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以秦简为基础的秦代通用民居布局形式辨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9871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秦简为基础的秦代通用民居布局形式辨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以秦简为基础的秦代通用民居布局形式辨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以秦简为基础的秦代通用民居布局形式辨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古代民居院落布局已有许多传世文献记载,但对于秦代以及秦以前的民间住宅形式仍缺少确切的记载与研究。文章从现存出土的睡虎地秦简出发,依据其日书等内容,结合汉墓画像与出土陶器中的建筑形象,从前人对建筑吉凶选择的角度,还原秦代传统民居的布局与形式,并将其与现存汉族传统民居作对比,通过实物与文献推测的相互验证,得出贴合当时建筑观念的一般性住宅形式。Abstract:There have been lots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indicated the ancient courtyard layout,but still lacks more accurate recor

2、ds and research on their form in both before and during the Qin Dynasty.By following the content of Divination Book which comes from the unearthed Shuihudi Qin Slips,and the Han tomb portraits combined with architectural images in the unearthed pottery,this paper will restore the layout and the form

3、 of traditional civil architecture of the Qin Dynasty based on ancients attitudes toward good or bad omens.Besides,by comparing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with the existing traditional dwellings of the Han Nationality through mutual confirmation between material objects and literature deductions,w

4、e can get the general residential form that fits the architectural concept at that time.关键词:睡虎地秦简日书;住宅形式;传统民居;还原Keywords:Divination Book from Shuihudi Qin Slips;residential form;traditional residence;restoration文张卫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 授 严格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肖灿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 授DOI:10.19875/ki.jzywh.2023.08.0

5、61Conjecturing the Qin Dynasty Common Residential Form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Qin Bamboo Slips以秦简为基础的秦代通用民居布局形式辨析引言1975 年出土的湖北睡虎地秦代竹简,包含秦代律令条文相关的诸多官方文本,以及数术文献日书1。此处日书是指当时人们选择时间并确定吉凶的数术文献,由当时的从事占卜工作的日者将流行的择日方法汇总编纂而成1。秦代重法,与法律文书放在一起的日书也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可从侧面反映当时的部分社会形态。在睡虎地秦简文本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存实物进行的民居还原,可给仅存地基的秦汉建筑

6、考古,从该时期社会共识的角度出发,提供一种接近真实的场景还原。1 睡虎地秦简的代表性与典型性1.1 出土简牍的联系与差别日书非睡虎地秦简独有,在湖北江陵九店 56 号墓也出土了楚国的日书。将两个版本中的相宅篇对比,可以看出明显的文化地域性。楚简中有以下简文:“寓,不可以。凡宮垑於西南之南,居之貴垑於東南,不利於。”2与之相关的秦简简文是:“宇多於西南之西,富宇多於東南,富,女子為正。”1首先,由于南方鬼神迷信的信仰更为盛行,两者对于占断吉凶的核心建筑描述不一,楚简用“宫垑”,秦简用“宇”。其次,由于南北气候不同,原简对于除东南方向外的其他方位吉凶判断均一致,而东南方向,是北方冬季采暖的重要区域

7、,也是南方夏季更容易发生火灾的区域,故仅在东南方向两简之间才有差别。另外,在同一个地理文化影响下的日书也会由于抄录者不同,与朝代的更迭,衍生出多个不同的版本。比如天水放马滩乙种日书、睡虎地秦简日书与孔家坡汉简日书,刘増贵先生在放马滩秦简 及门户宜忌试释中有对三者的辨析,而这种文献在流传中产生的变化,和传统建筑的历史变迁一致,即:从先秦到秦代的建筑理念与相关的文献经历了从地方到整合统一,秦汉则是一脉相承。所以汉代出土的建筑陶器也能往回推测秦代的部分建筑形态。出土于湖北的睡虎地秦简较为完整,较有代表性。在睡虎地秦简土忌(一)篇有关于工程动土时间的吉凶判断的简牍:“五月六月不可興土攻(功),十一月、

8、十二月不可興土攻(功),必或死。”1可见,这种判断和长江以北地区冬季寒冷少雨的气候特性契合,并且四季之交会有更多农牧业相关的生产活动,与秦代人民对生产生活的重视相契合。虽出土于中原睡虎地,但是从建筑文化与工程施工等角度看,此日书是在秦国原有择日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的融合与整理,更适用于在中原文化辐射范围内的传统汉族建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出土文献中的数学史史料研究”(项目编号:15BZS005);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南地域建筑遗产符号价值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9YBA084);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平台项目“东西方建筑文化比较”(项目编号:湘教通【2019】370 号)184

9、文);住宅内部地形与房屋形态(14 条简文);八种具体的建筑类型与布局(分为“池”“水濱(竇)”“圈”“囷”“井”“内”“圂”“屏”,共31条简文);两种房屋构建(分为“门”“垣”,共 6 条简文)1。在建筑所处方位的简文中,住宅在城中的位置,无论是在城邦的最高处还是最低处,都不是最优解,并且在宅院周围不会围绕一圈道路,不会有特别大的树木。因此,房屋选址更应该倾向于住在城邦地势居中的位置,同时住房四周都是道路不利于防盗,且大树的根基会破坏房屋地基的稳定,可以看到,早在秦代就有了对于住房周边环境的重视。此外,在关于建筑内部地形与房屋形态的14 条简文中,有 8 条为吉,6 条不吉。其中“宇四旁高

10、,中央下,富”说明住宅地形宜四周高,中间低,这种布局利于聚水在庭院中间。其次,房屋的左右需要按照正房居住者的左右来判断,所以“宇右長左短,吉”应与“宇多於西南之西,富”相对应,“宇左長,女子爲正”与“宇多於東北之北,安”相对应。综合相宅篇其他简文来看,“宇多於東北之北,安”的这种布局更符合实际需要。另外,从具体建筑物布局来看,有池在房屋西南侧,水竇应该是排水设施,从南边排水出去。池的简文后紧接着水竇,与描述井的简文相隔,因而这两种水利设施起到共同收纳排出污水的作用。圈是养殖用房,分布在西南、正北或西北;囷是仓储用房,在东北或西南;圂是猪圈厕所,在正北;井需要做井栏,在户牖正中,结合前文中仓门简

11、文“倉門,富,井居西南,囷居北鄉(向)廥,廥毋絕縣(懸)肉”来看,井也可以在西南偏西;内是卧房,在正东或东北,并且周边没有道路,也即房屋东侧不临路,南侧小屋做祠室;屏是掩蔽的构筑物,在房屋后方。至于房屋构建的 6 条简文,是关于门和围墙的描述。在简文“門欲當宇隋,吉”中可见,型考虑。其余可按凶吉内容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有较为明确的职业地位倾向;另外一类仅说明是“富”或“吉”,如仓门。从这里可以看出,开门朝向可以代表社会地位,更与职业选择相挂钩,通过简文中的职位也可以看出秦代居民对于未来职位的追求,暗示了不同职位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涉及到职位选择的有八个门,分为三类:为官,如云门、刑门;为商,如顾

12、门、货门;为巫,如则光门、屈门、高门、大吉门。其中“刑门”,参考放马滩秦简中的描述“刑門不爲興,爲左吏不耐乃刑,奪門,主死。”归到为官一类。同样,“则光门”在睡虎地简中没有关于职位的具体描述,但在放马滩秦简中增加“則光門十六歲更,不殹,必爲巫”,故归到为巫一类。人们对于这几个开门方位的选择,依据职业的高低贵贱而有不同的选择,不同时期变化较大。比如“巫”这个职位,从战国秦汉时期开始,其社会地位逐渐下降3,不能作为典型。同理可知,其他八种开门方位也不宜作为典型。剩余六个开门方位,分别是:仓门、辟门、大伍门、不周门、起门、獲门。其中,不周门、起门,参照放马滩简文,都有为官倾向,或许在以前更多作为官邸

13、开辟的后门。而獲门位于东北偏东,睡虎地简文为“獲門,其主必富,八歲更,左井右囷,囷北鄉(向)廥。”其中“囷”与“廥”所在位置同原有简文配图不一致(图 2),可见这种开门方位的布局并非抄录者的心中首选。因而秦代时期民间住宅更常见的开门方位应该是:仓门、辟门、大伍门这三种。其中,后两者有定期更换门的需要,这可能是当时为安全考虑设置的习俗。2.1.2 住宅外形与环境的选择对相宅篇内容的分析古代的相宅是基于直接经验总结出的对住房优劣的判断。日书相宅篇可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建筑在城邦中所处方位与周边小环境(4 条简1.2 与住宅院落和建筑布局相关的章节将建筑择吉结合中国人对于建筑的实际运用,再根据后世

14、出土的建筑陶器以及秦代前后文献中关于建筑的描述,可以大致推测出秦代的民间建筑院落形态布局。其中,关于院落布局形态的描述主要集中在日书的直室门篇与相宅篇,由于本文篇幅所限,未做秦简原文全文摘录,仅对重要简文进行部分摘选。宅院布局与房屋样式细节,则会参考在睡虎地秦简封诊式中对于院落的描述,以及汉墓壁画与陶器,通过多方比较印证还原最接近认知的住宅模型。2 根据秦代简牍推测一般性民居形式2.1 院落与周边环境布局推测2.1.1 院落开门与院落布局对直室门篇内容的分析日书直室门篇中不仅有关于院落开门的选择,也有这种选择对应的院落布局。睡虎地秦简日书直室门篇简文配图如图 1:此篇中“门”,根据后世中国传统

15、建筑与城邦的实际布局来看,应普适于所有门。中国传统宅院与城市聚落在布局上呈现一种同构关系,两者本质都是居住者的认识在建筑布局形式上的体现。比如遵循周礼的明清北京故宫和北京四合院都体现出森严的礼教思想,而南京古城运用的“道路不必中准绳”的思想则与江南园林的道路曲折蜿蜒相对应。在其简文中,南门、北门、东门都有“贱人弗敢居”的说法,而适合作将军门、邦君门,可见当时在建筑(尤其是门的取向选择)中,已经有了等级的体现。其中对于南门的描述,睡虎地简中是“南門,將軍門,賤人弗敢居”;在放马滩秦简中则是“南門,是將軍門,可聚邦、使客,八歲更”,后者在简文中并没有特别严格的限制,这也许逐步形成了部分地方民宅开正

16、南门的布局习惯。此外,寡门、失行门、食过门、曲门有明确的“大凶”的描述。而徙门的简文中“徙門,數富數虛,必幷人家。五歲更”,也不能作为典图 1日书直室门篇简文插图(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图 2獲门简文描述的住宅布局(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3院落平面布局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185233|2023|08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的开门主要在房间或院落的南北向,也即房屋的朝向以南北向为宜。在“垣東方高西方之垣,君子不得志”中说明,整体庭院围墙的东侧不高于西侧。结合开门方位来看,辟门、大伍门有可以作为主要开门,其他未说明为凶的门都可以作为侧门(图 3)。在建筑院落的布局中,出于防盗等原则,后院一般相对

17、前院会更隐蔽、更重要。日书通篇均可体现秦代对于畜牧农作的重视,因此将有关生产活动的院落视为比祠室更重要的部分放在内院。2.2 建筑样式补充2.2.1 建筑细节与院落布局补充在睡虎地秦简的封诊式中,有两篇也提到了当时的房屋布局。封守篇中有言:“一宇二內,各有戶,內室皆瓦蓋,木大具,門桑十木。”穴盗篇中也有当时的民居布局:“房内在其大内東,比大內,南鄉(嚮)有戶。內後有小堂內北有垣,垣高七尺,垣北即巷殹(也)。垣北去小堂北脣(唇)丈,垣東去內五步,其上有新小壞,壞直中外,類足歫之之跡,皆不可爲廣袤。”1上文中“一宇二内”指一堂二内,“小堂北唇”是指堂的北部边缘。林剑鸣在其秦汉史中认为一堂二内是秦汉

18、时代小康之家的民宅基本形式,穴盗篇住宅平面成曲尺形4。也可以从原简中看出,较为富裕的家庭还会在园内种植桑树一类植物,既便于生产生活,其根基又不会过大而影响地基。综上,穴盗篇所显示的民居布局如图4。礼记檀弓篇有“堂形四方而高”,这里的小堂在房内的北侧,并距离北围墙一丈(3m 以上),房内在东侧紧邻大内,距离围墙东侧五步(6m以上),围墙高度在 1.6 1.9m 之间,建筑的门向南开。这种一堂二内和曲尺形的布局,可以补充上文院落布局中对于前院的描述。2.2.2“二重证据法”补充建筑样式汉墓壁画中的院落样式也可以与日书相呼应。从图5与图6中可见,当时建筑多为13开间,前院设井,整体构造简单,斗拱简洁

19、占比大,屋檐平直无过多装饰,后院设有几案,院墙两端各设有角楼,部分地方已有底层悬空或直接垫高房屋台基的做法,适用于湿热的南方地区。并且在图 5 中可见,厨房与食材储存区域相隔不远,可位于院落北边。汉代出土陶器则主要能在建筑外表、建筑形式上反映当时的理想建筑形象,但是在尺寸、结构、功能上都与现实建筑会有区别。比如湖北睡虎地云梦县癞痢墩一号墓出土的东汉末期随葬建筑明器院落(图 7),陶屋内设有碉楼、炊间、猪圈厕所、院落、住宅区,共有三层,碉楼在楼西北角第三层,炊间、猪圈厕所、院落在一层,东北角猪圈无屋顶,整体房屋布局呈“L”型集中在西南偏南8。并且房屋院落开门较多,建筑南面有三个明显开口,东面“獲

20、门”方位有一开口,应都代表建筑开门。汉代建筑较秦代在楼阁建筑上有较大发展,建筑结构技术有较大进步。所以可以推测秦代一般民居中也会有炊间、猪圈厕所、院落与住宅区。除了地位较高的人家需要设带有防卫功能的碉楼外,聚落中的普通住宅并没有设碉楼的需要,日书中也没有提及碉楼这种建筑类型,故暂不考虑。2.3 院落布局还原结合前文对于建筑布局的推测,可以大致图4穴盗篇描述建筑布局局部平面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5山东临沂白庄汉墓画像(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5)图 6山东沂南北寨汉墓画像(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6)图 7湖北云梦出土灰陶院落(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7)186参考文献:1陈伟.秦简牍合集(壹)M.湖

21、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2贾艳红.战国秦汉时期巫觋社会地位下降之原因探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5(02):62-66.3刘金华,刘玉堂.九店楚简日书相宅辨析J.史学月刊,2009(11):114-117.4林剑鸣.秦汉史(中国断代史系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5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汉画像石选集M.济南:齐鲁书社,1982.6张适.沂南汉画像石墓设计文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6.7周俊玲,高强.从建筑明器看秦汉房屋的架构J.文物世界,2012(06):18-25.8徐桥华,张泽栋,蔡先启.湖北云梦瘌痢墩一号墓清理简报J.考古

22、,1984(07):607-614+675.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汉代城市和聚落考古与汉文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0祝贺,刘海旺,朱汝生,等.河南内黄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第二处庭院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2010(03):19-31+158-165+169.11刘海旺.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考古新进展与新思考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7(03):35-39.12汪德根,吕庆月,吴永发,等.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风貌地域分异特征与形成机理J.自然资源学报,2019,34(09):1864-1885.13郭谦.湘赣民系民居与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3、14劉增貴.放焉灘秦簡日書直室門及門户宜忌簡試釋J.简帛(第六辑),2011:37-54.描绘出下面的民居住宅形式。其中,后院作为附属院存在,可能会脱离或者并入前院。并且,居民住宅会随着居民个人习惯与职业的不同而有所变化。3 对于后世中国民居的发展影响3.1 秦代通用院落布局对汉代民居影响汉代聚落形态与日书均继承自秦代,现存汉代民居遗址已有较多发掘。从目前的考古结果来看,秦汉时期的聚落结构和布局主要分为“聚集式”布局和“散点式”布局9。其中,前一种院落布局以辽阳三道壕遗址为典型,其中 6 处聚集式宅院均为南向或南向偏东院落,由房屋、厕所、畜栏、土窖、水井等组成。另一种“散点式”布局的院落,最典

24、型的是内黄三杨庄聚落遗址,发掘出的四处院落均坐北朝南,沿河道有南偏西 10的倾斜10,其中的一组院落由主房、东西厢房、厕所、池塘、水井、南大门和西侧门等组成,为二进院落。即使是三杨庄遗址,依然有明确的先期规划和统一管理的迹象11。其宅院布局、面积、朝向的一致性,说明当时已有了统一的建筑形态认知。现存遗址从侧面印证,日书中的理想型民居住宅已有意识认同,在经济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普通民居布局向此靠拢,其住宅形式中的要素与汉代住宅遗址相对应。3.2 对近代传统汉族民居的影响传统汉族民居中也有与其对应的相关元素。从各地区建筑风貌地域分异的主导性影响因素出发分类,可将北方合院式民居、湘赣式民居和岭南广府民

25、居等汉族传统民居划为一类12。北方合院式民居中最能体现宗教礼法的建筑是北京四合院。院落开门南偏东,在“仓门”方位,庭院四方高,中间低,主院的东西厢房和正房刚好可以与“一堂二内”相对应。而后院祭祖,应是在儒家兴起后,对祭祀礼仪活动进一步重视,士大夫逐渐跃至社会上层,才将祠室视为重要建筑放在后罩房。而不在正中开门的方式也在湘赣式民居中有体现,图 9 是湘赣民居的典型布局方式,开门在“辟门”方位。虽因气候的差异,庭院狭小且堂屋开敞,但院落基础布局相通。北方合院式民居、湘赣式民居和岭南广府民居等汉族传统民居不仅都在秦代中国的疆域图以内,也同处于中国第三阶梯的平原地带。这些建筑的开门朝向与布局的类似,也

26、许在秦代就已随着建筑凶吉观念的整合而统一。结语以往对于秦简的研究大多集中秦简本身的文字,或者将目光集中在秦朝当时的社会、法律、文学、地理、政治制度等方面,对于当时建筑院落基础形式的研究较少。而从秦简日书出发,运用文字史料与出土实物相互印证,可以更好地还原理想的建筑环境。进一步证实从秦代开始,基础的建筑类型、建筑布局和建筑择吉观念都已逐步形成了初步框架,从建筑文化与思想观念的层面上影响后世。此外,本文中的普通住宅形式,可以与考古发现相结合,拼凑出更为完整的历史建筑风貌与传统建筑院落的演变布局。在这种布局与风水观念中,也能抽取中国传统建筑的一般元素与深层建筑基因,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以及房屋聚落设计中去。图 8秦代民间住宅剖透视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9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七松别馆”(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