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科引流管的护理一、胃肠减压管的护理(一)胃管的护理置管操作动作要轻柔,操作前要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并要交待患者在操作的过程中怎样配合,石蜡油可多涂一些,必要时可让患者口服10ml石蜡油,以润滑食道,便于操作。判定胃管在胃内的方法: 1、用注射器回抽可从胃管内抽出胃内容物; 2、用注射器向胃管内打气,用听诊器在胃部听到气过水声;3、将胃管插入水中无气泡溢出。留置固定: 妥善固定,防止打折,避免脱出;固定胃管应用白色橡皮胶布贴于鼻尖部,胶布应每天更换;胃管插入的长度要合适,成人一般约4555cm。对于胃肠手术,胃管接置在吻合口以下的患者,不可随意上下调节胃管;保持胃管的通顺,防止打折
2、。搬动或翻动病人时应防止胃管脱出或打折。观察操作: 保证胃管的通畅,定时冲洗,每4小时一次。冲洗时应根据情况选择5或10ml注射器用3-5ml生理盐水冲洗胃管。冲洗时注意用力不可过猛。若有阻力不可硬冲,以免损伤胃壁或吻合口,造成出血或吻合口瘘。冲洗时若有阻力应先回抽胃液,如有胃液抽出表示胃管通畅,可再冲洗。若抽不出胃液、冲洗阻力大,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根据胃液分泌的情况定时抽吸胃液,一般每4小时一次。抽吸胃液时吸力不可过大,以免损伤胃壁,造成粘膜损伤出血;密切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一般为墨绿色,若颜色为鲜红色,提示胃内有出血。若颜色为咖啡色,提示胃内有陈旧性血液。)量(若胃液量过多有引起水电解
3、质紊乱的可能),并做好记录及时向医生汇报。(二)鼻饲管护理 胃管或禁食的病人口腔清洁由为重要。鼓励病人刷牙漱口,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或昏迷的病人给予口腔护理。对于鼻饲的患者要记录按置日期,标记在胃管上,每天更换一次,于当日晚最后一次鼻饲后拔出,第二日再由另一鼻孔按置,并再次做好日期标记 鼻饲操作: 鼻饲前应先确定胃管在胃内,且没有腹涨、胃潴留之症状后,再行鼻饲;鼻饲开始时量易少,待病人适应后逐渐加量并准确记录鼻饲量;每次鼻饲前需抽吸胃内容物,观察患者的消化情况,鼻饲量每次不超过200ml,根据全天总量和病人的消化吸收情况合理分配,制定间隔时间。鼻饲后用温开水10-20ml冲净鼻饲管,防止食物残渣
4、留于胃管中,并把管安置好。持续鼻饲应均匀灌入;鼻饲温度要适宜,以35左右为宜。持续灌入时鼻饲液温度应与室温相同,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二、神经外科多种引流管的护理神经外科引流管主要包括脑室引流管、蛛网膜下隙持续引流管、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等等。要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护理人员必须要严密观察病情,善于将引流情况与患者整体病情联系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做到引流管护理安全而有效。首先我们护理人员应做到:1护理人员应熟悉硬膜外、硬膜下、蛛网膜下隙的解剖结构,各腔隙引流液性质和各引流管放置的位置。2引流液性质和引流量的正确判断。护士应学会整体护理引流管,懂得结合引流液性质、引流量来判断病情变化。
5、3留置引流管原则为保持正常颅内压。根据此原则来选择引流装置如负压引流器或引流袋;调整引流管高度;控制引流量。4结合病情变化、临床表现进行引流管护理。患者术后诉头痛,要学会鉴别原因。是术后伤口疼痛还是低颅压或高颅压性头痛。此外应结合患者是否有恶心、恶吐、意识变化进行判断。(一)脑室引流管主要目的:(1)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危急状态。(2)进行脑室系统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方位;(3)脑室内手术后安放引流管,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脑膜刺激症状及蛛网膜粘连,术后早期还可以起到控制颅内压的症状;(4)颅内感染经脑室注药冲洗,消除颅内感染等。护理:(1)取平卧位,保持安静。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患
6、者,应予约束,防止患者自行拔出引流管而发生意外。(2)引流管的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外耳道水平)10-15cm以维持正常颅内压(成人颅内压力0.7-2.0kpa儿童0.5-1.0kpa),侧卧位时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15-18cm。脑室引流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过速、过快。因患者原处于颅内高压状态,骤然减压会使脑室塌陷,导致硬膜下血肿;(3)严格保持整个引流装置及管道的清洁和无菌,各接头处应用无菌敷料包裹。(4)保持头部创口或穿刺点敷料干燥,如发现敷料潮湿,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时更换。(5)无菌引流瓶定时更换,并记录色、质、量。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术后1-2天脑脊液可略带血性,以后转
7、为橙黄色。(6)定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如发现堵塞,应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处理。(7)脑室引流时间不可过久。脑室引流过久者有可能发生颅内感染,感染后的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状或悬有絮状物,患者有颅内感染现象或局部征象,故脑室引流时间一般7-10。(8)拔管前一日,可试行抬高引流瓶或夹闭引流管,以便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颅内压是否有再次升高的情况。拔管后切口处如有脑脊液漏出,要及时告知医师妥为缝合,以免引起颅内感染。(二)蛛网膜下隙持续引流管蛛网膜下隙持续引流目的:(1)治疗颅内感染。应用腰椎蛛网膜下隙引流治疗术后颅内感染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感染的脑脊液持续引流
8、至体外,可促使脑脊液分泌,起到对有炎性反应的脑脊液冲洗置换的作用,并且缓慢引流脑脊液能带走部分细菌、毒素及坏死组织等。(2)可行颅内压监测,有效控制颅内压。(3)治疗脑脊液漏。蛛网膜下隙引流可以达到分流减压的目的,通过持续低流量的引流分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有利于硬膜破口的修复,也有利于漏口和皮肤切口的修复。护理:(1)引流管的固定。因引流管位于腰背部,患者翻身时容易引起引流管牵拉、受压、扭曲等。因此要经常观察置管情况和引流是否通畅,并注意随患者的体位变化随时调整引流管,同时对患者及家属加强对引流管护理的宣教。(2)控制引流量及速度。一般为2-5滴分,每日引流量在200-300ml左右。注意保
9、持匀速引流,防止引流速度大幅度变化引起颅内压较大波动而导致脑疝等严重并发症。(3)脑脊液量和性质的观察。随时观察引流脑脊液的量、颜色、性状,并做好记录。若引流液中有絮状物或由清变浊,则提示颅内感染的发生,应及早予处理。(4)预防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每日更换引流袋,并注意保持置管部位的敷料清洁干燥。(5)及时拔管。随着脑脊液色泽的清亮、蛋白含量的下降、细胞计数的减少、脑脊液漏停止、脑脊液50ml/d,应及时拔管。拔管后除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置管处有无脑脊液漏。(三)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 1硬膜外引流管:为预防开颅术后发生硬膜外血肿,常规置入内径为2mm的引流管于硬膜外,与
10、颅骨内板相贴,外接负压引流器。当引流量50ml,术后1-2天可拔除引流管。当引流液性质为血性脑脊液时,不可外接负压引流器,应接引流袋。否则会导致脑脊液引流过度,速度过快,患者会产生低颅压,严重者会产生脑疝。此时护理方面应等同于脑室引流管护理。2硬膜下引流管:硬膜下血肿一但出现颅内压增高征状,即应行手术治疗。一般包括钻孔冲洗引流和开颅包膜切除及血肿清除。术后为促进脑组织膨起,尽快使硬膜下血肿腔闭合,取头低足高位2-3天,卧向患侧,引流袋的位置应低于头部10-40cm。但注意引流速度不宜过快,一般2-3天拔管。 三 气管插管术后护理1.气管插管的固定质地柔软的气管插管要与硬牙垫一起固定,可用胶布、
11、寸带双固定,防止移位或脱出。寸带固定 不宜过紧,以防官腔变形,定时测量气管插管与在门齿前的刻度,并记录。同时用约束带束缚双手,防止病人初醒或并发精神症状时自行拔管而损伤咽喉部。每日更换牙垫及胶布,并行口腔护理。 2、保持气管导管通畅及时吸出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口腔、气管吸痰管要严格分开。吸痰管与吸氧管不宜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½,以免堵塞气道。每次吸痰做到一次一管一手套,吸痰管在气道内停留少于15秒。 3、保持气道内湿润吸氧浓度不可过大,一般以12升/分为宜,吸氧针头插入气管导管内一半。痰液粘稠时,每4小时雾化吸入一次,或向气管内滴入湿化液,每次25ml,24h不
12、超过250ml。 4、随时了解气管导管的位置可通过听诊双肺呼吸音或X线了解导管位置和深度,若发现一侧呼吸音消失,可能是气管插入一侧肺,需及时调整。 5、气囊松紧适宜每4h放气510分钟一次,放气前吸尽口咽部及气管内分泌物。气管导管保留72h后应考虑气管切开,防止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黏膜,引气黏膜缺血、坏死。 6、拔管程序:(1)拔管指征: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呛咳反射恢复,咳痰有力,肌张力好即可拔出气管导管。 (2)拔管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备好吸氧面罩或鼻导管。 (3)吸出口腔分泌物,气管内充分吸痰,并用呼吸囊加压给氧一分钟。 (4)解除固定气管导管的寸带与胶布,置吸痰管于气管导管最深处
13、,边拔管边吸痰,拔管后立即面罩给氧。 7、拔管后护理:(1)观察病人有无鼻扇、呼吸浅促、唇甲发绀、心率加快等缺氧及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 (2)床旁备气管切开包。严重喉头水肿者,雾化吸入20分钟或静滴滴塞米松5mg仍无缓解者,则立即行气管切开。四、气管切开的护理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抢救垂危病人的急救手术,系将颈段气近前壁切开,通过切口将适当大小的气管套管插入气管病人可以直接经气管套管进行呼吸。一、适应症:喉阻塞,下呼吸道阻塞,如昏迷、颅脑病变、神经麻痹、颈部外伤等。二、术前护理:对于需要实施气管切开病人,根据病人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相应护理。三、气管切开早期并发症:肺不张、出血、感染、意外性脱管、气
14、道梗阻。四、常规护理:病室安静,温度、湿度适宜,专人护理,备齐急救药物及用品,观察病情变化,维持下呼吸道通畅,术后语言受限,护理周到。五、手术创面的护理:在贴皮肤面以油纱布覆盖,表面以干纱布覆盖,每日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更换敷料,并注意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有无感染等征象及分泌物颜色,切口感染后分泌物多呈草绿色或铜绿色,应及时进行分泌物培养,分离致病菌株后指导临床用药,伤口局部有感染者,可用高敏抗生素换药。六、术后留置物的护理:1、更换外套管,带管时间较长者,每48周更换一次,在2周后换管者,组织间隙已闭合,假道形成,即可较易换管,2、拨管:对于原发病已痊愈或减轻,喉梗已解除,作拨管准备工作试行堵管,
15、可先堵1/31/2,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现象,观察24小时,呼吸通畅,可行完全性堵管,观察2448小时后拨管,对于因非喉部疾病行气管切开者,如无气管插管等喉部可能损伤的病史者,可于呼吸功能衰竭纠正后,直接全堵管进行观察,并于24小时后拨管。五、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1、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2、体位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置病人于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3、维持引流通畅闭式引流主要靠
16、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定时挤压引流管,30-60分钟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挤压方法为: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和液体,以及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必要时请病人深呼吸或咳嗽时观察。水柱波动的大小反应残腔的大小与胸腔内负压的大小。正常水柱上下波动4-6CM.如水柱无波动,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玻
17、璃管,促使其通畅,并通知医生。4、妥善固定运送病人时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5、观察记录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水柱波动范围,并准确记录。手术后一般情况下引流量应小于80mlh,开始时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易凝血。若引流量多,颜色为鲜红色或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每日更换水封瓶。作好标记,记录引流量。如是一次性引流瓶无需每日更换。6、脱管处理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导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7、拔管指征4
18、8-72小时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24H引流液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方法: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后屏气即可拔管,迅速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宽胶布密封,胸带包扎一天。8、拔管后观察病人有无胸憋、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症状。六、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1.适应症:(1)测量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 ,用以评估循环生理参数,以及估计体液多少。(2).大量而快速的静脉输液,常出现在失血量可能较大的手术,或者是急救时维持血压。 (3).长期肠外营养,长期抗生素注射,长期止痛药注射的给予途径。 (4).对于周边静脉(
19、小静脉)较具刺激性的药物,改从中心静脉导管注入。例如:胺碘酮等。 (5).血液透析的管道,如血浆置换或肾透析。 (6).肿瘤的化疗,防止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防止药液外渗。(7).为反复输液的患者建立良好的输液通道,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 (8).重症患者建立输液通路。2. 保护固定好管道,防止脱管。在进行各种治疗护理或患者自行活动时,应密切观察导管移位、脱出、扭曲、打结。告知患者穿着宽松衣物更衣时勿牵拉拖拽导管,若固定导管双翼的缝线断开脱落,应及时重新缝上固定,用无菌敷贴盖伤口,避免牵拉,防止脱出,昏迷和躁动病人给予适当约束,如有导管脱出,经X线确定不在血管内,应立即给予拔管不可向内送导管。3保
20、持局部的清洁干燥,禁止抓痒,穿刺点敷料应每天更换,并用75%酒精消毒后加碘伏消毒。应注意沿导管的方向向上揭去敷贴,以免将导管拨出,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有无渗血、渗液、发红、分泌物等有无导管滑脱、移位,同时注意晾干已消毒的皮肤,方可敷上胶贴,以免影响胶贴粘度。由于颈部活动度大,易受出汗、洗澡等因素影响胶贴粘性,穿衣和睡眠不慎易使导管打折或拉出,对胶贴变潮不粘者,随时给予更换,并再消毒皮肤。4 定期检查导管的通畅度,确保导管在位。每天更换全套输液装置,并用2%碘酊和75%酒精消毒各管连接处,用无菌纱布包裹连接处。回抽见回血后方可接输液管输液,回抽时如可见小血栓不能推入。个别患者输液不太畅通,回抽回血不
21、顺者可用肝素稀释液(25 U/ml)20 ml作冲管,封闭。有堵管倾向者可用尿激酶溶栓。5 较长时间测中心静脉压时,由于血液反复逆流,血凝块无地自堵塞管端而形成活瓣状的凝块,造成通道不畅,影响其值的准确性。因此,定时用稀肝素液冲冼导管,以保持测压系统通畅和减少感染的发生率。6 在进行静脉高营养治疗中,禁用该导管作测压系统,不得通过该导管输入抗生素、血及血浆等。7 封管方法及拔管:每天输液完毕用肝素稀释液(将肝素1250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3-4ML,封管。必须采用正压封管法,将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内,不关输液器开关,边退针边推夹管,保证正压封管。拔除导管后,按压穿刺点5min以上,防
22、止出现局部血肿,用碘酒、酒精消毒局部,穿刺点涂四环素眼膏,贴无菌敷贴或纱布。穿刺点与大静脉之间可能形成隧道,拨管后大静脉就与空气直接相通,为避免空气栓塞在穿刺点涂眼膏或凡士林纱布。拔管后均作细菌陪养。七、导尿管的护理(一)导尿管的作用及目的:1、取尿液作细菌培养,观察尿量、比重,测残余尿以助诊断。2、尿潴留病人,可以解除其痛苦。3、盆腔术前排空膀胱,避免手术中误伤。4、昏迷、手术、尿失禁或会阴部有损伤时保留尿管,以保持局部干燥清洁。5、抢救休克和危重病人,正确记录尿量、尿比重,以观察肾功能。(二)导尿管的护理1.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管受压、扭曲、堵塞。 2.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用
23、0.1%新洁尔灭溶液清洁尿道口2次,每日定时更换集尿袋,记录尿量,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无论何时,引流管及集尿袋均不可高于耻骨联合,切忌尿液逆流。 3.鼓励病人多饮水,常更换卧位,若发现尿液混浊,沉淀或出现结晶,应及时进行膀胱冲洗。每周查尿常规1次。 4.训练膀胱功能。可采用间歇性阻断引流,使膀胱定时充盈、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5.病人离床活动或作检查时,可携集尿袋前往。其方法:将导尿管固定于下腹部;保持集尿袋低于耻骨联合。亦可将导尿管与集尿袋分离,用无菌纱布包裹导尿管末端反折后以胶布扎紧,固定于下腹部;集尿袋开口端用无菌纱布包裹或套入无菌试管内,固定于床单上。病人卧床时,常规消毒两管开口端后接上。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