),且将对重放到缓冲器上(空载),否则可能发生溜车事故。
本公司的无齿轮曳引机在出厂前已将制动力矩设置为该台曳引机额定转矩的2.5倍,如果需要对制动系统进行调整,请按如下方法进行。
6.3.1制动力的调整
曳引机制动力调整,左右两侧应分别进行调整,严禁同时进行,待一端调整结束,将相关部件锁紧后再进行另一端的调整。
对已安装钢丝绳、轿厢及对重等的曳引机,调整其制动力时,要求对重放置于对重缓冲器上,方能进行如下操作。
首先将锁紧螺母(20)松开,然后拧制动螺栓(8)使弹簧压盖与弹簧室之间的尺寸a值符合要求,然后拧紧制动螺栓(20)。
弹簧压缩量对照表
参数
型号
a值(mm)
WYJ2045
15±2
WYJ2080
58±2
WYJ2100
55±2
WYJ2160
80±2
WYJ2200
80±2
6.3.2制动瓦的调整
在制动力的调整完成后,制动弹簧(7)会产生足够的压力压紧制动臂(9),此时制动靴(11)的弧面紧贴在制动轮圆周弧面上。调节制动靴两侧的顶丝(12),使顶丝(12)刚好顶在闸瓦下端的平面上。原则上顶丝(12)与制动靴(11)的平面接触后,逆时针转动顶丝(12)30°,即顶丝(12)与制动靴(12)保证有0.05-0.1mm的间隙,然后用螺母(13)锁紧顶丝(12)。
6.3.3开闸行程的调整(主要调整合闸声音大现象)
首先松开锁紧螺母(5),然后将松闸螺栓(4)松开,将磁力器的铁心轴头(19)推到内侧不能移动为止,调节松闸螺栓(4),使它的顶端与制动器的铁心轴头(19)之间的间隙X值>0.5mm。给制动器通电,开闸后观察制动靴(11),与制动轮两弧面的间隙,保证闸瓦弧面与制动轮的弧面间隙为0.15mm左右(原则上保证闸瓦与制动轮开闸不产生摩擦为宜)。当开闸间隙过小时,顺时针转动松闸螺栓(4),使与铁心轴头(19)之间的间隙减小,反之使间隙增大。调整到合适位置时,用螺母(5)将松闸螺栓(4)锁紧。开闸行程的大小直接影响合闸的声音大小,在不蹭闸的情况下,开闸尽可能小。
磁力器剩余间隙X>0.5mm,其0.5mm是摩擦片的磨损补偿。
· 剩余间隙X<0.5mm会造成刹车失效。
6.3.4开闸同步性的调整
观察两侧制动臂开闸闭合时的快慢统一性,当开闸时一侧慢另一侧快时,在保证制动力矩足够的情况下,慢的一侧应减小压力;反之,快的一侧应增加压力。边调整边观察,直到同步。合闸时,一侧快另一侧慢,慢的一侧应增加压力,快的一侧应减小压力,直到同步。调整同步开始时应记好标尺位置,调整量在标尺额定数值内,调好后核算制动力矩,均满足后,将与制动螺栓(8)和锁紧螺母(20)锁紧。
调整结束后,检查一遍有互联锁紧关系的部件是否锁紧,并进行制动力试验或电梯静载实验。如果静载实验不合格,应该重新调整。
6.3.5开闸声音大的调整
磁力器端面剖面图
1. 止退螺母 2. 调整螺母 3. 松闸调整螺栓
关于磁力器开闸声音大的调整方法:
1.根据磁力器本身结构,增大气隙,减小冲击力,需要调整图中2所示调整螺母,松开止退螺母然后把调整螺母顺时针方向旋进1/4圈,锁紧止退螺母。通电试验,观察声音是否减小,并检查在维持电压时是否能维持住,若电压正常也可以维持住就可以此方法再调整一次,但调整螺母的旋进量要比上一次要小,不可以一次调整很多,调整过多磁力器有可能开闸后维持不住会自动合闸。经过以上调整开闸声音小于60dB,并且在额定维持电压的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增大气隙的调整就算完成。
2.调整抱闸间隙X。抱闸间隙0.5mm <X<1.0mm。这个间隙通过图中3松闸调整螺栓调整。若间隙<0.5mm会造成刹车失效。
3.弹簧的压缩量可适当调整,在出厂时已调整好的数值基础上,可适当减
小2-3毫米,以减小开闸和合闸的力量,减小声音。
注意:每一次调整后一定要把所调整部分的锁紧螺母锁紧,防止螺栓松动, 影响磁力器使用效果。
6.4更换摩擦片
以下操作必须在断电并且配重落在缓冲器上轿厢吊起的条件下进行。
摩擦片厚度小于4mm时,必须更换。按照下面步骤更换。
1、拧松锁紧螺母(20),拧出制动螺母(8);
· 制动臂会向一侧倒下,注意安全。
2、取下轴用弹簧挡圈,取出制动靴轴(10),拆下制动靴(11);
3、拧松制动靴顶丝(12)及其锁紧螺母(13);
4、润滑制动靴轴(10),装上新的制动靴,拧上制动靴轴(10),装上弹簧挡圈;
5、装回制动臂,装上制动螺母,并按照6.3.1节调整间隙“a”,锁紧其锁紧螺母(20)按照6.3.3节调整间隙“X”,及调整制动靴顶丝(12),并锁紧其锁紧螺母(13);
6、用同样的方法更换另一侧。
6.5 磁力器的更换
1.首先必须切断电源;
2.把(4)(5)螺母螺杆松开并向外旋出一段距离,使之与铁心轴头脱离接触;
3.从磁力器接线盒内把电源线及抱闸安全开关反馈线拆下(记准线号);
4.拆掉磁力器底座的固定螺栓,把磁力器从曳引机上部拿下;
5.换上同规格的磁力器,用原螺栓把磁力器固定在曳引机的上部,注意铁心轴头与松闸螺栓对准,两个抱闸安全开关要压缩量一致并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6.把电源线接到接线盒内;
7.按6.3.3 ,6.3.4, 6.3.5调整并通电试运行到达到要求,能正常运行。
6.6 磁力器铁心及铜套的更换
1.首先按照磁力器更换的(1)(2)(3)(4)的前四个步骤,把磁力器拆下;
2.拆下(17)回程定位挡圈;
3.用M5的内六方扳手拆下端盖上的六个M5螺栓,用“一”字头螺丝刀轻轻把端盖拆下(两端相同); ,
4.取出铁心和铜套;
5.用360#细砂纸对磁力器内部的套筒台进行打磨以去除锈蚀和研伤所产生
的高点,然后用干净的细布对磁力器内部进行擦洗,清除灰尘;
6.取用相同型号的新铁心及铜套(保证配合滑顺),先把铜套装入一端的套筒
台内,然后装入铁心,再把端盖装上并拧紧六个M5螺栓,装完一端后把磁
力器竖立起来安装另一端,方法是先装入铜套,后装人复位压簧,再把铁心
装入,装上端盖拧紧六个M5螺栓;
7.把(17)回程定位挡圈装上;
8.按照磁力器更换中(5)(6)(7)条把磁力器装到曳引机上通电试运行并进
行调整,直到能正常工作;
6.7现场维护
在现场用手推动两端的铁心,铁心应灵活顺滑地滑动并能弹出复位,如果有不顺滑现象,应按照更换铁心的方法拆开磁力器,把铁心拿出来用锉刀把铁心圆周面的高点去掉,用细砂纸打磨光滑,铜套也用该办法去处理,然后用干净的细布把铁心铜套擦干净,用航空机油在铁心圆周表面薄薄的涂一层,装配环境要干净无尘,然后进行装配并把磁力器装配到曳引机上,接线试运行,如需调整,按磁力器调整方法调整。
进行磁力器检查和维修时,必须确保:
·磁力器不动作首先检查供电电压,电压过低将不能动作。
·拧紧所有螺栓螺母。
·保证所有旋转件灵活,开关动作有效。
·电机不可能意外启动。
·没有负载力矩施加在制动轮或曳引机上。
·所有摩擦表面都不得沾染油污,特别是摩擦片表面。
7 板式磁力器
7.1总则:板式磁力器总则与鼓式磁力器相同。
7.2工作原理:本制动器为通电松闸、断电后由弹簧施压制动的常闭瓦块式制动器。由磁轭(1)、衔铁(2)、制动瓦(4)、松闸扳手(14)等构件组成。制动器由2个独立的板式制动器组成,可分别独立产生制动作用。当拧紧安装螺栓(5)时,制动弹簧的压紧力使制动瓦(4) 对制动轮产生正压力和摩擦力,从而对制动轮产生制动力矩。通电后,板式制动器两侧同时吸合,使衔铁(2)分别克服两边制动弹簧的压紧力,使制动瓦(4)解除对制动轮的正压力和摩擦力,从而使制动器松闸。
出厂时磁力器已调整好并不是到现场后必须调整,如在运输过程和安装调试过程中发生变化,磁力器不能正常工作可按以下方法调整
板式抱闸结构图:1
1 —磁轭 2 —衔铁 3 —制动靴 4 —制动瓦
5 —安装螺栓 6 —调整螺栓 7 —制动器线盒 8 —铭牌
9 —调节螺栓 10 —制动弹簧 11 —调节螺栓 12 —消声垫
13 —六方松闸块 14 —松闸扳手
7.3制动间隙调整: 如图2所示,出厂时调好的正常间隙A是0.4mm.首先逆时针旋动调整螺栓(6),使之与机座脱离接触,,调整安装螺栓来调节制动间隙(四个螺栓均衡调节),把间隙A调整到0.4~0.5mm,并保证四周气隙均匀。然后顺时针旋动调整螺栓(6)使之与机座顶紧。通电后制动瓦与制动轮间隙应大于0.15mm,小于0.30mm,如间隙小于0.15mm,可适当加大制动间隙A。调整后锁紧调整螺栓。
• 检查微动开关,在制动器释放时该开关应能动作。
7.4弹簧压力调整:如图2所示,如曳引机制动力矩不够,可顺时针微调调节螺栓(9),加大弹簧压力。如曳引机制动力矩余量过大,可逆时针微调调节螺栓(9),减少弹簧压力。每次调整不能超过旋转螺栓一周。调整后要保证磁力器能够吸合。
7.5制动器噪音调整:如图2所示,制动器吸合噪音大,可适当调整调节螺栓(11)(内有两个螺母)首先逆时针拧出第一个定位螺栓,然后顺时针微调第二个调节螺栓, 制动器吸合噪音大时顺时针微调(四个螺母都要调整)。在满足足够的制动力矩的情况下,可逆时针微调调节螺栓(9)。
注意:调节螺栓调节过量将导致磁轭与衔铁吸合不动或吸合后有间隙
图2:
5—安装螺栓 6—调整螺栓 9—调节螺栓 A—间隙
7.6电气连接:有关制动装置的工作必须由专门人员完成。进行电气连接确保装置未接通电源。注意铭牌内容、电机端子盒上或说明书中的接线图。必须做到:
· 对磁力器线圈供电,工作电压为AC220V,经过变压整流器输入DC198V,具体接线请参照电气连接图。
· 电缆类型符合应用要求,与现场电压、电流适配。
· 电缆尺寸足够,具有抗扭曲、抗剪切、抗应变及抗缠结保护。端子盒内无异物、尘埃或湿气。不用的接线孔及端子盒本身要密防止灰尘或水进入。
7.7手动松闸
手动松闸需要两人同时操作,每人手持松闸板手套在六方松闸块上向下扳,这时要密切观察曳引轮转动情况,以能够缓慢转动为宜,千万不可向下扳动过大,造成曳引轮转速过快飞车造成事故。
7.8维护
·检查衔铁与磁轭之间是否有杂质,如有应马上清除,否则将影响磁力器的动作。
·检查各个安装螺栓及调整螺栓是否松动,如松动应马上紧固。
·检查间隙A的大小,使之符合要求。
·如磁力器不吸合首先检查供电电压是否正常,电压过低将不能吸合,如电压正常检查衔铁与磁轭之间是否有杂质卡住,同时间隙A是否过大,太大间隙将不能吸合。
·板式磁力器不能作为吊装及搬运的受力件
7.9板式磁力器远程松闸装
图1 远程松闸示意图
订购远程松闸时应注意:
曳引机与固定底板(固定远程松闸底座)之间的距离应该与远程松闸线的长度接近,避免冗余。因为我司出厂前调整松闸线是完全伸展开进行调整的,如果曳引机与固定底板之间的距离与远程松闸线的长度相差较大,将造成远程松闸失灵。
使用远程松闸时应注意:
1、 远程松闸固定座应固定在牢固的底板上,底板应有足够的强度;
2、 确保松闸线完全展开,不允许出现打急弯(折弯半径应大于150mm)和绑扎的情况;
3、 双手同时缓慢搬动松闸手柄,同时密切观察曳引机运行情况,以曳引轮缓慢转动为宜;切不可松闸过度致使复位困难。 需要盘车时,按盘车操作程序进行;
4、 松闸动作完成后,确保松闸线完全退回初始位置,松闸手柄恢复到原始位置;
5、 曳引机的制动系统是电梯的重要安全部件,手动松闸装置仅可在电梯故障和停电救援的情况下,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6.通常情况下,请将上述松闸装置置于常人不易触及的地方,锁孔上锁。
8 盘式制动器
8.1.工作原理
本制动器为通电脱离(释放),断电弹簧制动的摩擦式制动器。由衔铁(2)、磁轭(3)、摩擦片(5)、松闸手柄(1)等构件组成。制动器由2个独立的盘式制动器组成,可分别独立产生制动作用。摩擦片(5)内圈为齿轮,与主轴啮合,一起转动,当拧紧安装螺栓(6)时,制动弹簧的压紧力使衔铁(2)对摩擦片(5)产生正压力和摩擦力,从而对主轴产生制动力矩。通电后,盘式制动器两侧同时吸合,使衔铁(2)克服制动弹簧的压紧力,使之解除对摩擦片(5)的正压力和摩擦力,从而使主轴松闸。
1.松闸手柄 2.磁轭
3.衔铁 4.摩擦盘
5.制动线圈 6.安装螺栓
7.调节螺栓 8.调节螺栓
9.减震垫调节螺栓
8.2. 制动间隙“a”调整
该盘式制动器由A和B两个制动器组合而成,调整时,先调整A,再调整B。
A(制动器)的调整:(间隙大小调整)
如图所示,从C向方向看,首先逆时针旋动调节螺栓(7),使之与B(制动器)脱离接触,,然后调整安装螺栓(6)来调节制动间隙(四个螺栓均衡调节),把间隙a调整到0.4~0.5mm,并保证四周间隙均匀。然后顺时针旋动调节螺栓(7)使之与B(制动器)顶紧。
B(制动器)的调整
如图所示,从C向方向看,首先逆时针旋动调节螺栓(8),使之与机座脱离接触,,调整安装螺栓(6)来调节制动间隙(四个螺栓均衡调节),把间隙a调整到0.4~0.5mm,并保证四周间隙均匀。然后顺时针旋动调节螺栓(8)使之与机座顶紧。
•通电后制动瓦与制动轮间隙应大于0.15mm,小于0.30mm,如间隙小于0.15mm,可适当加大制动间隙a。调整后锁紧调节螺栓(7)和(8)。
• 检查微动开关,在制动器释放时该开关应能动作。
• 适用情况:蹭抱闸、制动力矩不够。
8.3.噪音调节
噪音大时,顺时针旋动减震垫调节螺栓(9)共四个,四个螺栓均衡调节,以缓冲制动器闭合时撞击声。每次转动1/8圈,通电试验,以噪音减少到可以接受为准。
•不可调节过多,以免造成抱闸打不开的情况。
•制动器出厂时已经调整到位,一般情况下不需调整。
8.4.制动器常见问题
序号
现象
解决办法
1
蹭闸
调大制动间隙
2
制动器不能吸合
1.检查制动间隙是否过大;
2.输入电压是否正常;
3
微动开关误动作
1.调整微动开关;
2.制动器闭合时间长,调小制动间隙。
•制动器出厂时制动间隙是0.4-0.5mm,如发生蹭闸现象,说明间隙发生变化,需要进行调整。
•两个制动器可独立工作,如两个制动器的制动间隙都不合理,需分别调整,先调整制动器A,再调整制动器B,如只是一个制动器间隙有问题,只需调整该制动器,另一个可不调整。
9 曳引轮的更换
9.1锥轴孔曳引轮的更换方法Ⅰ(A型机)
(1)曳引轮与主轴的联结是采用锥孔与锥轴相联的方式进行联结
(2)首先把端盖上的螺栓全部拆下,把端盖拿下
(3)在主轴的端部放上面积为70×70左右的钢质垫块,垫块的高度比曳引轮的端面高5-10㎜,然后把端盖放上用8个M10×35的螺栓穿过端盖旋入曳引轮的螺孔内,注意在螺栓施力时一定要均衡保证端盖与曳引轮平行,在施力达一定程度时曳引轮与主轴脱离,这时把螺栓旋下把端盖拿下,卸下曳引轮。
(4)把新的曳引轮的锥孔以及主轴锥面擦干净,(不能有高点和毛刺),把新曳引轮装到曳引机的主轴上,然后用原装的螺栓把端盖拧紧在曳引轮和曳引机的主轴上。至此更换完毕。
9.2锥轴孔曳引轮的更换方法Ⅱ(A型机)
(1)采用方法1把端盖卸下。
(2)使用三爪拔轮器顶住主轴端面的锥窝内,三个爪勾住曳引轮,把曳引轮拔下。
(3)按照方法1中的第4条把新曳引轮装上即可。
9.3直轴孔曳引轮的更换方法(B型机)
(1)把曳引轮表面的8个M10×110的内六角螺栓拧掉。
(2)在曳引轮表面有4个均布的M12的孔,用固定曳引轮的M10的螺栓拧入,慢慢将曳引轮顶出。
注意:顶曳引轮时螺栓要对角两个同时慢慢的用力。
10 海德汉系列旋转编码器的安装及拆卸
海德汉编码器与安装主轴之间是通过锥度为1:10的锥轴与锥孔进行连接,以下操作必须在曳引机断电的情况下进行。
10.1安装
10.1.1首先选用正确规格的编码器。并检查编码器是否转动灵活,以灵活无杂音为好。使用清洁的细布把编码器的锥轴和安装主轴的锥孔擦拭干净,并检查锥孔及锥轴的配合表面有无毛刺和凸起的高点,如果有请用细砂纸将其打磨掉,但不要大面积打磨以致于破坏锥度配合面,打磨后请使用清洁的细布重新进行清洁处理,必须保证锥度配合面的清洁,否则将严重影响安装质量。
10.1.2手持编码器的大端锥轴,向里把编码器推进,使锥轴与锥孔紧密结合,然后把编码器外壳中间的M10沉头螺栓旋下,这时可看到一个M5内六方螺栓,把这个螺栓拧紧,但必须注意用力不可太大,最大力矩不要超过5Nm,以防把内六方拧坏,最后把最外圈的M2.5的内六方螺栓拧紧,使编码器的外圈涨紧,手持编码器外壳施加一定的力转一下,如不能转动,说明编码器安装牢固,安装工作完成。
10.2拆卸
10.2.1首先把编码器旋编线从编码器上轻轻拔下。
10.2.2把编码器最外圈的M2.5的内六方螺栓松开但不要拧下来,这时编码器应该能够灵活转动,如不能转动则继续松M2.5螺栓,直到编码器能够灵活转动为止。
10.2.3把编码器中间的M5内立方螺栓松两圈但不要卸下来,用一个M10的螺栓拧进中间的螺纹孔内,然后施加一定的力拒拧紧M10螺栓,当达到一定力时编码器会猛然一动,这时编码器的锥轴已经与安装主轴的锥孔脱离,把M10的螺栓旋下再把中间的M5内六方螺栓旋出,手持编码器边旋转边向外移动就可把编码器轻轻卸下。
11 曳引机轴承润滑脂填充工艺指导
本文件对本公司生产的曳引机开式轴承的润滑做出规定,规定了润滑脂的初始填充量,后期补充量,补充间隔。下发后,生产装配、后期维保时的操作工艺规定均以本规定为准。
11.1 润滑脂牌号:曳引机的工作特点是低转速大载重。根据这一特点博玛曳引机开式轴承中选用的是高温高稳定璜基聚合脂NLGI 3#,若更换润滑脂,则本工艺指导需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修正。
11.2润滑脂填充量:
初次安装时润滑脂填充量:轴承在开始时应填满润滑脂,而轴承座中的自由空间则只加入适量的润滑脂。根据润滑脂的补给方法的不同,建议在轴承座中的自由空间加入润滑脂的百分比如下:
●如果润滑脂是从轴承的侧面补给,40%;
●如果润滑脂是通过轴承外圈或者内圈中的润滑槽和润滑孔补给,20%;
以此计算并圆整,博玛现有标准机型曳引机的润滑脂填充量见表1。
表1 润 滑 脂 初 次 填 充 量
曳引机型号
轴承型号
轴承间隙(ml)
轴承室间隙(ml)
初次填充量(ml)
前机座
前支撑
前机座
前支撑
前机座
前支撑
前机座
前支撑
WYJ2-x.xx\800~1200A
WYJ2-x.xx\800~1000AZF
22220
22215
192
117
19.5
55.5
190
120
WYJ1-x.xx\630~800A
WYJ1-x.xx\1000AZ
WYJ2-x.xx\1250~1600A
WYJ2-x.xx\2000AZ
WYJ2-x.xx\1250~2000AZF
22224
22218
333
127
56
36
330
120
11.3后期润滑脂补充量:润滑脂的补充量与轴承大小以及润滑脂补充的方式有关。
●从轴承侧面补给润滑脂的量可根据以下公式估算:
A型曳引机前机座轴承润滑脂的补充方式是这种类型。
●通过轴承外圈或内圈补给润滑脂的量可根据以下公式估算:
A型曳引机前支撑轴承润滑脂的补充方式是这种类型。
式中:
——补给的润滑脂量,单位:g
D——轴承外径,单位:mm
B——轴承宽度,单位:mm
以此计算圆整,并换算成体积(0.9g/ml),博玛现有标准机型曳引机的润滑脂填充量见表2。
表2 润 滑 脂 后 期 补 充 量
曳引机型号
轴承型号/d-D-B
润滑脂补充量( ml)
前机座
前支撑
前机座
前支撑
WYJ2-x.xx\800~1200A
WYJ2-x.xx\800~1000AZF
22220
Φ100-Φ180-46
22215
Φ75-Φ130-31
50
10
WYJ1-x.xx\630~800A
WYJ1-x.xx\1000AZ
WYJ2-x.xx\1250~1600A
WYJ2-x.xx\2000AZ
WYJ2-x.xx\1250~2000AZF
22224
Φ120-Φ215-58
22218
Φ90-Φ160-40
70
15
11.4 润滑脂的补充:
润滑脂的补充间隔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轴承的类型、大小、转速、工作温度以及润滑脂的类型、轴承座内的空间和工作环境。因此,参照轴承润滑脂补充间隔的计算方法,鉴于轴承在曳引机系统中的重要程度,并考虑电梯维保的操作合理性,将润滑脂的补充间隔以及补充方法规定如下:
●每18~24个月补充一次润滑脂。补充间隔根据曳引机工况(运行速度、载重量、运行频繁程度以及工作温度等)适当调整,但不应该超出这个范围。
●润滑脂补充时应优先补充与轴承初次填充的润滑脂类型相一致的润滑脂。补充量参照《表2:润滑脂后期补充量》,并根据具体工况适当调整。
●每注入所定注入量的1/4时,须将曳引轮旋转180度。
●任何一台曳引机在补充5次润滑脂后需要重新更换一次润滑脂。
●更换新的润滑脂时需要用润滑油将轴承中的老的润滑脂冲洗干净,润滑油可以采用普通标号的汽油或者机油,如果不具备清洗条件,可以通过往轴承内加注足量的润滑脂,以取代老化润滑脂,润滑脂的填充量按照《表1:润滑脂初次填充量》执行,并根据具体工况适当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