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一、设计意图: 膨胀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每位幼儿在生活中都会遇见的,但是幼儿一直不会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说明这个现象。例如:之前试过在班级的植物角中,用水泡了一些黄豆、绿豆,让幼儿观察这些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这些豆子用水泡过后,就变大了,幼儿看见后就说它们都鼓起来了,而不知道黄豆、绿豆是因为遇水产生了膨胀。另外在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科学的教育内容因从身边取材,这样就有益于孩子们真正地理解科学、热爱科学。孩子们会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针对幼儿这方面知识比较贫乏,以及新纲要的精神,我选择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通过小组操作和小组讨
2、论的方式,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从而激发幼儿学会用比较观察的方法。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二:说教材 现实生活中膨胀的现象随处可见,如:玉米遇热变爆米花,木耳遇水会变大。在成人看来理应如此的现象却深深地吸引着孩子,膨胀奥秘让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帮助幼儿去发现、体验膨胀的乐趣。 三、说活动目标: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3、激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科学教育蕴含的价值在于使幼儿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应用。所以我将目
3、标1作为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四:说活动准备:1、 用来探索的多种材料:胖大海、海带 木耳,银耳、玉米等若干、瘪的乒乓球一个。, 2、实验用的冷水、热水、盛水的玻璃缸。五:说教法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活动中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了让幼儿更容易掌握活动内容,我将引导幼儿运用:提问法、观察法、操作法、交流讨论法等来习得科学经验,其中操作法使幼儿运用最多,也是最感兴趣的一种方法,幼儿在操作中体验膨胀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活动过程:一、激发幼儿对膨胀的兴趣。1、出示爆米花教师:你们喜欢吃爆米花吗?知道爆米花是由什么变成的吗?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二、感知物体遇水膨胀的现象
4、。1、幼儿观察:木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引导幼儿交流观察到的现象。2、幼儿操作:银耳遇到水膨胀的现象。请幼儿交流操作结果。小结:木耳、银耳放进水里侵泡后,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小朋友想一想,你还看到哪些物体吸水后体积变大,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3、引导幼儿讲述生活中的吸水膨胀的现象。三、幼儿操作,感知膨胀现象。1.提供:茶叶,海带等。2.幼儿操作后介绍实验结果。教师小结:海带、茶叶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后,体积就慢慢大了,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四、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1、出示玉米:请幼儿观察玉米放进微波炉里遇热发生的变化。观察结果,玉米遇热后变成了玉米花。请幼儿品尝玉米花。2、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1)教师:哎哟,这个乒乓球瘪了,还能让它变成圆的吗?请幼儿想出各种办法。(2)教师操作:把乒乓球放入杯中,倒入开水。幼儿观察并讲述观察结果。小结:瘪的乒乓球,受热发生了膨胀。物体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3、 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遇热膨胀?五、活动结束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吸水膨胀和遇热膨胀的现象,请小朋友回家后把这些现象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生活中还有什么遇冷、遇热膨胀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