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YS复习答案.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6120075 上传时间:2024-11-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YS复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YS复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燃烧与爆炸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燃烧、爆炸、火灾、爆炸极限、燃点、闪点、热值、反应当量浓度、爆炸危险度、着火极限、最小点火能、着火延滞期 燃烧——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放热、发光的激烈的氧化反应。 爆炸—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火灾——凡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都称为火灾。 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氧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燃点——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燃点。 闪点——易燃、可燃液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接近时火源产生的瞬间燃烧现象称为闪燃。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 热值——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可燃物质完全燃烧时所发出的热量。 反应当量浓度——爆炸性混合物中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恰好能发生完全反应时可燃物质的浓度。 爆炸危险度——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爆炸浓度极限范围与爆炸下限浓度之比值。即:爆炸危险度=(爆炸上限浓度-爆炸下限浓度)/爆炸下限浓度 着火极限——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可燃气体或蒸气在助燃气体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系被点燃并能传播火焰的浓度范围。 最小点火能——最小点火能是指能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燃烧爆炸时所需的最小能量。 着火诱导期——指可燃性物质和助燃气体的混合体在高温下从开始暴露到起火的时间或混合气着火前自动加热的时间。 二、填空题: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火灾探测器、区域火灾报警装置、集中火灾警报装置和电源等四部分组成。 2、火灾探测器有感温火灾探测器、感烟火灾探测器、感光火灾探测器等。 3、防止瓦斯爆炸的主要措施有防止瓦斯积聚和消除火源。 4、灭火器上标注的“MF2”,其中M代表 、F代表 、数字2代表 。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基本形式有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6、火灾探测算法可分为阀值法和过程法。 7、被动式隔爆装置是借助于爆炸冲击波的动力使隔爆装置动作(岩粉槽、水槽破碎,水袋脱钩),并抛洒消焰剂形成抑制带,扑灭爆炸火焰,以阻止爆炸的传播。 8、热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传导、辐射和对流三种方式。 9、水具有很好的灭火效能,其灭火机理是: 冷却作用 、隔离空气 、机械冲击作用。 10、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主要用于扑灭A、B类火灾。分为全淹没式、局部应用式和移动式三种类型。 11、常用的气体灭火剂有 、 、 等。 12、可燃性气体具有燃烧爆炸性,扩散性,可压缩性和膨胀性,带电性,毒害性,腐蚀性等特性。 13、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易燃液体划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是指闪点<28℃的液体;乙类是指28℃≤闪点<60℃的液体;丙类是指闪点高于60℃的液体。 14、一切防火技术措施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防止燃烧基本条件的产生,二是避免燃烧基本条件的相互作用. 15、A类是指固体物质火灾,B类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金属火灾属D类火灾。 16、防火防爆安全装置主要有阻火装置、泄压装置和指示装置等. 17、可燃性气体由管中喷出的燃烧属扩散燃烧,可燃液体燃烧属蒸发燃烧,木材和煤的燃烧属分解燃烧,金属的燃烧属表面燃烧。 18、火灾原因调查的“4431”程序是指4项调查准备;4项斟查项目;3项综合整理工作;1份火灾原因认定书。 三、选择题  1.以下燃烧定义正确的是物质的( )。 A.氧化反应 B.放热的氧化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 2.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称为( )。 A.着火 B.闪燃 C.火灾 D.自燃 3.着火源是指具备一定( )的能源。 A.温度 B.热量 C.温度和热量 D.能量 4.下列关于自燃特征的正确说法是( )。 A.无需着火源作用 B.无需明火作用 C.无需加热 D.无需氧化剂作用 5.油脂滴落于高温暖气片上发生燃烧现象是属于( )。 A.着火 B.闪燃 C.自热自燃 D.受热自燃 6.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 )。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7.解释燃烧实质的现代燃烧理论是( )。 A.分子碰撞理论 B.燃烧素学说 C.过氧化物理论 D.链式反应理论 8.油脂接触纯氧发生燃烧属于( )。 A.着火 B.闪燃 C.受热自燃 D.自热自燃 9、下列____自燃不是由发酵热蓄积引起的自燃。 A.稻草  B.树叶  C.麦芽  D.硝化纤维 10、根 据《建筑 设 计 防 火规 范 》( GB 50016-2006),闪点 大于 或 等 于 60℃的液体属____液体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11、下列物质爆炸危险度最高的是____。 A.氢气 B.苯 C.汽油 D.乙炔 12、.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按照____被分为 6 组。 A.最大试验安全间隙 B.最小点燃电流  C. MESG 和 MIC  D.引燃温度 13、下列粉尘中,____的粉尘不可能发生爆炸。 A.生石灰 B.面粉 C.煤粉 D.铝粉 14、可燃粉尘的粒径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____。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15.一氧化碳浓度低于12.5%时不会发生燃烧,是说明燃烧的( )。 A.必要条件 B.充分条件 C.一般条件 D.综合条件 16.在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中,轰燃发生于( )。 A.初起期 B.发展期 C.最盛期 D.减弱期 17.在火灾中,由于中毒造成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是( ),火灾中约有一半的人员死亡是由它造成的。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硫化氢 D.烟 18.防火技术采取通风良好的措施是为了消除( )。 A.氧化剂 B.可燃物 C.着火源 D.降温 19.甲级生产的车间建筑耐火等级应( )。 A.1~2级 B.3~4级 C.4~5级 D.不限 20.规定电石库距离锻工、铸工等产生火花的车间需30m以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了( )。 A.消除着火源 B.消除可燃物 C.避免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 D.消除氧化剂 21.储存闪点低于-18℃的可燃液体的库房属于( )。 A.甲级储存 B.乙级储存 C.丙级储存 D.丁级储存 22.气焊施工现场的乙炔瓶与火源的距离不得少于( )。 A.5m B.10m C.15m D.20m 23.可燃液体的危险等级按( )分类。 A.自燃点 B.着火点 C.闪点 D.挥发性 24.煤堆在空气中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属于( )。 A.受热自燃 B.自热自燃 C.着火 D.闪燃 25.下列火灾探测器中属于接触式探测器的是( )。 A.感烟式探测器 B.感光式探测器 C.图像式探测器 D.光电式探测器 26.( )灭火剂已被发现对大气的臭氧层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A.二氧化碳 B.四氯化碳 C.泡沫 D.卤代烷 27.化工原料电石或乙炔着火时,严禁用( )灭火器扑救。 A.干粉 B.干沙 C.四氯化碳 D.二氧化碳 28.非接触式火灾报警器是根据( )进行探测的。 A.烟气浓度 B.烟气成分 C.光学效果 D.烟气流速 29.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不得采用( ) 进行扑救。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二氧化碳灭火器 D.干沙 30.下列不属于清洁阻燃剂的是( )。 A.磷系阻燃剂 B.成炭型阻燃剂 C.含卤阻燃剂 D.金属氢氧化物阻燃剂 31.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 )。 A.物理性爆炸 B.化学性爆炸 C.爆轰 D.殉爆 32.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33.可燃性混合物燃爆最剧烈的浓度是( )。 A.爆炸下限 B.爆炸上限 C.爆炸极限 D.爆炸反应当量浓度 34.化工厂火炬的燃烧是属于( )。 A.动力燃烧 B.扩散燃烧 C.喷流式燃烧 D.紊流式燃烧 35.可燃物质的爆炸下限越小,其爆炸危险性越大,是因为( )。 A.爆炸极限越宽 B.爆炸上限越高 C.可燃物稍有泄漏就有爆炸危险 D.少量空气进入容器就有爆炸危险 36.混合物的标准自燃点是指在( )浓度时的自燃点。 A.爆炸下限 B.爆炸上限 C.爆炸反应当量 D.爆炸极限 37.化学性爆炸可称为( )。 A.燃烧 B.自燃 C.瞬间燃烧 D.着火 38.焊补空汽油桶发生爆炸属于( )。 A.物理性爆炸 B.爆轰 C.殉爆 D.化学性爆炸 39.可燃物质的爆炸上限越高,其爆炸危险性( )。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40.燃气系统保持正压生产的作用是( )。 A.防止可燃气体泄漏 B.防止空气进入燃气系统 C.保持压力稳定 D.起保温作用 41.可燃固体按( )进行分类。 A.自燃点 B.着火点 C.闪点 D.是否受热有熔化过程 42.高倍数泡沫灭火剂的发泡倍数为_倍。     A. 201~1000 B. 301一1000 C. 401~1000 D. 501一1000 43.提高可燃气体混合物的含氧量,对爆炸极限的影响是( )。 A.爆炸上限提高 B.爆炸下限降低 C.爆炸上限降低 D.无显著变化 44.若对产生可燃粉尘的生产装置用惰性气体进行保护时,应使装置中实际氧含量比临界氧含量低( ) A.10%  B.20%  C.30%  D.40% 45.化工厂的防爆车间采取通风良好的防爆措施,其目的是( )。 A.消除氧化剂 B.控制可燃物 C.降低车间温度 D.冷却加热设备 46.化工厂的燃气系统着火时,应立即关闭截门,其目的是( )。 A.消除可燃物 B.消除氧化剂 C.消除着火源 D.降低系统压力 47.可燃液体的闪点越高,则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 A.越大 B.越小 C.无关 D.无规律 48.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10%的生产车间,属于( )。 A.甲类生产 B.乙类生产 C.丙类生产 D.丁类生产 49.灭火技术措施采取隔离法的作用是( )。 A.消除氧化剂 B.消除可燃物 C.消除着火源 D.降低温度 50.燃料容器、管道直径越大,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51.可燃粉尘的粒径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52.下列属于可燃固体燃烧方式是( )。 A.扩散燃烧 B.动力燃烧 C.表面燃烧 D.混合燃烧 53.可燃气体的危险等级按( )分类。 A.爆炸极限 B.爆炸上限 C.爆炸下限 D.爆炸反应当量浓度 54.降低可燃气体混合物的初始压力,其爆炸极限范围( )。 A.变窄 B.变宽 C.无关 D.无规律 55.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通常用( )表示。 A.爆炸上限 B.爆炸下限 C.爆炸反应当量浓度 D.爆炸极限范围 56.提高着火源的能量,会使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 )。 A.变宽 B.变窄 C.无关 D.无规律 57.下列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反应当量浓度,正确的是( )。 A.25.5% B.29.5% C.32.5% D.46.5% 58.乙烷与空气混合的爆炸下限,下列浓度正确的是( )。 A.1.38% B.2.38% C.3.38% D.5.38% 59.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爆炸压力(初始温度为27℃,初始压力为0.1MPa,爆炸温度为2411K)应为( )。 A.0.59MPa  B.0.69MPa  C.0.89MPa  D.12.69MPa 60.火炸药爆炸事故发生爆轰时的传播速度可高达( )。 A.每秒数米 B.每秒数十米 C.每秒数百米 D.每秒数千米 61.电灯泡同时放热发光,但不属于燃烧,因为它是( )。 A.氧化反应 B.物理反应 C.分解反应 D.物理化学反应 62.可燃气体的火灾属于( )火灾。 A.B类 B.D类 C.A类 D.C类 63.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则发生着火的危险性( )。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64.下列与空气接触能发生化学自燃的物质有( )。 A.活泼金属 B.黄磷 C.金属碳化物 D.金属粉末 65.锅炉爆炸属于( )。 A.化学性爆炸 B.物理性爆炸 C.爆轰 D.殉爆 66.火灾烟气是一种混合物,包括可燃物热解和燃烧产生的气相产物,如未燃燃气、水蒸气、CO2、_及其他有毒或有腐蚀性的气体。     A.水 B. CO C. N2 D.臭氧 67.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上限越高,则燃爆危险性越大,是因为( )。 A.爆炸极限范围越宽 B.爆炸下限越小 C.少量可燃物泄漏则有爆炸危险 D.少量空气进入容器管道内则有爆炸危险。 68.可燃性混合物的惰性介质含量越高其爆炸危险性( )。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69..控制生产粉尘爆炸的主要技术措施是____。 A.扩大粉尘扩散范围 B.控制火源 C.适当增湿 D.消除粉尘 70.爆炸性物质发生爆轰时,引起另一处爆炸性物质爆炸的现象称为( )。 A.燃爆 B.爆燃 C.爆炸 D.殉爆 四、简答题: 1、简述火灾探测的原理?火灾探测器有哪几种类型? 答:利用传感器感受火灾中的物理特征(如烟、温、光、火焰辐射、气体浓度等),将其转换为电信号,通过对电信号的处理作出是否发生火灾的判断,并显示火灾发生的地点、部位。 火灾探测器是能对火灾参数(如烟、温、光、火焰辐射、气体浓度等)响应,并自动产生火灾报警信号的器件,按照响应火灾参数的不同,火灾探测器分成感温火灾探测器、感烟火灾探测器、感光火灾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和声音探测器五种基本类型。 2、简述气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答:气体传感器是一种将某种气体体积分数转化成对应电信号的转换器。如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是采用金属氧化物或金属半导体氧化物材料做成的元件,与气体相互作用时产生表面吸附或反应,引起以载流子运动为特征的电导率或伏安特性或表面电位变化。由此检测气体的种类和含量。 3、预防煤矿自燃火灾的措施有哪些? 答:1)合理的采煤方法,控制矿山压力,减少煤体破碎;合理的通风系统。 2)灌浆防灭火 3)均压防灭火 4)阻化剂防灭火 4、灭火剂的作用是什么?常用灭火剂有哪些? 答:灭火剂的作用是能够有效地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终止。常用灭火剂有水、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等。 5、建筑灭火系统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答:主要有: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和气体灭火系统等。 6、灭火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常用灭火方法有哪些? 答:灭火的基本原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根据这些基本条件,一切灭火措施,都是为了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或终止燃烧的连锁反应而使火熄灭以及把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常用灭火方法有:⑴窒息法——消除助燃物(氧化剂),如CO2灭火器,CCl4灭火器等。 ⑵隔离法——消除可燃物。如水墙,破拆,关闭燃料的阀门等。 ⑶冷却法——消除着火源。如水冷却。 ⑷抑制法 —— 消除燃烧过程中的游离基 7、建筑消防设施主要包括哪些? 答:建筑消防设施主要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烟排烟系统、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安全疏散设施等。 8、简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答: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由传感器、火灾警报装置以及具有其它辅助功能的装置组成的火灾报警系统。它能够在火灾初期,将燃烧产生的烟雾、热量和光辐射等物理量,通过感温、感烟和感光等火灾探测器变成电信号,传输到火灾报警控制器,并同时显示出火灾发生的部位,记录火灾发生的时间。 9、简述爆燃、爆炸、爆轰及其区别?   答:爆炸物质的爆炸变化速率为数十米至百米,爆炸时压力不激增。爆炸物质的变化速度为每秒百米至千米,爆炸时仅在爆炸点引起压力激增,有震耳的响声,有破坏作用;爆震是突然升起极高的压力,其传播是通过超声波的冲击实现的,每秒可达数千米,这种冲击波能远离爆震发源地而存在。并引起该处其他炸药的爆炸(殉爆),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10、简述发生粉尘爆炸的条件?影响粉尘爆炸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影响粉尘爆炸的主要因素有颗粒度、挥发分、水分、灰分、粉尘浓度、火源强度。 11、简述木材的燃烧过程。 答:木材开始受热时,先蒸发掉水分,析出不燃气体,以后外层开始热分解出可燃的气态物质,以氢气和甲烷气为主,同时放出热量,开始剧烈氧化,直至出现有火焰的燃烧。当木材热分解完以后,有火焰的燃烧停止。而进人木材的无焰燃烧阶段。 12、什么叫爆炸极限?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有哪些? 五、计算题: 1、爆炸极限的计算: 1)用二种方法求乙烷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 方法一:利用公式: N——每摩尔可燃气体完全燃烧所需的氧原子数 方法二:利用公式: X——完全燃烧时的化学当量浓度 2)已知某混合气体中甲烷占 80%,乙烷占 20%,甲烷爆炸下限为 5%,乙烷爆炸下限为3.22%,求此混合气爆炸下限。 利用公式: 2、惰性气体保护中所需惰性气体的用量计算。  或  1)用N2保护乙炔,临界氧含量的值为7%,设备内原有空气100m3,求下列两种情况下N2的用量:(1)氮气中不含氧气;(2)氮气中含氧2%? 2)用氮气保护乙烷,最大容许含氧量为9%,设备内原有空气容积为100米3,求下列两种情况下N2的用量:(1)氮气中不含氧气;(2)氮气中含氧6%? 解:1)Vx=(21-9)÷9×100=133.3米3 。   也就是说必须向空气容积为100米3的设备内送入133.3米3 纯惰性气体,乙烷和空气才不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Vx=(21-9)÷(9-6)×100=400米3。即通入400米3的氮气才是安全的。 3、爆炸压力的计算: 六、分析题 在汽油库里或操作乙炔发生器时,安全规则规定必须严禁烟火。气焊操作点(火焰)与乙炔发生器或氧气瓶之间的距离必须在10m以上,乙炔发生器与氧气瓶之间的距离必须在5m以上,电石库距明火、散发火花的地点必须在30m以上。试分析采取这些防火技术措施原因。 1、在汽油库里或操作乙炔发生器时,由于有空气和可燃物(汽油和乙炔)存在,规定必须严禁烟火,是防止燃烧条件之——火源存在的一种措施。 2、规定气焊操作点(火焰)与乙炔发生器或氧气瓶之间的距离必须在10m以上,乙炔发生器与氧气瓶之间的距离必须在5m以上,电石库距明火、散发火花的地点必须在30m以上等,采取这些防火技术措施即是为了避免燃烧三个基本条件的相互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