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道尔顿制在中国实验失败的一些思考引言:道尔顿制作为一种学校教学的组织模式在20世纪的20年代传入我国,迅速传播并得到国人的推崇,一时间被教育界认为是解决当时中国教育弊病的良方,进而积极的推行实验,但没有持续几年道尔顿制便在中国销声匿迹了,这中间的原因是值得人去思考的。仔细分析之后,发现道尔顿制在某些理念上和今天课程改革的某些理念有相似之处,当时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今天也依然存在。本文就是对道尔顿制在中国兴衰状况粗略分析之后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道尔顿制在当时实验也主要是涉及国文、社会(包含历史科)以及外语等几门课程。 一、道尔顿制的概述道尔顿制由美国的柏克赫斯特女士所创,并于“五四”运动后期继自
2、学辅导法、分团教学法、蒙太梭利教学法以及设计教学法之后传入我国。道尔顿制得名于其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道尔顿市立中学的成功试行。道尔顿制的英文全名为the Dalton laboratory plan ,从原文字义讲应该为“道尔顿实验室计划”。道尔顿实验室计划“意味着该计划是以实验这一概念为由来的,即将学校作为学生自身实验者的社会实验室,其目标是在学校这个现实生活的社会条件下,使学生从以往固定的学校组织中释放出来”。1它的实施原则主要有三点:自由、合作和计划(也有的翻译成时间的预算)。具体的含义是:学生享有自己安排学习内容、计划或支配学习时间的自由,学校从身体和精神方面给予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其各
3、方面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和发展。合作是指各级学生在团体生活中成长,学生遇到困难时,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研究,培养学生具有享受学校和同学提供的各种便利条件的同时要具有为这个群体尽义务的意识,他不仅是个自由的人,同时又必须做一个时时自觉的,对群体负责的合作者。计划主要是指学生自己拟定学习计划、支配学习时间。诚如柏克赫斯特女士所说“道尔顿制下,我们把工作的问题完全放在学生的面前,只告诉他应该到达的程度,此外我们允许他用自己想出的适当的方法按自己的速度来处理此事”2 我们可以看出道尔顿制主要通过对学校教学生活的改组达到教会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对学习负责任。当时中国教育界认为“道尔顿制是一种简单经济的
4、学校改组法,使学生与教师由此以发展其较利机能。他们两方面时间与精力的浪费都可以减至最少限度。此制并不增加或更改课程,也不依赖于精美的设备与华贵的校址。但它却排弃教授一切学科只有某种方法的概念,而给优良儿童以彻底研究,努力进行的同等机会。”3道尔顿制特别注重个别教学,并通过其个别教学调和教与学的矛盾,使学生的个性与群性在教与育协调一致的过程中得到有利的生长发展。道尔顿制与班级教学和其他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没有固定班级,由各科作业室取代,作业室打破年级的体系,按照学科来进行;(2)没有统一、固定的日课表,学习钟点和内容由学生自定;(3)学生根据学习公约的要求自动学习;如舒新城
5、所介绍的“道尔顿制是每生每月每科都给一张工约如他把一个月的功课修了,就把第二个月的工约换给他,假如到一个月以后,他的功课尚没有修了,指导员可根据工约去督促他”4(4)突出学生自学;(5)通过成绩记录表观察学生学习的进程;(6)实行弹性升级制度。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道尔顿制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给了学生学习上的自主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立、自主的精神,并且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自动求学的习惯,养成独立研究的习惯,此外道尔顿制解决了传统班级教学体制下,优等生和差生同步教学中的一些弊端,它允许学生加入到自己最适合的团体当中去学习,允许学生的学习进程可以不同,允许学习的课程可以不同,从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差异教学。二、道
6、尔顿制实验在中国1、当时中国的教育状况 道尔顿制在我国的传播和实验道尔顿制从20世纪20年代初传入我国,它的迅速传播和实践与当时我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是密不可分的。新文化运动作为前导,为西方教育理论的传入创造了条件。儿童中心主义和教育即生活等理论在“五四”之后得到了迅速的传播,并逐渐被教育界的人士接受。从当时我国教育的具体情况来看,20世纪20年代,班级授课制和年级制的弊病成为教育领域里的突出问题。当把私塾逐渐改造成班级授课制和年级制之后,班级授课制和年级制的一些弊端逐渐地被当时教育界的人们所关注。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教学不能适合全班学生的程度,按照大多数中等生的水平进行教学,又不能
7、满足优等生和劣等生的需要。在一个四五十人的班级中,欲将每人的需要都照顾到,无论是怎样好的教师也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个问题成为当时班级授课制教学最为突出的问题,仔细思考一下可以发现其复杂的历史背景。清末民初兴学之后,虽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了统一的课程标准,但是各地区,甚至各学校因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不同,教学水平和进度存在着极大的差别。不仅同一年级学生表现出明显差异,而且同一学生的各个学科之间也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例如某生英文国文,已达毕业程度,而理科、史地相差一年,数学相差二年(东大附中即常有此事实),此时将如何办理?”5“我们学校中有几种学生因为未入校以前的教育不同,有英文在三年级一学期,数学或
8、其他学科在一年级一学期;我们原想把年限打破,但因学生各科升级降级都以一学期为单位,所以遇着这种学生,便无办法。”6面对当时班级授课制和年级制所产生的矛盾和问题,教育界的人们为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各种努力和尝试。道尔顿制的传入给当时正苦于解决这些问题无方的人们提供了思路和答案,所以当时很快有人进行研究,并敢于大胆地进行试行。2、道尔顿制在中国的实验由于道尔顿制所具有的一些切合当时我国教育实际需要的突出特点,当它传入后,立刻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广泛注意和重视,与此同时,我国主要书局和报刊对道尔顿制的大肆宣传和报道,为其得到我国教育界的普遍认同、理解和接受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此背景下,由于不少中小学
9、积极、主动地开展道尔顿制的实验。使其在我国迅速形成一股试行道尔顿制实验的热潮。1922年起我国的一些中学开始试行道尔顿制。1922年至1930年,我国实施道尔顿制实验的学校大约有100所左右7,其实施学校主要集中在以江苏省为中心的地区和沿海的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其中以上海吴淞中学和东南大学附中的道尔顿制实验尤为引人注目。1922年10月,道尔顿制理论传入我国不足半年,吴淞中学便在舒新城等教师的指导下率先在国内开始试行道尔顿制,开我国试行道尔顿制之先河。吴淞中学初行道尔顿制实验的范围不大,一开始仅限于国文和社会常识两科。吴淞中学在试行道尔顿制之初所得结论有四:第一,学生作业室内秩序井然,“不是
10、低头看书,就是执笔写字,闲谈的没有,笑语的没有,教室中所有种种不规则现象都没有;总之,是一种极其静肃的景象”8。第二,“学生自动心渐发达。从前学生的上课,好像是为教员,靠教员的,现在却有觉得是为自己,须靠自己了。以前学生遇到放假,觉得很高兴,因为可以不上课了,现在觉得放假管放假,规定的功课依然要做,所以也有到放假日来问我们作业室开不开放,好像他们以为作业室是不放假的。从前只求及格,现在欲有努力学习而想于一段时期内做完一段以上的工作的。从前用功的人,现在更用功了。从前只用耳,现在非用点心思不可了。这种不是全部学生的情形,但虽然是一部分的,究竟是已有一部分了。”9第三,教员工作太忙。首先时间上比原
11、来花费多。从前除上课外,课外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多。实行道尔顿制,教员须每天守候在工作室连续数小时。其次工作量大,以前的班级教学,虽然教员讲得多,但毕竟只是上课那几十分钟,且教员自主性大,想怎样讲就怎样讲。实行道尔顿制,学生个别自由学习,问题多而广泛,教员不得不花更多的精力去准备对付各种各样的问题。第四,具体操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比如学生工作量多少的问题、学生成绩的考核问题等等。在此之后,东南大学附中在廖世承的领导下进行了道尔顿制对比实验。该实验将智力和学力相等的学生分为两组,“一用道尔顿制,一不用道尔顿制。比较两组成绩高下”10。实验对象确定在该校初一、初二年级,各年级选取两个班,其中一
12、个为实验班,另一个为比较班。参加实验的学生通过各种测验获得,其后将各种测验分数均化为分数,再求出各个人智力分数与教育分数的平均分数,根据平均分数采用随机抽取法将学生分为同等能力的两个班,即前面提到的实验班和比较班。实验学科有:国文、英文、数学、混合地理、混合理科。其他科如图画、体育、乐歌、手工等仍采用寻常教法。参加实验的教师选取平素喜欢研究新方法者,要求他们同时兼任实验班和比较班相同内容的课程,但需用不同方法施教。实验时间为一学期。东南大学附中实验结果表明,道尔顿制没有能够通过实验证明它确实比班级教学长出多少,至多与班级教学打了个平手。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道尔顿制,东南大学附中还另外拟定了三种调查
13、表,调查了解实验班、比较班的学生以及参加实验的教师对道尔顿制的主观意见。每份调查表最多不超过8个问题,学生以无记名方式回答。从学生调查表上得出几方面比较一致的看法:首先是对道尔顿制的认识。无论实验班的学生还是比较班的学生都普遍认为道尔顿制有如下优点:(1)问教员的机会多;(2)工作自由;(3)可以时常与同学研究,养成合作习惯;(4)养成自动求学的习惯;(5)能适合不同个性和学力。缺点在于:(1)费时多;(2)管束差,容易使对己要求不严者更加放纵。难点有:(1)时间少,任务重;(2)由于以前养成了听讲的习惯,一切靠自己动脑、动手感到困难。其次,在是否愿意行道尔顿制的态度上,被调查的139名学生中
14、,有94人愿意采用道尔顿制,45人不愿意。不愿意者大多来自比较班。在针对教师的调查中,教师们对道尔顿制的看法是:优点方面,道尔顿制较能适应学生个性;教员可以因此经常与学生接触;劣等学生可多得指导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因之而增加自动的能力。缺点是费时;不经济;练习簿先后交免不了抄袭;懒惰者不易督促。困难在于因学生学程前后参差不齐,有时牵动太多,不免增加教师与办事人员的困难;教师特别费力、费时。在对实验班和比较班两组学生成绩的看法上,大多数教师认为差别不大。在回答道尔顿制是否适宜于教师们所任科目的问题上,几乎没有统一的看法。根据现有资料,上海吴淞中学是最早试行此制的,东南大学附中的实验是当时水平最高的
15、(廖世承把实验的整个过程和结果编辑成东大附中道尔顿制实验报告商务印书馆1925年八月出版),北平艺文中学是施行时间最长的。由于小学低年级在施行道尔顿制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所以当时施行道尔顿制的小学大多是在中高年级实施。施行道尔顿制影响较大的是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附属小学校。这所学校从1923年开始在四、五、六,三个年级试行道尔顿制,试行的学科有国语、算术、自然、社会(包含公民、地理、历史)4科,其他学科还是班级授课制。在试行了将近一年之后,他们整理编辑出版了道尔顿制试行的经过(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附属小学校出版部1924年5月出版),介绍了此校试行道尔顿制的具体实施情况以及实施后的效果和困难
16、。此外有影响的还有:江苏省第四师范附小(见小学校道尔顿制实施法,中华书局1926年12月发行)、京师公立第二十九国民学校在当时也较有影响(见舒新城:一个行道尔顿制的小学校,载于中华教育界第十二卷第十期)。根据现存资料,当时施行道尔顿制的中小学校数量无法精确的统计。后来有人认为“在十二与十四年中间全国中小学行此制者虽无确切统计,其数当在数十校甚或百校以上。”数十校较为可信。从地域分布上来看,主要集中在一些城市里。依据柏克赫司特来华所访问的地方来推断,上海、杭州、南京、武昌、北平、太原、天津、济南、曲阜、奉天等城市都可能会有施行道尔顿制的中小学校。1926年以后,中国的道尔顿制实验热潮急速衰退,实
17、施实验的学校越来越少,在曾经实施过道尔顿制实验的学校里,原来的班级教学形式大幅度地复辟,并迅速占据主导地位。1930年名噪一时的道尔顿制实验从此偃旗息鼓。3、道尔顿制实施的困境从上文,上海吴淞中学以及东南大学附中的实验结论中,我们不难看出道尔顿制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自由研究、学生学习自动自发、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展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习效果切实明显等等,但是它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教学设备和参考书的缺乏、学生难以避免的出现抄袭偷懒的情况、上课讲解的困难、工作指定的困难等等。恰恰是这些问题的存在最终决定了道尔顿制在中国的命运。仔细分析如下: 经费上的困难道尔顿制打破班级教学、取消固定日课
18、表制是对教学组织形式的全面改革,这不仅需要教育者在思想观念上要有充分的准备,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学行政组织、教师、教室、教材、教具等方面的具体配合,要有必要的物质上的保障。例如,吴淞中学国文与常识两科试行数月就增加了数百元经费11;东南大学附中的实验也使“教师人数至少增加了三分之一”12;“又如1925年中华教育改进社调查了14所条件较好的改行道尔顿制的学校,其施道尔顿制的经费比施班级上课经费平均多了15%”。13可见,经济上的保障的确很重要。然而,当时中国的现实却是教育经费普遍短缺,这无疑使道尔顿制实验的大规模开展成为困难,即使勉强实行,必然会影响它的实际效果。因此,道尔顿制在我国部分中小学短期
19、实验之后没有更进一步的发展,除了其他原因之外,经济上的困难有相当的关系。 教师和设备的困难首先是教师方面的困难,实行道尔顿制实验需要一批较高素质的教师。这些教师除了能够主动深入地钻研教材、耐心细致地向学生解答各种问题之外,还应该懂得学生的心理,能够有效地识别学生的个别差异,有能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个性与能力水平相当的学习方法、学习速度、学习方向,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然而,“那时的一般状况是:常见多数教师,上课至下课,兀立讲台,始终如说书人之宣讲,但知抱书本逐句讲解,或就教授书上之铨释,书于黑板,令学生照抄。即教师的知识质量的欠缺,已是除了照本宣科也难以胜任”14。与道尔顿制所要求的了解学生,
20、迷人熔教与育为一炉相差甚远,因此,由于教师水平的参差不齐,各学校实行道尔顿制实验的情况差异太大,无疑是道尔顿制在我国中小学难以深入开展的又一原因。其次,教学设备困难的问题也异常突出,除了在教室的改造,教具、教材的制作、编纂等问题之外,道尔顿制实验要求具备的一定数量的参考书等一系列资料都很难满足。这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不太重视青少年教育,那时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和使用的书籍实在有限。在实行道尔顿制时,当其供学生自己阅读和使用的书籍受到较大的限制,学生的学习仅限于课本,要达到通过道尔顿制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目的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是我国中小学在实行道尔顿制实验中遭遇到的又一困难。 文化差距造成的矛盾冲突虽然道尔顿制有着不少明显的优点,尤其是它能够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以教师为中心,学服从于教的被动局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等等。但是由于它来自国外,代表着一种异质文化,并受到其相应的文化支持,所以,当它在我国中小学的实验过程中,在与中国文化产生了一些具体的、实质性的接触和碰撞之后,双方的差异与矛盾冲突便随即暴露出来,并成为影响和制约它在我国继续深入进行的又一重要因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