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发展与实践进路_骆郁廷.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1270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9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发展与实践进路_骆郁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发展与实践进路_骆郁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发展与实践进路_骆郁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心血,是一个自强不息、接力奋斗的历史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的伟大开拓,兴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探索,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回顾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脉络,总结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成就,展望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前景,对于新时代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夺取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胜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发展;实践进路中图分类号:A85文献标志码

2、:A文章编号:16727835(2023)02000108中国共产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团结动员全党全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次历史性会议。“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中国式现代化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心血和奋斗,是一个自强不息、接力奋斗的历史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伟大开拓,兴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探索,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回顾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

3、历史脉络,总结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成就,展望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前景,对于新时代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自信,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夺取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胜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开拓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缔造者,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开拓者。过去,对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的贡献,探索和肯定得比较多,而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开国元勋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开拓性贡献探索不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把马克思主义科

4、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由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东方大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国的新道路,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起点和重要基础。(一)现代化战略的形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便开始了现代化的最初探索。1934年初,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阐述苏维埃政府的方针政策时就提出,为了将来能发展到社会主义,苏维埃政府必须实行国家工业1收稿日期:20221219作者简介:骆郁廷(1956),男,湖北武汉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及思

5、想政治教育研究。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 ,求是 2022 年第 22 期。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2 期化政策。1944 年 5 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工厂职工代表会议上强调,现代的新式工业“最有发展前途、最富于生命力、足以引起一切变化的力量”。1945 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 的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全国性胜利前夕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进一步明确指出革命胜利后中国的建设方向,就是要“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

6、为工业国”。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毛泽东具有远见卓识,早在炮火纷飞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就提出了推进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战略目标。但由于蒋介石的独裁及其挑起的内战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和旧中国社会制度的腐朽,中国共产党人的现代化宏图难以施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的现代化探索才真正得以开始。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党和政府制定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新民主主

7、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为开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基础。在党和政府制定的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指引下,全国上下掀起了“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的热潮。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之与实现国家工业化这一战略目标和根本任务相适应,为发展社会主义大工业生产、加快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充足的社会条件。1954 年,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词中,又一次强调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伴随着社会主义工

8、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步展开,我国的现代化战略也初具雏形。“工业化”的建设思想贯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后,经历了中国共产党人从革命逻辑向建设逻辑转换的过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一开始便把国家工业发展与民族复兴伟业相统一,把雄厚的工业化实力作为国家现代化的有力支撑,以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工业实力雄厚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为目标,来彻底改变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历史。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党最初对现代化的认识是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理解这一时期的现代化不能脱离工业化的视角。(二)现代化战略的内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现代化战略的内涵不断拓展、日益丰富、逐渐明晰。1954 年,第一届全

9、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首次提出“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现代化与国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并将其写入党的“八大”党章,这也是我们党第一次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内容。1957 年 3 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后来,他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反复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思考和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和战略,并以边读边议的方式围绕这一问题在杭州、上海、广州发表了许多谈话,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这时,毛泽

10、东对现代化的认识已经从最初单一的“工业化”实现了向“工业、农业、科学文化、国防”四个现代化的转2毛泽东年谱 18931949(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3 年版,第 579 页。毛泽东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081 页。毛泽东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437 页。毛泽东文集(第 6 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16 页。毛泽东文集(第 6 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50 页。毛泽东文集(第 7 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68 页。毛泽东文集(第 8 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16

11、 页。第 26 卷骆郁廷,等: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发展与实践进路变和升华。这“四个现代化”是毛泽东对东方大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完整战略构想,后来由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中以“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加以科学概括和表述。建设“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技、现代国防”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全党全国人民高度认同的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在“四个现代化”战略中,毛泽东特别强调科技现代化的战略引领作用,强调“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

12、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这表明毛泽东早就深刻认识到了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和引领作用,形成了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来带动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战略思想。毛泽东、周恩来等开国元勋的中国式现代化构想,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是现代化战略目标和战略定位高层次的现代化,是以科技现代化为龙头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全方位现代化。从“工业化”“现代化”到“三个现代化”“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内涵、目标任务和发展战略不断完善,越来越清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方向。(三)现代化战略的部署中国共产党不仅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

13、略,而且对落实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根本任务和总体安排作出了部署。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大 政府工作报告 中首次提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1975 年 1 月,周恩来在第四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 中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即“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十五年时间,即在一九八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

14、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国务院首次明确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及“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能力和审时度势的战略推进能力。实现“四个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恰逢其时地解答了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如何走向现代化的问题,成为凝聚和团结亿万人民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遵循。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按照“两步走”的战略部署,我国迈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步伐。(四)现代

15、化战略的成效新中国开国元勋确定的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凝聚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夙愿和思想共识,使全党全国人民达到空前的团结和一致。尽管当时现代化强国理想与落后现实之间的差距过大,加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探索的不足及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了一些曲折,但仍然取得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成就。一是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大国分散的小农经济以及落后的农业技术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内生性约束,不改变落后的农业国现状,就难以跨越现代生产方式的门槛,融入全球现代化的进程。毛泽东很早就看到了我国“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落后

16、、薄弱的工业化基础,深知中国只有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才能实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脱胎换骨”,奠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实基础。毛泽东对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进行了执着探求,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3毛泽东文集(第 8 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41 页。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439 页。周恩来经济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652 页。毛泽东文集(第 6 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29 页。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2 期中国工业化的奋斗目标进行了不懈努力,打破了西方那种充满血腥和罪恶的

17、工业原始积累模式,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探索,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继赢得国家政治独立后又实现了国家经济独立,为我们深入探索和开拓社会主义道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超常规研制出“两弹一星”,有力推动了国防现代化和科技现代化。为抵制西方少数国家的核讹诈与核威胁,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毅然决然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整合以人才为核心的一切资源,集中力量开展研制“两弹一星”的攻坚战,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我国的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相继研制成功。邓小平曾深刻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

18、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不仅推动了我国的国防现代化,而且也带动和推动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突破,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为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提出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战略目标,带领全国人民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创造了一个后发型国家追赶现代化的成功范例,有力证明了社会主义能够为现代化提供全新的制度保证,展示出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决心和能力。这一时期的现代化探索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后来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活水源头,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建成

19、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远大目标催人奋进,至今还激励着我国人民尤其是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之奋斗。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探索新中国成立后开国元勋领导推进的三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因其目标定位过高及国内外因素的影响,虽然出现了曲折,但仍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沿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继续前进,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的进一步认识以及对中国和世界现代化进程规律的深入考察,形成了对中国式现代化更加丰富而深刻的认知。邓小平完整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概念

20、。1979 年,邓小平提出一个区别于西方现代化概念的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1984 年,他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谈到:“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后来,他参加北京科学技术政策讨论会时,对外籍专家重点强调中国要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邓小平认为他所说的“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对毛泽东和周恩来所确立的“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一种承继,但是又具有新的内涵。“我们讲四个现代化,开始的时候提出的是一个雄心壮志,但我们一摸索,才感到还只能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不仅如此,邓小平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新的内涵 “小康之家”,“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

21、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 小康之家 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在邓小平看来,中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是区别于英美等发达国家发展模式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有其自身的内涵、特色和发展规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只有锚定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分阶段、有步骤、递进式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取得最终胜利,而“小康之家”即达到小康状态就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第一个阶段性目标。邓小平多次提及、反复强调的“中国4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279 页。邓小平文选(第 2

22、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237 页。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54 页。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 1998 年版,第 187 页。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237 页。第 26 卷骆郁廷,等: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发展与实践进路式的现代化”,正是我们今天“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早提法,既体现出邓小平对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领导人“现代化”话语的创新,也反映出“现代化”相关理念、话语和概念是一个随着人们认识和实践深入而不断发展的过程。(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

23、开辟一条独树一帜的现代化建设之路,是邓小平的一贯主张。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到:“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一结论掷地有声。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的飞跃。其一,锚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向。邓小平反复强调用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价值来引导现代化发展,凸显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方向的极端重要性:“我们讲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

24、化,但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 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只有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才能确保现代化事业稳步前行。其二,把握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不是两极分化。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相通,应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其三,探索现代化建设的经济体制。邓小平提出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能用,应该推动中国经济由传统的计划

25、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从而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大解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们党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伟大创举。”这一创举,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和生产力的发展。其四,提出现代化建设的阶段目标。“我们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是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小康水平的现代化是邓小平依据中国具体的国情国力对现代化建设目标作出的合理调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性目标的科学判定。与毛泽东和周恩来设想的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相比,邓小平把“小康社会”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显示出他对现

26、代化建设质与量的兼顾。(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步骤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谋划布局。“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任务繁重,国内存在大量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课题,而世界经济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正迅速发展,我国作为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大大落后于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进程。在这种鲜明的反差和巨大的压力下,邓小平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完成目标更是不切实际的。于是,邓小平对现代化战略的奋斗目标及时间规划进行修正,纠正了我们党过去一度离开生产力的发展抽象地谈社会主义的不良倾向,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

27、生产力,以及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建设新的战略构想。党的十三大报告将这一构想进行阐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一九八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5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2 页。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138 页。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73 页。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62 页。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64

28、 页。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2 期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相较于“两步走”战略,“三步走”战略更加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量化指标,一方面能够更加具体地反映现代化建设成效,凸显战略安排的客观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三步走”战略是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来谋划安排的,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都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现代化的成效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为根本评判标准。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战略安排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要求和人

29、民群众愿望的科学战略安排。此外,我们可以看到,“三步走”战略中的“翻两番”“温饱”“中等”“比较”“基本实现”等词语比较含蓄、中肯和平和,表现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现代化建设规律更加客观而清醒的认识。(四)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 3 679 亿元增长到 2017 年的 827 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 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 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 18%上升到 15

30、2%,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 206 亿美元增长到超过 4 万亿美元,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 2 万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达到 19 万亿美元。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171 元增加到26 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 74 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 944 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居民预期寿命由 1981 年的 678 岁提高到

31、2017 年的767 岁。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持续稳定”的伟大奇迹。全国人民实现了由“站起来”向“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了信心。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勇于担当的历史主动精神,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奋力推进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伟业,擘画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转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

32、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艰辛探索,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回应了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此,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

33、史转变。这种历史转变是根据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特点作出的重大抉择,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的历史起点更崇高历史使命和奋斗任务的不懈追寻,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既有根据新的形势变化适时调整政策安排的战略清醒,又有持续带领人民创造6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14 页。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 2018 年 12 月 19 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 2021 年版,第 2 页。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人民日报 2022 年 10 月

34、 26 日。第 26 卷骆郁廷,等: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发展与实践进路美好生活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实践要求,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转变,既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又是一种发展的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了历史的条件,提供了发展的前提。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昭示着中国式现代化更高的发展阶段和更加美好的明天。(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擘画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开始了第二个百年奋斗历史进程,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新的奋斗愿景。党的

35、二十大报告指出:“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十大报告中新的“两步走”战略简明扼要却完整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擘画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壮美蓝图。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的擘画是一种更高目标的战略定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再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36、国”,体现了我们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不断研究新情况、分析新矛盾、解决新问题,与时俱进地完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和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到 2035 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将原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时间提前了 15 年,证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进程已大大超过当初设想,我们党有充分的依据和必胜的信心在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并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两步走”战略擘画,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雄心壮志、东方大国为

37、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多贡献的豪迈气概、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美好理想不懈奋斗的坚定决心,能够凝聚起亿万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激发亿万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首创精神,从而汇聚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伟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和精神文明协调、人与自然和谐、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超越西方现代化、昭示世界现代化发展方向和希望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开启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蓝图已经绘就,号角

38、已经吹响。我们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昂扬奋进,勇担使命。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到新时代新征程,就是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当今时代,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只有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发扬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坚定不移跟党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的赛道上,跑出最好的成绩,作出应有的贡献。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脚踏

39、实地,艰苦奋斗。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但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离不开全党全国人民尤其是当代青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事业,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极其伟大,极其艰巨。中国式现代化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人民日报 2022 年 10 月 26 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 ,求是 2022 年第 22 期。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2 期的美好愿景等是等不来的,当看客是看不来的,躺平更是躺不来的。只有脚踏实地的奋斗和拼搏,付出艰苦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

40、,才能够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逐步变为现实,创造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年更加美好的生活。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敢于斗争,攻坚克难。“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中国式现代化绝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愿景,成为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力量源泉,同时又遭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干扰、打压和遏制,随之而来的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等给中国式现代化带来挑战和机遇。我们只有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才能夺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

4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胜利。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PracticalApproach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LUO Yu-ting XUAN Xuan(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Abstract: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is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l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China,and embodies gen

42、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of Chinese Communists and Chinese peoples effort andstruggle It is a historical process of unremitting self-improvement and relaying struggle The great cause of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began with the great pioneering effort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after thefounding o

43、f the Peoples epublic of China,rose in the innovative exploration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in the new era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and flourished in the all-round advancement of modernization in the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viewing the historical course of the Chinese

44、 path tomodernization,grasping the historical context,summarizing the historical achievements,and looking into thebright future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in leading all Chinesepeople to rally closely around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s the core in the new era,and to realize the new victory of a comprehensiv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the Chinese nationKey words: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historical development;practical approach(责任校对唐尧)8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年版,第 70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