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乐清市翁垟幼儿园教研组专题研讨记录表
时 间
2016.10.12
地 点
会议室
参加人员
大班组
主持人
黄婷婷
内 容
大班幼儿入园迟的影响及策略方法
过
程
记
录
过
程
记
录
黄:新学期开始,新入园幼儿总会出现哭闹的现象,幼儿从熟悉的家庭进入陌生的幼儿园,突然和朝夕相处的亲人分离,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伙伴,加上活动的相对不自由和集体生活规则的约束,幼儿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都会产生极大的害怕感和不安全感,幼儿入园适应性的问题随之而来。
胡: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是指幼儿在刚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的环境与生活不能及时地随环境变化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幼儿情绪恶化。幼儿情绪激动、不稳定, 注意力分散, 情绪低落, 对集体活动兴趣不高;家长送幼儿入园时, 不愿与母亲分离, 追家长、啼哭时间长等;和其他小朋友也没有太多的交流, 喜欢独处, 只是偶尔看看别的孩子在干什么, 处于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水平。有什么需求, 也不敢向老师提出, 和老师也没有太多的言语交流。(2)身体状态的变化。不敢大小便, 更不敢求助老师, 或频繁地上厕所;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进食, 甚至不吃;入睡困难, 要求陪睡或拒睡。幼儿还会出现发烧、咳嗽等身体不适现象, 有的还会持续很长时间。如果对幼儿入园的适应性问题不加以引导,将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甚至对幼儿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谢:(一)幼儿入园适应存在的问题
我认为幼儿入园适应存在的问题应该从家长和教师两个方面分析。
1、家长的问题
有些家长过于保护孩子,怕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生活而"陪读",或者很迟的时候才送幼儿入园,很早的时候来接。这会使幼儿不重视入园;而有些家长却与此相反,在送幼儿进入班级时,不管幼儿是否哭闹,立即就走,让幼儿没有整理情绪的"缓冲"时间。
2、教师的问题
其一,在幼儿哭泣的时候只是安慰。在幼儿因为新的环境和分离焦虑而哭泣的时候,安慰只会让幼儿信任你一个人而对你产生依恋,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其二,对不停哭闹的幼儿不理睬。有些幼儿在入园时适应期会很长,在此期间会一直的哭闹,有些教师在开始还会关心,但是久了就会不耐烦,会觉得只要时间长了幼儿就会自己适应,就会不哭闹,所以会对哭闹不止的幼儿"冷处理"。其三,欺骗或恐吓幼儿。有些幼儿会一直哭着要妈妈,而有些教师为了让幼儿不哭闹,就会骗幼儿说"妈妈快来接你了,只要你不哭"或者"只要你不哭,我就打电话给你妈妈,然后来接你",这些只会见效一时,很快幼儿就会哭闹的更加厉害;有些教师直接吓唬哭闹的幼儿,"你再哭就不让你妈妈来接你了","你再哭就叫老狼把你叼走"等等。这类行为可能会让幼儿暂时的停止哭闹,但是对幼儿的伤害是很大的。
黄:家长应该采取的措施
1、做好入园准备
其一,环境的准备。家长可以在幼儿入园前可以带着幼儿在幼儿园玩,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也可以多和园中的幼儿接触,激发对幼儿园的兴趣,也让幼儿更加了解和适应与同龄人的相处模式。也可以到已定的幼儿园去熟悉幼儿园及班级的环境,然后尽可能地在家里装饰的像班级的环境,或者把幼儿的活动室装扮成幼儿园的样式,以便让幼儿熟悉和适应幼儿园。其二,家庭教养方式的准备。家长可以到已定的幼儿园去了解幼儿日常活动,在家里的时候尽可能地复原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以便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如休息时间,逐渐的让幼儿适应早起,尽可能地让幼儿有午睡的习惯;学会自己脱裤子上厕所;学会用汤匙吃饭等等。
2、对幼儿入园要有正确的态度
家长要坚持每天按时的接送幼儿,这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入园习惯。如果连家长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幼儿会更加不重视幼儿园。而嫌麻烦把孩子一送进班级就走的家长更应该反省,你这样做会使幼儿认为自己的父母不够爱自己,而且会让幼儿更加恐惧幼儿园,这样的家长应该耐心的陪幼儿一小段时间,当幼儿知道他必须要在幼儿园但是并不是回家的时候,即使他还会继续哭闹,但是他会有一定的安全感。
朱:幼儿园应该采取的措施
谢:1、依照《纲要》的内容实施教学活动。
要以《纲要》里倡导的先进教育理念真正贯彻落实,用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来引领教育实践。其一,教师一定要熟读纲要内容,应以纲要中五大领域的目标和内容为基准,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其二,《纲要》的第三部分组织和实施部分教师更应该熟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够更好的掌握课堂和按照计划实施。其三,《纲要》最后部分的教育评价,对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育的同时也应对照纲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这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2、为幼儿入园做好准备。
其一,在正式入园前,幼儿园可以让家长与幼儿一起体验幼儿园生活,共同参与幼儿园活动,使家长对孩子的适应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便做出相应的物质和心理准备。可以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介绍科学的育儿方法,介绍如何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经验。其二,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在入园前做适当的家访,耐心倾听家长的介绍,详细了解每个孩子的生活环境和个性特征,以便用不同的方式消除不同性格幼儿的焦虑。
3、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
4、家园合作。
黄总结:对于这个问题,作为一名老师一定要告诉家长这个问题的利于弊,同时也请家长能够配合幼儿园的工作,真正的做到家园配合,为了幼儿幸福美好的童年,我们一起努力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