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国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其实质就是实现港澳与内地的融合发展,促进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文章研究了开展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视野下统一战线研究的战略意义,粤港澳大湾区统一战线战略任务、工作范围和对象以及工作方针等基本理论问题,提出推动大湾区统一战线的实践发展的具体思路。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统一战线;人文湾区;融合发展中图分类号:D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949(2023)02-0062-07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视野下统一战线理论
2、与实践研究 冯颖红,张山,陈童敏,杜联藩(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0)收稿日期:2023-03-28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2年度一般项目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视野下统一战线战略研究(批准号:GD22CDS04)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冯颖红(1965-),女,广东恩平人,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学科带头人,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广东研究基地副秘书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统一战线理论;张山,(1969-),男,广东阳江人,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理论研究部主任、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副主编、编辑部主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广东研究
3、基地专家,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统一战线理论;陈童敏(1985-),女,广东湛江人,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理论研究部党史党建副教授、广东省政协提案工作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统一战线史、文化统战研究、地方特色历史文化研究等;杜联藩(1980-),男,广东汕头人,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统一线理论研究部副主任、讲师,广东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省社会主义学院研究基地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统一战线理论、协商民主理论。粤港澳大湾区(下称“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大湾区是新时代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一国两制
4、”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其实质就是实现港澳与内地的融合发展,促进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全力推进粤港澳融合发展”。由于大湾区涵括了“一国两制”所涉及的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城市群、多语种文化共同体,形成了多元共生的异质空间,决定了大湾区的融合发展不仅是经济层面的融合,也是文化层面的融合,更是探索“一国两制”新实践国家战略层面的范畴,这就为新时代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本研究以大湾区融合发展为背景,以统一战线推动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目标导向,分析统战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为问题导向,提出“大湾区统一战线
5、”的概念,并对其基本理论和实践进行必要的探索,从而提出发挥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优势,促进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一、开展大湾区融合发展视野下统一战线研究的战略意义“大湾区融合发展”是随着大湾区城市群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而提出来的规划和远景目标。开展大第 2 期63湾区融合发展视野下统一战线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需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美博弈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美国视我国为战略竞争对手,不择手段对我国进行围堵打压,民族、宗教、涉疆、涉藏、涉港、涉台等统一战线相关领域已成为西方反华势力对我进行干扰破坏的重点和焦点,统战工作越来越成为国际斗争的
6、一个重要方面2。大湾区地处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对外交流交往频繁,国际化程度走在全国前列,一方面,生活在包括港澳在内的大湾区统一战线成员受国际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潮等因素的影响比其他地区成员较早,因而在意识形态、文化等方面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也比其他地方更为复杂多变;另一方面,随着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软联通的加快建设,三地人员往来越发频繁,特别是互联网日益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信息传播的集散地、思想交锋的主阵地,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挑战更大。应对这一大变局,需要从理论上阐述加强大湾区统一战线思想政治引导、大湾区民众思想共识、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凝聚、大湾区意识形态安全“护城河”和“防火墙
7、”的构筑、西方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的防范和抵御、维护“一国两制”大政方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等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问题。(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需要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定位赋予了新内涵,对大湾区统一战线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大湾区统一战线发挥凝心聚力重要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大湾区统一战线成员来源广、数量多、影响大,海外侨胞众多,是大湾区在新征程上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强大力量。统一战线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优势,引领和支持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心怀“国之大者”、责之重者,把
8、统一战线所长与湾区融合发展所需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对于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意义十分重大。(三)促进大湾区民众“心相通”的需要实现大湾区融合发展目标,不仅需要加速形成粤港澳三地物理空间上的互联互通,而且要做到人才链、技术链、资本链、创新链的系统融合,才能形成真正的发展合力。因此,在“一国两制”政治制度下,通过畅顺交通联络、推进协同对接、广泛凝聚人心等手段突破地域、体制和民心的沟通壁垒,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实现基础设施的“硬连接”、政策机制的“软联通”以及民众身份认同的“心相通”。随着大湾区内的基础设施和体制机制的进
9、一步联通,特别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三大平台建设的推进,未来,港澳青年和专业人士进入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工作和生活将是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统一战线发挥思想政治引领的优势,对于推动粤港澳三地青年人交往交流、交心交融,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参与国家建设,实现三地民众“心相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二、深化大湾区统一战线基本理论的研究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它不仅是地理层面的概念,而且是经济、文化、社会层面的概念,更是政治层面的概念。随着大湾区“软”“硬”联通的进一步打通,从地域到经济的紧密相连、从文化到人员交流交往日趋融合发展,如何实现大团结大联
10、合这一最大的政治就成为战略层面不可回避的问题。面对大湾区统一战线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迫切需要对大湾区统一战线自身的特殊性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深化对大湾区统一战线战略任务、范围对象、工作方式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为推进大湾区统一战线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一)大湾区统战工作的战略任务1.为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广东寄予厚望,多次强调,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要求广东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举全省之力,推进大湾区的建设。党的二十大指出,高质冯颖红,张山,陈童敏,杜联藩: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视野下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广东省社会主义学
11、院学报 2023 年64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大湾区的战略定位,也是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的首要任务。要完成这一首要任务,就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激发出统一战线成员的潜力。充分发挥区内智力引领和战略地域优势,吸引和凝聚世界尖端人才进一步引进海内外英才,同心戮力,解决和突破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种种阻碍,凝心聚力、团结奋进,把最大变量转化为最大增量,把粤港澳三地的力量凝结成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2.为推动人文湾区建设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建人文湾区”
12、目标任务,并从“塑造湾区人文精神”“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加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等四个方面提出了 4 项规划要点要求。“人文湾区”是对大湾区发展的更深刻、更具体的定位,也是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的根本要求。作为国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人文湾区”的建设有利于国家融入全球经贸体系,对接全球规则标准。统一战线具有联通海内外的优势,成员广,代表人士遍布港澳台和海外,工作机制和载体广泛多层。统战工作在整合、开发、利用湾区文化资源,深化港澳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培育港澳同胞对岭南文化的认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推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提高中华文化对世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均具有
13、不可替代的优势。统战工作在服务人文湾区建设,为大湾区建设注入人文动力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任务。3.为丰富“一国两制”实践服务。建设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大湾区建设的初衷。2017年以来,中央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即“双区”建设两大国家战略发展规划,把两者同时定位为“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后来,中共中央印发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 和 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横琴、前海
14、、南沙成为了探索和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的“三大平台”。因此,“一国两制”是大湾区的最大特点,也是独有优势。统一战线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发挥统一战线的制度优势,服务“双区”和“三大平台”建设,推进大湾区不同制度的磨合、融合发展,形成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二)大湾区统战工作的范围和对象1.工作范围的拓展和延伸。2020 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15、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联盟。”统一战线的这一性质定位决定了统战工作的范围有12 个方面,其中,“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属于统一战线的第一个范围的联盟,即“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范围,这是大陆范围内各党派、各民族、各宗教、各阶层的联盟。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华侨”是属于统一战线第二个范围的联盟,即“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范围,这是大陆同胞与大陆范围以外包括港澳、台、和海外同胞的联盟
16、。然而,随着大湾区建设的推进,使原来粤港澳三地泾渭分明的统一战线两个范围的界限模糊化了。一方面,随着大量的港澳同胞进入珠江三角洲为主阵地的大湾区里工作生活后,原来意义上的“港澳同胞”身份认同就有可能发生变化,他们既是香港人、澳门人,也是湾区人。另一方面,“同胞”二字侧重于血缘关系,“香港”“澳门”侧重于地域概念,这与大陆范围内的以各党派、各界来划分不相适应,特别是在大湾区融合发展的趋势下,以“港澳同胞”来称呼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居民就过于笼统。因为,在大湾区里,第 2 期65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本质上也是致力于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爱国者。而致力于祖国统
17、一和民族复兴的爱国者,他们籍贯虽在港澳,但工作生活在珠江三角洲,他们也必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2.工作对象的壮大与发展。随着大湾区的高质量建设,统一战线工作对象也在发生变化。首先是总体数量的增多。随着大湾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协同发展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各地政府推导的“融湾”计划中发展壮大,大湾区里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也必将不断扩大,新的社会阶层、社会组织不断产生,内部构成也出现新的变化,以企业高管、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新媒体从业人员等为主体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将大量涌现。同时,广东的周边省份也提出了“融湾”计划,来往于当地与大湾区之间的民营
18、企业及其从业人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必将大大增长,成为大湾区统战工作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是人才层次的提升。随着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推进,建立大湾区人才执业资格互认制度以及国际标准化人才的培养等措施的实施,大湾区将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合作发展体制机制,也必将大大地吸引来自全国其他城市甚至是海外的高端人才,走进珠江三角洲主阵地执业的港澳专业人士也将越来越多,必将整体提升大湾区人才的层次。如:2020 年 8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决定授权国务院在大湾区内地九市开展香港法律执业者和澳门执业律师取得内地执业资质和从事律师职业试点工作;2021年7月,首次大
19、湾区律师执业考试在深圳、珠海、香港三个考区开考;2022 年 7 月,广东省司法厅发出首批大湾区律师执业证,4 名港澳律师正式获准在大湾区内地 9 市执业。港澳律政界专业人士进入内地执业,意义十分重大,它不仅标志着大湾区内高层次人才的流动壁垒被打破,而且具有国际视野、贯通中西方文化的高知性的党外知识分子、归国留学人员、港澳专业人士队伍的增长,必将为大湾区统一战线成员队伍带来重大的变化。3.“大湾区人”的身份认同不断强化。在大湾区融合发展背景下,统一战线成员和对象对身份认同发生了深层次的改变。从“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提出,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港澳两地民众对大湾区的属地认同和情感
20、认同在不断强化。2019年3月10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委员、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刚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说,我很不想以后用“北上”的词去形容大湾区,这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很远3。无独有偶,四年后的2023 年 3 月 7 日上午,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何超琼说:“有人说我是澳门人,有人说我是香港人,但我会说我是大湾区人。”4从霍启刚的“不想用北上”,到何超琼的“大湾区人”,反映的是深层次的身份认同问题,道出了无数香港人、澳门人的心声和感悟。何超琼更是说出了大湾区内软硬联通的获得感、民心相通的归属感。“大湾区人”的身份认同是必
21、然的趋势,如何发挥港澳人士“双重身份”的作用,是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三)统战工作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方针1.统一战线一致性在增强。在“一个两制”制度下,粤港澳三地民众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就是“爱国主义”,认同“一国”是最大的一致性,“两制”是最大的差异性。长期以来,因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阻隔了三地民众的融合发展,三地民众在身份认同上虽然同是中国人,但是依然存在“你还是你”“我还是我”的认同差异。在大湾区融合发展背景下,原来一些阻隔三地互通的制度藩篱逐步被新的机制破解消除,三地民众“大湾区人”意识逐步得到提升,建立在同是“大湾区人”观念上的共同点和认同感将会得到进一步
22、的激发和提升。如:同一个湾区、同一个经济体、同一种文化背景(岭南文化)、同一种生活习惯等等,这些共同点势必推动统一战线的一致性的增强。同时,无论是香港人还是澳门人,也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执业者,一旦进入内地后就必须遵守内地法律法规,这就使得他们与内地民众有了更多的共同点,作为统一战线成员的组成部分,他们与内地成员一样,不仅是“拥护祖国统一”冯颖红,张山,陈童敏,杜联藩: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视野下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年66的爱国者,而且也是大湾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2.统一战线多样性在发展。在提出建立大湾区前,粤港澳三地居民不同
23、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样性或者差异性仅限于各自生活的地域,三地在价值观上的冲突不会特别明显。但是,随着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香港人、澳门人进入珠江三角洲城市生活和工作,不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也就随之带进内地,三地的生产、生活和价值取向等不断交汇,这既是多样性融合发展的过程,也将是多样性冲突的过程。如何预判并且协调和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在坚守“湾区底线”的同时,及时引导存在的多样性形成“湾区共识”,画好“湾区同心圆”,就成为统一战线在处理多样性问题上的重要课题。3.关键在于求同存异。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关键在于求同存异、聚同化异。求同就是坚持一致性,固守圆心,具体而言,
24、就是坚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危害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危害国家制度和法治、损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反对,不能让其以多样性的名义大行其道。只有坚守这条政治底线,巩固已有共识、形成新的共识,才能不断夯实大湾区统一战线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存异就是要在坚持一致性的基础上包容多样性,要正确对待多样性,有的多样性不涉及原则,可以存而不论;有的多样性有利于改进工作、减少错误,要鼓励和支持;有的多样性涉及大是大非问题,特别是危害国家安全的问题,必须旗帜鲜明亮明观点,积极主动加强引导。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基础上,加强团结、增进理解,充分释放促
25、进大湾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不断扩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三、推动大湾区统一战线的实践发展大湾区统一战线的任务、范围和对象等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要求统一战线的实践应作出新探索,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扩大工作视野,延伸工作手臂,在创新思路理念、政策举措、方法手段上下功夫,不断拓展团结联合的覆盖面和包容性,切实发挥大湾区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作用。(一)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大湾区大统战工作格局1.各级党委应高度重视,把统战工作纳入推动整体工作的范畴。使大湾区成为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不仅要求在经济上实现大湾区的高
26、质量发展,而且要求在政治上实现统一战线的大团结大联合,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在文化上实现文化融合发展,建设“人文湾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多元文化进一步交流融合;在社会上实现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要实现这些目标,要求包括各级党委在内的全社会形成“湾区共识”,广泛凝聚力量共同致力于湾区建设。各级党委应从战略高度重视和做好湾区统一战线工作,进一步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提高统战意识,把统战工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确立起来,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把统战工作视为份内事、责任田。大湾区里的各部门各单位要增强统战意识,齐抓共管,形成强大合力,从实际出发,
27、创造性地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谱写大湾区大团结大联合的新篇章。2.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画好大湾区建设最大的同心圆。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统战工作的本质是党的群众工作,加强对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政治引领,增强共识,形成奋进力量,对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尤为重要。应在统一战线成员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了解世情、国情,胸怀“国之大者”,正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深刻认识党中央推动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增强在党的领导下攻坚克难、共谋复兴的自觉性。对错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要态度鲜明,敢于批评,积极帮助,促进团结。把加强党的领导与统一战线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结合起来,深
28、入到大湾区各项工作中,特别是要加强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党工委的领导力量,并强化其统战工作职能,把统战工作和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融党建工作于统战工作中。(二)运用好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助推港澳第 2 期67青年和专业人士在内地良好发展1.针对影响港澳青年和专业人士进入内地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统战部门首要的职能任务。近年来,广东各级政府为港澳青年进入内地发展打造了一些列平台载体,如:通过建设产业孵化园、联合创业园等方式为港澳青年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营商环境,并在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险、个人所得税、银行贷款等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领域港澳青年也逐步获得了与内地居民平等
29、的权利,这些都离不开一直以来各级统战部门坚持不懈的调研建言和助力推动。为推动港澳青年更深入地融入大湾区,应针对影响港澳青年和专业人士进入内地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一是深入分析制约港澳青年在广东开展实习、创业、执业、兼职等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对简化三地人才流动的管理程序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推动大湾区人才在更大的范围内自由流动提供可能性建议;二是对发挥在粤创业和执业的港澳青年和专业人士“双重身份”作用开展深入的调研,探索建立港澳专业人士与内地专业人士在行业互联和专业互通的统战工作平台和机制,为推动大湾区专业人士深度交流提出可行性的建议。2.以推动三大合作平台建设为重点,探索“一国两制”新实践
30、的统战工作新模式。随着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合作平台的建设发展,统一战线成员及其的内部结构必然会发生某些变化,统战工作应把三大合作平台建设作为研究重点,及时跟进、关注这些变化并提出帮助统一战线成员解决工作生活中出现新问题、化解新矛盾的办法。同时,结合不同统战领域特点,以活动为载体,以联谊交友为手段,了解港澳青年的诉求,拉近与港澳青年的距离;照顾港澳青年主动参与的需求,增强港澳青年对大湾区发展的参与意识,畅通、创新参政渠道,引导港澳青年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积极探索“一个两制”新实践、新平台的统战工作新模式。(三)以文化统战推动人文湾区建设1.坚持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引领湾区文化融合发展方向。首
31、先,应坚持“一元引导”的原则。坚持什么样的指导思想,确立什么样的文化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直接决定着大湾区文化融合的方向和成败。湾区文化本质和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集湾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于一体的文化共同体。这就决定了文化融合应坚持意识形态一元化引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动摇。同时,我们需要在“一国两制”条件下探讨湾区文化融合问题,在促进文化融合过程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其次,应坚持“多元共生”的原则。针对湾区文化的差别性大的特征,在
32、文化发展过程中,坚持文化产业、文化产品乃至生活方式等的多元共生的原则。没有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就没有大湾区文化融合,文化融合是为了保护不同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形成文化新态势。正因为如此,在开展文化统战过程中,不能仅仅着眼于同一性,而应尊重和守护差异性。只有处理好文化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才能使大湾区升格为新时代的文化高地。2.挖掘湾区统战文化资源,构建两地民众共有的社会记忆,提升湾区民众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增强“大湾区人”的身份认同感。首先,唤醒粤港两地传统的文化记忆,增强两地民众的民族文化自觉,以最大公约数实现湾区文化的整合。大湾区的人文核心和灵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是构建人文湾区的桥梁和纽
33、带。要充分发挥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积极筹划开展相关文化活动,挖掘认同度的文化内容,通过博物馆、出版印刷、图片图像、寻根谒祖等具象化的形式,让三地共有的中华文化(岭南文化)记忆拥有更多的固着点,唤醒三地民众共有的中华文化的社会记忆,增强两地民众的文化自觉。其次,加大湾区新兴文化的宣传力度,讲好湾区文化创新故事。港澳两地作为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历史交汇地,曾经是中国内地人民了解世界文化潮流的重要窗口。尤其是香港,在过去几十年间,曾经向中国内地输入包含港片、港剧、流行歌曲、武侠小说等在内的诸多文化产品,对一代人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如今内地的流行
34、文化正焕发着勃勃生机,除了传统的影视娱乐之外,新文冯颖红,张山,陈童敏,杜联藩: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视野下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年68化产业如网络文学、电子游戏、二次元动漫等,均已发展出相当规模5。在大湾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中,特别是通过影视、音乐、书画、媒体、宣传、娱乐、互联网等途径,把“我是湾区人”“大湾区与人生价值实现”“创业在湾区”等文化理念融汇进来,讲好湾区故事,构建两地民众共有的新的社会记忆,通过共同文化的构建为两地民众寻找到一种新的归属感,从而提升对湾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对“湾区人”的身份认同感。3.深化文化统战内涵,深度开发大湾区“文化+”的发
35、展模式,塑造和丰富湾区人文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软实力。一是推动“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湾区文化产业带,把湾区内的农耕文化、海洋文化、侨乡文化,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粤商文化、港澳文化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通过艺术展演、人才培训、非遗文化合作、博物馆与文创产业等方式,整合文化资源,构建湾区文化产业带。二是推动“文化+教育”的融合发展。根据不同阶段的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和当地社会发展需求,将多元文化融合的内涵与要求融入到课程设置与课程建设之中,使其成为课程考核的内容之一。同时,开设第二课堂满足学生多元文化融合需求。设定不同主题教学需要,在粤港澳三地各选取一批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大湾区
36、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更多机会参与到社会实践和社会文化发展创新之中。三是推动“文化+媒体”的融合发展。应建立健全有效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体制机制,完善湾区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提升大湾区各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大湾区城市文化名片,扩大岭南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同时,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综合运用 AI 等互联网新兴技术,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促进粤港澳三地文化交流融合。参考文献:1谢福湛.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2022)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2月版.2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奋力开创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J.求是,2021(1).3王怡.霍启刚一句话又圈粉:不想用“北上”形容去大湾区EB/OL.https:/ 周 楚 卿,全 国 政 协 委 员、全 国 工 商 联 副 主 席 何 超琼:我是大湾区人EB/OL.http:/ 文化产业实现规模效益双提升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报告之五EB/OL.国家统计局,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