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职工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机械行业试题)试题
日期: 姓名: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在括号内,共30分,每题2分)
1. 温度伤害事故主要是指( )。
A. 高温对人体的危害
B. 低温冻伤
C. 高温引起的燃烧或爆炸
D. 低温生理反应
2. 噪声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机械噪声、电磁噪声和空气动力噪声。其造成的危害包括( )。
A. 对听觉的影响
B. 对生理的影响
C. 对心理的影响
D. 干扰语言通讯和听觉信号而引发其他危险。
3. 材料和物质产生的危险主要包括( )。
A. 接触或吸入有害物所导致的危险
B. 火灾与爆炸危险
C. 生物和微生物
D. 粒子辐射危险
4. 机械设备如存在( )情况,必须配置紧急停车装置。
A. 当发生危险时,不能迅速通过控制开关来停止设备运行终止危险的
B. 不能通过一个总开关迅速中断若干个能造成危险的运动单元
C. 由于切断某个单元可能出现其他危险
D. 在控制台不能看到所控制的全部
5. 为了避免或减少维修伤害事故,要做到( )。
A. 在控制系统设置维修操作模式
B. 从检查和维修角度,在结构设计上考虑内部零件的可接近性
C. 必要时,应随设备提供专用检查、维修工具或装置
D. 在较笨重的零部件上,还应考虑方便吊装的设计
6. 砂轮使用的安全管理包括( )。
A. 砂轮的检查
B. 砂轮的安装及平衡试验
C. 砂轮的修整
D. 砂轮的储运
7. 装卸工应在搬运时( )。
A. 戴防滑手套
B. 穿一般工作服
C. 使用安全帽
D. 穿底面钉铁件的鞋
8. 湿手操作电气开关,可能导致的事故是( )。
A. 爆炸
B. 触电
C. 烫伤
D. 撞伤
9. 管道、蒸汽阀门漏气,未及时检修,可能导致的事故是( )。
A. 职业性耳聋
B. 烫伤
C. 爆炸
D. 设备损坏
10. 停送电操作时,标识没有及时更换,可能导致的事故是( )。
A. 他人触电
B. 小动物进入,短路,断电、设备损坏
C. 短路,设备损坏
D. 触电,灼伤
11. 造成机械性伤害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 )。
A. 作业人员违章作业
B. 机械设备存在缺陷
C. 作业人员忽视安全、麻痹大意以及错误操作
D. 其它不明原因
12. 下述( )原因造成的事故,应追究肇事者或有关人员的责任。
A.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B. 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玩忽职守
C. 擅自开动机器设备,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
D. 设备严重失修或超负荷运转
13、电气危险的主要形式是电击、燃烧和( )。
A. 灼伤
B. 电磁波
C. 毒气
D. 爆炸
14、一般将( )℃以上的温度称为高温,-18℃以下的温度称为低温。
A. 29
B. 30
C. 35
D. 40
15、车间内工作地点空气温度不得低于12℃。气温超过( )℃时,工厂应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
A. 32
B. 33
C. 34
D. 35
二、判断题(对划V错X,共35分,每题2.5分)
1. 由于在有些事故中,与事故直接有关的操作人员并没有出错,因此不是所有事故的间接原因都与人的错误有关。( )
2. 通用机械设备外露传动装置的零部件均应完好,若有变形、缺裂或运转时有异常响声,使用时应高度警惕。( )
3. 设备发生故障时,在确保安全状态下,可不停机打开防护装置检查、修理。( )
4. 需要设置紧急停车装置的机械设备,应在主要操作位置和需要的地方都设置紧急停车装置。( )
5. 砂轮没有标记或标记不清,无法核对、确认砂轮特性,不管是否有缺陷,都不可使用。( )
6. 吊运时载荷在人员上空必须快速通过。吊臂下不得有人站立、走动。( )
7. 事故是造成死亡、职业相关病症、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期望事件。( )
8. 危害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之根源或状态,即可能造成事故的根源或状态,事故的原因。( )
9. 在钻床上钻孔时,未用压板或平虎钳,可能发生零件飞出、击伤事故。( )
10. 检修不及时,砂轮锯紧固螺丝松动、砂轮片有裂纹,可能发生砂轮片破碎,击伤事故。( )
11. 吊装工件,钢丝绳选择不合要求,可能导致断裂、物品坠落、砸伤事故。( )
12. 淬火过程中没有选择合适的工具,可能导致烫伤、砸伤事故。( )
13. 钢丝绳打结、断股超标而未及时检修、更换,可能导致被吊物碰坏,碰伤事故。( )
14. 倾倒腐蚀性试剂时速度太快,可能导致中毒事故。( )
三、填空题(在括号内填写正确答案,共20分,每题1分)
1. 机械的不安全状态包括( )、( )、( )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 在分析事故原因时,应从( )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 )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 )原因,再分清主次进行( )分析。
3. 对两人或多人操作的机械设备,其控制器应有( )装置,避免因多人操作不协调而造成的危险。
4. 所有起重用钢丝绳、焊接环形链和其他吊具都应是( )、( )、( )、( )和适合其( )并具有规定的安全系数。
5. 磨削机械的安全使用管理,主要是围绕保护( )的安全进行。
6. 事故发生后,需要确定事故责任者,事故责任者包括( )、( )和( )。
7. 防范事故的发生,一般有三大类措施,即( )措施、( )措施、( )措施。
8. 不准沿铁路轨道两恻( )米以内行走,必须横过铁路时应确认有无车辆作业来往,严禁( )车厢和钻车以及抢过道口。
9. 绝对不准动用厂内各种( )设施和( )装置。对有煤气、防爆的警告地区严禁入内( )和( )。
10. 在工作时间内不准( )、( )、( )、( )等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11. 工作前班组长和安全员必须对本岗位工人进行班前( )教育及( )检查,确认后方可工作。
12. 工作前必须按标准穿戴好( )和( ),尤其要戴好安全帽。
13. 紧台虎钳子时不得用锤( )。
14. 打锤时不准戴( )进行工作,并要检查( )是否有人,确认无人后方可抡锤工作。
15. 不准用手锤直接打击( )工件和( )以防碎片飞出伤人。
16. .焊接工作前必须检查周围是否有( )物质,如在有油脂和易燃物质附近工作,必须申请领导批准,取得( ),并备有( )和( )后方可工作。
17. 焊枪点火前,必须打开瓦斯开关进行瓦斯( ),确认有瓦斯( )时在点火,以防胶带内有残余的氧气回火爆炸。
18. 发现有人中毒时,不得( )该区救人,要作好( )防毒后方可进入。
19. 从业人员应当服从安全生产管理,遵守( )和操作规程。
20. 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理”规定,作业人员有权拒绝( )和强令冒险作业。
四、简答题
1. 事故发生发展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此题10分)
2. 防范常见事故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哪些方面?(此题5分)
4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